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曝气生物滤池对印花废水的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印花废水,重点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C/N值、气水比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RT为4 h、C/N值为2、气水比为5:1的条件下,BAF可达到最佳脱氮效果,对TN、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90%以上.  相似文献   

2.
臭氧/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邯郸市滏阳河水为原水,进行臭氧/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中试采用混凝沉淀/Zeo-carbon生物滤池/臭氧/活性炭工艺,综合考察臭氧/活性炭对浊度、COD<,Mn、UV<,254>、NH<,4><'+>-N等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该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2.0 mg/L,活性炭滤池的最佳滤速为6.0 m/h.在最佳运行工况下,出水浊度、COD、NH<,4><'+>-N、UV<,254>的平均值分别为0.85 NTU、2.43 mg/L、0.33 mg/L和0.031 cm<'-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4%、53.5%、73.0%和59.4%,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三峡库区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折流曝气生物滤池/稳定塘工艺的设计特点和运行效果.当进水量为800 m<'3>/d,进水COD、NH<,4>><'+>-N、TN和TP值分别为(14~315)、(1.00~41.72)、(4.90~50.16)、(0.30~3.79)mg/L时,出水水质优于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该工艺对低浓度进水水质与水质的波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季节和温度变化对系统去除COD和TP的影响不明显,但冬季的NH<,4><'+>-N和TN去除率明显偏低.稳定塘能进一步净化曝气生物滤池出水,起到了良好的水质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以河道底泥制成的陶粒为填料,在低温、低气水比下处理微污染河水。结果发现:当温度为4~10℃、气水比为0.25∶1时,SBBR反应器对浊度、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3%、35.4%和87.7%,与同气水比和常温(20~25℃)下的去除率接近,出水浊度为5.2~23.1 NTU、CODMn为2.7~4.1 mg/L、NH4+-N<0.5 mg/L;由于采用序批式运行,反应器内生物膜分布均匀、溶解氧充足、长期运行无需反冲洗、生物量大并有利于世代长的微生物生长,这均有利于保持低温、低气水比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加填料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填枓A/O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75h,回流比为100%的条件下,对城市污水中COD<,Cr>、 BOD<,5>、 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8%、94.2%、99.5%,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规定的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在进水C/N满足(3~4.6):1时,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5.2%,出水满足一级A规定的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生物污泥与化学污泥为原材料,并将两种污泥分别按质量比为1:3浸渍于18.0 mol/L的浓硫酸中,在550℃下活化1 h,可以制备出具有发达孔容的吸附剂.采用制备的吸附剂处理城市污水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化学污泥基吸附剂在投加量为1.5g/L时对浊度、NH<,4><'+>-N、TP、UV<,254>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7.7%、8.89%、74.6%、67.1%和77.9%,均优于生物污泥基吸附剂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此外,由于富含Fe、Al金属氧化物,化学污泥基吸附剂对浊度、总磷、COD的去除率也均高于商品活性炭的.  相似文献   

