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汽油络合萃取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脱硫络合萃取剂(TS-1),考察其对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效果。在萃取温度20℃,萃取时间3min,相分离时间15min,剂油体积比为9%的条件下,FCC汽油A中的硫含量从619μg/g降到136μg/g,达到国Ⅲ车用汽油硫含量标准(〈150μg/g),汽油收率99.5%。在最佳操作条件下,还考察了TS-1对FCC汽油B、直馏汽油C和凝析汽油D的脱硫效果,使用较小剂油比,汽油B、C和D都可达到较高脱硫率。因此,络合萃取剂TS-1应用于汽油脱硫,具有对含硫化合物选择性好、用量少、汽油收率高和对汽油适应性优良等特点,在车用汽油深度脱硫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直馏柴油选择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唐晓东  崔盈贤  于志鹏  刘亮 《石油化工》2005,34(10):922-926
制备了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苯甲酸锌、B2O3和复合催化剂FTS-1。以O2为氧化剂,考察了3种催化剂催化氧化直馏柴油中的硫化物的脱硫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苯甲酸锌催化剂脱硫效果明显,脱硫后直馏柴油中的硫含量达到小于300μg/g的欧洲Ⅱ类排放标准;B2O3催化剂脱硫效果差,但萃取柴油的收率较高;复合催化剂FTS-1可选择催化氧化直馏柴油,抑制烃类化合物的深度氧化,降低氧化柴油的酸值,极大地改善了脱硫柴油的质量,提高脱硫柴油的收率。在搅拌转速700r/m in、苯甲酸锌质量分数0.15%、B2O3质量分数2%、反应温度150℃、氧气压力1.3M Pa、反应时间60m in的条件下,复合催化剂FTS-1脱硫后直馏柴油中硫含量可降到271μg/g,脱硫率达到87.8%。  相似文献   

3.
FCC柴油氧化萃取深度脱硫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气作氧化剂、甲酸作催化剂、N-甲基吡咯烷酮作萃取剂,采用催化氧化反应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了氧化萃取脱硫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催化氧化温度、反应时间、氧气压力及萃取剂的用量等对催化裂化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90min、充氧压力为0.6MPa、催化剂与油体积比为10%的条件下,柴油经催化氧化脱硫后,硫含量可从1694.2μg/g降到190.8μg/g,脱硫率达到88.7%;在萃取剂油体积比为1.0和室温条件下,用N-甲基吡咯烷酮萃取3次,再经硅胶吸附后柴油硫含量为37.5μg/g,柴油收率为94%,达到欧Ⅳ排放标准小于50μg/g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反应中的砜类氧化产物,筛选出萃取效果最好的萃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并采用功率超声萃取和恒温振荡萃取增强萃取脱硫效果。考察了萃取剂用量即剂/油体积比及两种操作状况下各主要工艺参数对萃取脱硫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当柴油/萃取剂(DMF)体积比为1,在功率超声萃取条件下(功率500W,频率59kHz,时间20min),柴油硫含量可从1703μg/g降至74.8μg/g;在恒温振荡萃取条件下(转速180r/min,温度40℃,时间40min),柴油硫含量可从1703μg/g降至116.0μg/g。  相似文献   

5.
以氧气作氧化剂,甲酸作催化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萃取剂,采用催化氧化反应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了氧化萃取脱硫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催化氧化温度、时间、氧气压力及萃取剂的用量等对催化裂化柴油硫含量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最适宜的脱硫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0min;充氧压力0.6MPa;催化剂体积分数为10%。经催化氧化,柴油硫质量分数可从1694.2μg/g降到190.8μg/g,脱硫率达到88.7%;在剂油比为1.0和室温条件下,用NMP三级萃取,柴油硫质量分数为37.5μg/g,小于50μg/g,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催化氧化-萃取的方法对直馏柴油进行脱硫实验研究,对催化剂和萃取剂进行评选,并考察催化氧化反应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醋酸钴为催化剂、空气为氧化剂、糠醛为萃取剂,在30 mL直馏柴油中加入醋酸钴催化剂0.4 g,在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60 min、搅拌转速为600 r/min、萃取剂与柴油体积比为0.2、3级萃取的条件下,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萃取脱硫,精制柴油的硫质量分数由215 μg/g降低至约30 μg/g,脱硫率达到86%,满足欧Ⅳ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用H2O2/乙酸酐氧化脱除直馏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H2O2/乙酸酐氧化处理直馏柴油,然后用乙腈萃取、吸附剂吸附或蒸馏等方法将柴油中含硫化合物的氧化产物除去。结果表明,氧化-萃取法效果较好。当柴油:H2O2:乙酸酐的体积比为10:1:1,80℃:,反应2h,乙腈萃取,可将直馏柴油的硫含量从2623.6μg/g降到270.3μg/g,脱硫率达90%,脱硫油收率95%。苹取剂乙腈可回收并循环使用。对氧化产物的IR分析表明,含硫化合物的氧化产物主要为砜类,且大部分被乙腈萃取出来,一部分进入氧化剂层,氧化剂层中有少量氧化产物SO4^2-存在。  相似文献   

