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Android应用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污点分析技术的隐私泄露检测方法。通过插装Android系统框架层API源码标记隐私数据,并修改Android应用程序的执行引擎Dalvik虚拟机,保证准确跟踪污点标记在程序执行期间的传播,当有数据离开手机时检查污点标记判断是不是隐私数据。动态污点分析使得应用程序对隐私数据的使用更具透明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Android应用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Android平台隐私数据泄露动态检测方法检测效率较低的情况,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权限分析的Android隐私数据泄露动态检测方法。该方法将Android静态检测中的权限分析与动态污点检测结合,根据应用程序申请的权限确定动态污点检测的隐私数据类型和隐私出口类型。检测选项保存在系统属性中。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保证隐私数据泄露检测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动态污点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Android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其平台上的恶意程序也呈爆发趋势,尤其是Android应用的隐私泄露问题日趋严重。随着技术的发展,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的隐蔽性越来越高,检测难度越来越大,例如使用反射技术来隐藏隐私泄露的操作。面对这一挑战,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伪代码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伪代码中出现的反射调用检测提出新的分析方法,通过将反射调用的参数进行组合还原为标准的函数调用,使得反射调用显式化,从而检测出原本没法检测确认的隐私泄露行为。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的静态检测工具,并通过对市场上的普通应用软件和收集的恶意程序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了分析方法和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背景下Android软件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愈发严峻。针对现有隐私泄露检测方法中静态分析误报率较高和动态分析容易出现漏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和动态特征相结合的隐私泄露检测方法。融合应用程序中提取的多维度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使用梯度下降算法为SVM,RF,XGBoost, LightGBM和CatBoost分配最优权重,通过集成学习加权投票来检测隐私泄露风险。对2 951个应用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确率达到了95.14%,明显优于仅使用单一特征和单一分类器,可以有效检测Android应用的隐私泄露风险。  相似文献   

5.
Android 隐私泄露问题日益严重,信息流分析是发现隐私泄露的一种主要方法。传统信息流分析方法以单一可达性分析为主,难以分析复杂信息流。提出一种基于通信顺序进程的信息流分析方法,建立应用程序行为的形式化模型,从而全面刻画程序信息流行为。基于进程迹等价分析方法能够自动化验证信息流关联、信息流约束等复杂信息流问题,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敏感信息泄露。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达到90.99%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使用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也愈演愈烈。一般移动设备中存储有大量用户隐私数据,一旦被恶意应用泄露,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需要对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做污点分析。目前已有的Android应用污点分析工具没有考虑Android 3.0中新增的片段组件,因此本文设计一种模拟片段组件生命周期的静态代码分析方法对Android应用中片段组件进行污点分析,用来检测Android应用中片段组件是否存在泄露用户隐私数据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实现的分析方法能有效检测Android应用中的片段组件是否泄露用户隐私数据。   相似文献   

7.
于鹏洋  黄俊飞  宫云战 《软件》2012,33(10):1-5
Android平台的应用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用户隐私泄漏显得尤其严重。本文从代码层面对常见的隐私信息读取以及泄露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代码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代码静态分析技术检测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的方案。该方案基于DTS静态分析框架进行了改造,将隐私泄露作为一类缺陷模式,进而实现了检测Android应用的隐私泄露的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戴威  郑滔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9):3478-3482
针对Android平台自身粗粒度权限机制的缺陷以及缺乏有效预防程序间隐私泄露机制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细粒度权限配置机制与隐私数据动态着色隔离相结合的Android隐私保护模型。通过对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进行细粒度的动态配置,阻断隐私数据从程序内部泄露的途径,利用隐私数据着色跟踪实现对程序间传播的包含不同隐私权限标签的消息的隔离控制。通过大量实验的反复测试,该模型可以有效保护Android程序内部的隐私数据,及时发现程序间权限提升攻击进而实现隐私数据隔离,从而全方位实现Android隐私数据的保护,并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Android平台应用程序的隐私泄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程序恶意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将会增加智能手机用户的隐私泄漏风险,针对该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研究并提出了多种Android平台应用程序的隐私泄漏检测工具。对9种Android平台应用程序的隐私泄漏静态检测工具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总结了这些静态检测工具的检测对象、检测方法、能够检测的错误类型和检测效果,并为两种开源工具FlowDroid和IccTA设计了相关实验,以检验其性能及检测效果。针对50个下载的应用程序,FlowDroid成功检测出9个应用存在隐私泄漏,IccTA成功检测到7个组件间泄漏;针对12个自主设计的测试集,FlowDroid和IccTA都成功检测出其中涉及的多种隐私泄漏。  相似文献   

