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娟 《中国食品》2021,(4):70-73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能生产高端葡萄酒的绝佳产区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2013年被编入《世界葡萄酒地图》,标志着贺兰山东麓产区成为世界葡萄酒产区新版块。"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去年成功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相保护协定附录,为宁夏葡萄酒进入欧盟、提升市场知名度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成为宁夏耀眼的"新兴地标"和"紫色名片"。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工业》2008,(5):79-79
宁夏商务厅王法正副厅长和宁夏葡萄产业协会容建会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到会嘉宾和媒体特别介绍了崛起中的贺兰葡萄酒东麓葡萄酒产区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和葡萄系列产品品牌。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处于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葡萄酒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十大葡萄酒产区相继进入发展新态势。近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备受瞩目,在国内外众多葡萄酒赛事上屡获大奖,产区知名度、美誉度、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基于对贺兰山东麓银川产区实地调研,根据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特征,做出银川产区发展SWO T分析,围绕充分发挥当地政府职能、产区核心优势,提高产区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产区发展战略等进行分析讨论,努力打造银川国际葡萄酒之都,构建银川市葡萄酒智能生态圈,推进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坚持"小酒庄、大产业"的发展理念,该发展理念是在借鉴法国波尔多等成熟的葡萄酒产区现状和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虽然发展理念对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还没有关于"小酒庄、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是否适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研究。此研究用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结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现状来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填补了这个研究空白。研究显示,"小酒庄、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并不适合现阶段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实际,并提出了"多样性、强产业、大文化"的新型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魏继武 《中国酒》2009,(12):27-27
众所周知,宁夏产区不仅可以与法国的波尔多相媲美,甚至许多生态指标还优于法国的波尔多地区。凭借“中国酿酒葡萄最佳生态区之一”——贺兰山东麓产区这块风水宝地,我们没道理不能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中国干红葡萄酒都”。但是,目前,宁夏葡萄酒在全国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发展思路和扶持政策等方面,我有一点建议与大家其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区已经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一个代表性产区,但至今未有葡萄酒产品等级。该文论述产品市场分级意义和必要性,以产区、产品质量等级、获奖情况、葡萄园管理、酒庄管理为等级要素,设计贺兰山东麓产区特级、优质、佐餐葡萄酒三级质量等级和五星市场等级体系,并提出成立评选机构、风土研究、葡萄酒指纹图谱数据库建设、分级分类评定的推广路径,建立具有贺兰山东麓特色、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具有公信力的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和市场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16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启动仪式在宁夏成功举办。这标志着全国第一部葡萄酒产区保护法规诞生,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有法可依的产区。全国第一部葡萄酒产区保护法规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葡萄酒行业又有什么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食品》2014,(8):114-114
去年以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好不热闹:列级庄分级制度出来了;当地葡萄酒在国际市场获得了大奖;自治区政府提出打造千亿葡萄酒产业规划;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夫人对当地葡萄酒高度评价,甚至提出“贺兰山葡萄酒三年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餐饮世界》2014,(7):123-126
正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2012年6月14日在调研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时提出:贺兰山东麓是国际国内业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是世界上生产高端葡萄酒的绝佳产区,是宁夏比煤炭更宝贵、更难得、更有开发潜力的优质稀缺资源。宁夏要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书写"紫色梦想",让这块"金字招牌"享誉世界。贺兰山东麓被誉为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是世界上生产高端葡萄酒的绝佳产区。2003年4月,国家批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此,宁夏在国内葡萄酒行业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众多行业内专家公认的"中  相似文献   

10.
