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Mg-14Li-1A1-0.1Ce合金在卤素溶液(NaX.X=F.CI.Br和I)中的腐蚀行为并用失重法测定其腐蚀速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利用XRD检定腐蚀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合金在卤素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由低到高的顺序是:NaF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镁锂合金在人体模拟汗液中的腐蚀特性,测试了镁锂合金在该溶液中开路电极电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在该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极化曲线,对比了镁锂合金在模拟汗液中及在pH=7的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采用数码相机、扫描电镜观察了镁锂合金在人体模拟汗液中的腐蚀形貌,用失重法测得了腐蚀速率。结果表明:在1~35min内,随浸泡时间的增加,镁锂合金会出现钝化现象,腐蚀速率降低;镁锂合金在人体模拟汗液中的电化学反应电阻为47.69Ω/cm^2,腐蚀为全面的点腐蚀,腐蚀速率为4.40g/(m^2·h)。  相似文献   

3.
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测试和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研究了国产825合金在HCl、NaOH和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腐蚀后的样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国产825合金在HCl溶液中浸泡7 d后发生了明显的腐蚀,腐蚀速率随H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NaOH和NaCl溶液中浸泡5个月后未发生明显腐蚀,并且在HCl、NaOH和NaCl溶液中合金的腐蚀电流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大。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结果表明在HCl、NaOH和NaCl溶液中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很小,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Mg-14Li-1Al-0.1Ce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用失重法测试腐蚀速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腐蚀层和溶液中腐蚀颗粒的组成。结果表明,Mg-Li-Al-Ce合金的腐蚀速率随溶液Cl-浓度增大而增大,由失重法所得到的腐蚀速率远大于由腐蚀电流密度(Jcorr)计算所得的腐蚀速率。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合金表面随溶液Cl-浓度增加而破坏严重。腐蚀产物层没有保护作用,在腐蚀产物下有明显的蚀坑和裂纹。XRD表明腐蚀产物层和溶液中腐蚀颗粒由Mg(OH)2、Li0.92Mg4.08和Li3Mg7组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碱热处理+电沉积+碱热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在Mg-4.0Zn-1.0Ca-0.6Zr合金板材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和SEM对涂层的组织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对合金板材及HA涂层板材在SBF溶液中的可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前碱热处理+电沉积+后碱热处理的方法在电沉积温度50℃,电压10 V条件下,在Mg-4.0Zn-1.0Ca-0.6Zr合金板材表面制备出了平整、致密的HA涂层,其Ca/P的比值(1.72)与人骨的(1.67)相近;HA涂层Mg-4.0Zn-1.0Ca-0.6Zr合金板材在SBF溶液腐蚀过程中,发现3 d时腐蚀液穿过HA涂层开始浸蚀基体。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部分点蚀的直径扩大,构成局部腐蚀;HA涂层Mg-4.0Zn-1.0Ca-0.6Zr合金板材在SBF溶液中的初始腐蚀速率低于未涂层的合金板材,其在SBF溶液中的初始pH值的变化低于未涂层的,随降解时间延长,pH变化幅度开始增大,10 d后pH值平均值约为9.2,随后逐步趋于稳定;HA涂层Mg-4.0Zn-1.0Ca-0.6Zr合金板材在SBF溶液中的初始自腐蚀电位与未涂层的相比正移200 mV以上,亦说明了其在SBF溶液中的初始腐蚀速率低于未涂层的,但是随着涂层的脱落将促使腐蚀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Ni-Cr-Ce合金经700℃空气预氧化后在高温氯气中的腐蚀行为涂江平,毛志远,李志章(浙江大学杭州310027)改善合金在高温含卤素气氛中的抗腐蚀性能,可以由形成和维持化学性质稳定、结合强度高和完整性好的表面膜来实现[1].然而在较高氯分压的高温环...  相似文献   

7.