10.
《软件》2017,(10):77-82
Android手机近年来快速发展,用户可方便地使用各类型应用。然而,应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隐私数据,同时隐私泄露已成为Android平台严重的安全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现阶段基于Android平台应用隐私泄露检测技术,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于目前隐私检测技术评估标准尚未统一的问题,提出了对这类技术进行评估的指标,按照该指标对现有技术进行初步评估,给出评估结果,希望能够以此推动应用隐私泄露检测评估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一个面向Android的隐私泄露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Android软件中存在的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问题,基于动态污点跟踪技术实现TaintChaser自动化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对软件中存在的用户隐私信息泄露行为进行细粒度的跟踪,实现对手机软件规模化自动化的检测与分析。利用该系统对28 369个Android程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24.69%的程序可能存在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叶益林  吴礼发  颜慧颖 《计算机科学》2017,44(6):161-167, 173
原生代码已在Android应用中广泛使用,为恶意攻击者提供了新的攻击途径,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已有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案,主要以Java代码或由Java代码编译得到的Dalvik字节码为分析对象,忽略了对原生代码的分析。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语义的原生库安全性检测方法。首先分析原生方法Java层语义,提取原生方法函数调用路径,分析原生方法与Java层的数据流依赖关系以及原生方法函数调用路径的入口点。对于原生代码语义,定义了数据上传、下载、敏感路径读写、敏感字符串、可疑方法调用5类可疑行为,基于IDA Pro和IDA Python对原生代码内部行为进行自动分析。使用开源机器学习工具Weka,以两层语义作为数据特征,对5336个普通应用和3426个恶意应用进行了分析,最佳检测率达到92.4%,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原生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Android 系统在应用程序安装时仅给予粗略的权限提示界面,此界面不仅权限条目不全,而且解释异常粗略,普通用户完全看不懂,但基于使用需要,只能盲目确定授权。市面上的一些例如手机金山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等管理软件,对于应用权限信息的查询要么权限条目远少于实际申请,要么权限解释一样粗略难懂,要么干脆就是直接调用 Android 系统 settings 下的粗略权限列表。〈br〉 通过研究 Android 的安全机制,在分析了上述现象可能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文章设计开发了一种结合电脑端和手机端,能够对未安装的 APK 文件和已安装的 APP 应用程序进行深入权限检测系统。此系统可以检测出应用软件所申请的精确的权限个数和详细的权限列表,并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法给每条权限以及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辅以详尽、易懂的说明,使无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也可以弄懂所申请权限的作用,提高应用程序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此外,此系统还能提供用户针对某条敏感权限进行应用筛选,即列出手机内使用该敏感权限的所有应用,协助用户排查恶意软件,保护系统安全。〈br〉 针对 Android 平台开放性带来的用户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的问题,文章通过对 Android 安全机制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在电脑端和手机端的基于权限分析的 Android 应用程序检测系统。该系统能检测出各种应用的权限信息,也能检测出具有某条敏感权限的所有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再判断的机会,可以更全面的保障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Android平台遭到了黑客们的频繁攻击。随着安卓恶意应用的增多,信息泄露以及财产损失等问题也愈发严重。首先测试了恶意应用与正常应用在图片和界面元素两类资源特征上的差异,提出了一种结合资源特征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MalAssassin。该方法对APK进行静态分析,提取应用的8类共68个特征,包括综合了其他研究所提取的权限、组件、API、命令、硬编码IP地址、签名证书特征,并且结合了所发现的图片与界面元素两类资源特征。这些特征被映射到向量空间,训练成检测模型,并对应用的恶意性进行判定。通过对53 422个正常应用以及5 671个恶意应用的测试,MalAssassin达到了99.1%的精确度以及召回率。同时,资源特征的引入使得MalAssassin在不同数据集上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移动终端崛起迅速,其功能已扩展到商务应用等领域,与用户的隐私、财产等信息关系紧密。静态监控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应用软件安全使用的需求,采用动态监控沙盒分析可以实时监控应用程序,具有速度快、准确性好、安全性高、可行性强的特性。针对Android平台下恶意软件在后台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如获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网络端、拦截和窥探用户电话和短信等问题,提出一套采用动态检测沙盒分析技术记录Android恶意软件敏感行为的方案及系统--AnDa,详细描述了该系统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对访问电话、短信、位置信息、手机SIM卡信息等行为的实时监控,并在虚拟机和实体机上测试了AnDa系统。该作品采用动态监控沙盒分析技术,实现了在Android平台下软件动态监控和行为分析,并且实现了对Android框架层API的Java Method Hook和常见的恶意软件特征的有效监控。它可以在Android 4.0以上的设备上使用,可以根据监控到的应用软件恶意行为信息,判定所属恶意软件的类型,使得更加迅速发现新型病毒和更加隐蔽的病毒模型,从而更好地保护手机以及个人重要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当下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尤其是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问题备受关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检测的移动智能终端隐私泄露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无线网桥,获取移动终端网络边界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分析,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移动智能终端在访问互联网时是否存在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测试表明,该方法适用于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支持对TCP报文尤其是HTTP协议的解析,能够实时地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终端恶意软件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大,本文针对Android系统恶意软件单特征检测不全面、误报率高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静混合特征的移动终端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覆盖率、准确率和效率.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改进的CHI方法和凝聚层次聚类算法优化的K-Means方法构建高危权限和敏感API库,然后分别从静态分...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安卓恶意应用检测方法所提取的特征冗余且抽象,无法在高级语义上反映恶意应用的行为模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可解释性检测方法,通过社交网络检测算法聚类可疑系统调用组合,将其映射为单通道图像,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并利用卷积层梯度权重类激活映射可视化方法发现最可疑的系统调用组合,从而挖掘理解恶意应用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高效检测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发现恶意应用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黄洁  谭博  谭成翔 《计算机应用》2015,35(3):751-755
针对安卓(Android)应用过度授权导致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用户友好的Android隐私监管机制UFMDroid。该机制使用服务代理重定向技术在Android控制流中插入隐私行为监控和细粒度运行时资源约束模块。UFMDroid通过对安卓市场已有软件的权限进行分层聚类和欧几里得距离度量以构建各类应用的预置权限轮廓,从而过滤可疑权限。UFMDroid通过计算当前权限配置与预置权限的距离获得应用静态威胁值;通过对涉隐私行为分类,同时考虑不同类别隐私行为的个体威胁和组合威胁,为用户提供应用实时威胁量化值。此外,UFMDroid通过提供虚假数据的方式防止应用因权限撤销引发程序崩溃。实验结果表明,UFMDroid可以成功监控应用对21种隐私数据的获取行为并可按用户配置进行隐私行为实时拦截响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