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中性蛋白酶时麦芽蛋白进行酶法改性,系统考察了加酶量、pH、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改性条件:加酶量6000u/g,pH7,酶解温度400℃,酶解时间60min.改性后麦芽蛋白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溶解性均有大幅提高,分别达到91.20%、31.00%、22.32%,比改性前的麦芽蛋白分别提高了4.8、3.6、2.9倍;持水性和乳化性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
酶法改性麦芽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啤酒糟麦芽蛋白进行水解改性,确定最优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酶量、pH、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麦芽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当pH10、加酶量4000 u/g、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5min时,蛋白质水解度为16.2%,麦芽蛋白的功能特性达到最优.结论:碱性蛋白酶可显著改善麦芽蛋白的功能特性.在最佳酶解条件下,麦芽蛋白的起泡性、溶解性和乳化性分别达到167%、22.68%和13.8%,比未改性前的麦芽蛋白分别提高了735%、247%和27.8%.  相似文献   

3.
中性蛋白酶酶解酰化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  张东杰 《食品科学》2011,32(13):234
利用中性蛋白酶对琥珀酰化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解改性,考察pH值、酶解温度和加酶量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优酶解改性条件:pH值为6.82、酶解温度为48℃、加酶量为6627U/mL。酶解改性后琥珀酰化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均有较大提高,与改性前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溶解度、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2.28、3.89、4.41、2.5、1.22倍。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起泡特性优良的蛋清蛋白制品,试验以新鲜鸡蛋蛋清为原料,采用热处理辅助木瓜蛋白酶有限酶解的方法来改性蛋清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底物浓度、酶的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等因素对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热处理辅助木瓜蛋白酶改性蛋清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底物质量分数3%、热处理温度90℃、热处理时间10 min、酶的添加量3 500 u/g、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55℃、酶解pH 7。在此条件下,蛋清蛋白的起泡力为1741.38%,泡沫稳定性为93.38%。与未改性的蛋清蛋白相比,起泡力提高了112.97%,泡沫稳定性提高了93.27%。泡沫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改性蛋白的泡沫储存模量G′是未改性蛋白的1.5倍,泡沫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刘加艳 《中国油脂》2021,46(7):75-79
采用静高压联合碱性蛋白酶对米糠蛋白进行改性。考察静压力、保压时间对米糠蛋白溶解性的影响,优化静高压改性条件。以米糠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法优化了酶法改性工艺。结果表明,米糠蛋白最适改性条件为静压力200 MPa、保压时间15 min、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 500 U/g、pH 8、酶解温度50 ℃和酶解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米糠蛋白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分别增加了57%、88%、182%、185%、43%。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紫苏粕为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试验对碱性蛋白酶酶解紫苏蛋白进行优化,以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底物浓度、酶解pH值为试验因素,乳化活性为响应值,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0℃,酶添加量2 000 U/g,反应时间40 min,底物浓度为5%,pH 9,在此条件下,其乳化活性为79.16 m~2/g,较改性前提高了93.73%。对酶解改性后的紫苏蛋白及原料蛋白进行扫描电镜及傅里叶红外测定进行结构分析。电镜结果显示,改性后的蛋白较未改性的蛋白表面展开,质地疏松,通过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后的蛋白有新的吸收峰出现,说明改性后的蛋白产物有新的化学键产生。  相似文献   

