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稀土萃取分离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亟待处理,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过滤膜为稀土冶炼含油废水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以过滤棉为基材,以富含羟基的聚乙烯醇(PVA)与亲水的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为前驱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PVA型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过滤膜。接触角测试表明,在空气介质中对水的接触角为0°,在水介质中对油的接触角为155.3°,具备优良的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能。对制备的PVA型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过滤膜进行油水分离实验发现,3次重复实验过滤膜的平均油水分离率为97.5%,膜通量为11.89 L/(m2·s),经30次油水分离循环测试,该过滤膜仍具有95.3%的油水分离率和11.06 L/(m2·s)的膜通量,展现了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工业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溶胶和多巴胺作为修饰剂,通过一步反应在微孔聚丙烯膜(MPPM)表面构建了SiO2修饰层。利用FTIR、ESEM和EDX对膜进行了表征,发现膜表面SiO2颗粒分布非常均匀。水/油接触角及纯水通量实验结果表明,修饰膜具有超亲水性及水下超疏油性,透水能力强,水通量大[在0.1 MPa时,水通量高达(5100±500)L·m-2·h-1]。油水乳液分离结果表明,修饰膜能有效分离油水乳液,在0.05 MPa时,油水乳液水通量达2830 L·m-2·h-1,油截留率达99.8%以上,即使过膜压力增大到0.15 MPa,油截留率也能保持在99%以上,且膜表面的油污可用水清洗除去,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负压抽滤的方法将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与二氧化钛(TiO2)的修饰液涂覆到纯硝酸纤维素膜的表面,制备硝酸纤维素复合膜,研究膜在微观结构、元素分布与组成、浸润性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新型膜具有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特性,过滤柴油乳液通量为5 867.3 L/(m2·h),除油率为99.4%,在强酸碱性、高盐度环境下的油水分离实验时,过滤通量无明显衰减,除油率可保持98.9%以上,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发绿色环保、制备工艺简单的油水分离材料,以单宁酸(TA)和聚乙二醇(PEG)为改性剂,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基底,通过简单浸渍法,制备了超亲水复合膜(TAPE膜)。采用SEM、AFM、FTIR、XPS和接触角测定仪对TAPE膜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TAPE膜的油水分离性能、耐磨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TAPE膜具有多孔微纳米粗糙结构,当TA含量为蒸馏水质量的1.75%时,该膜的水接触角和水下油接触角分别为0°和156°,表现出超亲水性和水下超疏油性。在0.09 MPa工作压力下,TAPE膜分离水包油乳液的膜通量为1146.4 L/(m2·h),是原始PVDF膜的30倍,该膜对油水混合液和水包油乳液的分离效率均可达99.9%。此外,TAPE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膜表面经砂纸(320目)磨损(100 g载重)25次后水接触角仍高达152°。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紫铜网为基底,通过溶液浸泡法制备了具有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质的油水分离网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铜网的表面形态,图像显示网膜表面均匀生长着密集分布的树枝状微米线粗糙结构,径向排列,层层堆叠。通过接触角测量仪分析润湿性质,水滴在铜网表面的接触角为0°,水中的油滴接触角大于155°,说明铜网在空气中具有超亲水性,在水下具有超疏油性。通过油水分离实验,发现铜网仅在重力作用下即可高效分离不同种类的油水混合液,分离效率超过90%。网膜可重复使用,易于清洁。  相似文献   

6.
