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3 种糙米(普通糙米、红色糙米、黑色糙米)为原料,预酶解-挤压膨化制备实验组糙米粉,未经预酶解处理直接挤压膨化制备对照组糙米粉,分别测定其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结块率、分散时间、米糊黏度、色度、糊化度、感官评分以及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并对淀粉和蛋白质进行体外模拟消化,比较并分析预酶解-挤压膨化对糙米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挤压膨化相比,预酶解-挤压膨化处理使普通糙米、红色糙米、黑色糙米3 种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分别提高了2.04、1.35 倍和1.71 倍;吸水性指数分别降低了67.87%、60.96%和62.17%;结块率分别提高了5.44、6.27 倍和3.07 倍;分散时间分别缩短了66.61%、61.79%和64.30%;米糊黏度降低,黏度曲线趋于平直,剪切稀释效应减弱;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29.22%、28.71%和26.70%,糊化度分别降低了19.53%、8.94%和13.13%;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50、2.87 倍和2.27 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亮度值略有升高,色差值分别为3.01、4.66、3.28;快消化淀粉比例降低,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比例升高;蛋白质体外消化速率加快,消化率升高;综合感官评分显著升高(P<0.05)。实验结果表明预酶解-挤压膨化处理提高了糙米粉的冲调分散性、降低了米糊黏度,提高了感官评分和蛋白质体外消化性能,对糙米粉品质具有提升作用。为拓宽糙米的加工利用途径、促进预酶解-挤压膨化技术在谷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膨化玉米粉为原料,分析磷酸化、酶处理、食用胶干热和复合处理对膨化粉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分散时间、结块率、黏度、粒径和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化热处理对膨化粉黏度无显著影响;食用胶干热处理黏度增加;酶处理及其与磷酸化、食用胶干热复合处理吸水性指数和黏度显著降低,水溶性指数大于磷酸化和食用胶干热处理.α-淀粉...  相似文献   

3.
以大米和糙米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大米和糙米挤压膨化前后理化和营养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米和糙米挤压膨化后其水溶性指数和吸水性指数显著提高,大米分别提高了13.9倍1.32倍,糙米分别提高了5.4倍1.45倍,而其Carr指数和Hausner比显著降低,大米分别降低了14.93%和5.6%,糙米分别降低了39.14%和20.83%。脂肪含量显著减少,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性的变化,还原糖和糊化度显著的增加,大米分别增加了6.68倍和46.73%,而糙米分别增加了11倍和72.97%。同时,挤压膨化降低了米粉的亮度,使其颜色变黄。总的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降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制备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并研究蛹虫草对谷物杂粮膨化产品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大米粉、糯米粉、薏米粉、红豆粉、黄豆粉、蛹虫草粉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粉进行挤压膨化实验,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物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进料速率、挤压温度为影响因素,产品径向膨化率、糊化度、水分含量、吸水性和水溶性指数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用极差分析法优化出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的最佳工艺,并利用快速黏度仪测定谷物杂粮膨化产品和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的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物料水分含量16%、螺杆转速180 r/min、机筒的5 段挤压温度80-90-120-140-165 ℃、进料速率15 r/min,此时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的径向膨化率、糊化度、水分含量、水溶性和吸水性指数分别为3.015、84.32%、6.11%、29.65%、416.39%;与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相比,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峰值黏度、保持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显著下降。结论:蛹虫草复合谷物杂粮膨化产品挤压工艺可行,添加蛹虫草能够显著降低谷物杂粮膨化产品的糊化特征值,并抑制其淀粉分子的回生或重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苦荞全粉和芯粉为原料,通过挤压膨化制备不同糊化度(61.27%-100%)的苦荞粉样品,对其理化特性及体外消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糊化度的增大,苦荞粉的水分、脂肪及黄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粒径、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及膨胀度显著增大(p<0.05);快速黏度分析结果表明高糊化度苦荞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均显著降低(p<0.05);淀粉体外消化性结果显示,随着糊化度的增大,苦荞粉的消化性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6.
