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天然色素的资源和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天然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开发利用天然色素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介绍了天然色素的概念、特点、资源并与合成色素比较,阐述了天然色素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现状,指出综合利用天然资源开发色素具有巨大的工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天然色素提取及海藻中的天然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天然色素的应用历史、分类及其特点和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重点阐述了各门海藻中所含有的天然色素和我国从海藻中提取天然色素的现状,指出从海藻中提取色素是天然色素开发研究的重要资源领域并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3.
天然食用色素的稳定性和稳定化技术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合成色素具有经济、稳定、使用方便的优点,曾经一度独占食用色素市场。然而随着对食用色素组成和安全性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许多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有的甚至有致畸致癌作用,结果许多合成色素被禁用。目前,消费者趋向于天然物,天然色素需要量快速地增加,世界各国正大力开发和利用天然色[1].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相比。最大的缺点是稳定性太差,在食品加工时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天然色素稳定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为了使天然色素对食品很好地着色,就应充分了解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讯,由于天然色素具有天然和健康属性,以及在明亮度和安全性等方面已不低于合成色素,因此世界天然色素市场正以两倍于合成色素的速度迅猛发展。许多消费者已经认识到天然食品与高品质有关,食品上采用自然色调令人产生高品质感,而合成色素在安全和健康方面受到否定时有发生,消费者逐渐产生了对合成色素的怀疑心态。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合成与天然食用色素原料来源、主要成分、应用范围、卫生标准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为食用天然色素在我国广泛使用提供了依据,促进食用天然色素市场发展,使食用天然色素添加应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及日用品等方面显示其“风彩”,形成产业、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合成与天然食用色素原料来源、主要成分、应用范围、卫生标准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为食用天然色素在我国广泛使用提供了依据,促进食用天然色素市场发展,使食用天然色素添加应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及日用品等方面显示其“风彩”,形成产业、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7.
天然色素稳定性研究及其新的类型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工作对16种不同类型的天然色素分子结构与其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系统地考查了光照、氧化、温度、金属离子、介质极性、pH值等条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天然色素的脂肪族与芳香族化合物色泽不稳定的行为、褪色(变色)机理、主要影响因素等均有本质上的差异,并且这两类色素还具有诸多互补特性,同时还发现色素的光稳定性与理论计算生成热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天然色素“二分法”的概念。这’新的天然色素类型划分方法,为预测、提高和改善天然色素色泽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天然色素替代有毒副作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的进程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天津地区天然色素植物91种,隶属36科,76属。除对天然色素植物的分布,所含色素的成分及用途做了一定的介绍外并对本地区天然色素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论食用色素与人类健康(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合成与天然食用色素原料来源、主要成分,应用范围、卫生标准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为食用天然色素在我国广泛使用提供了依据,促进食用天然色素市场发展,使食用天然色素添加应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及日用品等方面显示其“风彩”,形成产业、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0.
天然色素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对化工色素食品的添加剂已逐步受到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近年来,天然色素的开发有了较大的发展,除原来允许用于食品使用的姜黄,甜菜红,叶绿素铜钠盐,辣椒红,红曲米色素,胡萝卜素等外,最近又研究开发出玉米黄,高粱色素,萝卜红,玫瑰茄,栀子黄、茶色素、靛蓝、高梁红、黑米色素、红花色素等色素。我国天然色素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全国的天然色素总产量已达十余万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焦糖色素(即糖色)、栀子黄、栀子蓝、姜黄、苋菜红、辣椒红、茶色素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一串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海棠  张玉清 《食品科学》1993,14(12):27-29
研究厂从“一串红”他中提取出一种天然红色色素的工艺方法,并对该色素的生产和开发利用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一串红色素的树脂法提取工艺,通过7种树脂对一串红色素的吸附及不同洗脱剂对一串红色素解吸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101-A树脂对一串红色素具有较高的吸附量,用70%乙醇为洗脱剂进行洗脱得到的产品质量好,且树脂重复使用21次后吸附率仅降低2.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酶法水解为芭蕉芋淀粉进行改性,提高芭蕉芋淀粉的应用价值,扩大于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范围。方法以芭蕉芋淀粉为原料,采用α-淀粉酶水解制备酶解淀粉,结合热失重(TGA)技术考察α-淀粉酶水解对芭蕉芋淀粉热稳定性和其他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与原淀粉相比,酶解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吸水度和吸油度增大;透光率和冻融稳定性降低;TGA结果表明,α-淀粉酶水解不改变芭蕉芋淀粉的组成成分,且酶解芭蕉芋淀粉的分解温度较高,表明其热稳定性增加。结论通过α-淀粉酶酶解法可制备满足工业需要的改良芭蕉芋淀粉。  相似文献   

14.
淀粉质原料芭蕉芋的性质及其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芭蕉芋淀粉含量达58.85%-62.83%,同时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和结合磷以及纤维素等;淀粉颗粒表面相对光滑,颗粒形态多样。通过对淀粉的粘度曲线、糊化温度、糖化醪研究和发酵实验中酵母总数、总糖、还原糖和酒精度的变化规律考察,结果表明,以芭蕉芋为原料生产酒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顾千辉  黄赣辉  顾振宇 《食品科学》2011,32(16):152-156
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芭蕉芋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物;确定含芭蕉芋淀粉的稳定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工艺:油水比为1.2:1、复合乳化剂用量为30%、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 lipophylic balance,HLB)为7.36;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物的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单体丙烯酸的用量16mL、引发剂用量3.5%、交联剂用量0.8%、单体丙烯酸中和度70%)条件下,制备出芭蕉芋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物的吸水倍率可达1340g/g。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芭蕉芋淀粉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组成型分泌表达蛋白酶Ker的重组粪肠球菌,采用豆粕固态发酵实验并评估其应用效果。以重组质粒pSIP401-kerhds为基础框架,向其中引入组成型启动子p10和高效分泌信号肽S6,构建重组载体pSIP401Z-s6-kerhds。采用电击转化方法将该重组载体转入具有益生特性的粪肠球菌EXW27来构建重组粪肠球菌。重组粪肠球菌的胞外蛋白酶的比酶活力为125.37 U/mL。重组蛋白酶Ker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pH 5.0~10.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相对酶活力和稳定性,并对胆盐溶液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适用于动物肠道环境。豆粕固态发酵实验表明,与粪肠球菌EXW27相比,重组粪肠球菌可以更有效降解豆粕中蛋白质。该研究构建了既具有益生特性又具有蛋白酶活性的重组粪肠球菌,为开发新型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天然色素是色素发展方向 ,而功能性天然色素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论述了几种具有保健功能性 ,具有开发前途的食用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红曲色素、虾青素。从其分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生理功能、提取方法以及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概述 ,以期促进色素工业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一串红天然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从“一串红”中提取红色天然食素进行了研究和试验,探讨了在酸性条件下,以乙醇水溶液浸提剂,各种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提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火炬树果穗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从火炬树果穗中提取红色素的方法,并对其进行精制。对色素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探。实验表明该色素耐热、耐光等较好,是一种值得开发的色素。  相似文献   

20.
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值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的影响明显,在pH1~4之间,该色素较稳定;金属离子Cu2+、Mg2+、Zn2+、Al3+、Ca2+对色素有增色作用,Na+、K+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影响不大,而Sn2+、Fe3+则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该色素水溶性强,耐光、热,还原性强,耐氧化性较差;蔗糖和EDTA对色素溶液的色泽影响不大,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有影响。通过初步研究发现该色素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