辛玥  宋爽  张芝蕾  张庆霞  吕中  杨浩 《化工进展》2021,40(6):3536-3542
随着石油泄漏事故的频繁发生和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现代化工油水分离问题日益突出。具有特殊润湿性的材料可以选择性透过水或油,分离效率高且操作简单而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本文以不锈钢网为基底,通过液相法可控制备得到具有不同尺寸、排列的BiVO4纳米片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对其表面形貌与润湿性能进行表征,研究BiVO4纳米片尺寸和排列对水下疏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锈钢网表面均匀生长着鳞片状BiVO4,且这些纳米片随机放射排列时,涂层水下油接触角达到了165.1°,倾斜角仅为2.0°,具有水下超疏油性质。将该涂层用于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分离效率均在95.0%以上且分离通量最大可达1.4×104L/(m2·h),在油水分离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超疏油/超亲水涂层的机械耐久性,首次提出以碳纳米管、正硅酸乙酯和丙烯酸树脂为原料,加入全氟辛酸和壳聚糖季铵盐进行改性,喷涂制备出一种具有高机械耐久性的油水分离网。利用接触角测试、砂纸磨损实验和油水分离实验,评价分离网的润湿性、机械耐久性和油水分离能力,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磨损前后的形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碳纳米管掺杂量为1.5%时,制备的涂层油接触角为155.5°,水接触角为0°,具有良好的超润湿性;经过160次砂纸磨损实验,仍保持超疏油/超亲水状态,表现出优异的机械耐久性;在油和水(碱性、酸性、中性、冷、热)的混合溶液中均有96%以上的分离效率和1.6×104 L/(m2·h)以上的渗透通量,经过20次分离后分离效率为96.33%,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油水分离滤膜循环使用性差的问题,采用超分子鞣酸-聚乙烯醇(TA-PVA)黏结剂黏附鞣酸-铜(TA-CuⅡ)形成鞣酸-聚乙烯醇-铜(TA-PVA-CuⅡ)涂层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制备了具有稳定微纳米涂层的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TA-PVA-CuⅡ@PVDF)。采用SEM、FTIR、XPS对制备的膜进行了表征,对改性前后PVDF膜的表面润湿性、油水分离性进行了测试,考察了二价铜离子改性时间对TA-PVA-CuⅡ@PVDF循环使用性以及涂层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亲水性TA-PVA-CuⅡ微纳米涂层的作用下,TA-PVA-CuⅡ@PVDF的水接触角和水下油接触角分别可达到0°和151.0°,其对乳化油的分离膜通量和分离效率最高分别可达1169.30L/(m2·h)和99.99%,展现出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二价铜离子改性时间为20min时,TA-PVA-CuⅡ@PVDF循环稳定性和耐久性最佳,具有15次的循环分离次数,并且通量改变率为6.6%。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基于超亲水超疏油原理的网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构筑超亲水超疏油网膜的理论基础及膜分离原理,膜的基本性能及影响因素,液桥原理在超亲水超疏油膜中的应用以及该类膜的结构、制备的原材料和制备的基本方法。然后全面综述了刺激响应超亲水超疏油膜,超亲水及水下超疏油膜,无机结晶纳米线超亲水超疏油膜,分子刷结构超亲水超疏油膜及可用于含油乳液分离的网膜等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膜分离的基本理论,制备膜的原材料、膜通量、膜寿命及应用范围等,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袁腾  陈卓  周显宏  涂伟萍  胡剑青  王锋 《化工学报》2014,65(6):1943-1951
综述了基于超亲水超疏油原理的网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构筑超亲水超疏油网膜的理论基础及膜分离原理,膜的基本性能及影响因素,液桥原理在超亲水超疏油膜中的应用以及该类膜的结构、制备的原材料和制备的基本方法。然后全面综述了刺激响应超亲水超疏油膜,超亲水及水下超疏油膜,无机结晶纳米线超亲水超疏油膜,分子刷结构超亲水超疏油膜及可用于含油乳液分离的网膜等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膜分离的基本理论,制备膜的原材料、膜通量、膜寿命及应用范围等,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电纺丝制造乙酸纤维素膜(CA纤维膜),并利用添加TiO2及脱乙酰基(d-CA)对CA纤维膜进行改性,后续对膜过滤特性、渗透通量、油水乳化液去除效率、反洗特性及积垢机制进行讨究。结果显示,CA纤维膜通过TiO2及d-CA改性后可以提高膜的热稳定性及亲水性能,并得到稳定的纯水通量和过滤通量;最佳的比例为TiO2@d-18.5%CA纤维膜,在40kPa跨膜压差、60min的操作条件下,其纯水通量、过滤通量、1g/L油水乳化液去除效率以及反洗后通量分别为824.8L/(m2·h)、(311.3±12.5)L/(m2·h)、93.6%±1.1%、451.5L/(m2·h);另外,添加TiO2可能导致油水乳化液在膜表面不可逆阻力比例的增加,脱乙酰基改性CA纤维膜则可以降低膜自身阻力及增加可逆阻力的比例,提高CA纤维膜在油水分离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高佳明  王明  马晓华  许振良 《化工学报》2018,69(11):4879-4886
不锈钢中空纤维膜基膜孔径大,直接涂覆分离层容易产生表面缺陷。在二氧化钛悬浮液中加入聚乙烯醇作为黏结剂,通过真空辅助抽滤法在不锈钢中空纤维基膜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分离层。通过高温烧结得到了TiO2/不锈钢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烧结温度对于TiO2/不锈钢中空纤维复合膜表面分离层形貌和结构的影响。不同烧结温度时,TiO2/不锈钢中空纤维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有所差异;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不锈钢复合膜的孔径和纯水通量均先升高再下降。当烧结温度为500℃时,表面涂层均匀,孔径分布集中,水通量较高。最后,以SPT-500膜测试了水包油乳液分离效果,分离效率达到99%以上,且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13.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oily wastewater produced each day,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superhydrophilic/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 oil/water separation membranes with ultrahigh flux and high separation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a superhydrophilic/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 N-isopropylacrylamide-coated stainless steel mesh was prepared through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graft polymerization approach. The obtained mesh was able to separate oil/water mixtures only by gravity. In addition, the mesh showed high-efficiency separation ability (99.2%) and ultrahigh flux (235239 L∙m–2∙h–1). Importantly, due to the complex cross-linked bilayer structure, the prepared mesh exhibited good recycling performance and chemical stability in highly saline, alkaline and acidic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4.
