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淮河是我国第一条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大河 ,被纳入“九五”期间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经过多年治理 ,淮河流域水污染恶化的势头已得到初步控制 ,入河排污总量有所下降 ,水质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部分河段水体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但其治理效果与国务院确定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淮河治污依然任重道远。最后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沈哲松 《治淮》2000,(10):19-20
淮河流域是我国“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也是我国第一个按流域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示范工程,其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淮河水变清,意义十分重大。 按照国务院颁布、批准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以下简称《规划与计划》)的要求,2000年是实现淮河水体变清的目标年。本文在回顾几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基础上,针对淮河水体的水质现状和入河排污的情况,对早日实现淮河水变清的目标,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1996年8月30日结束的河南省第四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宣布,“九五”期间,河南省将继续突出水污染防治,重点抓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黄河饮用水源保护和其它河流的水污染控制。在1997年底前,要求省辖淮河流域所有排污水的工业企业和黄河、海河、长江流域造纸、制革、酿造三个行业的所有排污水工业企业达标排放,使淮河水初步变清,黄河干流水质有所改善。以2000年,全省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要达以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实现淮河水质变清,黄河干流水质稳定在三类标准,其它流域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扩,水质明显改善。河南省提出“…  相似文献   

4.
刘耀宾  贺旭东 《治淮》2008,(11):31-32
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起步较早。按照水利部的要求,早在1990年,淮委就组织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水利部门开展了全流域城镇入河排污口调查工作。自1998年以来,每年对城镇和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设置情况进行核查及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利用GPS对所有人河排污口进行定位,掌握了大量的入河排污口基础资料。为实现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基本信息以及历年排污量情况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新水法颁布实施前,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一个盲区,通过对入玛纳斯河排污口的登记和调查,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数量、位置、排污量、排污口的水质、排污单位等基本情况,从而实现对入河排污口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系统地掌握流域内各水功能区纳污状况,为客观分析流域内水污染形势和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与管理及依法行政等提供基础资料,为建立重点河段排污口排污与水功能区纳污量的响应关系和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功能区整体水质达标控制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控制的双控管理为基础,在充分考虑水环境自净能力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河流纳污能力计算理论,采用流域单元断面功能区达标控制的分段概化、断面分段计算方法,采用公式法、模型法、系统最优化等传统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在排污口水质达标约束下,对贾鲁河各水功能区的COD、氨氮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确定各河段污染物最大允许入河量和削减量,并根据2017—2030年规划COD、氨氮目标含量下的纳污总量分配,确保实现流域污染物削减和控制。按照入河污染物总量、断面双达标的环境容量约束和削减方法,贾鲁河(郑州市区段)不仅能够实现功能区水质控制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全河段功能区达标率约束下的排污权优化调配。  相似文献   

7.
阐述石家庄市的河流、水库水质现状,主要城镇的污水排放及入河排污状况,提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郁丹英  贾利 《治淮》2009,(8):45-46
一、淮河流域水污染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水污染问题,淮河也成为我国第一条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大江大河,被列入了“九五”、“十五”国家治理“三河三湖”的重点。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淮河流域入河排污量逐步得到控制,水质也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治理的成效与国务院确定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埃斯科特(Escaut)河全长430km,集水面积21800km2,流域人口1000万。1994年达成第1个协议,成立了埃斯科特河保护国际委员会。该委员会设在比利时,成员来自法国和荷兰。根据1998年达成的协议,各方均应遵守规章,增加投入,降低向该河的排污。通过监控网络对水质进行监控,设置污染警报系统。各国政府将在5a内制订出共同目标,并于2013年前实现这些目标。根据1994年的埃斯科特河水质报告,河流的生物质量在法国河段很差,比利时河段更差。选择了5项水质参数:BDO、CDO、悬浮物质、总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承德市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控制和治理城市河流污染,研究城市河流的纳污能力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流经承德市河流的26个河段,统计现阶段水域纳污总量,并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规划河段最大纳污量。经计算,到2022年全市控制COD入河总量为0.100万t,为现状入河量的2.5%,全市控制氨氮入河总量为0.0073万t,为现状入河量的12.6%。为日后的河流水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苏南运河苏锡常段沿岸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污的分布以及入河的排污情况进行了调查,计算出各种污水污染源的入河量,对污染源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苏南运河段的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以及排污量最大的主要污染企业和城镇区。根据水质断面水质监测成果,对苏南运河段的水环境质量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了现状评价,得出了水质断面达标情况及主要的污染因子。此外,根据确定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出各段水体的水环境容量、排污控制量和削减率,再结合现状排污量,对所得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到了超标断面和超标污染因子,并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淮河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评价主要河流以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入河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基于流域内已发生的水污染事故、现状水质和入河污染物的状况,简要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需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浅析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裕明 《治淮》2007,(10):18-19
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多年来承担着淮河流域省界河流断面、重点河流监控断面和入河排污口、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污染联防、水事纠纷调查等方面的水质监测任务,出具了大量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4,(7):76-79
对伊洛河干流水质及排污口开展实地调查取样,并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洛河水质沿程逐渐变差,上游水质较好,中下游洛阳、偃师等城市河段水质明显恶化;伊河水质整体较好,但洛阳和栾川两个局部城镇河段水质较差;污染原因主要是排污企业超标排放,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集中处理。据此,对伊洛河流域提出水污染防治对策: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伊洛河入河污染物总量;加强工业污染源管理和控制,重点关注金属加工、电力和化工企业等污染主导行业;完善收水管网,提高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率;保证河道内留有一定的自净水量,保障河流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提出“严格控制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建立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体系”要求。规划通过实施纳污红线管理,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逐步实现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浮 《人民黄河》1999,21(11):5-7
针对黄河水污染严重的原因及黄河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采取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依法保护水资源等对策与措施,并提出了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实行“排污总量国家确定、污染源治理省( 区) 负责、入河排污口统一监管、入河排污口与省界断面双控制、超量排污累进补偿”的流域水质监督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姜永生 《治淮》1997,(8):18-19
根据《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所赋于的职责和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现场会精神,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从1994年6月起对淮河干流和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河段进行每月一次的常规监测。共在淮河干流设置监测断面8个,在30条主要跨省河流设置省界监测断面32个。至1997年6月,共施测37次,采样行程22万公里,取得监测数据2万余个,发布省界河段水质公  相似文献   

18.
《治淮》2014,(12):F0004-F0004
核定淮河流域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确定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水质监测,定期通报,及时掌握流域水质变化动态,监督预警联防一体,维护河湖健康;试点先行,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积极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创建。  相似文献   

19.
11998年完成的主要工作1.1开展了“达标排放”水质监测1998年元月初组织四省水政水资源和水文部门对全流域188个城镇共597个入河排污口、82个重点河道水质控制站进行了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共投入2200余人,获得监测数据73000余个,及时将达标排放情况向水利部、国务院环委会作了汇报,受到了好评。之后,又编写了专题报告,分别报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四省人民政府。1.2组织开展检验“达标排放”一周年活动1.2.l开展对重点城镇的入河排污口监测为了检验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排放一周年所取得的成效,于1998年12月23~28日组织四省水政…  相似文献   

20.
大夏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夏河干流及5条支流水质监测断面进行监测分析和调查评价,发现大夏河流域大部分河流仅源头上游水质尚好,中下游明显受到污染。污染河段有大夏河折桥段、合作河合作段、红水河临夏段、牛津河取水口段,主要纳污河段污染物超标严重,甚至达到Ⅴ类。该流域中企业直接排污、排污管网不配套、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河道内非法采沙、水土流失、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污染物超标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