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AcorgaM5640萃取剂对硫酸锌浸出液优先萃取分离铜.用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D2EHDTPA)和三辛胺(TOA)协萃体系进行锌、镉分离.应用D2EHDTPA-甲苯体系时,镉完全萃取,但有机相中的镉很难反萃.应用D2EHDTPA-TOA协萃体系时,镉能从硫酸锌溶液中选择性萃取,也能很容易地从有机相中反萃,实现镉与锌的分离.提出了从硫酸锌中性浸出液萃取分离铜、镉的无渣净化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二 (2 -乙基己基 )二硫代磷酸 -二辛胺协同萃取剂萃取镉锌的竞争反应机理 .根据协萃图 ,该混合体系萃取镉锌均为反协萃效应 .等摩尔系列法和饱和法的实验结果表明镉和锌的萃合物为CdA2 和ZnA2 .萃取机理可归结为 3个反应 ,计算结果表明它们对萃取的贡献随水相酸性而变化 ,由此可解释萃镉的U型曲线 .该类协萃体系在中浸液酸度下的镉锌分离性能及镉的反萃性能显著优于有机二硫代磷萃取剂  相似文献   

3.
秦炜  肖丹  李长青  戴猷元 《化工学报》2006,57(8):1927-1932
为强化两性官能团化合物的萃取分离性能,以对氨基苯甲酸(PABA)为被分离溶质,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磷酸三丁酯(TBP)/正庚烷的混合物为萃取剂进行了萃取平衡特性的研究,考察了溶液的pH值、D2EHPA浓度、TBP浓度对于萃取平衡的影响,建立了复合萃取剂协同萃取PABA的萃取平衡分配系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D2EHPA/TBP/正庚烷复合萃取剂萃取PABA具有明显的协萃效应,协萃机理为D2EHPA及TBP分别与PABA的Lewis碱性官能团(—NH2)和Lewis酸性官能团(—COOH)缔合形成亲油性更强的萃合物,且D2EHPA与TBP的浓度差异越小,协萃效应越明显.根据萃取平衡分配系数表达式拟合求取了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复合萃取剂的值远大于D2EHPA、TBP单独作为萃取剂的值,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协萃机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从以磷酸三丁酯(TBP)为主的萃取相中反萃取磷酸的过程,考察了一步法流程(以硫酸溶液通过沉淀反应去除磷酸萃取有机相中氯化钙的同时反萃取磷酸)以及二步法流程(先以硫酸沉淀反应去除氯化钙,后用去离子水反萃取磷酸)所得的反萃磷酸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一步法时,反萃取磷酸的品质受到硫酸钙溶解平衡的影响,钙含量较高;而采用二步法时,反萃磷酸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可降低至0.002 7%以下,n(磷酸)/n(钙离子)提升了65倍以上,但有机相中磷酸的洗损为20%左右;利用聚焦光反射测量技术(FBRM)对洗涤过程中硫酸钙在有机相中的结晶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副产硫酸钙的晶体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洗涤10 min时,体系中的Ca2+生成半水石膏(CaSO4·0.5H2O)。计算表明,该盐酸法磷酸工艺洗涤过程中副产石膏值(以二水硫酸钙计)仅为二水硫酸法的8.7%,显著降低了湿法磷酸过程中的石膏处理量。  相似文献   

5.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己醇体系萃取分离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98Au示踪法研究了在碱性条件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萃取KAu(CN)2。实验考察了水相金浓度、助剂或CTAB及体系乳化等因素对金萃取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体系可将绝大部分金从水相萃取到有机相。随着萃入金的增加,有机相水含量减少。增加有机相己醇浓度或在相中加入少量溶菌酶,可对乳化体系起着破乳作用。当NH4SCN浓度大于3.0mol/L时,大部分有机相金能被反萃回收相(反萃率为-93%)。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复合萃取剂萃取两性官能团溶质的协萃机理,以对氨基苯酚(PAP)为分离溶质,三烷基氧膦(TRPO)+二(2 乙基己基)磷酸(D2EHPA)+庚烷为萃取剂进行了萃取平衡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萃取剂萃取PAP时,具有明显的协萃效应。协萃机理为TRPO与PAP的中性分子以及D2EPHPA与PAP的中性分子和阳离子反应生成(HP)2·NH2—C6H4—OH·TRPO或者P·NH3—C6H4—OH·TRPO萃合物;萃取剂中D2EHPA与TRPO的适宜协萃比为1∶3;pH是影响萃取能力的关键因素,起始pH值条件下PAP分子形态摩尔分数较大的pH值区域(6—8),分配系数出现极大值;采用适宜的萃取剂组成对PAP的工业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PAP和苯胺。  相似文献   

