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多年以来,低渗透油田的压降资料录取非常困难,大量的测试资料因为测不到径向流动段,利用传统的试井软件不能进行有效评价,造成试井解释多解性。要取得合格的测试资料必须采用较长时间的关井测试,增加了大量的测试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开发了IDSSL续流解释软件,该软件通过分析续流阶段的压力速率变化,实现储层的准确解释。开展"短试井",不需要测到径向流动段,测试时长大大缩短,而且解释结果准确可靠,非常适用于低渗透油田的压降试井分析。  相似文献   

2.
电缆分层测压取样技术具有起下速度快、施工周期短、测试效率高等优点,可地面实时直读井下流动压力和关井压力,能够准确测出井下多个生产层段的压力剖面,并可准确取出不同生产层段的流体样品。由于该工艺单层测试流动及恢复时间较短,测试资料显示均处在续流段或过渡段时期,用常规试井理论解释会出现多解性和参数误差。为了解决"多层快速测试评价解释"的技术难题,根据压力速率变化规律远早于径向流这一理论基础,以压力等时速率理论为基础,提出压力速率试井分析解释方法,开发了分层测试解释软件。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可靠,符合现场实际。  相似文献   

3.
在油气井生产过程中,有些油气井关井测压往往遇到困难。二流量试井技术不需要关井,只需要改变工作制度来改变产量,即可取得准确的地层参数资料。应用试井软件的分流量解释功能,可以有效的解决二流量资料的解释,并通过二项式产能方程回归计算地层压力,所获得参数结果和关井测压解释结果吻合度高,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代试井解释理论及对英台地区萨尔图油层的测试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了开井时间与关井测稳压力时间和渗透率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储层中表现不同,在低渗透层中开井时间对关井测稳压力时间的影响最为明显。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确定测试层的合理开关井时间,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测试时间。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二流量试井工艺的实现,从常规分析和双对数曲线拟合两上方面,给出了二流量试井的资料解释分析方法,分析认为二流量试井同样可以计算出正常关井测压力恢复(或压力降落)资料所解释的油藏及流体参数。这种试井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因正常关井测压对产油量和注水量的影响,而且可以减缓因突然关、开井造成的套管变形或损坏。实践证明,该试井技术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层压力是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的参数,决定着油气田的开发方式和油气的最终采收率。目前需要一种不用关井就能求出地层压力及其他地层流动参数的方法,以求缓解地层压力测试与关井测压影响生产的矛盾。通过测试工艺与解释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Topaze软件的测压功能可以应用到油井测压解释中;通过对Topaze试井解释方法与常规测压解释对比误差偏大分析,提出对测试工艺与录入关键要素进行控制,解释误差缩小了4倍。  相似文献   

7.
实测续流量的试井数学模型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由于油藏低渗透或存在井网、多层等干扰,大量油井的压力恢复曲线难以出现径向流直线段,有的井甚至不存在径向流动段,这些测试资料不能用常规试井分析方法解释,用其它试井方法解释也具有多解性,通过对油井实测续流资料的研究分析,认为用续流资料进行试井解释的新方法,对实测压力数据点落在半对数直线段上方和下方的两种情况的解释效果都较理想,这种新的试井解释方法大大提前了半对数直线段出现时间,缩短了关井时间。  相似文献   

8.
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考虑到生产历史、油藏非均质、多井以及油水两相流等特征建立了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包括生产阶段和关井阶段),采用快速、稳定的流线方法进行求解,得到关井测试时的压力场、饱和度场和流线分布,沿每条流线建立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并对由测试井发出的所有流线进行联立求解,得到关井后的压力响应。对压力响应和测压数据进行自动拟合或手动拟合,可得到试井解释参数。理论和应用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中原油田高压低渗透储层续流时间长,采用常规的不稳定试井,只有关井恢复较长时间才能录取到满意的资料,给试井工作带来不利因素。二流量试井不用关井,通过改变产量,录取第一个稳定工作制度到第二个稳定工作制度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压力数据,从而求得油藏平均地层压力、地层渗透率、表皮系数等参数,与压力恢复试井具有相似的效果,进一步证实了二流量试气资料可以利用现代试井解释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降低了气井假压力计算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钻井试井中,针对致密低渗透气层等5点难题,提出采用拟压力函数法和灰色系统理论,解决了以往部分低渗气井只有试井早期资料或部分受测试工艺条件限制和中途测试时间短,不能取得完整关井压力恢复资料,无法作试井定量评价的难题,可缩短测试关井时间,提高中途测试资料解释率。在酸前和酸后的常规试井的早期资料解释中,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灰色系统理论在高含水期油田水淹层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宋子齐  杨贵凯 《测井技术》1998,22(5):341-348
以开发井测井,钻井取心,试油及开发动态资料为标准,提出了灰色系统理论高含水期油田水淹层评价标准,权系数、自动处理方法及分析准则,并与改进后的神经网络分析技术配套,建立了一套高含水期油田水淹层评介解释的软件系统。通过辽河油田沈84块沙三下及中原油田文33块沙二下亚段高含水油藏140多口井的精细评价处理,计算出相应的储层参数,剩余油饱和度及产水率等;划分出岩性剖面,分析处理出四类储层,并对强,中、弱等  相似文献   

