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Android应用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污点分析技术的隐私泄露检测方法。通过插装Android系统框架层API源码标记隐私数据,并修改Android应用程序的执行引擎Dalvik虚拟机,保证准确跟踪污点标记在程序执行期间的传播,当有数据离开手机时检查污点标记判断是不是隐私数据。动态污点分析使得应用程序对隐私数据的使用更具透明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Android应用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2.
Android移动设备中存储了大量的敏感信息,如通话记录、联系人等,容易成为恶意攻击者的目标。基于静态污点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Android平台的隐私泄露检测方法。通过提取Android敏感权限与API,创建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Android应用程序的函数调用图,实现了对于大规模应用程序中潜在隐私数据泄露行为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准确率较高,且运行耗时较短,适合于大规模应用程序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Android 系统在应用程序安装时仅给予粗略的权限提示界面,此界面不仅权限条目不全,而且解释异常粗略,普通用户完全看不懂,但基于使用需要,只能盲目确定授权。市面上的一些例如手机金山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等管理软件,对于应用权限信息的查询要么权限条目远少于实际申请,要么权限解释一样粗略难懂,要么干脆就是直接调用 Android 系统 settings 下的粗略权限列表。〈br〉 通过研究 Android 的安全机制,在分析了上述现象可能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文章设计开发了一种结合电脑端和手机端,能够对未安装的 APK 文件和已安装的 APP 应用程序进行深入权限检测系统。此系统可以检测出应用软件所申请的精确的权限个数和详细的权限列表,并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法给每条权限以及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辅以详尽、易懂的说明,使无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也可以弄懂所申请权限的作用,提高应用程序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此外,此系统还能提供用户针对某条敏感权限进行应用筛选,即列出手机内使用该敏感权限的所有应用,协助用户排查恶意软件,保护系统安全。〈br〉 针对 Android 平台开放性带来的用户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的问题,文章通过对 Android 安全机制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在电脑端和手机端的基于权限分析的 Android 应用程序检测系统。该系统能检测出各种应用的权限信息,也能检测出具有某条敏感权限的所有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再判断的机会,可以更全面的保障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Android系统用户的隐私数据泄露问题,提出一种针对Android应用程序源码的漏洞挖掘方法。该方法在Android漏洞库和权限方法集合的基础上,采用静态分析得到Android特有的权限漏洞矩阵代数式和漏洞点处测试用例,基于漏洞知识对测试用例变异得到半有效数据,利用污点注入和数据流分析进行Fuzzing挖掘。经过对400个Android应用程序源码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挖掘常规漏洞,而且在Android特有的权限信息漏洞挖掘方面效果明显。利用约束分析得到的测试用例数量少,而通过漏洞知识得到的半有效数据的针对性强,并且代码覆盖率和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智能手机用户的隐私泄露问题日趋严重.为此研究了Android的系统框架及安全机制,包括沙盒、应用签名、权限机制.着重研究了Android系统中间件层的安全增强方法,列举了系统易受攻击的种类,总结了现有的隐私保护技术,包括应用程序安装时权限机制的扩展,运行时的动态权限监测以及隐私数据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Android应用日益流行,但是Android广告库存在收集用户敏感信息(比如,IMEI等)并通过网络发送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了使用基于HTTP数据包目的和内容距离的层次化聚类算法的检测方法来检测敏感信息的泄露。该方法首先对HTTP数据包的目的和内容距离进行聚类,随后从聚类的结果中生成特征签名,并使用这些特征签名来检测是否存在敏感信息泄露。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95%的敏感信息泄露,并只有2.7%的漏判率和2.3%的误判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移动办公融入人们生活,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保护变得至关重要。然而主流的移动平台Android系统却频频发生各种信息泄露、恶意篡改、系统破坏等恶意行为。为了弥补Android系统在隐私数据保护上存在的不足,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Android安全策略的手机隐私数据安全保护方案,并实现了本地隐私数据及远程隐私数据的保护机制。该系统可以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安全,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手机环境。  相似文献   

8.
Android系统应用程序组件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立鹍  唐泉彬  牛斗 《软件》2014,(3):147-151
针对当前Android系统第三方应用程序组件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分析了引起这种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分析Android应用程序中四种组件的属性信息和Java系统服务中的敏感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调用信息,通过构建Android应用程序的函数调用关系图,检测组件入口函数和和敏感API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安全的静态可执行路径。该方案主要利用反编译、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文件解析和正则表达式匹配技术以获取应用程序的组件和敏感API的调用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使用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也愈演愈烈。一般移动设备中存储有大量用户隐私数据,一旦被恶意应用泄露,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需要对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做污点分析。目前已有的Android应用污点分析工具没有考虑Android 3.0中新增的片段组件,因此本文设计一种模拟片段组件生命周期的静态代码分析方法对Android应用中片段组件进行污点分析,用来检测Android应用中片段组件是否存在泄露用户隐私数据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实现的分析方法能有效检测Android应用中的片段组件是否泄露用户隐私数据。   相似文献   

10.
