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冬虫夏草菌丝体的深层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冬虫夏草的深层培养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工艺流程及所需的设备,并比较了天然冬虫夏草与此方法培养的菌丝成份。采用深层培养虫草菌丝体能大批量生产虫草菌丝体,其分离出的物质有效成份与天然冬虫夏草的成份相同,二者的药理、药效极其相似,能保证筛选用药的物质来源,缓解虫草资源的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2.
冬虫夏草菌丝体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外采集的冬虫夏草菌种,经鉴定属巴西虫草(CordycepsbrasiliensisHenn),分离、纯化后获得GC-88-4菌株,利用该菌株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成功地培养出巴西虫草菌丝体粉.实验结果证实:巴西虫草菌丝体粉所含有效成份D-甘露醇、麦角甾醇、虫草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的含量与天然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Sacc)相近,有提高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菌丝体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野外采集的冬虫夏草菌种,经鉴定属巴西虫草(Cordyceps brasiliensis Henn),分离、纯化后获得GC-88-4菌株,利用该菌株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成功地培养出巴西虫草菌丝体粉。实验结果证实:巴西虫草菌丝体粉所含有效成份D-甘露醇、麦角甾醇、虫草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的含量与天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Sacc)相近,有提高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国传统药用真菌,因其自身众多且独特的药用价值,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由于野生虫草生长条件的局限性以及人类的过度采集,目前,野生自然资源已经面临枯竭.利用人工发酵冬虫夏草菌来获得与天然冬虫夏草化学组成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基本相同的菌丝体,成为当下解决虫草资源短缺的一种最可行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冬虫夏草菌株的分离、发酵条件的控制、发酵菌丝体与天然虫草中活性成分的比较以及发酵滤液的应用,为冬虫夏草的液态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和蛹虫草是一类对人体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真菌.本文对比了冬虫夏草深层发酵茵丝体粉和蛹虫草子实体醇提物的还原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研制了一种虫草保健酒.结果表明:冬虫夏草深层发酵菌丝体粉的抗氧化活性略强,作为保健酒的原料,成本也较低.  相似文献   

6.
以腺苷、尿苷、次黄嘌呤核苷、虫草素及次黄嘌呤为指标,测定泰山虫草菌丝体与天然冬虫夏草中相应成分的含量,探索泰山虫草代替天然冬虫夏草开发药物或保健食品的可能性。采用80%乙醇超声提取,在GF254硅胶板上点样后,以薄层色谱扫描法(TLCS)测定上述各种成分的含量。首次证明泰山虫草菌丝体核苷类及次黄嘌呤等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冬虫夏草。其腺苷、尿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含量分别是冬虫夏草的8.25倍、3.76倍、11.8倍和1.55倍。2种虫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表现为尿苷>次黄嘌呤核苷>腺苷>次黄嘌呤>虫草素。说明泰山虫草可以作为冬虫夏草代用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TLCS法简捷快速,重现性、稳定性良好,能有效地对虫草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冬虫夏草进行了两阶段培养,运用RP-HPLC法对菌丝体进行了腺苷和虫草素含量测定,重点考察起始静置培养时间对菌丝体中腺苷积累的影响,此外还比较了市售冬虫夏草药材和人工栽培北虫草子实体中腺苷和虫草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当静置培养起始时间为第3天时,培养6 d得到的菌丝体中腺苷含量为全程振荡培养组的1.5倍,起始静置培养时间越长,菌丝体中腺苷含量越低。培养菌丝体中腺苷含量为市售冬虫夏草药材的7倍左右,但两者的虫草素含量均显著低于人工栽培的北虫草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虫草菌丝体与天然冬虫夏草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阐述用人工发酵虫草代替天然冬虫夏草,经化学成分分析找到依据。证实所含化合物基本相同。可利用虫草菌丝体来代替虫草。  相似文献   

9.
冬虫夏草的液体发酵(虫草菌丝体)开发是一种最新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是使用深层液体发酵方法来获得高产优质的虫草菌丝体,原料来源于甘肃玛曲草原野生冬虫夏草,所用菌种是通过组织培养分离,经过长期反复筛选、复壮,获得了一株生长能力强,性状稳定的菌株.本研究已经完成了将该菌种应用于生产的研究、试验、分析、中试等.  相似文献   