肖平辉 《新食品》2013,(12):111-111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于2013年3月开始施行。这部地方法律是中国葡萄酒产业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既有符号意义,又有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酿酒葡萄品种及产区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贺兰山东麓产区四种不同品种葡萄酒、中国四个不同大产区以及贺兰山东麓四个小产区的赤霞珠葡萄酒品种香气差异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品种葡萄酒中共检测出香气物质50种,其中酯类21种、醇类15种、酸类7种、醛类4种以及其他类3种,香气活性值(OAV)>1的香气物质有11种,其中霞多丽、赤霞珠葡萄酒中OAV最高的风味物质均为乙酸异戊酯和异戊酸,而马瑟兰和北玫葡萄酒中OAV最高的风味物质为大马士酮。PCA结果显示,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小产区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中国不同酿酒葡萄产区的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之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宁夏葡萄酒产业对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及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文以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为核心,分析其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发展智慧农业优化供应链、依靠产加销延长产业链、建立产业联盟提升价值链、兼顾主体合作完善利益链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宁夏葡萄酒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酿酒葡萄产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被葡萄吸收后对酿酒葡萄安全情况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土壤及酿酒葡萄中Cu、Cr、Pb、Cd、As、Hg、Fe、Mn、Zn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9.9 mg/kg、1.28 mg/kg,8.1 mg/kg、0.056 1 mg/kg,4.5 mg/kg、0.034 0 mg/kg,0.082 1 mg/kg、0.001 2 mg/kg,1.5 mg/kg、0.008 7 mg/kg,0.030 0 mg/kg、0.000 6 mg/kg,4.2 mg/kg、0.918 mg/kg,68 mg/kg、1.27 mg/kg,2.1 mg/kg、8.12 mg/kg。酿酒葡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无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污染单因子指数表明酿酒葡萄产地土壤污染很低,每千克体质量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和目标风险系数(THQ)表明,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无重金属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河北怀来、新疆焉耆产区的2016年份15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理化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供试酒样中非挥发风味物质(糖类、醇类、酸类及酚类等)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不同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总酚、总原花青素、黄烷醇、原花青素B1、表棓儿茶素、儿茶素、原花青素B2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酒石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主成分分析得出,供试酒样前2个主成分分别占方差贡献率的33.66%和27.07%;经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新疆焉耆产区酒样与其他产区酒样可以明显归为两类,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与河北怀来产区酒样也得到了很好的区分。结果表明,产区是影响其风味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鑫鑫 《中国酿造》2022,41(10):236-240
威海作为中国无花果之乡,是中国无花果栽植面积最大的产区之一。近年来,威海市政府着力发展无花果精深加工产业,无花果酒产业顺势而生,但是产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此,亟待梳理产业发展不畅的具体表现,剖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威海市无花果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网络调研等调查发现,威海无花果酒产业存在企业发展不均衡、产区定位不清、产品品类少、无法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等问题。再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威海无花果酒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进“文化旅游+无花果酒”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无花果酒产业集群、实施数字营销战略、培育无花果酒“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葡萄酒应对国际化市场竞争的营销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龙 《酿酒科技》2006,(9):99-103
分析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现状、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现状及中国葡萄酒的出口情况;提出中国葡萄酒直面国际市场竞争和未来的发展,中国葡萄酒企业应采取的营销策略有:开发高端产品、推广产品的文化营销、实施个性化产品营销、进行葡萄酒文化培育、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孙悟)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发酵液中酵母多样性,从贺兰山东麓不同产区(广夏、立兰、银川和红寺堡)葡萄自然发酵的不同阶段分离酵母菌,并采用WL培养基与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16株酵母,经鉴定被归为6个属9个种,其中在各产区均分离到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Candida zemplinina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立兰、银川和红寺堡均分离到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在红寺堡还分离到加利福尼亚假丝酵母(Candida californica)和伽状毕赤酵母(Pichia galeiformis);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仅存在于立兰和银川;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仅存在于银川。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发酵汁中酵母的多样性分析不仅为该产区酵母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也将为其他产区酵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斑衣蜡蝉是一种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的重要刺吸性害虫,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印度和美国等地。该虫在经济林木中最喜危害葡萄,目前在宁夏地区随着转换寄主,现已扩散到了部分葡萄园,成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重要虫害之一。为全面了解其研究进展,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斑衣蜡蝉的寄主植物、形态特征、危害状况、发生规律、生活习性、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等研究现状,以期为防治该虫,寻求进一步研究方向及探讨新的防治途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烟台作为中国最大的优质葡萄酒酿造产区,是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发祥地之一,提升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能够增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推动烟台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换。通过对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区域依赖性使其产业竞争力受制于资源状况,以基础资源论(RBV)视角对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园区资源进行分类,整合葡萄酒文化旅游园区资源竞争力机制。结合资源现状给予提升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针对性建议,以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