利用失重法、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Cu-Zn-Al-Ni-B-Ce合金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配置的NaCl(35g/L)+NH4Cl(26.75g/L)腐蚀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及其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在溶液中的腐蚀产物均主要为稀土氧化物(Ce4O7)、铜的碱式氯化物(Cu(OH)Cl)和铜氨络合物的水合物(Cu(OH)2NH3.H2O);在去离子水溶液中合金的腐蚀速率为1.60×10-3mm/a,在自来水溶液中的腐蚀速率达到了7.51×10-2mm/a;合金在两种腐蚀液中均有沿晶界腐蚀现象,合金在自来水溶液中的腐蚀产物厚度10~20μm,远大于合金在去离子水中的腐蚀产物厚度1μm左右,且经去离子水溶液腐蚀后的合金表面比经自来水溶液腐蚀后的平滑。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压釜、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了温度、CO2分压、Cl^-浓度、pH值和流速等因素对N80钢在模拟深层气井水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80℃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值,生成的腐蚀产物主要为FeCO3;降低溶液pH值、增加溶液中的Cl^-浓度、提高CO2分压以及介质的流速,均加剧了N80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9.
利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Ti6Al4V合金基体上制备渗Mo改性层,并与Ti6Al4V基材对比考察在0.5mol/L H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及在沸腾的37%HCl中的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基材相比Mo改性层在0.5mol/LH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提高,腐蚀速率增大;在37%HCl中腐蚀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极化曲线,塔菲尔图(Tafel Plot),交流阻抗(EIS)及浸泡腐蚀技术,研究了激光熔化沉积γ/Mo2Ni3Si合金在不同酸,碱,盐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mol/L NaOH溶液中,由于形成了稳定的钝化膜,耐蚀性优异;在1mol/LH2SO4溶液中,合金只能形成不稳定的钝化膜;而在含Cl^-的中性或酸性介质中,合金没有钝化趋势,且由浸泡腐蚀试验表明,在1mol/LHCl溶液中,由于Cl^-导致相界腐蚀,合金耐蚀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张忠明  张俊  马莹  王婷  徐春杰 《铸造技术》2012,33(3):257-260
采用金属型铸造制备Mg-1Mn-1Zn(wt%)三元合金,并将其挤压成棒材.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浸泡试验法等研究了Mg-1Mn-Zn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在0.9%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Mg-1Mn-1Zn合金室温组织由树枝状的α-Mg相、非平衡共晶MgZn化合物相和脱溶析出的α-Mn相构成.热挤压使等轴晶粒沿挤压方向被拉长,呈现纤维状组织.Mg-1Mn-1Zn合金的平均腐蚀速率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经过264 h浸泡后,挤压态Mg-1Mn-1Zn合金的平均腐蚀速率为0.44 mm/a,比铸态合金的低26.7%.  相似文献   

12.
分别在pH值为6的0.60mol/L NaCl,0.60mol/L NaNO_3溶液和空气介质中对AZ91D压铸镁合金进行了一般腐蚀和慢应变速率试验。结果表明:该合金发生的一般腐蚀或应力腐蚀都具有明显的离子选择性,在含Cl~-的溶液中一般腐蚀较严重,在含NO_3~-的溶液中应力腐蚀更为明显。该合金在实验室空气介质中不易发生应力腐蚀。应变速率是该合金发生应力腐蚀的又一重要参数,当应变速率低于8.33×10~(-5)s~(-1)时,该合金在两种溶液中均发生应力腐蚀,在4.17×10~(-5)s~(-1)的应变速率下,应力腐蚀最为严重,应力腐蚀是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铜合金在3.5%NaCl+NH3(NH4^+)溶液中的腐蚀磨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吉会  姜晓霞  李诗卓 《金属学报》1997,33(12):1268-1274
本文通过测定HA177-2,BFe30-1-1在3.5%NaCl和3.5%NaCl+NH3(NH4 )溶液中的腐蚀速率、腐蚀磨损率和电化学行为以及观测腐蚀磨损后铜合金的微观形貌,研究了腐蚀后样品的表层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H3(NH4 )的存在加速了铜合金的腐蚀、腐蚀磨损,使腐蚀电位E(corr)明显负移、腐蚀电流密度i(corr)增加;氨或铵离子对铜合金腐蚀磨损的加速作用与腐蚀磨损过程中的氨致脆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环境腐蚀实验、电化学腐蚀实验,结合SEM等手段,研究了内脊型NiTiNb形状记忆合金(SMA)管接头在典型环境中的安全性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外加应力、腐蚀介质、航空油压以及高温烘烤等模拟环境因素的作用下,NiTiNb合金管接头系统能安全可靠的工作,合金表面完整连续,耐蚀性能优良.电化学腐蚀测试表明该合金在NaCl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90℃时点蚀电位约为240mV,腐蚀电流密度只有约30μA/cm^2.随着NaCl溶液温度的降低,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变小.腐蚀电位正移,合金的耐蚀性提高.NiTiNb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EIS)由单一的容抗弧构成,这与表面生成了一层与基体紧密结合的致密TiO2保护膜有关,它对提高合金在溶液中的耐蚀性能有利.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合金在不同pH值的05 mol/L 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以及用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对发生点蚀后的试样和溶液进行观察和成分分析,研究了铜镍合金BFe10-1-1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BFe10-1-1合金在酸性和弱碱性的05 mol/L NaCl溶液下的腐蚀规律基本相似,在强碱性溶液中的低电位下,合金表面可以形成较稳定的钝化膜,因而耐蚀性能较好;当合金发生点腐蚀时,在点蚀坑内发生了脱镍腐蚀.  相似文献   

16.
