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乳干酪生产工艺研究(1)混合乳干酪最佳凝乳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筛选了凝乳性能良好的菌种,通过球菌和杆菌复配优化出了最佳的混合菌种.同时对5种凝乳酶和4种钙化合物进行了筛选,最后得到混合乳干酪生产中这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选择.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剂为干酪乳杆菌99108+嗜热链球菌(11),最佳凝乳酶为皱胃酶,最佳钙化合物为乳酸钙.  相似文献   

2.
艾启俊  徐文生  王非 《中国油脂》2004,29(11):31-33
对加酶发酵制作干酪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用添加乳糖的方法来代替添加酶进行发酵.试验综合考察了影响混合豆乳(豆乳和牛乳)干酪凝乳的几个因素,即豆乳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乳糖添加量和乳酸钙添加量,并确定混合豆乳干酪的最佳凝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80%豆乳 3%发酵剂 3%乳糖 0.1%乳酸钙.  相似文献   

3.
花生混合乳干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花生乳代替部分牛乳生产干酪,既强化了干酪风味又增强了干酪的保健功能,并可降低生产成本.本试验对花生乳比例、发酵剂添加量、氯化钙的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4个因素对凝乳效果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适合比例后,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凝乳效果、出品率和感官评价等进行极差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花生乳添加量为10 %,发酵剂添加量为0.03 %,氯化钙添加量为0.08 %,凝乳酶添加量为0.0025 %.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绿茶粉豆乳混合干酪的制作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绿茶混合干酪的最佳工艺条件应为:绿茶粉加入量1%,豆乳添加量为20%,混合乳采用75℃杀菌15s,冷却后加入2%的发酵剂,其中保菌和嗜菌比例为2:3,发酵温度为35℃.当发酵乳pH值达到5.6时停止发酵,发酵后牛乳加入0.04?Clo<,2>和0.02%混合凝乳酶(动物凝乳酶和微生物凝乳酶比例为4:1),35℃条件下凝乳65 min后经排乳清,加盐后熟化得到干酪产品,产品风味较好.出品率为9.12%.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鹰嘴豆和牛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鹰嘴豆乳牛乳混合型干酪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混合型干酪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鹰嘴豆乳添加量15%,发酵剂添加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1∶1)10%,氯化钙添加量0.06%,凝乳酶添加量0.025%,制得的混合干酪具有鹰嘴豆和牛乳特有的滋味和气味,软硬适度、香味醇厚、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豆奶干酪生产因素的研究,发现豆乳添加量、混合乳杀菌温度、发酵剂添加量、混合酶比例和CaCl2添加量等因素对豆奶干酪的产率都有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豆奶干酪的产率,同时保证豆奶干酪的品质,豆乳添加量为10%;杀菌条件为80℃、15 s;发酵剂添加量为2.00%;调酸pH为5.8;谷氨酰胺转胺酶与凝乳酶比例为4∶1;CaCl2添加量为0.06%;热缩温度为40℃;干酪切割时间为120min,切割大小为10mm.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生产豆乳牛乳混合干酪的最佳配方.最佳配方为:豆乳的添加量为18%(体积分数),发酵剂的添加量为4.5 g/100 L,CaCl2的添加量为0.6 g/L(质量浓度),凝乳酶(活力为30 000单位)的添加量为4.0 g/100 L(质量浓度),其余为牛乳.混合干酪用质量浓度为150 g/L的低钠食盐进行盐渍,时间为4 h.此配方生产的混合干酪具有干酪特有的滋味和气味,软硬适度、成淡适宜、香味醇厚、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8.
以花生乳部分代替牛乳制作混合干酪,不仅可以使动植物蛋白得到互补,还可以使干酪具有花生的保健功效和特有的香味。针对花生乳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氯化钙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四个因素对凝乳效果和成品质量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实验及L9(34)正交试验,最终结果表明:花生乳添加量为10%,发酵剂添加量为3%,氯化钙添加量为0.04%,凝乳酶添加量为0.025%时,凝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类Cheddar豆乳干酪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类Cheddar豆乳干酪的生产工艺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剂、豆乳、凝乳酶、CaCl2的最适添加量、凝乳时间和凝乳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豆乳20%、发酵剂3%、凝乳酶0.03%(活力为9 000 u/g)、CaCl20.06%时凝乳效果较好,在质构上与纯牛乳Cheddar干酪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花生乳代替部分牛乳生产新鲜干酪,对花生乳添加比例、氯化钙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3个因素对凝乳效果的影响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各自合适比例后,再采用L9(33)正交试验,确定花生乳牛乳新鲜干酪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花生乳添加量20%、氯化钙添加量0.06%、凝乳酶添加量0.002%时制作出的新鲜花生乳牛乳干酪成品呈乳白色、柔软、有弹性、具有花生风味,产品出品率为16.33%。  相似文献   

