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2000-2013年淮河干流蚌埠闸上的监测资料,对近14年来蚌埠闸上CODMn(高锰酸盐指数)、NH3-N的年内、年际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其进行评价。从年内变化情况来看,CODMn、NH3-N浓度同时受到闸的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非汛期浓度明显高于汛期;从年际变化来看,2011年是蚌埠闸上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2011年以前水质逐渐好转,2011年后水质急剧恶化。最后对水质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水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安徽淮河干流蚌埠、淮南市区段,由于工业和生活污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质条件明显地有逐年恶化的趋势。据蚌埠水文实验站与淮委水保办水质监测中心今年3月对淮河干流水质监测的分析表明:淮河蚌埠市区段与淮南市区段的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有机污染比历年同期有较大上升。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经初步分析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3.
贲鹏  陆美凝  陆海田  彭亮 《人民长江》2023,(3):16-20+27
河道无序采砂导致淮河蚌埠段河床发生剧烈变化,为了分析采砂对该段河势稳定和河道防洪安全的影响,开展了蚌埠段河道采砂影响研究。基于河道水沙特性、河床演变规律,通过现场观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方法,从堤防滩地、水文测站、水利工程、桥梁管线等方面对河道采砂影响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淮河蚌埠段河道安全保护范围。结果表明:(1)淮河干流蚌埠闸至沫河口段2008年以前自然演变缓慢,河床较为稳定,而2008年以后无序采砂造成了河床剧烈变化,且长时间内难以自然修复;(2)采砂坑具有数量多、深度大、边坡陡且极不稳定等特性,易导致断面滑动、河道不平整影响水文测验,危害防洪安全以及其他涉河设施安全和管理;(3)根据河道管理要求,淮河干流蚌埠闸至沫河口段河道两堤范围内,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即淮河蚌埠段河道已无可采砂区域,需将其划定为禁止采砂区。研究成果可为淮河采砂规划、河道保护管理和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詹扬祖  毛世民 《治淮》1995,(6):44-45
水文测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特别是洪峰流量—水位关系的变化,是测站下游相当长河段中影响泄流能力诸因素变化的综合反映,是了解河床发育或萎缩情况的重要依据。 蚌埠水文站从1915年设站观测,除1938—1945年和1949年缺测外,至1994年共计有70年的流量记录:1948年前25年,1950年后45年。这80年中70组洪峰流量—水位(Q_(max)~G_(max))的资料,对于认识蚌埠以下淮河干流相当长河段两堤间河床过流能力的变化及成  相似文献   

5.
沙颍河河南段是淮河污染最严重的一段,也是淮河治理工程的重中之重。本文选取最能反映沙颍河河南段污染情况的界首断面为代表断面,分析沙颍河河南段水质年内年际变化情况,并定性的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NH3-N和CODMn(高锰酸钾指数)是影响沙颍河河南段水质的主要指标,并且水质变化与小麦种植期、降雨、年内雨洪分布等因素关系密切,因此要在该区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闸坝的科学调度水平以应对因暴雨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质常规监测采样频率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安徽省淮河蚌埠闸以上干流2个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用偏差分析的方法,研究确定水质常规监测采样频率的方法。对1998年以来淮河蚌埠闸以上干流和颍河干流安徽段7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常规监测数据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并对1998年以来的12个监测断面水质常规监测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确定水质常规监测采样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淮河流域水资源污染的防治工作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而言,淮河水质恶化仍在加剧。以淮河干流为例,通过水质评价,中游蚌埠段由1987年的三级水降为1988年四级水;淮河干流非汛期四级水的河长,1988年  相似文献   

8.
淮河干流水环境评价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模糊数学法对淮河干流的鲁台子、淮南、蚌埠1996年的水质现状作出综合评价。介绍了河流水污染趋势分析的方法,并根据1991~1996年的水质监测资料,用GM(1,1)模型建模,对淮河干流鲁台子、谁市及蚌埠(吴家渡)断面的CODMn及NH3—N分枯水期及年平均作了预测,得出2000年站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9.
1洪泽湖水环境面临不断恶化的趋势近20年来洪泽湖水质逐步恶化。1994年7月淮河主要支流沙颖河上游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颖上闸因防洪需要开闸泄洪,将蓄于闸上河段2亿m3污水泄入淮河干流,造成洪泽湖第一次严重的污染,河面泡沫密布,COD达17mg/L,NH4-N在蚌埠段达20mg/L,入洪泽湖前为9.8mg/L,色度超过100,完全不能做饮用水源,湖区30多万人缺乏饮用水,其中盱眙县自来水厂停止供水达54d之久;沿湖生态资源遭受灭顶之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1995年,洪泽湖再次发生类似情况,淮河河道内水质下降为V~VI类。在后来的几年中,2001年、2002年相继发…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KE 11模型系统模拟淮河、沙颍河、洪河、涡河和淠河的洪水演进和水质变化过程。水动力学模型的流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除了某些闸坝附近的水文站,大多数水文站的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值一致。水质模型模拟COD、氨氮和溶解氧浓度,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认为水质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闸坝调控方案分析了蚌埠闸、周口闸和横排头闸分别增加流量对下游河段水质浓度的影响,淠河六安市以下河段,通过增加横排头坝下流量,其水质有显著改善,而通过增加流量对沙颍河和淮河(吴家渡)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因此,只有在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同时,进一步削减污染物的入河排污量,才能有效地改善淮河干流及淮北支流的水环境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1.