以留胚米为原料,制备高品质的婴幼儿米粉,研究预糊化-复合酶解法在婴幼儿米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理化性质的影响。经焙炒-挤压膨化预糊化后酶解,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复合酶解技术的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酶解工艺对婴幼儿留胚米粉表层形态、水溶性指数和吸水性指数、冲调分散性、溶解度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总添加量1250 U/g,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温度58 ℃,在此条件下DE值(还原糖当量)33.08%±0.33%,WSI 0.823%±0.07%,综合评分1.012;与未经处理的留胚米粉、预糊化的留胚米粉比较,经预糊化-酶解制得的留胚米粉的吸水性指数、分散时间和黏度显著降低(P<0.05),水溶性指数、溶解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预糊化-复合酶解法得到的婴幼儿留胚米粉具有黏度低、冲调性和消化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3):150-155
比较研究了挤压、气流和微波膨化对萌芽糙米(粳稻5055)营养成分、色泽、水溶和吸水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料萌芽糙米相比,挤压、气流和微波膨化还原糖分别减少了62.5%、96.71%和66.45%;可溶性蛋白分别减少了58.86%、73.42%和59.01%;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减少了37.21%、63.66%和77.70%;L*值分别降低了2.01%、6.10%和6.20%;而吸水指数是原料的2.92、2.14和1.63倍。挤压膨化显著降低萌芽糙米中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P0.05),分别比原料减少11.12%和98.90%;气流和微波膨化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微波膨化显著增加萌芽糙米中抗性淀粉含量(P0.05),是原料的2.25倍;但挤压和气流膨化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气流和微波膨化显著降低了水溶指数(P0.05),比原料减少38.60%和49.12%;挤压膨化能显著增加水溶指数(P0.05),是原料的2.47倍。与气流和微波膨化相比,挤压膨化使萌芽糙米中还原糖、可溶性蛋白、GABA含量损失都较少;a*、b*和ΔE值均最低;L*值、水溶和吸水指数最高。因此,挤压膨化最有利于保留萌芽糙米的营养成分,同时也能最大程度改善其水溶性和吸水性。  相似文献   

8.
挤压膨化对发芽糙米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发芽糙米为原料,分析了发芽糙米经过挤压膨化前后的淀粉、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研究了挤压膨化对发芽糙米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后发芽糙米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弱有减少,还原糖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变化不明显。挤压膨化后,发芽糙米的吸水性和水溶性都分别比未膨化的高出1.28和0.78倍;容重明显降低,糊化度大幅提高;挤压膨化发芽糙米的RVA谱特征值中,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较发芽糙米的升高,其他特征值均有所下降;发芽糙米经挤压膨化后变为网状多孔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发芽糙米为原料,优化高温α-淀粉酶辅助双螺杆挤压膨化处理的工艺条件,以改善糙米粉的冲调性,并提高其消化利用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的工艺条件,以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为响应值,建立包括物料含水量、挤出温度和螺杆转速的三因素回归模型。试验确定了发芽糙米的最佳挤压膨化条件为: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70 U/g、物料含水量17%、挤出温度134℃、螺杆转速29.6 Hz。在该工艺条件下,发芽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达39.8%,与糙米经发芽—挤压膨化协同处理和经高温α-淀粉酶—挤压膨化协同处理相比,所得糙米膨化粉的冲调结块率分别下降55.4%和73.8%,淀粉的消化率分别提高9.9%和7.6%。试验证明糙米经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能显著改善其膨化粉的冲调性和淀粉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紫糙米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制备紫糙米挤压粉,分析其挤压前后营养成分、水合性质、糊化特性、热特性以及流变特性等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原料粉相比,经挤压处理的紫糙米粉总淀粉、支链淀粉、脂肪含量分别下降了12.45%、16.03%、67.45%;蛋白质、总氨基酸、钙和锌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分别减少了23.70%、28.34%和29.16%,抗氧化性活性减弱。水溶性指数与吸水性指数分别提高了2.80和1.07倍,颜色加深。同一剪切速率下,挤压粉具有更低的剪切应力,更易搅拌。RVA及DSC结果显示,紫糙米挤压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分别下降了3528.50、2038.83、1489.00、3975.33、1937.00 cP,糊化度为93.15%,糊化焓由5.23 J/g下降至0.74 J/g,表明大部分的淀粉已糊化。据此说明,紫糙米挤压粉营养价值保留仍处于较高水平,水合能力显著提升,食用口感佳,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用合适的物理参数来表征挤压膨化后藜麦的糊化度,通过正交实验对藜麦挤压膨化后的糊化度和各物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藜麦挤压膨化后的糊化度与水溶性和吸水性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 3和0.710 4;糊化度与沉降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92 0;而糊化度与膨化度、密度和色差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验证实验表明,沉降率、水溶性指数和吸水性指数可用来近似地表征藜麦挤压膨化后的糊化度,相对偏差分别小于2%、4%、6%,与化学法相比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可推荐用于工业化生产中藜麦糊化度的快速估测。  相似文献   

12.