11.
谢芳  曾庆坤  李玲  林波  唐艳  农皓如 《中国酿造》2014,(11):162-165
为提高水牛乳豆乳混合干酪品质,分别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以雅致放射毛霉为表面发酵剂制备水牛乳豆乳混合发酵干酪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确定了水牛乳豆乳混合干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豆乳添加量15%,程序升温至41℃,霉菌孢子喷雾浓度1×10^6 C FU /m L,成熟时间为30 d。在此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能得到较好品质的霉菌干酪产品。  相似文献   

12.
以白牦牛乳为原料制作Mozzarella干酪,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发酵剂、CaCl_2、凝乳酶添加量进行优化,利用质构综合评分筛选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白牦牛乳Mozzarella干酪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剂添加量0.24 g/L、CaCl_2添加量0.23 g/L、凝乳酶添加量0.04 g/L,此时白牦牛乳Mozzarella干酪质构综合评分为11.095,出品率为20.53%,感官评分为93.67。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白牦牛乳Mozzarella干酪香味浓郁,质地均匀,软硬适度。  相似文献   

13.
将豆奶与牛奶按一定比例混合生产干酪,不仅能保留牛奶干酪的传统风味,还可实现大豆与牛奶所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互补,为人体生长发育、各种生理活动及组织修复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适合中国消费者食用。本实验以豆乳添加量、CaCl2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预酸化pH值为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根据凝乳效果(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确定豆乳-牛乳混合型新鲜干酪最佳工艺参数为:豆乳添加量为15%,CaCl2添加量为0.05%,凝乳酶添加量为0.01%,预酸化pH值为5.6。  相似文献   

14.
花生乳干酪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乳干酪是以部分花生乳代替牛乳制成的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风味干酪。本试验对影响混合乳干酪凝乳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花生乳添加量为20%,发酵酸度为24°T,皱胃酶添加量为0.30%, CaCl2添加量为0.06%时凝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用玉米胚芽蛋白替代部分牛乳,制备新鲜干酪。研究了玉米胚芽蛋白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CaCl2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对新鲜干酪产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工艺参数,即玉米胚芽蛋白液添加量为4%,发酵剂添加量为0.06%,CaCl2添加量为0.04%,凝乳酶添加量为0.04%。生产出的新鲜干酪产率高,质地细腻,酸味清爽。  相似文献   

16.
为改进羊奶牛奶混合干酪加工工艺,本实验以羊奶粉和鲜牛奶为原料,研究了牛奶添加比例、不同凝乳酶、杀菌条件、酸化条件和氯化钙添加量对混合干酪凝乳效果、出品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5% 的鲜牛奶,选用羔羊皱胃酶为凝乳酶,巴氏杀菌(63℃,30min),酸化pH6.20,氯化钙添加量为0.02% 时混
合干酪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豆乳干酪,是以豆乳取代牛乳的一种类似干酪的新型发酵豆制品。以大豆为主要原料,添加牛乳,采用牛乳干酪发酵剂发酵制备新鲜豆乳干酪,并对制备豆乳干酪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探讨发酵剂添加量对新鲜豆乳干酪在储藏14 d内的理化指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剂添加量的不同对大豆干酪理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储藏时间的增加,豆乳干酪水分逐渐降低,pH缓慢下降,在相同接菌量条件下,不同储藏期内大豆干酪的硬度、弹性、咀嚼性逐渐降低。在接菌量不同时,豆乳干酪质构数值差异显著。试验结果显示,添加0.03%的发酵剂有利于新鲜豆乳干酪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响应曲面法优化羊乳牛乳混合干酪出品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半硬质羊乳牛乳混合干酪出品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考察凝乳酶添加量、酸化值和CaCl2添加量对混合干酪出品率的影响,优化出混合干酪出品率的工艺参数为凝乳酶添加量3747.25SU,酸化值5.99,CaCl2添加量0.04%,并且干酪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新鲜软质干酪加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新鲜软质干酪加工过程中发酵剂菌种配比、凝乳酶添加量、加热终温度,确定干酪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原料乳中添加发酵剂(乳脂链球菌:嗜热链球菌)比例为8∶1,凝乳酶添加量为0.01 mL/100L牛乳,加热终温度为55℃为宜,可得到产率较高,口感良好的新鲜软质干酪。  相似文献   

20.
从益生菌乳制品中自行分离选育出的生长繁殖力强、发酵活力高的干酪乳杆菌(05-20)为试验菌株,研究了牛乳和蔗糖在大豆乳中的添加量对干酪乳杆菌在大豆乳中发酵的凝乳时间、凝乳时活菌数、pH值、滴定酸度及产品感官风味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中牛乳和蔗糖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20%和7%,完成了以大豆乳作为干酪乳杆菌最佳载体的初步探索,为进一步研制开发益生菌发酵大豆乳制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