10.
虫草薏米糊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天然虫草中分离纯化后的虫草菌种,经深层发酵培养,过滤干燥,得到的虫草菌丝体粉配伍经膨化的薏米、大米、熟化的面粉和芝麻、砂糖等,制成具有保健功能的虫草薏米糊,并得出了该产品的最佳工艺和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1.
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为人们所喜爱。生产传统发酵食品的原料来源很广,发酵采用的微生物种类多样,其发酵形式主要有液态或固态发酵和自然或纯种发酵。传统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强大的保健功能。但是目前,国内外传统发酵食品总体工业化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发酵食品的市场必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2.
发酵食品因其具有促进肠内营养吸收和消化道健康的有益生理功能而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发酵食品是经发酵菌株代谢而制成的,发酵菌株的安全性、有害代谢产物、杂菌污染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发酵食品的安全性,发酵食品工业也因此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挑战。本文对发酵食品工业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生物安全性评价以及未来的展望等进行论述,旨在让人们了解发酵食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如何进行安全性评价,这对于提高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保证发酵食品安全生产,消除安全隐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用酵素是一种以动物、植物、食用菌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可供人类食用的酵素产品。随着人们饮食要求的日益提高,食用酵素因其具有多功能特性而开始被食品界学者深入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但人们对食用酵素的了解仍有所欠缺。因此本文简介了食用酵素发酵机理、微生物组成及其作用,综述了食用酵素潜在的功能以及目前食用酵素产品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促进食用酵素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多变,风味物质代谢途径多样。微生物被誉为发酵食品的“灵魂”,能够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影响发酵食品的感官、营养和功能特性,与风味的形成紧密相关。解析微生物与风味化合物间的作用关系,有利于探明潜在风味功能菌群和控制发酵食品风味特性。本文重点综述了白酒、发酵醋、发酵蔬菜和发酵畜产品等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多样性与风味形成之间的相关性,简要阐述了核心微生物的风味代谢机制,以期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燚  刘书亮 《肉类研究》2006,20(10):34-38
生物胺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氨基酸的脱羧作用生成.它广泛存在于发酵香肠、泡菜、干酪、酸奶等发酵食品中.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研究情况,主要介绍了生物胺的产生原因、常见的生物胺种类、产生物胺的主要微生物、影响生物胺产生的理化因素以及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积累的控制措施,旨在为今后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发酵肉制品中微生物对生物胺形成机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含高蛋白质的食品中存在生物胺,发酵肉制品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可能存在高浓度的生物胺。微生物在不同发酵肉制品中的分布不尽相同,导致了在不同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该文综述发酵肉制品中微生物对生物胺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将发酵肉制品中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与生物胺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利用发酵剂调控微生物菌群结构来降低生物胺潜在危害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发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无糖风味发酵乳。方法:在复原乳中添加藜麦浆,以木糖醇替代蔗糖经发酵后得无糖藜麦发酵乳,以酸度、黏度、持水力等物化特性及体外抗氧化为评价指标,探究藜麦浆对无糖发酵乳的影响。结果:添加藜麦浆的发酵乳pH高于普通发酵乳,酸度、黏度、持水力则略低于普通发酵乳,且无糖藜麦发酵乳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86.23%)、ABTS自由基清除率(71.32%)、羟基自由基清除率(63.27%)、Fe3+还原能力(0.48 mmol/L)均高于普通发酵乳。结论:添加木糖醇和藜麦浆会改变发酵乳的物化性质,同时提高发酵乳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汪铃  王亮 《中国酿造》2022,41(7):21
传统发酵蔬菜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之一,因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益生菌和生物活性物质,广受人们喜欢。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发酵方式仍是发酵蔬菜的主要生产方式,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另外,传统发酵蔬菜的发酵机理尚未阐明。因此,该文总结了传统发酵蔬菜的制作工艺、从理化指标及微生物两个指标归纳了传统发酵蔬菜的品质特征、概述了传统发酵蔬菜在发酵过程中的底物和发酵产物、阐述了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及其作用,从以上几个角度综述了传统发酵蔬菜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传统发酵蔬菜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阐明传统发酵蔬菜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提供更多思路,为实现其发酵过程的精准化调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发酵肉制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品质食品需求增大,对发酵肉制品需求也急剧增长,促使发酵肉制品产业不断发展。本文对我国发酵肉制品的行业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我国发酵肉制品监管现状、近年来国内外舆情、质量安全风险、质量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并就发酵肉制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旨在为优化发酵肉制品生产环节质量管控、强化发酵肉制品生产行业管理与监督执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液态发酵醋发酵生产机制,以及液态发酵醋和固态发酵醋微量成分的研究,着重阐述了液态发酵醋与固态发酵醋在发酵生产工艺和风味方面的不同之处,分析了液态发酵醋风味较差的原因,并对提高液态发酵醋的质量、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