寇朝阳 《物理测试》2008,26(3):33-0
 通过金相、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EDX),结合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CuBiAl合金在35% NaCl +NH3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探讨了NH3对CuBiAl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H3能使合金的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电流增加,加速了合金的腐蚀,且合金的腐蚀速率随NH3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熔铸和形变热处理工艺制备得到了一种Cu-Sn-Fe-Ni合金,并通过静置腐蚀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静态腐蚀行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合金腐蚀后微观组织和腐蚀产物进行了表征,最后讨论分析了该合金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合金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静态腐蚀速率为0.0473mm/a,耐腐蚀性能较好;合金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其耐腐蚀性先增加后减弱;合金在浸泡过程有明显的优先腐蚀倾向,首先发生脱Fe腐蚀,接着Cu氧化形成较致密的钝化膜,进而降低合金腐蚀速率,随后Sn和Ni开始溶解腐蚀,形成氧化膜,使钝化膜更为致密,但此时钝化膜下层依然发生脱Fe腐蚀,促使致密的钝化膜发生局部破坏,导致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法在钛表面制备的Ti-Pd合金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冶金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Ti—Pd合金层。其深度大约为90μm,Pd含量呈梯度变化,并出现了TiPd3,TiPd2,Ti2Pd3,Ti3Pd5,TiPd,Ti4Pd等6种化合物相和Pd相。合金层在100℃的NaCl饱和溶液+HCl溶液以及40℃的8.6%H2SO4溶液中的耐缝隙腐蚀性能优于Ti0.2Pd合金;在室温80%H2SO4的溶液中,腐蚀速率仅为0.682mm/a,是Ti0.2Pd合金的18.2%:在室温30%HCl的溶液中,表面Ti—Pd的腐蚀速率仅为0.004mm/a,是Ti0.2Pd合金的12.5%。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锻态GH4698合金为研究对象经过1次固溶和2次固溶处理,通过与锻态组织进行对比分析了固溶处理对合金金相组织的影响,并探索了不同固溶处理工艺对GH4698合金在模拟海水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锻造后,合金组织表现出晶粒细小组织均匀的回复再结晶特征。固溶处理后,第二相充分溶于基体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并发生明显长大。二次固溶处理主要起到促进细小析出相的长大及后续细小第二相及亚晶界处碳化物的析出。通过腐蚀电流密度的大小表征腐蚀速率的快慢,发现固溶处理会显著影响锻态GH4698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同一试样的腐蚀速率随浓度增加呈现波动变化趋势,表明是多种影响因素或是腐蚀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锻态、锻态后1次固溶处理以及锻态后2次固溶处理分别在5.5%、3.5%和9.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最好。第二相和碳化物所引起的内部腐蚀在3.5%NaCl溶液中的影响最明显,5.5%和7.5%浓度下,随着固溶处理次数增加,腐蚀速率增快,在9.5%浓度下,随着固溶处理次数增加,腐蚀速率减小。固溶处理合金的腐蚀行为存在多种影响因素或是腐蚀机制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形变对CuZnAl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周利敏 《物理测试》2006,24(1):22-23
通过对不同状态下的CuZnAl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速率的测定,分析形变对该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能降低合金的腐蚀性能,形变后经再结晶退火,能使变形态合金的腐蚀性能有所提高,但仍低于未变形退火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