7.
三辛胺萃取草酸的机理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草酸稀溶液为萃取对象 ,采用三辛胺 (TOA)为络合剂 ,正辛醇为稀释剂 ,开展了TOA萃取草酸的机理研究 .以红外谱图为分析手段 ,通过测定络合剂及被萃溶质的浓度对萃合物组成的影响 ,得到其萃合物以 1∶1和 1∶2 (酸 :碱 )两种形式存在于有机相中 ;并通过萃取平衡实验 ,获得了TOA萃取草酸的平衡特性 ,进一步验证了萃合物组成 .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草酸与TOA两种萃合比情况下的数学模型 ,拟合求得了K11及K12 ,其中 1∶2萃合物的化学萃取平衡常数远远小于 1∶1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亚砜类化合物对水中重金属镉的萃取效率和萃取机理,报道了利用二异辛基亚砜(DIOSO)萃取水溶液中镉的情况,实验制备了DIOSO,以其为萃取剂探索其对水溶液中镉的萃取情况,得出最佳萃取条件,在此条件下最高萃取率为99.7%。为达到萃取剂的回收循环利用,实验研究了不同反萃剂对Cd(Ⅱ)的反萃情况,得出利用0.2 mol/L NaOH为反萃剂时能把有机相中的Cd上,结合光谱和热力学分析,DIOSO对Cd(Ⅱ)的萃取过程可能是离子间发生了缔合作用。DIOSO对水中Cd(Ⅱ)的成功萃取,可以为工业废水污染中Cd(Ⅱ)的处理提供重要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化学工程》2017,(2):17-20
世界上92%以上的铷资源存在于盐湖卤水及地下卤水中,但卤水中铷与大量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近的钾共存,致使铷的提取技术难度极大。文中以新型铷萃取剂4-甲基-2-(α-甲苄基)酚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萃取剂对铷钾萃取分离的工艺条件。实验通过单因素控制法得到铷钾分离最佳工艺条件:有机相组成为1.0 mol/L萃取剂和D60溶剂油,水相中碱度为0.5 mol/L的氢氧化钠,萃取时间3 min,相比(体积比)O/A=2.5/1(相比皆为体积比);水洗相比O/A=4/1,水洗时间2 min;反萃剂为2 mol/L的HCl,反萃相比O/A=5/1,反萃时间2 min。铷单级萃取率可达到75%以上,一级萃取后铷钾分离系数可达到25以上,铷的反萃率可以达到88.5%以上。4-甲基-2-(α-甲苄基)酚具有高效的铷钾萃取分离性能,为建立高钾卤水中铷的萃取分离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D2EHPA对盐酸介质中钛的萃取和反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萃取液中钛以TiOCl2.2D2EHPA的形式存在。钛萃取率随无机相中氯离子浓度和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2EHPA对钛的饱和承载量为8.98 g/100 g D2EHPA。红外光谱研究进一步表明了Ti-D2EHPA螯合物的性质。在0.5~12 mol/dm3的盐酸介质中,D2EHPA对钛的萃取率随盐酸介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对铁、铝、钙、镁无萃取性能。以7%H2O2+3 mol/dm3H2SO4为反萃剂,有机相中的钛可实现一次完全反萃。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行湿法炼锌综合回收铟过程中存在的铟分散损失严重和直收率低的问题,采用直接萃取法从次氧化锌酸性浸出液中回收铟,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混合时间、硫酸浓度和萃取温度等因素对铟及主要金属离子萃取率及盐酸浓度和相比对铟反萃率的影响,绘制了萃取平衡等温线和反萃平衡等温线,进行了小型模拟实验和连续逆流萃取-反萃实验,重点考察主要金属离子在萃取和反萃过程中的分布与走向.结果表明,以10%P204为有机相,在相比(A/O)为2/1、逆流萃取级数为3级的条件下,浸出液中铟萃取率达99.9%,杂质铁、锌和镉的萃取率分别为1.5%,0.5%和1.1%.得到的负载有机相采用6 mol/L盐酸反萃,相比为1/5时4级反萃后,铟反萃率达100%,镉、锌和铁基本被全部反萃,反萃后的贫有机相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膜相和反萃相分别为三正辛胺的煤油溶液和醋酸胺的水溶液的组合液膜体系,研究了氯化物料液中镉、锌离子的分离.结果发现,传质过程主要由料液相侧水扩散层和膜相的扩散过程控制;迁移20 h后,镉离子迁移率可达98.3%,锌离子迁移率只有2%,分离系数为49.2.组合液膜能很好地分离镉、锌.流失到料液相和反萃相的载体浓度测试表明,组合液膜中,双固体膜能阻止膜相中载体的流失,提高膜的稳定性,延长膜寿命.改变三正辛胺浓度,对镉离子传输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镉离子传输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3.
醋酸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络合萃取法处理稀醋酸废水 ,使用填料萃取塔和反萃技术分离有机酸 ,在醋酸生产工艺中实现清洁生产。针对萃取剂的选择、填料萃取塔的操作特性和初步的反萃实验做了研究。使用三正辛胺 (TOA)和异辛醇为助溶剂 ,煤油为稀释剂(质量比为 3∶5∶2 ) ,在 4∶1的水相 /有机相相比下 ,4级错流萃取实验和模拟 3级逆流萃取后水相中残余醋酸的质量分数均降至6× 1 0 - 5,达到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正戊醇为稀释剂,考察了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总浓度为0.06 mol/L时,体系对Au(Ⅰ)的协萃效应.结果表明,在整个浓度组成范围内均有协萃效应(协萃效应系数R>1),且有机相中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浓度分别为0.05和0.01 mol/L时,Au(Ⅰ)的协萃系数为13.98.考察了平衡时间、相比、待萃液pH值及Au(Ⅰ)浓度对Au(Ⅰ)协同萃取性能的影响.对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萃取Au(Ⅰ)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分别用Na2SO3和KSCN为反萃剂反萃Au(Ⅰ),KSCN的反萃性能明显比Na2SO3好,KSCN浓度为12 g/L、反萃时间30 min、相比.A/O=1时,Au(Ⅰ)的反萃率为98.5%.  相似文献   