控制滇池生态环境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滇池水污染、生态恶化 ,近 10年综合治理仍未能逆转。认为导致滇池生态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入湖污染物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 ,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二是城市发展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 ,难以保证生态环境用水 ;三是滇池逐步演化成半封闭湖泊 ,加上数十年污染负荷剧增 ,加速了生态环境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进程。改善滇池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有 :综合治理 ,有效控制污染物 ;引水济昆 ,缓解流域水资源匮乏 ,从根本上提高滇池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淮河中游水质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淮河中游1998~200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研究淮河中游水质近10 a的时空变异,并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对水质污染状况及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中游水质呈逐渐改善的趋势,说明全流域水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年内水质季节性差异较大,枯水期水质污染依然严重,多数处于中等污染或是严重污染状态;水体最主要的污染物为氨氮;淮河中游的上段水质要好于下段,淮南大涧沟段和吴家渡段为淮河中游的重点污染区域和主要污染物输入区域。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潭江水质的变化特征,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以及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潭江干流2001—2019年的水质年际变化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潭江水质变化的主导水质参数,通过相关性模型分析了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潭江上游的水质最好但有一定的恶化趋势,下游的水质次之且无明显的恶化趋势,中游的水质最差恶化趋势也最为显著;主导潭江上游水质变化的水质参数是COD和BOD5,中游为TN和NH3-N,下游则是TN、NH3-N 和TP;人口和森林覆盖率是影响潭江上游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影响潭江中、下游水质变化的驱动因子除人口和森林覆盖率外,还包括GDP和水温;受人类因素的影响,潭江中、下游水质变化与自然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4.
张敏 《人民长江》2011,42(21):74-77
为了缓解和控制陆水水库污染加剧,水质恶化的情况,依据多年实测水质资料对陆水水库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水库坝上峡谷出口处设置了常规水质观测断面,并在库区近坝左岸众多退水口处选择监测点监测污水直接排放入库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水库坝前水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库区支流污染严重,靠近排污口的水域富营养程度高。指出水库流域水资源保护及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切实保护陆水水库水环境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时空演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陕西省渭河流域地表水质时程和流程,对陕西境内上下游2个主要控制断面的近20年水质指标时程演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渭河干流13个控制断面9个监测指标的流程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表明:从时程上看,渭河流域水质呈严重恶化态势,各分析指标都不同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从流程上看,渭河在进入陕西时水质状况较好,而在咸阳和西安地段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众多指标严重超标,水质量极差,受人类活动和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渭河流域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质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化特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6.
鉴于太子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程度高、水污染严重、河流健康状况日趋恶化等特点,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一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太子河典型年的水动力和水质时空分布,系统分析了水文与污染负荷耦合的环境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太子河流域现状提出不同库群调度方案,评估了各方案下太子河的水质响应过程及其对沿程各站点水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水质评价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进一步了解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湟水干流水质状况,根据2018年1—12月湟水干流12个断面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六价铬(Cr6+)等5项指标监测数据,采用区间型贝叶斯模型评价湟水干流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区间型贝叶斯模型的排序结果能较为直观和准确地反映监测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基本符合湟水从上游至下游呈“水质良好-水质恶化-水质好转”的水质变化趋势;湟水干流水质较差的断面基本位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的城市集中河段,污染负荷大应是造成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未来应重点选择这些河段作为湟水水污染优先治理和水质监测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水域水环境质量规划及水污染控制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目前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水环境的现状,分析了造成水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探讨了水污染防治的水域水环境质量规划及水污染控制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三峡库区进行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质总体保持Ⅱ~Ⅲ类标准,无明显恶化趋势;但次级河流污染严重,Ⅰ、Ⅱ、Ⅲ类水质的断面数仅占48%,水质较差。对研究区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作了剖析,指出工业污水、固体废物、水土流失、生活垃圾、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市政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也是造成库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三峡库区可持续水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7~2006年的水质监测结果,选用4个主要污染指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瓜径港近10年来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瓜径港水质在这10年来基本呈恶化趋势,导致污染加重的主要因子是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主要原因是太湖流域经济迅速发展,人口猛增,用水量和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多,尤其是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化肥、农药的使用和过量水产养殖也是水环境恶化另一原因。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发展,瓜径港水体污染还会加重,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污水排污量和建立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