7.
利用木瓜蛋白酶对菠菜叶蛋白进行酶法改性,通过均匀试验得出,酶解菠菜叶蛋白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5℃,pH6.5,E/S为0.5%,时间为2 h,菠菜叶蛋白的水解度可达15.85%;通过比较在不同pH下酶解前后菠菜叶蛋白的部分功能性质,结果表明,酶解后菠菜叶蛋白的等电点由原来的4.0漂移至3.4,且其溶解性、起泡性、稳定性及其乳化性较改性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木瓜蛋白酶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冰玉  石彦国  朱会芳 《食品科学》2006,27(12):505-508
制取低成本、高蛋白含量的大豆浓缩蛋白时,乙醇产生变性作用,从而降低了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因此本研究采用木瓜蛋白酶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通过对酶浓度、底物浓度、改性时间与改性温度的单因素实验,针对乳化性进行研究,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最终得出木瓜蛋白酶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最佳工艺条件:酶用量(E/S)为3%、底物浓度为(W/V)8%、改性时间为2h、改性温度为50℃,改性中pH值为6.0,可提高乳化能力3.8倍,乳化稳定性3.9倍。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了超声作用对碱性蛋白酶酶解改性花生分离蛋白的影响,并确定了超声辅助酶解改性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超声作用不改变花生蛋白溶解度与反应温度、pH、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之间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但使花生分离蛋白的溶解度提高了30.9%。超声辅助酶解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60 g/L,加酶量4%,反应温度50℃,pH 8.0,超声功率200 W。经超声辅助酶解改性后,花生分离蛋白的水解度、溶解度、乳化性、起泡性分别比无超声酶解改性提高了40.6%、30.9%、58.8%和85.9%,泡沫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则降低了21.5%和47.9%。  相似文献   

10.
响应曲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改善蛋清蛋白起泡性能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木瓜蛋白酶改善蛋清蛋白起泡性能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自变量酶解时间、木瓜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温度、pH值的试验水平,以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蛋清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蛋清蛋白酶改性的最佳条件组合。结果表明:蛋清蛋白泡沫稳定性酶解模型不显著,而起泡性酶解模型显著,在最佳工艺参数酶解时间45min、酶添加量38.2mg/5mL蛋清、酶解温度47.5℃、pH6.3的条件下,蛋白起泡性可达2.09,此条件下可使蛋清蛋白起泡性提高14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以南瓜子粕蛋白为底物,选取碱性蛋白酶为水解酶进行水解反应,制备酶解产物。方法:以水解度DH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测定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加酶量5%,pH值8.0,料液比4%,反应时间4 h;经6 h酶解后,DPPH.清除率可达到58.89%。  相似文献   

12.
李荣  于君  姜子涛  黄贤勇 《食品科学》2017,38(20):169-175
在微波辅助的条件下,利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分步对紫苏饼粕蛋白进行水解,应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酶解条件。通过Sephadex G-15凝胶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 phas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法和电子舌技术对酶解液成分与鲜味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400 W条件下,第1步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 600 U/g、p H 10.0、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35 min;第2步风味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 600 U/g、p H 6.5、微波温度65℃、微波时间40 min,分步酶解最终水解度为44.86%。最后通过凝胶层析、RP-HPLC与电子舌表征,证明微波辅助分步酶解法快速、高效,且与单独酶解所得产物相比,其产物鲜味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4种常用蛋白酶对牛骨蛋白的酶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丽华  马美湖 《食品科学》2010,31(5):150-154
对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牛骨蛋白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酶解初速度为评价指标,得到了4 种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与pH 值,其中碱性蛋白酶最佳温度为55℃,pH11.7;中性蛋白酶最佳温度为45℃,pH7.3;胃蛋白酶最佳温度为30℃,pH1.5;胰蛋白酶最佳温度为55℃,pH9.3。4种蛋白酶按Km 值排序从小到大依次是: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Vmax 从大到小依次是: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14.
以藜麦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研究具有胆酸盐吸附作用的生物活性肽酶解工艺。以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和胆酸盐吸附作用为指标综合评价,筛选酶解反应蛋白酶,进一步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结果表明,选用风味蛋白酶为最佳反应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为pH7.0,底物浓度3%(w/v),酶解温度55 ℃,酶添加量6000 U/g,酶解时间2 h。此酶解条件下,水解度(DH)为38.22%±0.65%,酶解获得的活性肽吸附胆酸盐的量为(7.56±0.11) mg/mL,结果表明该酶解工艺稳定可行,可制备胆酸盐吸附作用较好的生物活性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不同的水解酶水解虾加工副产物的效率,确定碱性蛋白酶为水解虾加工副产物用酶。考察了料液比、时间、温度、起始pH值、酶添加量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酶解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虾粉质量的0.8%、温度60℃、料液比4g:100mL、起始pH9.0、时间2.0h、蛋白提取率为65.3%。  相似文献   

