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及中国钴资源供需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世界钴资源的储量与分布、主要生产国的产量、钴金属的应用及供需平衡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我国钴资源的供需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随着新建项目的投产及受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影响,国际钴市场将面临供应过剩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钴锰渣除杂提钴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钴锰化学分离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所处理钴锰渣的特点,确定钴锰渣除杂提钴的还原浸出-化学法初步除杂-P204萃取深度除杂-P507萃取分离钴镍的工艺流程。对分段浸出和一段全浸工艺进行详细比较。结果表明分段浸出工艺流程具有工序少、易于操作、辅助材料消耗少、钴回收率高等特点,应用于工业生产,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3.
卢国俭 《金属矿山》2004,(Z1):501-505
对西北铅锌冶炼厂二段净化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钴渣进行综合利用研究,通过酸浸、除铁、沉钴等工艺过程,成功分离了Zn、Co、Cd等有价金属,并制成了硫酸锌、碱式碳酸钴和海绵镉等产品.  相似文献   

4.
低浓度钴溶液的除铁镁和富集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黄钠铁矾法和氟盐沉析法从低浓度钴溶液中除铁,镁的净化处理,以及用离子交换 法富集钴的工艺流程和基本操作条件,结果溶液中钴的含量由原来的1.8g/L提高到到8.0g/L,为制备钴皂系列产品提供了原料。  相似文献   

5.
钴矿及含钴废水选矿处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钴矿和含钴矿的选矿方法以及含钴废水的选矿处理方法,并指出了进一步应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硫酸钴溶液析钴研究及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涛 《有色金属》2004,56(2):69-72
研究某硫酸钴溶液漂水析钴的工艺条件并应用于生产实践。结果表明 ,在氯碱比 5 0~ 5 5 g/L∶3 7~ 40g/L ,始温 3 5~40℃ ,终温不超过 60℃ ,始点pH 1 5~ 2 0 ,终点pH 2 5 ,漂水加入速度为 3 0L/min的条件下 ,含杂硫酸钴溶液漂水析钴 ,所获粗氢氧化钴含钴 >43 % ,锌、锰、铜、镍、铁、砷等杂质含量较低 ,母液含钴 <0 0 6g/L ,钴收率 >98%。  相似文献   

7.
加压氧化盐酸浸出法从含砷硫化矿物(含钴0.96%,砷20.28%,硫31.91%)中浸出钴是国内首创的一项新工艺。该法适用于处理高砷硫多金属复合矿和难处理的金矿石,其特点是不经过焙烧就可直接制取钴、镍、铜等溶液,并可从浸出渣中回收金。由于该工艺不采用焙烧法除砷和硫,因而就避免了砷、硫对环境的污染。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流程简短、收率高(钴直接回收率90.99%)、操作简便、适应能力强、技术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硫酸作浸出剂,对刚果(金)某尾矿库中的铜钴尾矿加入还原剂进行柱浸试验。研究还原剂种类、还原剂加入量、造球直径、反应温度、浸出时间等对钴、铜、铁、镁和锰等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确定浸出最佳条件。在优化条件下,还原剂Na2SO3加入量为钴还原理论量的3.0倍,造球直径为8 mm,常温条件下浸出60 d,钴、铜、铁、镁和锰的浸出率分别为85.94%,92.93%,30.42%,21.84%和96.96%。优化条件下,钴浸出平均硫酸消耗为30 t/t-钴。  相似文献   

9.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氧化矿含钴萃余液,采用生石灰与氧化镁为沉淀剂、焦亚硫酸钠与压缩空气为氧化剂,经除杂、一段沉钴、二段沉钴等工序,制备了粗制氢氧化钴销售产品。结果表明,适宜的除杂工艺条件为: 生石灰浓度15%、反应时间5 h、反应pH=4.5、电位420 mV,此时除铁率达99.5%;一段沉钴适宜工艺条件为: 反应pH=8.0、反应时间6 h、氧化镁加入量(tMgO/ tCo)1.0,一段沉钴制备的氢氧化钴含钴45.6%;二段沉钴优化工艺条件为: 反应时间3 h、反应pH=9.0,二段沉钴渣含钴34.2%;将二段沉钴渣全部返回一段沉钴工序作反应晶种,最终钴盐产品钴含量39.65%,完全满足产品销售要求。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胡蓖型铜矿床中钴黄铁矿的矿物特征、含钴特征,分析了该类矿床中钴的分布规律,并指出了钴黄铁矿作为标志矿物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刚果(金)某铜钴矿尾矿铜、钴品位分别为1.33%和0.33%。为了高效开发利用该二次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回收工艺研究,着重介绍了浸出、除杂、沉钴工艺条件研究情况。研究表明,两段浸出—萃取—电积提铜—低品位萃余液除杂—沉钴回收铜、钴工艺中,第1段浸出2 h、pH=2.0,第2段浸出4 h、pH=1.5、矿浆电位350 mV;除杂沉淀6 h、终点pH=4.0;沉钴6 h、终点pH=8.9等为适宜的主要工艺技术参数。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适应性好,铜、钴回收指标高,硫酸、水、药剂等消耗低,生产稳定,生产指标达到甚至优于设计值,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管状好的固定床层中进行了钴铁合金浸溶物的高温水解速率测定与钴铁分离的试验。反应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与内扩散两环节组成。界面化学反应控制阶段的表观速率常数表观后化能等于80.57kJ/mol。讨论了温度、水分压比和反应时间对钴回收率与钴铁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是400℃以下,水分压比小于0.11,物料极度为+2-4mm,水解时间不应超过45min。  相似文献   

