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利用,解决豆渣资源浪费以及霉豆渣规模化生产受限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北咸宁传统发酵霉豆渣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分离鉴定,共得到5种细菌和3种霉菌,分别命名为J1~J8。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及ITS测序结果,最终确定J1~J5分别为水生拉恩氏菌属B13菌株(Rahnella aquatilis strain B13)、戊糖片球菌属S1菌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 strain S1)、成团泛菌属NSD菌株(Pantoea agglomerans strain NSD)、肠膜明串珠菌属2020GS202菌株(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train 2020GS202)和枯草芽孢杆菌属A10菌株(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A10),J6~J8分别为层出镰刀菌CanR-8菌株(Fusarium proliferatum strain CanR-8)、黑曲霉DZ-4-3-1菌株(Aspergillus niger strain DZ-4-3-1)和总状毛霉M-22菌株(Mucor racemosus f. racemosus strain M-22)。8株菌产酶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5)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最强,分别达到153.247和66.552 U/mL,其他菌株的产酶能力相对较低。枯草芽孢杆菌、总状毛霉和黑曲霉可能是传统霉豆渣营养与特殊风味形成的主要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2.
任清  侯昌 《食品科学》2017,38(4):77-82
利用梯度稀释法和划线纯化法对麦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株细菌和5株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根际芽孢杆菌(Bacillus rhizosphaerae)、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真菌分别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菌属(Talaromyces radicus)、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伞状犁头霉(Absidia corymbifera)。  相似文献   

3.
实验从川西藏区牦牛酸醡肉中分离获得了7株具有产蛋白酶或淀粉酶的菌株。通过16SrDNA和ITS基因测序鉴定为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亚种、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镰刀霉、黑曲霉;其中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多粘类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亚种可同时产蛋白酶和产淀粉酶,且酶活力较高,属于优质发酵菌。  相似文献   

4.
以稻花香馫香型白酒生产中所用到的中高温大曲(ZGW),高温大曲(GW)和根霉曲(GM)为例,测定了它们的糖化酶、液化酶、酯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检测了可培养微生物种类及数量(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通过高通量测序)。酶活测定结果表明:中高温大曲(ZGW)的糖化力最高,为189.5 U/g;根霉曲(GM)的液化力、酯化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最高,分别为16.36 U/g、164.69 mg/g和189.32 U/g。传统稀释涂平板结果发现,霉菌、酵母菌、总细菌和芽孢杆菌均以中高温大曲为最高,分别达到9.07×10~2cfu/g、6.02×10~4cfu/g、1.90×10~7cfu/g和1.74×10~7cfu/g。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中高温大曲细菌和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而根霉曲的最低。在细菌属水平上,高温大曲的优势菌种有Bacillus(芽孢杆菌属),Kroppenstedtia,Thermoactinomyces(高温放线菌属),Saccharopolyspora(糖多孢菌属),Norank_f_Pseudonocardiaceae,Planifilum,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和Pediococcus(片球菌属);中高温大曲的优势菌种有Bacillus(芽孢杆菌属),Kroppenstedtia,Thermoactinomyces(高温放线菌属),Weissella(魏斯氏菌属),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Pediococcus(片球菌属),Planifilum和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其中Bacillus(芽孢杆菌属)丰度最高。在真菌属水平上,高温大曲的优势菌种有Thermoasc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myces(嗜热真菌属)和Aspergillus(曲霉菌属),其中Thermomyces(嗜热真菌属)丰度最高;中高温大曲的优势菌种有Thermoasc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myces(嗜热真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Candida(假丝酵母属),Rhizopus(根霉菌属),Aspergillus(曲霉菌属),Hyphopichia,Trichomonascus和Xeromyces(耐干霉菌属),其中丰度较高的是Thermoascus(嗜热子囊菌属)。而Rhizopus(根霉菌属)作为根霉曲中唯一的优势菌种,丰度可达99.99%。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窖内酒醅的优势菌区系变化、代谢功能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窖内酒醅处于酸性环境,发酵30 d风味与发酵0 d相比醇、酸类含量增加,酯类种类丰富;菌群多样性呈降低趋势,共发现细菌属409个,真菌属40个;发酵30 d时优势细菌为乳球菌属(33.83%)、肠球菌属(32.4%)、芽孢杆菌属(14.07%)和分枝杆菌属(8.62%)等,优势真菌为裂殖酵母属(22.26%)、曲霉属(19.58%)、丝衣霉属(14.64%)和毕赤酵母属(13.78%)等。KEGG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为窖内发酵的主要代谢功能,其中曲霉属、莫氏黑粉菌属和毕赤酵母属与两种主要代谢功能具有强的正相关性,而乳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分枝杆菌属与其呈现较强负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优势发酵菌及其代谢功能对酱香风味形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某厂试投产期间生产的8种酱制品样品,通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学分析,鉴定主要腐败细菌种类为芽孢杆菌,优势菌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条件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真菌主要是根霉、青霉和酵母,推测污染菌主要来源是原料、设备和灌装前后空气带入的芽孢杆菌、霉菌和酵母。而导致产品变质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成品水分活度偏高,无法抑制污染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红腐乳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微生物安全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红腐乳中细菌16S rDNA V1-V3区基因序列,比较不同地区红腐乳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本次测序深度有效地覆盖了样品中微生物种类,不同地区红腐乳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具有丰富多样性。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不同地区红腐乳种主要优势菌的门;而在属水平上,9个红腐乳样品共检测出296个细菌属,其中共有菌属分别为: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Rummeliibacillus属、乳球菌属(Lact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以及Trabulsiella属。不同样品中菌群的结构与地区存在一定的聚类关系:明串珠菌属、乳球菌属以及四联球菌属是华北地区样品中主要的优势菌属,而东北地区腐乳样品中的芽孢杆菌属和盐厌氧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属。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红腐乳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认识,为保证传统发酵食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霉豆渣细菌多样性解析及基因功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霉豆渣中细菌多样性,通过PICRUSt软件进一步对细菌类群的基因功能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霉豆渣中细菌主要隶属于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46.50%)、Firmicutes(硬壁菌门,38.80%)、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12.62%)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1.81%);优势菌属分别为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17.27%)、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10.38%)、Brevundimonas(短波单胞菌属,4.03%)、Stenotrophomonas(寡养单胞菌属,3.05%)、Comamonas(丛毛单胞菌属,2.52%),Enterococcus(肠球菌属,1.09%)、Bacillus(芽孢杆菌属,11.60%)、Brevi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2.41%)、Lysinibacillus(赖氨酸芽胞杆菌属,21.15%),Wautersiella(沃特氏菌属,8.68%)、Sphingobacterium(鞘氨醇杆菌属,2.17%)和Nocardia(诺片氏菌属,1.36%);有8个OTU(operational taxonoxic unit)在所有的霉豆渣样品中都存在,占OTU总数的0.59%,包含的序列数占总序列数的9.35%;有711个OTU仅在1个霉豆渣样品中存在,占OTU总数的52.47%,包含的序列数分别占总序列数的6.34%;PICRUSt分析发现霉豆渣中细菌类群具有较强的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和氨基酸的转运与代谢。由此可见,霉豆渣中蕴含了丰富的微生物群系,且不同样品间细菌类群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进一步探索豆酱中微生物群体的功能,实验利用分步提取法,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建立了豆酱微生物宏蛋白质组表达谱,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232种蛋白质,可归为糖代谢60种、核酸代谢57种,蛋白质代谢48种,能量代谢15种,脂质代谢3种,其他功能蛋白质49种。来源于细菌的蛋白质数量几乎为来源于真菌蛋白质数量的3倍,其中细菌来源以枯草芽孢杆菌、明串珠菌、粪肠球菌、肠膜明串珠菌和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为主,真菌来源以酿酒酵母、裂殖酵母、链孢霉、白腐菌和棉阿舒囊霉为主。  相似文献   

