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个杂交蓖麻品种蓖麻籽中不同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9个杂交蓖麻品种蓖麻籽的百粒重、出仁率、含油率及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蓖麻籽的百粒重、含油率及主要脂肪酸蓖麻油酸的含量差别较大。百粒重变化范围为21.1—52.1g;含油率变化范围为46.0%-57.6%,1号蓖麻籽含油率最高,高达57.6%;9种蓖麻籽中蓖麻油酸含量变化范围为81.44%-90.25%,2号品种的蓖麻油酸含量最高,高达90.25%;油酸、亚油酸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83%-6.03%和4.27%-7.80%,蓖麻油中还含有少量的棕榈酸、硬脂酸和极少量的二十烷酸、二十烷一烯酸,其中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81%-1.74%和0.88%-1.91%,二十烷酸和二十烷一烯酸的含量均低于1%。  相似文献   

2.
蓖麻籽脂质提取和甲酯化衍生优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不同方法对蓖麻籽的脂质提取和甲酯化衍生效果进行研究,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对蓖麻籽的脂质提取和衍生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氯甲烷-甲醇法的脂质提取率为58.25%,且具有低毒、溶解性强和提取完全的优点,是蓖麻籽脂质提取的有效方法;酸碱结合法具有衍生完全且副反应少等优点,能更好地反映蓖麻籽脂肪酸的真实组成,是蓖麻籽脂质甲酯化衍生的理想方法.同时蓖麻籽脂肪酸以蓖麻油酸(76.43%~86.50%)、亚油酸(4.88%~6.27%)和油酸(2.70%~4.18%)为主,并含有少量的棕榈酸、硬脂酸以及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酸.  相似文献   

3.
江西地区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索氏提取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首次对内蒙古地区8个品种、4个品系共12个蓖麻材料种子中的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用IMB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内蒙古地区蓖麻高油品质育种研究及化工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数据。试验结果表明:12个蓖麻材料的种子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种仁率、百粒种子中粗脂肪含量、种子中粗脂肪含量、种仁中粗脂肪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蓖麻油酸是蓖麻粗脂肪的主要成分;12个材料的粗脂肪中8种脂肪酸含量、种子中8种脂肪酸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基于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和种子中8种脂肪酸含量进行聚类的结果不相同,基于种子中8种脂肪酸含量和种子中蓖麻油酸含量进行聚类的结果基本一致。对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和8种脂肪酸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种子中的粗脂肪含量与硬脂酸、花生酸、亚油酸、蓖麻油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棕榈酸、油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不同酯化方法与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火麻仁粗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处理,通过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甲酯化方法分别鉴定出14、11和10种脂肪酸,占火麻仁油总量的83.36%、99.63%和96.98%。甲酯化方法1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0.97%,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5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3.42%,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4.80%;甲酯化方法2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33%,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5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4.64%,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42%;甲酯化方法3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20%,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19%,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77%。  相似文献   

6.
将棕榈油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法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5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超过50%,显示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同时利用棕榈油脂肪酸组成的显著特征,为鉴别油脂掺假掺伪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GC-FID测定核桃仁、发酵核桃乳中的脂肪酸。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衍生化试剂加入量、超声时间、超声水浴温度为影响因素,峰面积为响应值,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了甲酯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检测核桃仁、发酵核桃乳中脂肪酸甲酯化的适宜条件为:0.5%KOH-甲醇647μL、超声时间5min、超声水浴温度43℃。在该条件下进行甲酯化反应,结合GC-FID检测到9种核桃仁中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用6种乳酸菌发酵的核桃乳,脂肪酸含量的整体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南瓜籽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项目从省内外十四个县市共采集了十八只试样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南瓜籽仁中的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经研究结果表明:南瓜籽平均出仁率为76.9%,含油量为48.61%,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少量的月桂酸、棕榈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八种酸组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薏仁米中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贵州省A地区和B地区的薏仁米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含量分别为:A地区油酸(49.815%)、亚油酸(32.449%)、棕榈酸(12.234%)及硬脂酸(2.080%);B地区油酸(50.402%)、亚油酸(33.238%)、棕榈酸(12.389%)及硬脂酸(1.984%)。其中A、B两个地区的薏仁米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高达83.726%、84.996%。  相似文献   

10.
对啤酒花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啤酒花样品中脂肪酸进行提取,运用气质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提取物甲酯化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啤酒花中主要含有棕榈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等22种脂肪酸;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超过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