15.
李学玲  刘兴元  赵锋  张建强 《化工学报》2019,70(4):1464-1471
为探究亚砜类化合物对水中重金属镉的萃取效率和萃取机理,报道了利用二异辛基亚砜(DIOSO)萃取水溶液中镉的情况,实验制备了DIOSO,以其为萃取剂探索其对水溶液中镉的萃取情况,得出最佳萃取条件,在此条件下最高萃取率为99.7%。为达到萃取剂的回收循环利用,实验研究了不同反萃剂对Cd(Ⅱ)的反萃情况,得出利用0.2 mol/L NaOH为反萃剂时能把有机相中的Cd(Ⅱ)全部洗脱出来,反萃率达99.86%。在此基础上,结合光谱和热力学分析,DIOSO对Cd(Ⅱ)的萃取过程可能是离子间发生了缔合作用。DIOSO对水中Cd(Ⅱ)的成功萃取,可以为工业废水污染中Cd(Ⅱ)的处理提供重要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正戊醇为稀释剂,考察了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总浓度为0.06 mol/L时,体系对Au(I)的协萃效应. 结果表明,在整个浓度组成范围内均有协萃效应(协萃效应系数R>1),且有机相中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浓度分别为0.05和0.01 mol/L时,Au(I)的协萃系数为13.98. 考察了平衡时间、相比、待萃液pH值及Au(I)浓度对Au(I)协同萃取性能的影响. 对盐酸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萃取Au(I)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分别用Na2SO3和KSCN为反萃剂反萃Au(I),KSCN的反萃性能明显比Na2SO3好,KSCN浓度为12 g/L、反萃时间30 min、相比A/O=1时,Au(I)的反萃率为98.5%.  相似文献   

17.
针对废线路板酸浸液的硝酸介质体系,探讨了用LK-C2分离铁(Ⅲ)和镍的萃取及反萃条件。pH值为3.00和10.00时分步采用20%LK-C2-煤油二级逆流萃取铁(Ⅲ)和镍,萃取率分别为96.14%和99.35%。分别采用2.00 mol/LHCl二级逆流反萃回收铁和3.00 mol/LH2SO4三级逆流反萃回收镍,反萃率分别为99.18%和98.32%。  相似文献   

18.
以三正辛胺(TOA)+异癸醇的煤油溶液为萃取剂,对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中的钨和钒进行萃取分离及回收。考察了萃取时间、有机相(萃取剂)与液相(酸浸液)(O/A)体积比、浸出液pH值、萃取剂浓度等对W、V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酸浸液pH值为2.5,TOA体积分数为12%,O/A体积比为0.1,萃取时间为15 min条件下,W与V的萃取率可分别达到98.78%和94.94%。同时以Na OH为反萃取剂,对萃取有机相中W和V进行反萃取。结果发现:W几乎被完全从有机相中反萃出来,反萃取率高达99.99%,V的反萃取率可达88.05%。通过向反萃取溶液中加入H2SO4溶液并阶段性的调节其pH值,使W和V分别以H_2WO_4和NH_4VO_3形式沉淀,并将沉淀物在500℃煅烧,分别得到纯度均大于99%的W和V的氧化物WO_3和V2O5。  相似文献   

19.
洽療洽療本文报导了在盐酸介质中用D_2EHDTPA萃取铂,萃取和反萃取的最佳条件;用连续变化法与饱和法测定了萃合物的组成;用红外光谱法探讨了萃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季铵盐体系金的萃取与反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碱性条件下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微乳液体系萃取KAu(CN)2. 实验考察了水相金浓度、反萃液中卤素离子、NH4SCN及羟乙基硫醚浓度对金萃取和反萃的影响及有机相中水含量与金萃取的关系. 结果表明:CTAB/己醇/庚烷微乳液体系可将绝大部分金从水相萃取到有机相;随着萃入金的增加,有机相水含量减少. 卤素离子的反萃能力顺序为:KI>KBr>KCl;高KI浓度(>2.0 mol/L)可将有机相中绝大部分(94%)的金反萃出来. 羟乙基硫醚及NH4SCN也是金的良好反萃剂,两者混合可以降低反萃液粘度,又可以减小NH4SCN浓度,而保持较高的金反萃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