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松露,学名“黑孢块菌”(Tubermelanosporum),因其栉松风、沐晨露而长,故日语名曰“はラろ”(松露);又称“地菌”、“块菰”、“块菌”;因其是被猪从地下拱出,国人称“猪拱菌”、“拱菌”,亦称“无根藤果”、“隔山撬”;法国名“perigordtruffle”,英国名“truffle”。属真菌门、子囊菌纲、块菌目、块菌属食用真菌。它与肥鹅肝、鱼子酱合称为“法国三大美食珍品”,年消费量为草菰的两倍。松露子实体块状,小者如核桃,大者如拳头。幼时内部白色,质地均匀,成熟后变成深黑色,具有色泽较浅的大理石状纹理。多生长在栎树下深达30厘米的钙质土壤中,…  相似文献   

2.
孙鹏哲 《烹调知识》2008,(12):12-13
松露是依附于橡树、白杨树、柳树和榛树根部30-40cm处的一种天然真菌。属真菌门子囊纲块菌,目块菌,呈不规则的球状,大小不一,有的大如苹果,有的小如黄豆。相貌虽有些丑陋,但一经切开就会展露出它的内在美,有如美钻般的璀璨,像大理石一般的纹路,象牙色的花纹以及它那醉人的香气,都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相似文献   

3.
张红  都君  陈屏  王琦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7):315-318
块菌(truffles)是一类稀有的地下生外生菌根的食药用真菌,它富含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块菌属真菌中主要含有甾类、鞘脂、挥发性成分、核苷、酚类、多糖和营养元素等成分,其子实体具有抗诱变和抑菌作用,其多糖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等。本文总结了块菌属真菌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将其活性成分添加到食品和药品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块菌是一种与高等植物根部共生的地下真菌,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亚门、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块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保肝、抗诱变、抗肿瘤、调节女性月经周期和性功能等。该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块菌生理活性及获得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块菌活性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1):191-196
以橄榄叶提取物和壳聚糖制作复配保鲜剂,探究其对印度块菌(又名松露)的保鲜效果。以块菌的失重率、总糖含量、Vc含量、呼吸强度为测定指标,筛选最佳浓度的壳聚糖和橄榄叶提取物,并利用滤纸片法考察橄榄叶提取物的抑菌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复配试验以确定最佳保鲜剂配方和预测货架期。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橄榄叶粗提物20 g/L、壳聚糖15 g/L。与未做保鲜剂处理的块菌相比,该配方能较好地降低块菌的失重率,维持总糖和Vc含量,对呼吸强度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块菌进行货架期预测显示,其中以质量保留率下降3%为终点的货架期预计可达44 d,以Vc含量下降50%为终点的货架期为21 d。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块菌中4种重金属(砷、铅、汞、镉)及无机砷、有机汞含量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检测块菌种总砷、总汞、铅、镉含量,采用液相-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LC-AFS)检测块菌中无机砷、有机汞含量。结果块菌中无机砷和有机汞含量极低,但铅、镉含量较高。铅的含量为0.8282 mg/kg,镉的含量为0.4040 mg/kg。结论块菌作为一种完全生长在地下的大型真菌,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吸附富集能力,应加强对此类野生菌的重金属污染物监测。  相似文献   

7.
玉皇草又名雍虫草,俗称长生不老草,是人们熟知的冬虫夏草的夏天生长部分,属真菌门、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主要生长在我国河北、吉林、陕西等省,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药食两用真菌。  相似文献   

8.
对产于云南的块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子实体、子囊孢子的形态,并将块菌的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进行了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块菌有大而壁厚的子囊孢子,人工培养时不易萌发。块菌的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都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性能优于水提取液。  相似文献   

