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量的双乙酰会增加葡萄酒风味的复杂性,葡萄酒中的双乙酰主要是在苹果酸- 乳酸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本文综述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双乙酰的形成影响因素,包括葡萄酒成分、乳酸菌种、苹果酸- 乳酸发酵的条件及陈酿方式等,以期对控制葡萄酒中双乙酰的含量,改善葡萄酒的风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浸渍酶Lallzyme Ex-V对蛇龙珠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从酒精发酵到橡木桶贮藏12个月)类黄酮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浸渍酶处理加快了儿茶素、表儿茶素、杨梅素、山奈酚和槲皮素等5种类黄酮化合物在葡萄酒酒精发酵期间的浸提速度,但不影响杨梅素和槲皮素在后续酿造过程中的含量,杨梅素在葡萄酒酒精发酵结束后含量逐步下降,槲皮素在橡木桶陈酿期间含量逐渐增加;酶处理对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影响一直持续到苹-乳发酵的第2周,酶处理酒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高于对照;浸渍酶对山奈酚含量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橡木桶陈酿3个月,处理酒中的含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龙眼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龙眼干白葡萄酒酒精发酵和苹乳发酵过程中8种生物胺和22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酒精发酵过程中8种生物胺含量均很低,而在苹乳发酵过程中迅速增加。发酵结束时干白葡萄酒中亚精胺和乙醇胺含量最高,其次为组胺和羟色胺。这4种生物胺的前体氨基酸在苹乳发酵阶段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其它大部分氨基酸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含量下降,在苹乳发酵过程中含量呈现不同程度升高。因此,我们认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与其对应生物胺的变化之间没有相关性,葡萄酒中生物胺的组成比例可能主要取决于乳酸菌中氨基酸脱羧酶的种类和活性。  相似文献   

4.
萤光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葡萄酒中苹果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苹果酸是葡萄酒中主要的酸组分之一,含量往往仅次于酒石酸。苹果酸由于在生化代谢上较活跃,在酒精发酵或在葡萄酒陈酿过程中易于被微生物分解代谢。如采用裂殖酵母(Shizosaccharomyces prombe)进行酒精发酵,苹果酸被分解利用,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若发生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苹果酸被转化成乳酸。  相似文献   

5.
双乙酰是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副产物,是啤酒、葡萄酒等发酵酒中重要风味物质之一。在葡萄酒中其口味阈值较低(2~3mg/L),当浓度超过10mg/L时,会产生一种令人生厌的馊饭味。本文综述了葡萄酒中双乙酰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双乙酰的检测方法,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双乙酰的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田园  刘蕊  潘秋红 《中国酿造》2012,(10):26-30
奉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哧霞珠’干红葡萄酒酒精发酵和苹果酸哥L酸发酵过程中氨基酸及相应的生物胺和高级醇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胺主要在酒精发酵后期及苹一乳发酵期间产生,其与所对应的前体氨基酸的变化没有显著负相关;5种高级醇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含量高峰在苹一乳发酵中期,而它们所对应的前体氨基酸在酒精发酵初期显著降低;除天冬酰胺外,其他3种酵母优先利用的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在酒精发酵初期含l量呈快速下降。以上结果表明,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转化与利用依种类而异,其含量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对应其转化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乙醛是葡萄酒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无色挥发性醛类化合物,占醛类总含量的90%以上,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发酵和化学氧化,在葡萄酒中起到影响颜色和风味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概述了乙醛在葡萄酒酒精发酵、苹果酸-乳酸发酵、微氧陈酿及瓶贮陈酿等生产阶段的形成途径,并探讨了SO2添加量、发酵温度、pH和陈酿阶段O2对葡萄酒中乙醛形成的影响,以期为降低葡萄酒产品中乙醛含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光谱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和双乙酰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酸特性和产香特性。使用酚试荆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使用邻苯二胺法测定发酵乳中的双乙酰含量,并结合滴定酸度法测定发酵乳中的酸度。研究了L.b-3,Sf-9和L.dia在不同温度下发酵过程中的乙醛、双乙酰含量和酸度变化,以此评估发酵乳中有机酸和羰基化舍物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王伟君  李延华  张兰威 《食品科学》2007,28(11):460-463
为了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酸特性和产香特性,本实验使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使用邻苯二胺法测定发酵乳中的双乙酰含量,并结合滴定酸度法测定发酵乳中的酸度,研究了L.b-3、S.t-9和L.dia菌在不同温度下发酵过程中的乙醛、双乙酰含量和酸度变化,以此评估发酵乳中有机酸和羰基化合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发酵乳中羰基化合物和有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酸特性和产香特性,使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邻苯二胺法测定发酵乳中的双乙酰含量,并结合滴定酸度法测定发酵乳中的酸度,研究了L.b-3、S.t-9和L.dia菌在不同发酵过程中的乙醛、双乙酰和有机酸含量变化,以此评估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中有机酸和羰基化合物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