一个面向Android的隐私泄露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Android软件中存在的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问题,基于动态污点跟踪技术实现TaintChaser自动化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对软件中存在的用户隐私信息泄露行为进行细粒度的跟踪,实现对手机软件规模化自动化的检测与分析。利用该系统对28 369个Android程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24.69%的程序可能存在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淑民 《软件》2015,(2):69-72
Android手机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用户隐私泄露是其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对Android手机隐私泄露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Android手机中的隐私数据源类型,然后从四种角度分析总结了隐私泄露的方式:(1)应用中的隐私泄露;(2)应用间的隐私泄露;(3)传感器数据造成的隐私泄露;(4)网络传输中的隐私泄露。最后,针对应用间通信造成的隐私泄露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控制进程通信的应用隔离系统。用户通过这个系统可以灵活控制哪些应用间不能通信,有选择性地保护Android手机中的高安全级数据,防范由于应用间通信造成的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手机应用的普及,智能手机的隐私泄露问题日益严重。文章基于Andriod平台,对涉及用户数据安全的敏感权限、流量等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款数据泄露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敏感权限和数据流量的监控,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监控结果进行行为分析,计算出当前时刻各应用程序的危险系数。最后将系统监控结果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反馈给用户,实现对用户透明的隐私数据保护。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刺激了恶意软件的广泛传播,Android平台因其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开源特性,已成为攻击者首选的攻击目标。针对传统的基于签名的反病毒软件仅能检测已知恶意软件的缺点,文章提出基于沙盒的Android恶意软件动态分析方案,用于有效地分析未知恶意软件的行为。文章通过在虚拟化软件Oracle VM VirtualBox中安装Android x86虚拟机的方式来实现Android沙盒,利用VirtualBox提供的命令行工具来控制Android沙盒。Android应用程序通过调用相应系统API来完成对应的行为,文中方案通过在应用程序包中插入API监视代码的方法监测Android应用程序调用的系统API,并通过脚本程序向Android沙盒发送不同的用户事件流来模拟用户对应用程序的真实操作,控制Android应用程序在沙盒中自动运行,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软件》2019,(2):169-172
针对目前大部分通讯软件使用公共数据库,可能会存在用户信息泄露、通讯内容数据泄露等安全性问题,在局域网基础上建立私有数据库,开发基于Android的局域网即时通讯工具。该工具相当于一个"简易版飞鸽传书",该程序可实现注册、登陆,修改密码、修改头像、添加好友、删除好友等功能,同时可完成在局域网内收发文字信息、语音信息、表情信息、图片信息和定位信息的功能。基于局域网即时通讯既保证了通讯的实时性,又保障了通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Android平台隐私数据泄露动态检测方法检测效率较低的情况,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权限分析的Android隐私数据泄露动态检测方法。该方法将Android静态检测中的权限分析与动态污点检测结合,根据应用程序申请的权限确定动态污点检测的隐私数据类型和隐私出口类型。检测选项保存在系统属性中。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保证隐私数据泄露检测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动态污点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Android系统上的安装系统存在着"全部同意或取消安装"的问题,即用户同意应用程序要求的所有权限或取消安装,这使用户不能够灵活地限制应用程序的权限。通过修改Android系统上的安装系统和包权限检查系统,可以实现对应用程序权限的动态限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检查和记录应用程序的权限使用情况,还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滥用权限的应用程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限制应用程序的权限,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应用程序对权限的滥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移动终端崛起迅速,其功能已扩展到商务应用等领域,与用户的隐私、财产等信息关系紧密。静态监控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应用软件安全使用的需求,采用动态监控沙盒分析可以实时监控应用程序,具有速度快、准确性好、安全性高、可行性强的特性。针对Android平台下恶意软件在后台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如获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网络端、拦截和窥探用户电话和短信等问题,提出一套采用动态检测沙盒分析技术记录Android恶意软件敏感行为的方案及系统--AnDa,详细描述了该系统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对访问电话、短信、位置信息、手机SIM卡信息等行为的实时监控,并在虚拟机和实体机上测试了AnDa系统。该作品采用动态监控沙盒分析技术,实现了在Android平台下软件动态监控和行为分析,并且实现了对Android框架层API的Java Method Hook和常见的恶意软件特征的有效监控。它可以在Android 4.0以上的设备上使用,可以根据监控到的应用软件恶意行为信息,判定所属恶意软件的类型,使得更加迅速发现新型病毒和更加隐蔽的病毒模型,从而更好地保护手机以及个人重要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计算平台相比,移动平台拥有大量涉及用户隐私的私密信息.随着Android移动平台日趋流行和应用商城模式的普及,如何保护用户隐私这一安全性课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发现当前Android日志系统存在泄漏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风险,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静态信息流分析的Android应用程序检测工具LogMiner,用于辅助应用商城在应用发布时的安全性检测工作.LogMiner对200个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检测,成功分析177个应用,平均每个应用分析时间为4.3分钟,其中33个应用中存在日志安全性隐患,占总数的18.6%.这一结果表明现实生活中的Android应用程序的确存在着这类安全隐患.最后,本文对现有日志系统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多传感器技术在Android移动设备上的应用,提出了基于Android传感器应用的实现方法,使用户与设备发生更为直观的操作和交互。本文首先介绍了开发环境搭建,利用 Android 程序框架实现此应用程序, JNI(Java Native Interface)调用数据融合相关函数的步骤,以及采用Android NDK(Native Development Kit)生成共享库的过程。然后阐述了利用 Android 传感器和动态调用数据融合算法获得数据开发指南针,水平仪,动态立方体的方法;最后描述了开发的MFC服务器端软件通过Socket进行实时位置坐标数据的传送和绘制轨迹信息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所需展示的性能和应用功能,并可扩展到移动设备的其他应用程序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的重要终端其所受的安全威胁已不亚于传统PC。文章针对目前手机用户的隐私信息(如通讯信息、短信息、通话记录、相册、文件等)泄露这一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目前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OS下设计并实现一个用户隐私保护系统。其主要研究和解决Android系统下的恶意进程识别和隐私数据加密两个问题,通过设计黑白名单授权访问隐私数据和实时监控每个进程以及用AES、MD5等算法加密隐私数据,从而达到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