9.
徐闻牡丹珊瑚共附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牡丹珊瑚为原料,选用2种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培养分离菌株,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大小、颜色、生长速率等菌落形态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个体形态进行分离鉴定,并根据ITS-rRNA基因序列特征进行分子鉴定,依照测序结果建立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该样品中共分离到10株共附生真菌,分属于5个属,其中曲霉属有3株、肉座菌属有3株、有2株属于青霉属、1株顶枝孢属及1株白腐菌属。说明曲霉属和肉座菌属是牡丹珊瑚上的优势菌属。牡丹珊瑚与其它种类珊瑚比较分离到的真菌数量较少,但均匀度比较高。从牡丹珊瑚上分离到的肉座菌属和白腐菌属在海洋真菌的研究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从贵州麻江蓝莓种植基地的"粉蓝"蓝莓的健康组织(茎、叶、果实)中分离出41株内生真菌,经分类鉴定为8个菌属,优势属为钉孢属(Passalora sp.);与5株病害菌进行对峙试验发现,内生真菌BB01、BL22、BF27、BF40及BF41可抑制全部5种病害菌生长;使用上述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粗提取物进行菌丝生长试验,BB01、BL22、BF27、BF40及BF41次级代谢产物粗提取物含药平板浓度为500μg/mL时对病害真菌生长抑制率均超过90%,表现出显著的抗病害真菌活性;采用PCR扩增内生真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BF41鉴定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BF40鉴定为苍白尾孢属Pallidocercospora sp.,BL22、BF27、BB01鉴定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  相似文献   

11.
中华块菌是我国重要的商业块菌之一,攀枝花和会东地区是中华块菌的主要产地,为探究攀枝花与会东地区中华块菌的组成成分及差异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对这2个地区新鲜中华块菌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两地中华块菌组成成分差异较小,两地中华块菌均鉴定出83种有效化合物,包括:15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10种糖类、22种有机酸等。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两地中华块菌在肌醇半乳糖苷、尿苷、亚油酸、9-(E)-十八烯酸、花生四烯酸等物质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中华块菌的组成成分及含量差异,探究中华块菌成分组成的同时还能辅助区分中华块菌的产地,弥补了传统的真菌内转录间隔区鉴定法不能对中华块菌进行产地区分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松露是一种生长在橡树或榉树下的真菌,由于整个生长期不见阳光,黑乎乎的外表似乎毫无生命迹象,没什么吸引力。但它可是世上珍品,被美食家誉为“餐桌上的黑钻石”。  相似文献   

13.
担子菌纲的一种真菌同某种树木的根之间的菌根形成的共栖,在许多方面是和像蜜环菌属和层孔菌属这样一类的专性根腐病真菌同树木根之间的共栖相似的。菌根存在于大多数种类的树木中,对树木生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4.
以洋河中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培养阶段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并探索了大曲发酵、生香等功能与真菌种类之间的潜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子囊菌门和毛霉门占据绝对优势,子囊菌门包括半子囊菌纲的酵母目和散囊菌纲的散囊菌目,毛霉门即毛霉纲的毛霉目;属水平下,嗜热真菌属、根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生丝毕赤酵母属、横梗霉属、威克汉姆酵母属等真菌分别在不同培养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前期主要是酵母属,后期主要是耐高温霉菌。其中,大曲发酵力与生丝毕赤酵母属相关性较高,酯化力与嗜热真菌属、红曲霉、威克汉姆酵母属相关性较高,水分则与孢圆酵母属的相关性较高。研究结果揭示了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规律,解释了大曲发酵、生香等功能与真菌种类之间的潜在关系,有助于大曲微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的进一步解析,为优质大曲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季节、地域等因素的干扰,探究不同顶温控制策略对大曲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主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同一优质白酒核心产区的中温及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进行了解析与比较,并结合冗余分析评估了大曲真菌群落与主要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温大曲整体真菌数量(由ITS1区rDNA拷贝数表征)少于中温大曲,但前者中的真菌群落在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上整体高于后者。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毕赤酵母菌属(Pichia)、曲霉菌属(Aspergillus)、根霉菌属(Rhizopus)在中温大曲中占比更高,其中以橙色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为绝对优势菌;嗜热丝孢菌属(Thermomyces)、埃默森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红曲霉菌属(Monascus)、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在高温大曲中占比更高,其中以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为绝对优势菌。根据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最能解释两类大曲菌群差异的前十个关键ASV分别归属于坚脆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crustaceu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核桃仁在适宜霉变条件(温度25 ℃、相对湿度85%)下的真菌侵染过程,揭示其霉变过程中真菌群落的结构与真菌群落样性变化。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核桃仁霉变过程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子囊菌门是核桃样品霉变的主要真菌门类,相对丰度在27.41%~99.98%范围,其次是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在0.01%~32.56%范围。在真菌属水平上,霉变过程中的主要优势种群为镰孢菌属、链格孢属、赤霉属与曲霉属。1周内核桃仁的霉变过程可大致分为Ⅰ期(0~2 d)、Ⅱ期(3~4 d)、Ⅲ期(5~7 d)3个时期,Ⅱ期与Ⅰ期相比镰孢菌属出现明显的富集,Ⅲ期与Ⅱ期相比镰孢菌属、链格孢属与曲霉属出现明显的富集,Ⅲ期与Ⅰ期相比镰孢菌属、链格孢属与曲霉属出现明显的富集。结论:核桃仁霉变过程中真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分为3个时期,真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镰孢菌属、链格孢属与曲霉菌属是其霉变的优势真菌种群。  相似文献   