7.
UASB反应器培养厌氧氨氧化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UASB反应器中接种不同浓度的厌氧污泥来培养厌氧氨氧化菌,为深度处理低C/N值的畜禽粪尿提供厌氧氨氧化污泥.结果表明,低污泥浓度的1号反应器经过130 d的运行,在进水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均为150 mg/L、TN负荷为0.36 kg/(m<'>·d)的条件下,对TN的去除率在80%以上;高污泥浓度的2号反应器经过200 d的运行,在进水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均为340mg/L及TN负荷为0.80 kg/(m<'3>·d)的条件下,对TN的去除率为75%~85%.在稳定运行期1号和2号反应器去除的NH<,4><'+>-N和N02<,2><'->-N量与NO<,3><'->-N生成量之比分别为1:(1.1~1.2):(0.25~0.45)和1:(1.1~1.2):(0.30~0.40),出水pH值大于进水的.可见,接种污泥浓度高的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更有利于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点源与非点源污染共存是河流污染的特点,运用污水处理厂的异位修复和以河道空间为处置场所的原位修复相结合的生物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采用强化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EHYBFAS)的异位修复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原位修复相结合的生物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COD、TN和Nn<,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3±1.45)%、(70.0±3.34)%和(71.9±4.43)%,充分体现了该技术占地面积小、处理量大、处理效果好的优点.MPN-Griess检测结果表明,系统中微生物丰富,硝化菌(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在生物膜载体上最高达10<'8>MPN/g干填料,在混合液中最高达10<'5>MPN/mL,保障了系统的脱氮能力,PCR-DGGE和克隆测序检测结果表明,系统中氨氧化菌物种丰富,Nitrosomonassp.Nm59是其优势种类之一,且是唯一可获得培养的亚硝化单胞菌.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市供水安全体系中珠江航道备用水源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西江水源遭受突发事件、切换使用备用水源的条件下,考察高速BAF作为其预处理工艺的应急能力.结果表明,高速BAF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原水氨氮≤4 mg/L时,切换水源12 h后预处理出水氨氮基本可降至1 mg/L以下,至24 h后基本可降至0.5 mg/L以下;切换水源后数小时内滤池中的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在生长速率和转化能力上已协调稳定,反应器内的硝化菌驯化效果良好;切换水源12 h后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19.5%,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19.8%.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万盛污水处理厂在冬季低温下运行时出水NH<,3>-N和TN浓度超标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为了强化CAST工艺的脱氮效果,在已确定的优选C运行模式即进水2 h-曝气2.5 h(进水1.5 h后开始曝气)-沉淀1 h-滗水/待机1 h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DO和MLSS两个运行参数优化的研究.在基本运行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析不同DO和MLSS值时的除污效果,确定了低温期的DO最佳控制阈值为2.0~3.0 mg/L,MLSS最佳控制阈值为5 000~6 000 mg/L.优化运行参数后,系统对COD、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2%、83.2%和69.4%,脱氮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石锐  魏琪  刘和平 《供水技术》2012,6(1):10-12
以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沉后水作为进水,考察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的挂膜过程,并探讨了生物活性炭挂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挂膜期间O3-BAC工艺对水中浊度、CODMn及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运行后期浊度、CODMn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62.71%和62.5%以上;运行至82天时,CODMn和氨氮去除率分别大于30%和60%.生物膜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2.
生物砂滤池不同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生物砂滤池的运行特点,通过试验对自然挂膜和接种挂膜两种不同挂膜方法下,各滤柱中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对CODMn、NH4^+ -N和UV254的去除效果以及运行周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挂膜的启动时间比自然挂膜缩短了6~8d,同时生物量较多,但生物活性比自然挂膜法低12.03%~14.29%;各柱对CODMn、NH4^+ -N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在35%和80%以上;但采用自然挂膜法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佳,特别是对UV254的去除率较接种挂膜法提高了5.01%~10.8%,并且运行周期延长了6~10h,运行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A~2/O~2生物膜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分别考察了厌氧(A_1)、缺氧(A_2)、一级好氧(O_1)和二级好氧(O_2)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A_1、A_2、O_1和O_2反应器的HRT分别为15.5、15、12、12 h,水温为20~30℃,pH值为7.0~9.5,回流比为3.0的条件下,各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0%、27.6%、48.1%和8.2%;在A1中NH_3-N浓度增加了25.2%,A_2、O_1、O_2反应器对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46.7%和76.7%;系统出水COD、NH_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7、11.5 mg/L,对COD、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2%、94.1%.  相似文献   

14.
以某水厂工艺改造为例,分析了改造前后丰水期和枯水期时氨氮、CODMn、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工艺改造后对氨氮、CODMn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2.41%,15.32%和2.25%,其中对氨氮及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较明显,可有效解决水源水质季节性及阶段性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石英砂+生物活性炭的两级处理工艺净化复合污染地下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当石英砂滤料未成熟时,单级过滤对铁、锰的去除效果较好,但是对氨氮及CODMn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二级过滤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水中氨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滤料成熟后系统对铁、锰、氨氮及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5%,99.9%,93.7%和34.5%。该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较好,抗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强,且运行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6.
刘和平  魏琪  石锐 《供水技术》2011,5(6):10-11,15
以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沉后水作为进水,考察了臭氧-生物炭砂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CODMn浊度和氨氮,CODMn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4%和37.5%,稳定运行时期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46.6%.在活性炭滤层下增加砂垫层,对控制出水浊度及保障生物安全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砂滤池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邯郸市滏阳河为水源,研究了生物砂滤池对微污染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物砂滤池对微污染源水中的CODMn和TOC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TOC的去除率为18%~25%;温度对CODMn去除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常温下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30%,低温下的平均去除率则降至15.9%;氨氮以及原水中CODMn的含量对CODMn的去除效果均有一定影响。此外,考察了微污染源水中CODMn与COD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生物砂滤池对COD的去除率可达33%~48%。  相似文献   

18.
许多规模化养猪场的厌氧消化液直接外排,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且碳氮比失调是造成养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难于处理的主要原因.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O_1)/厌氧生物膜/生物接触氧化(O_2)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场废水的厌氧消化液,在常温、不添加任何药剂的条件下,实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在水力负荷约为0.45 m~3/(m~2·d)的条件下,其对COD和氨氮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8%~85%)、(79%~87%),亚硝化率>99%,为高氨氮、低碳氮比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凯人  张静  方芳  夏勤 《供水技术》2011,5(3):15-18,22
模拟水厂实际工艺,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黄浦江原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和后臭氧投加量分别为1.74和2.11mg/L时,O3-AC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在80%左右,能有效解决出厂水CODMn大于3 mg/L的问题;对色度的去除效果显著,但在未形成生物膜的情况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仅在20%左右,对亚硝酸盐的去...  相似文献   

20.
利用藻类生物膜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藻类生物膜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着重考察了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静态试验中,当光照度为3 500 lx时藻类生物膜工艺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对总磷、TN、氨氮、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17%、88%、89%、93.61%。在24 d的动态连续流试验中,当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时藻类生物膜装置处理效果稳定,其中出水TP平均浓度为0.42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5.38%;出水TN和NH3-N平均浓度分别为4.22 mg/L和2.16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93%和82.38%;出水COD平均浓度为38.34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2.31%。出水TP、TN、氨氮和COD浓度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