以聚醚砜(PES)超滤膜为基膜,通过聚多巴胺(PDA)表面改性后压力沉积不同量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粒子作为基底,再沉积氧化石墨烯(GO)片层制得TiO2/GO复合分离膜,重点考察基膜表面形貌对GO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对有无TiO2沉积层的GO复合膜进行表征,并考察TiO2沉积量对GO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纳米粒子以团簇状态均匀分布在改性的超滤膜表面,随TiO2沉积量的增加,团簇密度增大,GO沉积后表层的峰谷结构更为明显,但表层的层间距并无明显改变。TiO2/GO复合膜的水通量随TiO2沉积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TiO2的沉积对GO沉积量低的复合膜通量的影响更明显,当 GO沉积量为4.11 μg/cm2,TiO2沉积量为20.55 μg/cm2时,复合膜的水通量较无TiO2的复合膜提高了108.38%。复合膜对无机盐溶液的截留性能主要基于膜表面所带负电的道南排斥作用,TiO2/GO复合膜对刚果红的截留率在99%以上,对甲基橙的截留率可达82%,TiO2层的加入并未降低复合膜的截留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秀秀  魏逸彬  谢子萱  漆虹 《化工学报》2019,70(7):2737-2747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醇分别作为改性剂和溶剂,采用接枝聚合法对平均孔径为500 nm的Al2O3膜和SiC膜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改性液温度和改性时间对膜表面疏水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疏水改性前后两种陶瓷膜的表面性质及疏水改性后的油固分离性能,进行了反冲实验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陶瓷膜材料在改性剂浓度为0.2 mol·L-1,改性液温度为40℃,改性时间为12 h时,疏水改性效果最好,得到的疏水Al2O3膜和SiC膜的水接触角分别为134°±1°和140°±1°,经改性后的SiC膜的疏水效果优于Al2O3膜。在油固分离实验中,疏水Al2O3膜和SiC膜均对固体炭黑有良好的截留性能,但疏水改性对SiC膜的油品通量提升更为显著,两种膜的稳态通量分别为1134 L·m-2·h-1和1408 L·m-2·h-1。反冲操作对疏水SiC膜的通量恢复更有利。  相似文献   

16.
利用简便的液相法,在室温下于不锈钢网上沉积ZnO纳米片和纳米花粗糙结构,接着通过浸渍法修饰低表面能物质硬脂酸,制备了超疏水不锈钢网。对沉积后的不锈钢网表面形貌、晶体结构、润湿性能、耐磨性能、油水分离性能等进行表征与测定。结果表明,该不锈钢网表面由纳米片和纳米花组成的微纳米结构ZnO构成,具有超疏水性,水接触角161 °;油水分离效率达98%,循环使用20次后分离效率仍保持在95.5%以上;具有良好的机械耐磨性,在高盐环境中表现出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微孔膜的表面矿化修饰及其亲水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善聚丙烯微孔膜(MPPM)的表面亲水性,通过组合多巴胺氧化聚合和交替浸渍矿化修饰技术,在MPPM表面构建了均匀的CaCO3矿物层,实现了利用CaCO3矿物对膜表面进行亲水化修饰的目的。采用FTIR、XPS、ESEM、EDX和水接触角对矿化膜表面进行了相应的表征。考察了溶液浓度、浸渍循环次数及聚多巴胺涂覆率等对CaCO3矿化率的影响。结果证实,CaCO3矿物均匀地负载在MPPM表面,膜的亲水性因CaCO3固有的润湿性而明显改善。纯水通量测试结果表明,矿化膜具有强的水渗透能力,纯水通量大(高达6450 L·m-2·h-1),渗透阻力小,施加0.01 MPa的外压,水即可透过膜。油水乳液分离研究发现,矿化膜能有效地分离一定范围的油水乳液,水通量大(> 1800 L·m-2·h-1),且膜容易用水清洗,展现出理想的油水乳液分离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