预酶解-挤压膨化工艺改善玉米全粉冲调分散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玉米全粉在高温条件下经过α-淀粉酶进行固态预酶解后再进行挤压膨化(预酶解-挤压膨化)加工处理后的品质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直接挤压膨化玉米全粉相比,预酶解-挤压膨化玉米全粉的水溶性指数增加了12.26%,吸水性指数降低了26.40%,分散时间减小了24.14%,结块率增加了75.32%,黏度降低,冲调分散性得到显著改善;Carr指数、Hausner比值分别增加了8.39%、3.60%,休止角、滑角分别增加了24.59%、6.49%,容积密度增加;L*值、b*值显著增加,a*值降低,产生了一定色差;淀粉含量下降5.86%,还原糖含量、脂肪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39.43%、7.87%、243.52%。本研究表明预酶解-挤压膨化处理改善了玉米全粉的冲调分散性,增加了还原糖、脂肪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了食用品质。本研究克服了挤压膨化工艺过程中由于物料水分含量低,加工温度高,作用时间短等因素导致酶解作用有限的技术难题,为预酶解-挤压膨化技术在以谷物为基质的营养方便食品的加工应用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留胚米为原料在螺杆转速为100 r/min,水分含量为30 %,挤压温度分别为70~150 ℃的条件下制备不同糊化度的留胚米粉,研究不同糊化度对留胚米粉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糊化度的增大,留胚米粉的蛋白质、脂肪、可溶性膳食纤维、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P<0.05);色度、粒径、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及膨胀度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高糊化度留胚米粉与原留胚米粉相比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均显著降低(P<0. 05),消化性显著提高(P<0.05)。不同糊化度留胚米粉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赤豆为原料,研究挤压、炒制、微波熟化和热风熟化4种热处理方式对赤豆粉色度、水和特性、糊化、凝胶、冲调特性及冲调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赤豆生粉相比,熟化处理粉的亮度降低,色泽偏向红黄色;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和膨胀势均显著增加(P<0.05),尤以挤压熟化粉最高,其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和膨胀势分别为生粉的1.26、1.92倍和1.44倍;熟化处理粉的糊化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均显著降低(P<0.05),而糊化温度略升高,且起始糊化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糊化温度值高于赤豆生粉,各处理粉的焓变值显著降低(P<0.05);熟化粉凝胶的硬度、内聚性、胶着性、回复性显著降低(P<0.05)。冲调试验表明微波熟化粉的分散时间、湿润时间最短,分别为19.45、26.61 s,其结块率最低;各熟化处理粉经冲调后酸味减弱,甜味、苦味明显增强,且挤压熟化粉与赤豆生粉滋味、气味相近,而炒制、微波、热风熟化粉冲调液的气味较接近。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分析添加不同比例(0%、10%、20%、30%)的糙米粉和改性发芽糙米粉对玉米粉挤压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发芽糙米粉的添加提高了挤压产品的膨化率(添加30%时,提高7.5%),而糙米粉的添加导致膨化率降低(添加30%时,降低10%)。添加改性发芽糙米粉后,膨化产品的破碎最大力和破碎总功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添加30%时,分别降低19%,32%),糙米粉则相反(添加30%时,分别提高16%、15%)。糙米粉和改性发芽糙米粉的添加,导致色差呈下降趋势。黏度测定表明挤压导致淀粉糊化和降解,但相比糙米粉,添加改性发芽糙米粉的产品黏度较高,且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黏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对于玉米粉,糙米粉和改性发芽糙米粉的添加使产品的水溶性指数(WSI)呈上升趋势,吸水性指数(WAI)呈下降的趋势,同时添加改性发芽糙米粉的挤压产品WSI低于添加糙米粉的挤压产品,而WAI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以发芽糙米为原料,比较微波膨化和挤压膨化对发芽糙米色泽、水溶指数、吸水指数及主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膨化和挤压膨化均提高了发芽糙米的吸水指数,分别是原料发芽糙米的1.84倍、2.81倍;L*值分别降低了9.29%、4.41%。