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章友鹤 《纺织导报》2012,(2):52+54-56,58,59
(接上期)3混纺纱线标准混纺纱线生产品种较多,目前已制订行业标准的除涤/棉混纺纱线外,尚有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棉腈混纺本色纱线、棉维混纺本色纱线、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亚麻粘胶混纺本色纱等,现分别介绍如下。3.1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是用涤纶与粘胶两种纤维混纺的纱线。由于将涤纶与粘胶两种纤维优良性能互补,涤粘混纺纱线具有较好抗皱性、尺寸稳定性及吸湿染色等性能,是目  相似文献   

2.
3混纺纱线标准混纺纱线生产品种较多,已制订行业标准的除涤/棉混纺纱线外,尚有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棉/腈混纺本色纱线,棉/维混纺本色纱线,苧麻/棉混纺本色纱线,亚蔴/粘胶混纺本色纱等。3.1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标准  相似文献   

3.
棉/涤,涤/粘混纺产品混纺比例检测常有化学溶解法和投影显微镜法,程序繁锁,时间长,通过实验摸索,总结出利用回潮率的差异,推算出二组分混纺比例的方法,检测速度快,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涤/粘混纺织物中两种纤维得色的快速辨别在小样试验和大样染色过程中,常常需要确切地知道涤/粘混纺织物中涤纶和粘胶纤维的得色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工艺配方,染得同一色泽或使两种纤维闪色。但因为两种纤维已经混纺成纱线,故很难分辨纤维各自呈现的色泽。有的实验室根...  相似文献   

5.
测试粘/涤/木棉混纺织物的抗静电、抗紫外线、透气、保温、悬垂、折皱回复、耐磨、吸湿性8项性能,并以粘/涤混纺织物性能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8项织物性能中,粘/涤/木棉织物在保温性、抗紫外线、抗折皱性能方面较优,易积聚电荷但散逸很快,因此抗静电性也较优;粘/涤/木棉织物在耐磨、透气、悬垂、吸湿性能方面较粘/涤织物差。  相似文献   

6.
涤粘产品在染色中色差的控制,主要取决于染色中的PH值、染料浓度、染色的温度、时间等。只要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条件、工艺要求和严肃工艺纪律,涤粘产品染色中的邑差可以控制在标准要求之内。我厂生产的涤粘产品是由65/35涤粘混纺织物合成,这种产品花色多,手感滑爽而柔软,访毛效果好,是春、秋、冬三季的应季产品。因为是两种纤维混纺而成,决定了染色加工的复杂性,特别是做服装面料包差要求极为严格,为了控制色差的产生,我们优选了工艺条件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一、工艺流程涤粘产品的染色我们采用了高温高压染色罐,用分散染料和直…  相似文献   

7.
问与答     
朱善长 《印染》2005,31(19):53-53
问:如何使涤/棉/粘/毛混纺花呢中的棉粘毛染得乌黑?答:涤/棉/粘/毛(10:30:30:30)“四合一”混纺花呢只需10%的涤纶留白,其它三种组分全部染成乌黑色。宁波某印染厂选用直接混纺黑D-RSN4.5%(owf)拼直接混纺藏青D-R 3.1%打小样,然后在卷染机上放大样,结果黑色染成了深棕色,且色牢度很差。为使棉/粘/毛三种组分染得乌黑,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印染》1976,(5)
为探索涤/粘中长纤维混纺织物印花工艺和花样选择,达到花色鲜艳、染色牢度好、缩水率小、手感弹性好和产品适销对路的要求,进行涤/粘中长纤维混纺织物的印花试验,试验是在棉印染设备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高收缩涤纶仿毛纱线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高收缩涤纶纤维属于低强高伸型纤维,经热收缩后能产生不规则的自然卷曲,小伸长时弹性回复率高,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与普通纤维混纺经膨化处理后制成仿毛纱线产品。介绍了高收缩涤纶纤维的性能以及利用棉纺设备开发生产涤粘混纺仿毛纱线的工艺措施。通过试验,根据纱线仿毛效果优选了涤纶粘胶纤维的混纺比和成纱捻系数。对比分析了赛络纺复合纱、单纱及股线三种结构涤粘混纺纱线的性能及其织物的仿毛风格。  相似文献   