16.
Endogenous enzymes of wheat germ were inactivated by heating for 15 min at 105C in an oven. The germ was defatted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mashed and solubilized by enzymatic hydrolysis. The enzyme hydrolysate was continuously stirred under conditions of optimum hydrolysis and centrifuged. Defatted wheat germ protein (DWGP) was obtained when the supernatant was spray‐dried. The enzymes were used to enhance the solubilization of protein so as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DWGP. Alcalase and flavourzyme® solubilized 85 and 80% of the protein, respectively, while papain, neutrase and protamex solubilized 73, 66 and 61%, respectively.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DWGP solubilized using alcalase were as follows: nitrogen solubility, 74% at pH 6; emulsifying activity, capacity and stability were 64, 62 and 57%, respectively. Water retention of DWGP solubilized using alcalase was 232% at pH 7 and temperature of 70C. DWGP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functional protein for possible foo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芝麻蛋白制备金属螯合肽的酶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婵  陈敏  李博 《食品科技》2011,(9):184-189
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Alcalase对芝麻蛋白进行水解,结果表明胰蛋白酶为制备金属螯合肽的最佳酶。通过优化胰蛋白酶酶解工艺条件发现最佳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5%(g/100mL),酶添加浓度20u/g(底物),水解时间5h,得到的酶解产物金属螯合率最强,与Fe2+的螯合率为90.9%,与Zn2+的螯合率为93.5%。通过考察水解度对酶解产物金属螯合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解度在18.9%到22.4%之间的酶解产物金属螯合率强,且水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金属螯合率和抗氧化能力均与水解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以火麻蛋白为原料,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酶和木瓜蛋白酶4种单酶酶解火麻蛋白的基础上,再优选碱性+中性蛋白酶、碱性+风味酶、碱性+木瓜蛋白酶双酶分步对火麻蛋白进行酶解,酶解物(HPH)及其超滤组分的体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采用高效液相检测法(HPLC)进行测定。结果得到火麻蛋白最佳酶解组合为碱性+中性蛋白酶,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加酶量8000 U/g,pH10.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 h;中性蛋白酶加酶量8000 U/g,pH7.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 h,分步酶解物水解度(DH)和ACE抑制活性分别达74.52%和82.14%,但其与超滤各组分对ACE抑制活性差异并不显著。该研究为产业化制备火麻降血压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复合酶水酶法提取大豆蛋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杨  江连洲  隋晓楠  王辰  王中江  刘雯 《食品科学》2011,32(14):130-133
采用复合酶水酶法提取大豆蛋白。水解酶选用碱性蛋白酶,复合酶采用纤维酶、半纤维酶、果胶酶。得出最优复合酶水酶法提取大豆蛋白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6(g/mL)、纤维素酶添加量0.64%、半纤维素酶添加量0.56%、酶解pH5、酶解温度37℃条件下水解0.75h后,再利用Alcalase碱性内切蛋白酶,加酶量1.85%、酶解温度50℃、酶解pH9.26、水解3.6h。经过验证实验可知,在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下总蛋白提取率可达到极大值即85.78%。经过复合酶酶解预处理比传统的湿热预处理的总蛋白提取率提高了近10%,其原因经分析是经过复合酶酶解处理的豆粉其细胞结构充分破坏,使得酶的作用位点暴露更有利于蛋白酶的作用,具体的机理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多肽制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蒙古口蘑为原料,经过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纯化及可控有限改性挤出处理后,酶解制取蒙古口蘑多肽。采用两段式酶解法,一段酶解采用碱性蛋白酶对蒙古口蘑进行水解,二段采用风味蛋白酶对一段酶解物进行修饰处理,以校正酶解液风味。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酶解效果及产品风味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口蘑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最佳条件为:温度55℃,时间2.5h,底物浓度2%,酶用量1.5%(E/S);所得酶解液利用风味蛋白酶较味后,三倍体积浓度65%的乙醇溶液进行醇沉脱多糖,蒙古口蘑多肽得率为3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