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粉末活性炭,对其进行了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测试。采用NaOH为活化剂制备稻壳活性炭,考察了炭化温度、炭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碱浓度对制备活性炭的影响。研究表明:稻壳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稻壳在700℃的条件下炭化5h,与2.5mol/L的NaOH溶液混合,采用先低温(400℃)预处理再高温(700℃)活化1.5h,制备的稻壳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分别为250mg/g和726mg/g。  相似文献   

2.
研究稻壳炭脱硅工艺,探究氯化锌法和磷酸法活化脱硅稻壳炭工艺。结果表明,通过热碱溶解回流有很好的脱硅效果。磷酸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相对氯化锌活化法而言,得率较高,在浸渍比为2∶1,浓硫酸添加量为1%,预处理温度240℃,预处理时间1 h,活化温度500℃的实验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66 mg/g,碘吸附值679 mg/g。实验表明该工艺制得的活性炭不仅吸附性能较好且产量高,在工业应用上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直接合成法和浸渍法制备了载银稻壳活性炭脱硫吸附剂,通过N2吸附-脱附、TEM及XRD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载银稻壳活性炭对苯并噻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直接合成法在活化稻壳制得活性炭的同时将银颗粒均匀地负载在活性炭的表面;与浸渍法相比,直接合成法上的活性组分分散更均匀,粒径更小,且NO3-在稻壳活化过程中也起到了增加活性炭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的作用。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直接合成法制备的载银活性炭对模拟汽油中的苯并噻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30℃时,模拟汽油中的硫含量为542.6 ppm,吸附剂的硫吸附容量达到了15.58 mg/g。  相似文献   

4.
汤红妍  薛念杰  苗娟 《河北化工》2010,33(10):32-33
采用碱液水热晶化方法制备了沸石化粉煤灰,并用于吸附处理有色废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沸石化粉煤灰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和原状粉煤灰处理废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以除尘灰分离炭粉为原料,确定了制备颗粒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并对制备的颗粒活性炭进行不同的改性处理和对不同有机蒸气的吸附实验。利用X—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改性处理后的表面化学性质。吸附实验证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表面化学性质和有机物的性质对吸附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污泥衍生活性炭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性质和组成分析,研究了以城市污水厂污泥为基本原料,采用CO2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吸附剂.选取炭化温度、炭化时间、CO2流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通过亚甲基蓝吸附值、电镜照片对制备的污泥活性炭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炭化温度为550 ℃、炭化时间90min、二氧化碳流量250 mL/min、活化温度950 ℃、活化时间120 min,污泥衍生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245 mg/g.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及提高工业级乙二醇紫外透光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液相吸附可去除工业级乙二醇产品中的微量杂质以提高其紫外透光率。研究了不同改性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乙二醇杂质效果的影响,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评价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并确定最佳的吸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经硝酸氧化后,氮气保护高温改性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最佳;在45℃、乙二醇与活性炭质量比为150:1的条件下,经该活性炭处理1h后的乙二醇在220nm、275nm和350nm处的紫外透光率分别为67.7%、96.2%和98.1%,基本达到了聚酯级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取NaOH活化制备核桃壳活性炭(WSAC),并考察了其对水中硝基苯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WSAC的最佳制备条件:按核桃壳质量(g)与NaOH体积(mL)比2∶1投加10 mol/L的NaOH溶液,浸渍24 h,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0 h。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WSAC具有较丰富的官能团,并具有一定数量的孔隙。采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WSAC处理10 mg/L的硝基苯溶液,处理出水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对处理的工艺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吸附最佳pH 值、吸附平衡时间、吸附等温方程式及穿透曲线,并对活性炭再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再生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油田含聚污水的生化处理出水不达标的问题,在油田终端污水处理厂建设一套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系统。经过现场调试,确定了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系统的最适宜运行条件。运行结果表明,经过该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出水CODCr质量浓度可达到50 mg/L以下,NH3-N质量浓度在3 mg/L以下,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硫酸镁废液制备活性氧化镁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法处理高镁红土镍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酸镁废液,提出利用硫酸镁废液制备活性氧化镁工艺.工艺过程:采用石灰中和硫酸镁废液至pH为12左右得到氢氧化镁溶液,氢氧化镁溶液经二氧化碳微压碳化得到碳酸氢镁溶液,碳酸氢镁溶液经热解得到碱式碳酸镁沉淀,沉淀物经过滤、洗涤、干燥、焙烧得到活性氧化镁.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活性氧化镁达到HG/T 3928-2007《工业活性轻质氧化镁》要求.采用硫酸镁废液制备活性氧化镁,一方面可以解决硫酸镁废液的治理问题,为提高高镁红土镍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开辟一条新途径:另一方面可以制备高附加值的活性氧化镁产品.  相似文献   

