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苹果皮复合袋泡茶的研制及其抗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皮和安吉白茶为原料,经过筛选配方,研制了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复合袋泡茶;并采用化学模拟体系测定了该袋泡茶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采用全血总抗氧化能力(TAC)评价了其生物抗氧化效应.结果表明,苹果皮和安吉白茶在质量比为4:1,每袋规格为3g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苹果皮复合袋泡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很强,其...  相似文献   

2.
安吉白茶含片的制作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筛选配方和优化工艺,采用湿颗粒法制备安吉白茶含片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测定亚铁离子螯合活性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安吉白茶提取物、蔗糖、柠檬酸、糊精等对含片的质量有较大影响,最佳配方为90%乙醇做湿润剂,成品含5%安吉白茶提取物、40%蔗糖、20%麦芽糊精、1.6%柠檬酸、3%VC、5%牛磺酸、25.4%甘露醇和0.6%硬脂酸镁。该含片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48.74、43.32μg/mL,对亚铁离子的半螯合浓度为773.60μg/mL,还原力为0.97μmol/mg。该含片口感好,有安吉白茶风味,表面光滑美观,硬度、崩析性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DPPH法、HRSA法和FRAP法研究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藿香、桑叶和陈皮的抗氧化活性,分析其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藿香、桑叶和陈皮提取物在不同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端午茶的总酚含量为110μg GAE/g dw,总抗氧化能力为420.6μmol Trolox/100g dw,端午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单一藿香、桑叶和陈皮的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显示出不同中草药配方对其抗氧化性有增强作用。端午茶对DPPH·的清除能力强于对·OH的清除能力,其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为端午茶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生姜的抗氧化及抗炎症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全国不同地区32种生姜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其总酚和黄酮含量,并采用LPS诱导的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评价了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永康黄姜和云南黄姜具有最强的清除DPPH·(IC50=0.79 mg/m L,0.99 mg/m L)和ABTS+·能力(IC50=0.63 mg/m L,0.64 mg/m L),对·OH的清除作用较弱。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DPPH·和ABTS+·清除能力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和0.666,与·OH清除能力不相关。抗炎症活性最强的为莱芜小姜(37.56μg/m L)、安丘大姜(40.69μg/m L)、云南黄姜(42.80μg/m L)和永康黄姜(48.14μg/m L)。  相似文献   

5.
杨梅枝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PPH法、ABTS法和Rancimat法评价杨梅枝各分级相提取物清除自由基及抗山茶油氧化能力,分析其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杨梅枝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为714.60 mg/g,具有最强的清除自由基及抗山茶油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能力为(1 907.51±6.40)mgTEAC/g,清除ABTS·~+能力为(1 575.90±11.76)mg TEAC/g,均显著强于阳性对照芦丁,抗山茶油氧化能力显著强于阳性对照VE.各相提取物总酚含量与其清除DPPH·和ABTS·+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0和0.978 8.  相似文献   

6.
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3种测定法对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槟榔提取物乙酸乙酸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14.60、2.04μg/m L)和还原Fe3+的能力(TEAC=4762.99μmol/g)均强于阳性对照BHT(DPPH方法:IC50=24.49μg/m L;ABTS方法:IC50=6.56μg/m L;FRAP方法:TEAC=2503.17μmol/g),正丁醇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44.32、7.62μg/m L)和还原Fe3+的能力(TEAC=1587.42μmol/g)均弱于阳性对照BHT,且乙酸乙酯部位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大于正丁醇部位。可见,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还原Fe3+的能力可能与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兴安岭山荆子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类含量,采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山荆子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山荆子中有机酸主要为苹果酸(72.95~80.57 mg/g)和柠檬酸(2.72~3.87 mg/g),可溶性糖类主要为果糖(56.76~59.46 mg/g)和葡萄糖(92.78~98.20 mg/g),糖酸比在1.98~2.09之间;山荆子醇提取液清除DPPH、ABTS+能力优于水提取液,醇提取液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21 mg/mL,0.96 mg/mL。研究显示山荆子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类,糖酸比较低,口感较酸;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山荆子果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桑葚、蓝莓、黑加仑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桑葚、蓝莓和黑加仑3种小浆果的总酚、黄酮含量,并以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等4种体外体系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桑葚提取物总酚和黄酮含量最多,分别达到(88.78±3.751)mg/g和(19.89±1.261)mg/g,其抗氧化能力也最强,DPPH·清除能力[IC50(0.953±0.004)mg/m L]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远高于其他2种小浆果;·OH清除能力[IC50(4.238±0.037)mg/m L]和总抗氧化能力也为最强。蓝莓除DPPH·清除能力不如黑加仑外,在其他3种体外体系中的表现均强于黑加仑。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新疆和田地区桑叶品种的营养品质特性,测定该地区20个桑叶品种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VC、总酸、总糖、还原糖和8种矿物质),并比较桑叶粗多糖及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桑叶在营养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桑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IC50=0.036mg/m L)和·OH(IC50=0.706 mg/m L)能力,桑叶粗多糖对·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IC50=0.570 mg/m L),而对DPPH·的清除能力(IC50=0.235 mg/m L)较弱。试验结果为促进新疆桑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产自山西的藜麦为研究对象,以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铁还原力等为指标,评价了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藜麦提取物对DPPH·和ABTS+·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_(50)分别为(43.13±2.41)mg/m L和(27.91±1.46)mg/m L;FRAP法测得藜麦抗氧化能力为(1.90±0.10)mg Fe SO_4/g;此外,藜麦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过氧化和牛血清白蛋白氧化降解。藜麦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体内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氧化损伤(应激)模型,研究了不同剂量安吉白茶、桑叶复合功能性饮料喷雾干粉DPCB(100、200、500 mg/kg.bw)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血清、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对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表明,DPCB可使氧化损伤小鼠体重增量、胸腺指数显著升高,使肝脏、肾脏和脾脏指数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DPCB可有效降低氧化损伤小鼠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最大降幅分别为21%和15%;同时有效增高氧化损伤小鼠血清和肝脏中GSH-Px、SOD的活性,且具有量效关系;此外,DPCB对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有一定拮抗效应。本研究为安吉白茶、桑叶天然抗氧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抗坏血酸和茶多酚为阳性对照,测定离交洗脱液色素的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ABTS+·)、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评价离交洗脱液色素在质量浓度为0.005~1mg/mL范围内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的还原/抗氧化能力,考察抗氧化物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制黑果腺肋花楸果汁饮料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柠檬酸和β-环糊精等辅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黑果腺肋花楸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黑果腺肋花楸浸提汁用量60%,60%蔗糖糖浆添加量10%,2%柠檬酸溶液添加量2.0%,1% β-环糊精添加量3.0%,该配方所制得的饮料感官评分可达94.5分,其富含16种氨基酸,总量达到374.79 μg/mL,具有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特征香气,色泽均一明亮,风味协调爽口,质地均匀;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该饮料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能力分别为36.42%、32.58%、0.54 mmol/L和0.289,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本实验结果为黑果腺肋花楸功能性饮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制备液相从药桑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黄酮单体化合物,并采用1,1-二苯基- 2-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Ⅰ、化合物Ⅱ、化合物Ⅲ、化合物Ⅳ,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04 4 mg/mL、0.003 7 mg/mL、0.003 0 mg/mL、0.078 0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IC50分别为0.021 mg/mL、0.014 mg/mL、0.012 mg/mL、0.087 mg/mL。4个单体化合物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顺序化合物Ⅲ>化合物Ⅱ>化合物Ⅰ>化合物Ⅳ。  相似文献   