12.
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测量开发井水淹状况 ,分析层间油水关系 ,根据其结果采取合理措施降水增油的新技术。该技术在华北油田推广应用以来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应用过程中 ,不断优化选井原则 ,优选注硼参数和测注工艺 ,突出综合对比解释 ,进一步提高了工艺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解释结果的吻合性 ,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注硼中子寿命测井理论 ,促进了该项技术的完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华北油田油藏埋藏深、注水井井温高、层间注水压差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现阶段分层注水技术的发展。针对当前分注工艺与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以管外缆控式智能分注技术作为主体,开展了新一代分层注水技术研究。通过对井下智能配水器优化设计,提高了电控智能配水器耐温、承压等关键指标;以深斜井多级多段分注技术为基础,形成了过电缆套保封隔器、过电缆逐级解封封隔器等缆控式智能分注工具系列,井下工具可靠性大幅提高,施工成功率达100%。该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分注井测调方式,无需测试车辆和人员现场操作,可远程控制分注井进行验封测调,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层段注入量自动调整、生产动态实时监测及层段配注远程调整等功能,为油藏精细分析及生产动态调整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实现了有效注水、精细注水,有助于提高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水射流与化学剂复合解堵工艺的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地层污染堵塞的机理,介绍了高压水旋转射流及化学解堵的基本原理,研究了高压水射流与化学方法复合解堵的新工艺.在胜利、华北等油田30多口油水井现场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该复合解堵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功率高、适用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对高含水期油田油水井解堵增产增注、提高采收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找出油井的出水层段,研究了变排量抽汲测试产液剖面技术.该技术在油井检泵作业施工期间进行,通过油管驱动产液,测试仪器从油管下入并过泵柱塞到达测试层段,进行不停抽变排量测试.得到产液剖面资料.该技术适用于斜井、稠油井、螺杆泵井、电潜泵井、水力泵井等无法进行环空测试的油井.在华北油田实施了50余井次,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判定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三叠系延长组是长庆油田主力开发层系,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受到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分采泵分层采油是消除合采油井层级间干扰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鉴于长庆油田三叠系油藏饱和压力低、地饱压差小、油井气油比高,研发了一种“上泵抽下层,下泵抽上层”的防气式分采泵,为分采油层分别提供了排气通道,对高气油比油井适应性强。现场试验应用表明,油井防气式分采泵分采效果明显,为长庆油田叠合油藏的高效开发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宝文  周永炳  刘国志 《石油学报》2006,27(Z1):151-154
在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并在3口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和试油(采)资料校正下,得到油藏条件下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经葡西油田古109试验区11口井单层射孔资料验证,图版解释符合率为82%。该图版为油水同层油藏开发中确定开发井完井下限和界定开发井射孔层位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8.
葡西地区油水层分类解释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葡西地区葡萄花油层投入开发以来,由于薄差层,低阻油层,高阻水层并存,储集层岩性,孔隙结构复杂多变,致使开发井解释符合率太低,远不能适应油田高效开发要求,本文通过大庆长垣以西葡西地区储层地质特征及储层“四性”关系分析,给出一种按岩性分类解释方法,突出“四性”关系以达到提高符合率目的。葡萄花油层单砂体按着岩性特征划分为干层,粉砂,细粉砂,含钙致密砂及泥质粉砂岩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电性与含油性关系,继而利用17口开发首钻井试油资料建立了储层分类解释图版,符合率达84.9%,经9口开发井33层试油验证,符合率达78.8%,对该油田高效开发及其它地区解释标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微地震法监测油田生产动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用微地震法在油田生产波及区对生产动态进行实时监测,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前沿课题。参照国外微地震法监测信号的识别标准和识别方法,研制了独立的观测系统与软件,在大庆、华北、中原、大港等油田进行现场实验,对近百口井的观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根据华北油田京11断块京344井(注水井)注水前缘监测结果分析的注水见效情况与生产实际一致。在油田开发初期就布置固定微地震台网,可以随时判断剩余油的分布范围,观测结果可以作为油田注水、调剖、井网布局与调整的依据。对微地震法稍加改进,也可用于实时监测人类活动诱发的微地震。图2表3参4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藏生产井关井测压时间的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低渗透油藏的生产井压裂后,在单井试油试采过程中,压力恢复测试关井时间不同,其中有些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应段,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基于长庆绥靖油田塞39井区长:低渗透油藏大量试井和实际生产资料,利用现代试井解释理论,研究合理关井时间的界限及其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油井关井测压时间达到3倍地层径向流开始出现的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小于5%,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计算的理论曲线和霍纳法解释值非常接近,对于塞39井区,若预先知道某生产井地层有效渗透率值,可从理论曲线查出压力恢复试井的关井时间,否则,建议按照该井区地层有效渗透率(大约在6mD左右),将不稳定试井测试时间控制在25d以上为宜。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