13.
钴白合金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振文  徐晓辉  阮书锋  江培海 《矿冶》2009,18(4):41-43,60
在H2SO4-HCl体系中,以空气作为氧化剂,经两段浸Co,一段浸Cu处理钴白合金的工艺是完全可行的。在优化条件下,铜、钴、铁的浸出率分别为Cu 93.62%,Co 94.75%,Fe 66.3%。  相似文献   

14.
含钴废料回收工艺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谢福标 《矿冶》2003,12(1):63-66,59
钴废料的种类多,处理工艺复杂。本文对多种含钴废料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总结出了对原料适应能力强的联合流程。该流程能综合回收Co、Ni、Cu、Cr等有价元素,提高了工艺对含钴废料的适应能力。同时,还简要论述了含钴废料中各有价元素的多种产品方案。  相似文献   

15.
含钴硬质合金废料的综合回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愈祖 《矿冶工程》2000,20(2):34-36
采用电化学溶解、P204萃取除杂、P204萃取分离镍、钴的工艺流程、对钴、铜、铁含量均高的合金废料块进行了综合回收,制得了优质的氧化钴粉、铜粉及镍粉等。  相似文献   

16.
有机磷一元酸钴四面体加合水反应与微乳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光度法和稀释法分别测算了有机磷一元酸钴四面体加合水反应的△H和△S值及有机酸磷的钠盐-水-正醇-正辛烷微乳液体系中正辛醇从连续油相转移至界面层的△G是出四面体钴萃合物加合水的趋势与微乳液形成的趋势一致。四面体钴萃合物加合水反应必需通过微乳液才得进行。  相似文献   

17.
攀西钒钛磁铁矿硫钴粗精矿中硫、钴品位低,达不到综合利用要求。通过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试验研究得出:钒钛磁铁矿中主要硫化矿物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钴在黄铁矿和钴镍黄铁矿中富集。以硫酸为调整剂,丁黄药为捕收剂,硫酸铜为活化剂,石灰为分离抑制剂,经过"精选—分离"流程可以同时得到Co品位0.74%,S品位41.07%的钴硫精矿和S品位35.58%的硫精矿,钴、硫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84.45%和91.14%,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钴、硫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湿法炼锌中的贫镉液除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军 《有色金属》2006,58(4):36-38
国内某湿法锌冶炼厂由于贫镉液中的钴随贫镉液返回锌系统形成钴的闭路循环而频繁出现锌电解的钴“烧板”现象,为此研究贫镉液锑盐除钴和黄药除钴过程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两种除钴工艺都可以实现钴的开路,彻底消除“烧板”现象。锑盐除钴工艺除钴效率相对稍低,且影响除钴的因素较多,但操作环境相对较好,然而不能综合回收钴。黄药除钴工艺除钴效率比锑盐除钴高,可达到80%以上,且影响因素相对较少,可从除钴渣中回收钴,但操作环境差,需对贫镉液进行冷却降温处理。  相似文献   

19.
郜伟  肖仪武 《矿冶》2015,24(5):78-80
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化学选择性溶解等方法研究了大洋富钴结壳中钴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品中钴的品位为0.21%,钴绝大部分赋存在铁锰水合氧化物中,未发现钴的独立矿物。溶解试验表明,大洋富钴结壳中钴的溶解与锰的浸出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20.
刚果(金)某硫化铜钴精矿沸腾焙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鑫  周韫  王含渊 《矿冶工程》2015,35(2):129-131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矿选矿所得硫化铜钴精矿进行了沸腾焙烧试验研究。研究表明, 在焙烧温度620 ℃、空气线速度043 m/s、风矿比3.33 m3/kg的条件下, 硫化铜钴精矿焙烧效果较好。焙砂和焙烧烟尘酸浸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最佳焙烧条件, 焙砂铜、钴、铁浸出率分别为96.43%, 87.06%和10.89%, 焙烧烟尘铜、钴、铁浸出率分别为96.32%, 84.02%和17.12%。试验研究结果为该类型铜钴矿选冶联合工艺选择及后期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