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合成与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评述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合成原理及工艺方法 ,并根据树脂的反应特性重点阐明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改性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地评述了目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我们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改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增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其玻璃布层压板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糠醇,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含有氨酯宾新型双马来酰亚胺BMU-H.用BMU-H作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的增韧改性剂,BMU-H与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不同比例简单混合得到增韧改性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相似文献   

4.
用一种烯丙基苯基化合物——O,O’-二烯丙基双酚A(DAPDA)增韧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获得了一种高韧性的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研究了DAPDA的含量对树脂韧性和其它力学性能的影响。观察和分析了树脂的聚态结构和断裂形貌,提出了DAPDA对BMI的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和邻-二烯丙基双酚A为共聚单体,制成了增韧的双马来酰亚胺9BMI)树脂,并测定了树脂的各种性能,对影响因素作了探讨。还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及BMI/二烯丙基双酚A固化树脂的热稳定性,提出了交联产物的热分解历程。  相似文献   

6.
双马来酰亚胺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双马来酰亚胺(BMI)增韧改性的方法与原理,介绍了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烯丙基化合物增韧,二元胺增韧,内扩链法增韧,热塑性树脂增韧,橡胶增韧,互穿网络法增韧,氰酸酯增韧与微胶囊增韧等方法的特点与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简称BMI)的增韧改性方法.详细介绍了几种传统的增韧改性方法:与链烯基化合物的共聚改性、二元胺改性、树脂改性、橡胶增韧改性、开发新型BMI单体等.此外,还介绍了近年来开发出的一些新的增韧改性方法,如液晶增韧改性、原位聚合法、纳米材料增韧改性等.分析了这些增韧方法的原理,并简单介绍了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2,2′-亚甲基-二(4-甲基-6-烯丙基)苯酚,用它增韧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对改性双马来酰亚胺预聚物的凝胶化时间、DSC分析和FT-IR分析的研究,得到了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固化条件为180℃/1h+200℃/2h+250℃/4h;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得出体系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为274.4kJ/mol;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常温弯曲强度为124MPa,弯曲模量为3774.6MPa,250℃下弯曲强度保留69%,弯曲模量保留78%。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耐热耐湿和加工性优良的双马来酰亚胺(BMI)型先进复合材料(ACM)树脂基体改性的近年发展。着重介绍了BMI通过与烯丙基苯基化合物共聚,与芳香二胺的链延长和合成新型链延长BMI,与热塑性树脂共混等获得增韧的方法及若干树脂体系、牌号和性能,表明BMI的增韧改性对被着重发展为ACM的热固性树脂基体的技术关键性。   相似文献   

10.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韧研究──橡胶的增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无规端羧基丁腈橡胶对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E-51环氧树脂/4,4'-二氮基二苯砜体系的增韧作用,包括橡胶含量对固化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固化树脂两相结构的形成及其断裂形貌。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橡胶的增韧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离位”技术对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层压板层间增韧效果,对增韧程未增韧的两种双马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低速冲击性及冲击后压缩剩余强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离位”增韧的双马复合材料层压板层间形成了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双连续的结构,该结构不仅改善了材料的损伤阻抗,使其表面凹坑深度更明显,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损伤容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烯丙基苯基化合物增韧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并已逐步替代环氧树脂而用作高性能夏合材料的基体树脂。本文论述了几种烯丙基苯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双马来酞亚胺树脂改性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蒋必彪  郝建军 《材料工程》1999,(10):31-34,39
以糠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20/80)和二苯甲烷双马亚酰亚胺(BMI)为原料,采用由Diels-Alder加成反应合成的含有氨酯键的新型双马来亚酰亚胺MBU-T作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的增韧改性剂,通过BMU-T与二苯甲烷双马来 酰亚胺以不同比例简单混合得到增韧改性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基体树脂;用丙酮和乙二醇单甲醚作为混合溶剂制备了贮存稳定性能优良的树脂溶液和玻璃布预浸料。压制得到的玻璃布层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位"增韧技术对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了层间增韧,然后对增韧和未增韧的两种双马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准静态压入及冲击后压缩剩余强度试验研究,并用超声C扫描和热揭层对层压板的损伤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经过"离位"增韧的双马复合材料层压板层间形成了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双连续的结构,该结构不仅能抑制增韧层压板的内部损伤面积,改善损伤阻抗,使其表面凹坑深度更明显,而且还大幅提高了其损伤容限。  相似文献   

15.
热塑性树脂增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了用热塑性(TP)树脂聚砜(PSF)和聚醚砜(PES)增韧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的研究.实验表明,增韧后的树脂在150℃的粘度小于0.5(Pa·S),其复合材料的成形压力为0.3~0.7(MPa),固化温度为180℃,上述特性满足热压罐成形的工艺要求.树脂的预浸料具有较好的粘性和铺叠性,贮存期一个月以上(室温).树脂保持了较好的耐热性能,可在177℃长期使用.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经聚砜增韧后提高了90%.PSF的增韧效果比PES明显.研究表明,只有当TP树脂含量不低于15%时,方可获得较明显的增韧效果.TP树脂是以球形颗粒分散于BMI基体中,这些颗粒起到了抑止微裂纹扩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糠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20/80)和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为原料,采用由Diels-Alder加成反应合成的含有氨酯键的新型双马来酞亚胺BMU-T作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肢的增韧改性剂.通过BMU-T与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以不同比例简单混合得到增韧改性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基体树脂;用丙酮和乙二醇单甲醚作为混合溶剂制备了贮存稳定性能优良的树脂溶液和玻璃布预浸料。压制得到的玻璃布层压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155℃下的弯曲强度保留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且对甲苯、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及10%的盐酸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改性双来亚酰亚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2,2′-亚甲基-二(4-甲基-6-烯丙基)苯酚,和它增韧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对改性双马亚酰亚胺预聚物的凝胶化时间、DSC分析和FT-IR分析的研究,得到了改性双马亚酰胺树脂体系的固化条件来180℃/1h+200℃/2h+250℃4/h;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双马亚酰亚胺树脂体系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得出体系的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为274.4kJ/mol;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常弯曲强度为1  相似文献   

18.
层间韧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离位"增韧的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层压板的Ⅰ型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层间微结构及其形貌变化、冲击分层损伤和冲击后压缩强度,以及典型面内、面外的基本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热反应失稳分相、相反转和颗粒粗化等一系列过程,"离位"增韧在复合材料的层间形成了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双连续的3-3相结构,这种结构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层间韧性、冲击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等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将含芴聚芳醚酮(PFEK)溶解于3,3’-二烯丙基双酚A,低温下加入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进行熔融共聚,再高温固化的方式,制备了含芴聚芳醚酮增韧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结果表明:PFEK树脂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没有影响,PFEK树脂的加入量在7.5%~10.0%之间复合材料发生相反转,复合材料具有相分离结构;当PFEK的加入量为10.0%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由无PFEK树脂时的110.2MPa与9.0kJ/m2提高到148.7MPa与14.6kJ/m2,PFEK树脂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温性能。  相似文献   

20.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由于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和良好的工艺性能,以其为基体树脂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综述了近年来BMI及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BMI的增韧改性方法,以及碳纤维增强BMI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和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