10.
涤粘中长仿毛织物是一种较高档次的面料,用其制作的工作服深受欢迎。最近,应市场需求,我们对涤粘中长仿毛织物的阻燃整理进行了研究,并小批量试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概况 涤粘中长仿毛织物由涤纶和粘胶中长纤维混纺制成,重量一般在180~320g/m2之间,属中厚织物。这种织物一般需在中长设备上进行松式后整理,以获得毛织物的弹性、手感丰满和柔软等特性。 涤粘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与涤棉混纺织物相仿。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之所以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问题在于涤纶和棉纤维的燃烧特性有差异,涤纶是易燃的熔融纤维…  相似文献   

11.
探讨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分析了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的抗菌机理及抗菌纱线所织面料相比于抗菌后整理面料的抗菌性能优势。针对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设计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纺制了18.5 tex粘胶纤维/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60/40)混纺的抗菌纱线,并对其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混纺纱有较优异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2.
芳砜纶阻燃纱线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芳砜纶纤维分别与高强涤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按照不同比例混纺,测试混纺纱的强伸性能、外观质量和阻燃性。结果表明:芳砜纶/高强涤纶混纺纱中芳砜纶强力的临界混纺比为92.3%。随着高强涤纶比例的增加,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条干不匀率及毛羽指数减少,阻燃性能下降且出现熔融现象。芳砜纶/阻燃粘胶混纺纱中阻燃粘胶强力的临界混纺比为73.8%。随着阻燃粘胶比例的增加,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降低,条干和毛羽有所改善,阻燃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周建萍 《棉纺织技术》2002,30(12):26-28
对比分析了投影仪法、显微镜法和二组分法测试混纺纱混纺比的方法和特点 ,分析了纱线结构对涤粘混纺纱混纺比的影响。涤粘混纺纱混纺比的测试结果表明 ,投影仪法比显微镜法测试结果更为准确 ,弥补了显微镜法直接在显微镜中数根数的不足 ,并且适合小块布样的测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毛细管上升法和液滴吸收法研究了聚酯、黏胶、聚酰胺、聚酯/黏胶和聚酯/聚酰胺空气喷射变形丝的芯吸率和吸湿率。结果表明,空气变形后复丝的芯吸率提高。与聚酰胺和黏胶空气喷射变形丝相比,聚酯空气喷射变形丝显示出较大的芯吸率。黏胶空气喷射变形丝显示出最低的芯吸率。与同样的未变形丝相比,混合的空气喷射变形丝显示出较大的芯吸率。  相似文献   

15.
为生产小比例混纺精梳色纱,分析了小比例混纺精梳色纱的特点及加工难点.并通过生产实践,探讨了生产精梳棉/黑白涤/粘胶18.2 tex小比例精梳混纺纱的工艺参数及生产技术措施.从而加工出了质量较好的小比例混纺精梳色纱.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由聚酯和粘胶长丝生产混纺空气变形丝,以研究不同混纺比对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揭示:这种混纺空气变形丝的外形膨松度随聚酯比例的减少而增大,并在聚酯/粘胶质量分数比为50:50的混纺纱中膨松度最大。在混纺空气变形丝中,随聚酯比例的减少,丝圈的不稳定性增大,而收缩率减小。在聚酯/粘胶混纺空气变形丝中,随聚酯比例的减少,强度和伸长下降。  相似文献   

17.
对自主开发的粘胶/涤纶/木棉和粘胶/涤纶/木棉/银纤维混纺纱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同线密度的粘胶/涤纶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入了木棉后纱线强度值下降显著,混入银纤维长丝后其强度值有所提高,但对纱线整体拉伸特性无显著影响,而且两种木棉混纺纱强度值均达到并超过了KyTl2004-2006《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标准要求,在后续产品开发中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顺利纺制Amicor抗菌纤维、涤纶、粘胶混纺针织纱,并且避免后工序高温染色对Amicor纤维抗菌性能的不良影响,对白色Amicor纤维、白色粘胶和有色涤纶的混纺工艺进行了实践.针对所纺纤维的特性,以粘胶/Amicor/黑涤/蓝涤57/25/15/3 18.5 tex纱为例,探讨了产品配色设计、混色方法及各工序的纺纱工艺和关键技术措施,指出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Amicor、涤纶、粘胶混纺色纱的成纱质量满足织造要求,外观色彩分布富有层次感,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涤纶异收缩混纤丝并捻纱与涤/黏中长混纺纱进行交织,开发出一种涤/黏仿毛贡丝锦。介绍了产品的设计思路与过程,加原料搭配、组织结构设计、织物规格设计等。重点对蒸纱定形、分条整经、剑杆织造及后整理等关键工序的工艺与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经检测,成品经、纬缩水率均小于1%,色牢度均在4级左右起毛起球为4级,可用于制作制服、礼服及高端商务套装等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