15.
以藏茶、玫瑰、乌梅为主要原料,以赤藓糖醇、三氯蔗糖为辅料,研制藏茶玫瑰乌梅无糖复合饮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法优化得到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藏茶浸提液添加量42%、玫瑰浸提液添加量20%、乌梅浸提液添加量18%、赤藓糖醇添加量3%、三氯蔗糖添加量0.007%。利用UHPLC-QqQ-MS/MS检测出复合饮料中有12种功能性成分,其中儿茶素类有5种。功能性成分中含量前5位为异槲皮素、槲皮素-7-葡萄糖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绿原酸和芦丁。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复合饮料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26±1.74)%,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93.58±2.21)%,还原力为2.295±0.017。该复合饮料功能性成分丰富,抗氧化能力较好,呈褐红色、澄清透明,具有藏茶和玫瑰特有的香气,酸甜适宜,口感好。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以海带汁、苹果汁、白砂糖为主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菌种,研制了一款风味优良、天然营养的发酵型海带复合果汁饮料。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复合果汁饮料进行了工艺优化。得到该复合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参数为:海带汁-苹果汁复配体积比为1:2、白砂糖添加量为3%、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8%、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2 ℃。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研制的发酵型海带复合果汁饮料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为73.20%,对ABTS+自由基抑制率为36.05%,总抗氧化能力为0.774。整体来看,海带汁和苹果汁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发酵使得海带汁的抗氧化能力提高,但会使得苹果汁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但是单纯的海带汁发酵,其口感风味较差,苹果汁的添加以及发酵产生的乳酸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海带的腥味。另一方面,海带汁的加入能弥补单独苹果汁发酵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复合发酵对饮料DPPH自由基清除力具有明显提高作用。本研究解决了海带饮料腥味过重的问题,探索了海带苹果复合果汁饮料发酵体系的抗氧化活性,为海带复合果汁饮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两种工艺拐枣酒抗氧化成分及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拐枣果梗为原料,制备拐枣露酒与发酵酒,测定拐枣酒中营养成分含量,并采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与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4种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旨在比较两种工艺拐枣酒抗氧化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拐枣发酵酒中总多酚、总黄酮、抗坏血酸含量均高于拐枣露酒,拐枣露酒中具有较高的糖含量,发酵酒中残糖量少。两种工艺拐枣酒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与之含有的总黄酮、总多酚及抗坏血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拐枣酒的ORAC值在6.49~14.69 mmol/L之间,FRAP值在3.59~11.71 mmol/L之间,对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90%,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在7.10~20.30 μg/mL、23.40~52.30 μg/mL之间。拐枣露酒与拐枣发酵酒相比,发酵酒中营养成分含量更高,品质更佳,抗氧化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借鉴传统黄酒发酵工艺,在黄酒酿制的不同阶段添加中草药制备中草药山兰黄酒。试验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还原能力测定法分别对酿制的中草药黄酒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在冲缸时添加具有最好的品质;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Fe3+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冲缸时添加中草药的黄酒>后发酵时添加中草药的黄酒>蒸煮时添加中草药的黄酒>空白黄酒,且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