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不同的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定义并指出了其中最具本质特征的定义,介绍了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研究的进展,包括可生存性的分解和可生存系统的特性、定量评估、体系结构以及设计方法,回顾了可生存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可生存性存储系统的形式化模型定义,后结合模型给出了可生存性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为可生存存储系统的设计构造提供指导思想,并系统可生存性的衡量提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系统可生存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可生存性是信息安全的新研究方向,是对传统安全观念的突破和创新。本文首先给出了开展系统可生存性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系统可生存性若干定义;基于此,结合可生存性的评测和增强技术研究,从计算系统可生存性、网络可生存性、服务可生存性以及软件可生存性4个角度,综述了可生存性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国内外对比分析;随后探讨了可生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最后描述了系统可生存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网络可生存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可生存性是网络安全研究的新方向,它突破了传统的网络安全的概念,从新的角度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该文首先分析了可生存性与传统网络安全技术的差别,并给出了生存性的基本定义,然后介绍了可生存系统设计的两种设计方法,并对两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主要就普适计算下无边界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可生存系统设计的两种设计方法,并对两种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网络可生存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可生存性研究是对传统的安全概念和技术的突破,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研究的新方向。该文首先分析了可生存性与传统安全概念的差异,通过对网络可生存性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概括,总结出了可生存性定义要素、测定标准、实现技术及相关研究的一些共识。然后对国外可生存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可生存系统分析方法SSA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网络可生存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最后对实现可生存性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与增强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系统可生存性是网络安全研究的新方向,它突破了传统的网络安全的概念,从新的角度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研究领域进行了总结,回顾了可生存性概念以及可生存系统的关键属性,论述了可生存性评估和增强技术之间的关系.然后,阐述了国内外可生存性评估模型以及可生存性增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技术方法,分析了不足之处,并提出可生存性评估技术与增强技术的结合,以及生存性进化等方面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可生存性评估是使用各种方法对目标系统进行定性及定量的生存性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状态转换的信息服务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一个系统生存性模型和一个生存性函数的定义。最后给出了使用这种评估方法对目标系统进行评估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就无边界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紧急算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给出了作为网络信息系统发展方向的无边界系统的定义,分析其特征并引出无边界系统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研究。然后提出满足安全新需求的无边界网络可生存性问题,分析了可生存性必须具备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安全概念的区别,并简要分析了可生存系统的设计需求。最后着重分析了可以解决无边界网络可生存性问题的紧急算法的特征,给出了紧急算法的两种不同的定义描述,并对比分析了与传统分布式算法的不同,论文还就紧急算法的应用场合和开发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问题是系统安全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讨论现有的系统可生存性的一般分析方法,确定系统的可生存属性,并采用随机Petri网(SPN)技术,分析电信交换系统生存性问题的特点。重点利用随机Petri网描述系统的失效-修复分析模型和性能分析模型,给出系统可生存性分析中主要指标的定量计算方法。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生存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系统逐步成为现在社会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许多方面的关键应用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系统的运转,如交通控制和国防信息系统等。然而这种网络依赖性带来的风险和网络系统所面临入侵、事故、失效等的威胁将不仅影响网络系统的本身,而且已扩大到其它的系统领域。主要给出了网络生存性定义及研究内容,并讨论了提高网络系统生存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系统组件往往处于多种不同状态,二值逻辑(BL)在描述多种组件状态时显得无能为力.本文提出了采用多值逻辑(MVL)分析组件状态,重点描述k-out-of-n:S系统模型,并采用Minkowski距离和定义可生存性函数描述系统状态和可生存性.实验表明,MVL条件下的k-out-of-n:S模型很好地描述了系统的状态扣可生存性.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分析综述网络存活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主要介绍基于信息系统工程的可存活网络分析方法;满足系统存活条件的流服务质量开发周期中相关的服务、入侵跟踪、评估模型及信息保障;考虑有入侵时系统设计中的攻击模式和攻击树结构;相关应急响应策略或算法设计思路;采用商用COTS组件构造系统时,满足存活需要的若干考虑因素;并介绍一种网络存活系统工程开发工具。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基于约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网络生存性定义,提出了一个多层网络生存性研究框架和一种新的网络生存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慧  周建美  程学云 《计算机应用》2010,30(5):1194-1197
从“生存”的本义,提出了以“生”为前提的生存定义;根据生物免疫系统对生物生存作用的机理,得到可生存网络设计的指导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免疫的可生存网络的二次开发方法。此方法中对生存性的保障由一组可自治、分布的免疫单元承担;免疫单元逻辑上由检测、识别、防御和自适应与进化四个部分组成;阐述了免疫单元的构成、分类及若干关键技术的实现。该设计具有一定的分布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现有安全技术己经不足以对抗日趋严重的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安全问题,根据对可生存系统技术的需求,给出了目前生存技术的两类研究方法:可生存设计和入侵响应。以文件系统为例,阐述可生存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重点以可生存数据库为对象,描述入侵响应的3种具体实现方案:入侵恢复,隔离和围堵。另外,针对每一个方案,提出并描述了实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网络生存性技术是指在遭受攻击、故障或意外事故时,系统能够及时地完成其关键任务的能力,是目前网络安全研究的新方向。它比传统的信息保护技术、信息保障技术更能满足目前网络应用的现状,突破了传统的网络安全的概念,从新的角度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可生存性与传统网络安全技术的差别,并给出了生存性的基本定义、特征属性、测定标准、实现方法等,然后介绍了可生存系统设计的两种设计方法,并对两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志锋  陈凯  李雷  周从华 《计算机科学》2017,44(8):129-133, 16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性已成为部署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可生存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要求在多种攻击并发的情况下能够继续提供关键服务,基于此提出一种多种攻击方式下的、基于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存性评估模型。因传感器网络的簇中存在多个遭受攻击的节点,为了更准确地判定簇的状态,设计了一种阈值机制来触发因多种攻击而产生的状态之间的转移,准确刻画了网络在遭遇攻击后采取的反制措施。利用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建立生存性评估模型并求解出可用性与生存性指标,分析了影响传感器网络生存性与可用性的若干因素。仿真结果表明,提高网络修复率和攻击响应率能有效提高生存性与可用性,并且提出的模型能正确地区分网络遭受的攻击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