17.
枝瑚菌属真菌除了富含多糖和脂肪酸之外,还含有萜类、甾类和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极有潜力的自然资源,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美容保健品工业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对枝瑚菌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旨在为枝瑚菌属真菌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山西老陈醋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提取山西老陈醋成熟大曲样品总DNA,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真菌ITS序列分析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大曲中的真菌种类丰富,包括: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其中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占大曲总真菌的94.74%,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仅2.70%和2.51%。山西老陈醋成熟大曲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26种真菌,主要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35.24%)、威克汉姆酵母属(11.11%)、曲霉属(27.57%)、链格孢霉属(9.34%)、酿酒酵母菌属(2.11%)、隐球酵母属(1.13%)、横梗霉属(1.14%)和根霉属(1.04%)。本研究结果反映山西老陈醋大曲真菌群落多样性,对揭示山西老陈醋的发酵机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自然发酵过程中沙棘酵素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沙棘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真菌rRNA基因ITS1区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根据97%的相似度对序列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分析,得到4个门,16个纲,35个目,71个科,98个属,112个种;真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发酵前期(F22_Q)最高,随着发酵的进行,真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真菌组成在发酵前、中期的绝对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76.97%~96.30%,毛霉菌门是发酵后期的绝对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2.39%~77.50%;在属水平上,刺盘孢属为发酵前期绝对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为30.64%,发酵中期绝对优势菌属为未分类的酵母目,相对丰度为58.06%,毛霉属为发酵后期绝对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为77.50%;3个发酵阶段可聚为两类,F22_Q聚为一类,中期(F22_Z)和后期(F22_H)聚为一类,样本在毛霉属、未分类的酵母目、红酵母属3种菌属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种水平上,发酵前期绝对优势种为未分类的刺盘孢菌,占比为31%,发酵中期未分类的酵母目和未分类的裸节菌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8%和22%,发酵后期真菌卷枝毛霉菌的比例最高(75%),占主导地位。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真菌菌群和挖掘益生真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评价DNA条形码用于蛋糕污染真菌鉴定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存在潜在的致病菌。从4种不同风味的霉变蛋糕上分离真菌菌株,依据真菌通用DNA条形码ITS序列对获得的真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霉变蛋糕上共分离到34株真菌,根据ITS序列97%的相似性阈值鉴别出9种真菌,隶属于枝孢属、脉孢菌属、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和鲁氏接合酵母等,这些多为空气中常见的真菌。这些真菌在ISHAM数据库中都能找到近缘的具有致病性的菌株,其中一些真菌属还包括产毒素的物种。虽然从每种风味蛋糕上分离到的真菌物种数有限,但回接试验表明分离到的真菌在两种不同风味的测试蛋糕上都可以生长,且蛋糕低温保藏可以延缓这些真菌的生长。结论:提高了对蛋糕上污染真菌多样性的认识,仅靠ITS序列难以将污染蛋糕的真菌准确鉴定到种,需要使用其它备用DNA条形码。本研究结论对蛋糕的合理保藏和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