微波、挤压膨化的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减少了40.42%和24.49%;植酸降解率为6.98%和14.17%;微波膨化能显著提高发芽糙米中谷维素的含量(p<0.05),是原料的1.44倍,而挤压膨化则降低了谷维素的含量,减少了89.2%。微波膨化处理后,γ-氨基丁酸和植酸虽有损失,但与挤压膨化的损失相差不多,且谷维素含量有所提高,因此,微波膨化能较大限度的保留生理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挤压改性对糙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挤压对糙米粉糊化特性、水化特性、损伤淀粉含量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物料水分的增加,挤压糙米粉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显著增加,吸水率和膨润力也明显升高,水溶性和损伤淀粉含量大幅降低;挤压温度与吸水指数和膨润力显著负相关(p0.05),螺杆转速与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显著负相关(p0.05)。挤压改性明显提升了糙米粉的水化特性,降低了糊化黏度,同时使糙米粉微观形貌由颗粒状变为表面有褶皱的不规则薄片状,增加了糙米粉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挤压不同水分含量(45%、25%和18%)的大米淀粉制备预糊化大米淀粉,测定其分子量、结晶度、糊化度、水吸收指数、水溶解指数、冷糊黏度等指标,并考察了预糊化淀粉添加对糙米粉糊化特性及糙米发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大米淀粉相比,45%、25%和18%水分含量挤压制备的预糊化大米淀粉结晶度分别降低了51.93%、58.93%和59.04%;水吸收指数分别提高了1.56、4.69和6.11倍;水溶解指数分别提高了7.04、16.30和27.64倍;冷糊黏度分别提高了2.00、21.44和14.67倍。挤压还使大米淀粉分子发生降解,产生了更多的小链分子。预糊化大米淀粉性能变化与挤压过程中淀粉的水分含量有关。添加预糊化大米淀粉显著提高了糙米发糕的品质(P<0.05),高的冷糊黏度和低的分子量(18%水分挤压)更有利于制备比容大(1.64 cm3/g)、孔洞细腻均匀、硬度低(338.59 g)和有弹性的糙米发糕。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操作参数对荞麦挤压膨化产品特性的影响,确定产品理化特性间的关系,从淀粉分子结构角度解释产品理化特性的变化,本文以荞麦粉为原料,利用德国布拉本德DSE-25型双螺杆挤压机,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系统研究物料含水量、加工温度、螺杆转速及其交互作用对膨化产品截面膨化率、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色泽等理化特性以及挤压膨化产品淀粉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温度、螺杆转速是影响截面膨化率、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的重要因素;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是影响黏度、淀粉平均分子半径、重均分子质量的重要因素。淀粉平均分子半径与水溶性指数、色差呈显著负相关,与吸水性指数、黏度呈显著正相关。截面膨化率与其它产品特性无显著相关性。剪切效应加剧,淀粉降解程度加大,平均分子半径减小。在水分含量较高、温度较低、螺杆转速较小条件下,单位机械能耗较小,荞麦挤压膨化物中淀粉平均分子半径较大,吸水性指数和黏度较大,水溶性指数和色差较小。通过挤压处理可改善荞麦淀粉的水溶性、吸水性、黏度等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糙米发芽激活内源淀粉酶和在糙米中外源添加淀粉酶,以纯水浸泡的糙米为对照组,考察两种方式对糙米淀粉回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对糙米淀粉均具有抗回生效果。其中,激活内源淀粉酶组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糙米淀粉糊化后的黏度显著降低,在4℃条件下储存14 d内的回生焓值、凝胶硬度、回生值均显著降低(p0.05);α-淀粉酶处理组糙米淀粉糊化黏度下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低浓度α-淀粉酶处理组凝胶质构结果也显示,其储藏14 d的黏着性相对于对照组降低了59.28%,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