10.
永川豆豉是重庆地区的特色传统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永川豆豉属于开放式制曲、多菌系发酵,豆豉菌群的动态变化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实验采用PCR-DGGE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永川毛霉型豆豉发酵过程中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真菌水平上,制曲阶段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占绝对优势,同时也有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等辅助发酵,后发酵阶段有假丝酵母(Candida sp.)等酵母菌的参与。在细菌水平上,制曲阶段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s lactis)生长占优势,拌料后其丰度急剧减少,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成为新的优势菌株。发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杂菌,说明开放式制曲的发酵方式会有引入杂菌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中性蛋白酶因作用条件温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以及饲料等领域。枯草芽孢杆菌为肠道益生菌,且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活性 而受到极大关注。该文对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的特性与应用、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活力的途径以及枯草芽孢杆菌中性 蛋白酶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旨在为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置稳定性、离心稳定性、耐热稳定性等乳化性能指标评价油水比为1:1时癸酸聚甘油酯的乳化性能,并测定其各项指标处于最佳时的最小添加量;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指示菌对癸酸聚甘油酯的敏感性;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其对指示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癸酸聚甘油酯乳液的类型为水包油(O/W)型,癸酸聚甘油酯添加量为4%时,乳液各项乳化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癸酸聚甘油酯对指示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黑曲霉、酿酒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16mg/mL、0.16mg/mL、0.32mg/mL、2.5mg/mL和2.5mg/mL。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宏基因组中筛选获得在芽孢杆菌中高效分泌重组蛋白的信号肽。通过数据分析,将预测到的信号肽DNA片段与蛋白酶基因融合,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B800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DL6中表达,进行胞外蛋白酶酶活测定。筛选得到25个可能来源于G+菌的信号肽序列,胞外蛋白酶活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有14个信号肽具有较好的分泌蛋白酶的能力,其中引导效果最好的信号肽(sig20)是蛋白酶自身信号肽的1.64倍。将高分泌信号肽转化到地衣芽孢杆菌中,证实其在地衣芽孢杆菌同样具有较好的引导效果。应用生物信息学与宏基因组学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获得高效的芽孢杆菌信号肽序列,为蛋白质高效分泌表达系统的构建提供丰富的表达元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云南省6种食用菌中维生素B1和B2的含量。方法 定点采集云南省6种常见新鲜食用菌, 按GB 5009.8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和GB 5009.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维生素B1和B2的含量。结果 6种常见新鲜食用菌中维生素B1的含量平均值最高的是虎掌菌0.0812 mg/100 g, 最低的是干巴菌为0.0298 mg/100 g; 维生素B2含量平均值最高的是干巴菌为0.587 mg/100 g, 平均值最低的是人工种植的羊肚菌为0.0510 mg/100 g。 结论 人工种植和野生的食用菌均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和B2, 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测定发酵饲料pH值、活菌数、乳酸含量及中性蛋白酶活性,筛选出适宜基础饲料发酵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BLCC2-0038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LCC1-0281,并对筛选出的鼠李糖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单菌及混菌发酵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LCC2-0038单独发酵72 h时pH值降至3.73,活菌数达到7.05×109 CFU/g,乳酸含量为48.67 mg/g;BLCC1-0281单独发酵72 h时,活菌数达到2.28×1010 CFU/g,中性蛋白酶活性达到3 207 U/g;BLCC2-0038和BLCC1-0281混菌发酵时,以鼠李糖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配比为3∶1,2%接种量,有氧发酵方式最优,发酵72 h时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数为5.35×109 CFU/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7.80×109 CFU/g,中性蛋白酶活性为1 407.83 U/g。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是中国传统白酒主要的工艺特点之一。大曲中的微生物组成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种类的霉菌、酵母以及细菌,这些复杂的微生物体系为白酒的发酵提供了必要的微生物、酶以及风味物质。其中霉菌作为酒类发酵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微生物,在大曲发酵过程中能够分泌一些糖化酶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以及有机酸等多种代谢产物,对大曲质量好坏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大曲中霉菌功能,本文对不同时期大曲中分离的霉菌采用ITS4/5 rRNA区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共分离鉴定了193株霉菌,分属于13个种。主要为红曲(Aspergillus ruber),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Rhizopus azygosporus,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嗜热子囊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谢瓦氏曲霉(Aspergillus salwaensis),Aspergillus chevalieri,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等,并构建了M-L系统树。根据这些分离鉴定的结果初步探究出大曲生产过程中不同时期霉菌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白酒的酿造微生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4个不同属24株食(药)用蕈菌对11株指示菌抑菌活性进行研究,通过初筛模型,从中筛选出3株功能菌,6株指示菌。对初筛菌株进一步复筛,确定功能菌株H2与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为培养基优化的出发菌株和指示菌。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当麦芽糖40.9g/L、蛋白胨11.2g/L、KH2PO4 2.1g/L、MgSO4 ·7H2O 1.1g/L时,H2对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均较理想,其抑菌圈半径分别达到3.513、4.610、8.800mm。  相似文献   

