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吸附还原催化系统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NOx吸附还原催化器和传统的三效催化器组合而形成的新型催化转化系统,在一台改装的产品四气门电控燃油喷射准均质稀燃汽油机上进行了催化技术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t稀t浓=200 s20 s时,仅用NOx吸附还原催化器或三效催化器位于吸附还原催化器之后的催化器布置可以使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降低到300×10-6左右,降低62.5%,而三效催化器位于吸附还原催化器之前的催化器布置可以大幅降低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达到50×10-6左右,降低93%.而且随着t稀t浓绝对时间的减小,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浓度降低.稀燃汽油机转速和负荷增大,NOx排放浓度增大,NOx催化转化率CNox减小.  相似文献   

2.
降低汽油机冷启动阶段有害排放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油机在一个测试循环的排放污染物总量中,大约有70%--80%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在汽油机冷启动阶段没有经催化转化而直接排入大气中,造成严重污染。经研究后发现。在某些适当的条件下,使用催化转化器可大幅度降低汽油机的冷启动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进而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实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型催化转化系统并对一台改装后的电控燃油喷射四缸16气门稀燃汽油机进行了降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转化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稀燃汽油机的NOx排放。在中低转速、中小负荷即稀燃发动机常用工况下,NOx催化转化率最高可以达到97.3%。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车用汽油机稀薄燃烧系统及其带来的排放控制技术问题,重点分析和介绍了控制稀燃发动机过多的N0x排放的新措施和新进展,并对各种N0x催化转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车用汽油机排气处理催化技术未来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嘉  沈卫东 《内燃机》1995,(6):42-45
车用汽油机排气处理催化技术未来的发展长江电工厂宋嘉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沈卫东1引言现代汽车工业正朝着高可靠性、节能和符合环境保护法规(废气排放与振动噪声)的方向迅速发展。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在设计、制造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指标方...  相似文献   

6.
乙醇-汽油燃料电喷汽油机的排放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多点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的排放及催化器的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汽油机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随着乙醇-汽油混合燃料中乙醇含量的增加,催化器前的THC排放明显降低,最大降幅接近30%,但未燃乙醇和乙醛排放量增大。Pt/Rh系三效催化剂对乙醛的催化转化效率高,但对乙醇的催化转化效率低。乙醇对催化器前的CO和NOx排放及其催化转换效率的影响与电喷汽油机的转速、负荷和空燃比控制策略有关。此外,含30%(V)乙醇的汽油对改善电喷汽油机怠速时催化器前的THC,CO和NOx排放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氧传感器对汽油机排放和催化转化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N)和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ANFIS)相结合的汽油机排放模型.利用RBFNN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对不考虑氧传感器劣化的汽油机排放性能进行了预测.根据汽油机排放受氧传感器劣化的影响,应用ANFIS系统对RBFNN的汽油机排放预测结果进行了修正,并预测了氧传感器劣化曲线.基于RBF-ANFIS融合预测策略,进行了汽油机负荷性能和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汽油机排放模型合理,验证了该融合预测策略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可用于氧传感器在线劣化预测.  相似文献   

8.
小型通用汽油机排放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168F发动机,通过控制化油器质量、改进化油器结构和优化空燃比,降低了CO、HC排放;为达到EPA第二阶段更高排放标准,还进行了加装催化转换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较小的成本可控制小汽油机的HC+NOx和CO排放。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维和三维联合仿真的方法选择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最优设计方案.通过一维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该汽油机不同转速下的性能,通过三维CFD仿真计算最大功率点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总压损和速度分布,综合对比了两种方案下汽油机整机性能、排气歧管流通性与均匀性、氧传感器处及催化转化器前端气流分布,基于分析结果确定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用小型汽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某通用小型汽油机在各工况下的排放规律,探究三元催化器在小型汽油机上的应用效果,建立比排放因子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通用小型汽油机的尾气后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三元催化器冷起动研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毅  刘新宇  高卫民 《内燃机工程》2002,23(3):43-45,49
针对愈来愈严格的汽车废气排放标准,汽油机的冷起动阶段对整个排放起着最大的影响,安装于发动机附近并与发机良好匹配的催化器具有良好的冷却动性能,有助于达到未来废气排放的限值,本文分析了冷起动对废气排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涂覆型微粒捕集器(cGPF)技术是满足汽油车国六标准排放要求的主要技术之一,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难题就是与润滑油适配的耐久性差.研究了 2种不同润滑油配方在发动机加速老化后cGPF的耐久性,并进行了汽车及发动机的排放试验.为了模拟热老化、灰分和soot加载达到汽车行驶2×105 km以上的水平,提出了新的发动机加速老化...  相似文献   

13.
Exhaust gas fuel reforming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thermochemical energy recovery technology with potential to improve gasoline engine efficiency, and thereby reduce CO2 in addition to other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matter (PM) emissions. The principle relies on achieving energy recovery from the hot exhaust stream by endothermic catalytic reforming of gasoline and a fraction of the engine exhaust gas. The hydrogen-rich reformate has higher enthalpy than the gasoline fed to the reformer and is recirculated to the intake manifold, i.e. reform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REGR).  相似文献   

14.
以一台点火式电控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甲醇裂解装置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上回收废气余热,进行了甲醇裂解气在点燃式发动机上应用燃烧的排放性能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甲醇裂解气在发动机上的稀燃,其动力性较之原机稍微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仅为5%;甲醇裂解气发动机利用回收废气余热以及稀燃条件减少泵吸损失的优势,对比与原汽油机经济性有较大的提高.同时,稀燃可使NOx排放较原汽油机降低90%;与汽油机CO对比,降低了50%左右,而HC排放接近汽油;此外,甲醇裂解气发动机尾气中的非常规排放物甲醛的体积分数低于汽油机,经过尾气处理后,甲醛排放接近零排放,原机三效催化转化器对甲醛的消除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LPG/汽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LPG/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排放特性,主要分析燃用LPG时发动机的排放规律,并对比分析了燃用汽油和燃用LPG时发动机的排放规律。  相似文献   

16.
姚毅  孟昭昕  李艳春 《内燃机》2005,(2):26-28,36
以桑塔纳2000AJR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在原有的汽油机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双燃料燃气喷射系统后,改为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发动机。在几个工况下,对汽油与液化石油气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以及排放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原有汽油机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燃用液化石油气时动力性能较原有汽油机有所下降,但是经济性能、排放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车用汽油机的怠速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汽油机怠速排放特性与怠速转速、点火正时和化油器怠速调整状况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影响化油器式汽油机怠速排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降低怠速排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型通用汽油机排放法规与排放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介绍了EPA和CARB非道路用小型通用汽油机的排放法规,包括排放标准、测试项目、测试工况、测试设备、排放测试的计算方法等,提出了降低小型通用汽油机排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实验研究了一款小型汽油机在不同负荷下,使用不同EGR率时,其动力性、经济性和NOx排放特性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各个工况下发动机最佳EGR率,得出在较大负荷下,EGR阀开度为30°时可以使动力性、经济性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NO降低6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在用汽车和摩托车化油器式汽油机尾气排放中的主要有害气体HC、CO的净化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设计了一种主要降低HC、CO的净化热反应器,在49ZQA汽油机上进行了初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净化热反应器后,尾气中的HC、CO降低50%左右,效果明显。而且该净化热反应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