12.
葛坤玉  陈祥迎 《广州化工》2014,(18):80-81,109
针对油污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本文提出可用高温炭化海藻酸钠制备的多孔炭材料解决油污水问题。实验首先考察不同炭化温度得到的多孔炭材料对油污水的吸附性能影响;其次多孔炭材料的用量对油污水处理的影响;最后考察了多孔炭材料在油污水中的吸附时间对油污水处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当炭化温度为900℃时,多孔炭材料的吸附能力最强,油污剩余量最少;当多孔炭材料的质量与油污水的体积比为1 g∶0.5 L时油污水的含量最低;当吸附时间为6 h时,油污水的含量最低。结果表明,多孔炭材料用于油污水的治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望在未来油污水处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高原电解铝碳阳极生产中沥青烟气净化水合焦油的综合处理利用,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水合焦油废水。考察了活性炭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焦油废水过程中主要影响参数,如吸附剂用量、反应时间、停留时间、pH、进水流速、活性炭的类型、吸附层的高度及焦油废水浓度等,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和穿透曲线。扩大试验进一步论证了活性炭吸附焦油废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以菌丝体为核心材料 ,在其表面包覆壳聚糖膜作为吸附介质 ,制备成新型菌丝体包覆吸附剂。系统研究了菌丝体包覆吸附剂的制备工艺及吸附剂对Ni2 + 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 ,菌丝体作核心材料优于花生壳 ,菌丝体包覆吸附剂对Ni2 + 的吸附容量比普通菌丝体水处理剂提高了 50 % ,并可以重复使用 1 0次 ,吸附容量没有明显降低 ;同时菌丝体包覆吸附剂对Ni2 + 的吸附特性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5.
王颖  陈虎  吝学超 《陕西化工》2012,(1):141-143
研究了活性炭对机械加工中含油废水处理工艺。探讨了在不同吸附条件下(吸附剂量、时间、pH)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含油120 mg/L的10 mL废水中,加入活性炭质量0.3 g,加热搅拌时间60 min,pH值为8。在最佳条件下,含油废水在活性炭吸附后的COD为160 mg/L。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吸附废水中表面活性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方法,试验研究了活性炭经不同方法改性后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经浓硝酸和H2O2改性的活性炭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分别是原始活性炭的1.4和1.5倍。通过活性炭静态吸附试验发现:三种活性炭在4h达到吸附平衡,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能力明显增强。在动态吸附试验中,原始活性炭在360min达吸附饱和,其它两种改性活性炭在300min达吸附饱和。改性后的活性炭比原始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好,且用H2O2改性的活性炭较用浓硝酸改性的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吸附法因技术成熟、简单易行、吸附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处理中。本文以山林废弃物的野山桃核为原料,烟道废气及硝酸铁为活化剂,制备了一系列生物质活性炭,并利用固定床吸附装置对其吸附、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模拟烟气,在固定流量的烟气活化氛围中进行活化,并探讨了不同硝酸铁的量对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及其吸附再生性能的影响。利用N2 吸附-脱附实验、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活性炭详细特征。结果表明:当硝酸铁的质量分数为0.2% 时,所制备的活性炭AC-3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923m2/g及2.57nm。其对乙酸乙酯的饱和吸附量也最大,为973.04mg/g。利用烟气对AC-3活性炭进行活化再生处理,经过3次重复吸附-解吸再生实验,其饱和吸附能力仍可达91.5%以上,实现了废弃烟气资源化利用及活性炭的循环回收,从而达到废气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磺化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化煤是一种价格低廉、原料广泛的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新型吸附剂。介绍了磺化煤的制备方法采用静态法测定了磺化煤对几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结果显示吸附量的顺序为Pb^2 >Cu^2 >Ni^2 >Zn^2 。研究了吸附时间、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及磺化煤在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探讨了磺化煤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磺化煤吸附作用的主要因素,且其对实际电镀废水的吸附净化效果较好,对重金属的去除率高达99%、  相似文献   

19.
闫立龙  郝国馨  刘玉  文艳  伍祖静  陈艺洋  张英民 《化工进展》2014,33(9):2484-2488,2494
为实现高效、低耗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以农业废弃物稻壳为材料,对添加稻壳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处理人工模拟农村生活污水的效能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稻壳释放和吸附污染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稻壳为载体的SBR对有机物和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进水有机物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530.77mg/L和35.32mg/L时,二者的去除率分别为90.46%和95.64%,并表现出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特性;短时间内稻壳对模拟废水有机物表现为释放特性,而对氨氮表现为吸附特性;比较而言,稻壳对实际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则表现为释放和部分吸附特性,而对氨氮则表现为释放特性;长时间浸没试验结果表明,去离子水中浸没稻壳会引起有机物和氨氮浓度的升高。生物作用是以稻壳为载体的SBR对污染物去除的主要原因,稻壳的吸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垃圾微波裂解后固体残留物中的活性炭成分进行含酚废水的吸附试验,考察了垃圾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垃圾用量为10g,吸附温度25℃,pH值为6.20,振荡吸附时间3.5h的条件下,苯酚吸附效果达到最佳,苯酚在固体残留物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