18.
以蛋白酶高产菌株B.subtilis ML为供体菌,提取其染色体DNA,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完全酶切后,插入枯草杆菌载体pNQ122的相同酶切位点,连接后转化中性碱性蛋白酶基因双缺陷型菌株B.subtilisDB104。从含有氯霉素的酪蛋白平板上获得了20个具有蛋白酶活性的克隆。  相似文献   

19.
以真空包装免泡豆杆为研究对象,分离鉴定其中的腐败细菌,并分析耐高温优势腐败菌的腐败能力,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免泡豆杆中腐败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菌株的耐高温及产蛋白酶能力,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优势腐败细菌进行分类鉴定。将优势腐败菌接种到无菌免泡豆杆中,通过样品感官评价、质构特性、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蛋白酶活力及pH值的分析,比较不同腐败菌株对免泡豆杆的腐败能力。从腐败样品中共分离获得20?株不同的腐败菌,其中有12?株可耐受110?℃、20?min高温处理,且具有较强的产蛋白酶能力。回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接种4?株优势耐高温腐败菌的免泡豆杆样品,37?℃贮藏至第7天发生明显腐败变质,样品TVB-N、蛋白酶活力及pH值显著高于未接菌对照样品;此外,硬度、弹性、胶着性、耐咀性等产品质构特性也显著低于对照样品。4?株优势腐败菌均为芽孢杆菌,通过比较TVB-N产量因子确定腐败能力最强的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Y1a,其次依次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DY1b,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DY3和DY2a。  相似文献   

20.
布氏乳杆菌CF10所产类细菌素Lactobacillin FC-10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纸片法初筛和杯碟法复筛自黄水中分离出一株抗生物质产生茵CF10,经鉴定为布氏乳杆菌。排除酸性末端产物及过氧化氢的干扰后,CF10菌株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茵、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茵、K酵母和某些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经蛋白酶K处理,该菌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热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且活性高,对蛋白酶敏感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