8.
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甲酸为氧化反应的催化剂,甲醇为萃取剂,对柴油选择性氧化萃取法脱硫技术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O与S摩尔比为10,氧化时间为40min,氧化温度为70℃,萃取剂为甲醇,剂油比为1.0,萃取时间为30min,萃取温度为室温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一级萃取柴油的脱硫率为78.2%;三级萃取柴油的脱硫率为97.7%,柴油硫含量为18μg/g,小于50μg/g,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催化裂化汽油络合萃取深度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络合萃取剂TS-1对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司南充炼油厂催化裂化(FCC)重汽油和全馏分汽油进行脱硫,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相分离时间、萃取剂用量[m(萃取剂)/m(汽油)]等工艺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还研究了萃取剂对类型硫的选择性和萃取剂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温度为30℃,最佳萃取时间为7 min,最佳相分离时间为1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硫质量分数为202×10-6的FCC重汽油脱硫,萃取剂用量为0.003,0.019时精制汽油的硫质量分数分别为138×10-6,49×10-6,汽油收率分别为99.6%,99.5%;萃取剂对FCC重汽油和FCC全馏分汽油中硫醇硫的脱除率均为100.0%,对二硫化物硫的脱除率分别为66.7%和80.0%,对硫醚硫的脱除率分别为85.7%和87.5%,对噻吩硫的脱除率分别为42.1%和32.0%。  相似文献   

10.
复合催化氧化直馏柴油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压反应釜中,采用均相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和纯Oz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可达到很好的脱硫效果,但此法得到的氧化柴油酸值较大,加入助剂可以抑制烃类化合物的氧化,降低了氧化柴油的酸值,提高了氧化油收率,且硫含量也可达到欧洲Ⅱ类柴油标准(总硫<300μg/g)。结果表明,复合催化氧化脱硫使柴油中硫的质量分数降到271μg/g,酸值下降89.2%,氧化油收率提高1.4%。  相似文献   

11.
相转移催化氧化-萃取脱除直馏柴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剂,采用H2O2-HCOOH催化氧化直馏柴油中含硫化合物,利用N, N-二甲基甲酰胺(DMF)萃取脱除氧化含硫化合物。通过考察TBAB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O2和HCOOH用量、剂油比、搅拌速率对柴油脱硫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为:TBAB用量0.10%,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2.0 h,V(H2O2)/V(柴油)为10%,V(H2O2)/V(HCOOH)=1:2,剂油体积比2∶5,搅拌速率150 r/min。在该反应条件下,直馏柴油的脱硫率达到82.03%,柴油收率为92.02%。模拟柴油脱硫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H2O2-HCOOH相转移催化氧化脱除噻吩硫反应为表观一级反应,活化能为7.47 kJ/mol。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油溶性过氧化环己酮,将其作为柴油脱硫氧化剂应用于FCC柴油的氧化-萃取脱硫中,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剂油比等反应条件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0 ℃、氧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为2:50、反应时间3.0 h、萃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为5:10的条件下,可脱除FCC柴油中93.0 %的硫化物,柴油回收率达99 %;该柴油经二次萃取后,硫含量降至33.9μg/g,可满足欧IV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焦化汽油催化氧化及萃取深度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作氧化剂,硼酸作催化剂,甲醇作萃取剂,用催化氧化与萃取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对焦化汽油进行了氧化萃取脱硫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压力为0.4MPa,硼酸/汽油质量比为4:100,氧化温度为50℃,氧化时间为40min的最佳处理条件下,汽油的硫含量可从1052.000μg/g降至144.124μs/g,脱硫率为86.3%,汽油的收率为92.50%。  相似文献   

14.
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柴油超深度脱硫的主要因素,提出并开发了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工艺, 进行了RTS技术生产超低硫柴油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TS技术,通过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优化,对以高硫直馏柴油为主的原料,可在比常规加氢精制工艺高50%以上的空速下生产出硫含量小于50μg/g和10μg/g的超低硫柴油产品。RTS技术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RTS技术可以满足工业装置长周期运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Span-60乳化剂用于流化催化裂化柴油氧化脱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Span-60为乳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固载磷钨酸的半焦为催化剂,对流化催化裂化(FCC)柴油进行氧化脱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Span-60乳化剂用量和双氧水用量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CC柴油氧化脱硫的优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60m in、反应温度60℃、Span-60乳化剂用量(基于FCC柴油的质量分数)0.6%、双氧水用量(基于FCC柴油的质量分数)2%、催化剂用量(基于FCC柴油的质量分数)1.2%。在此条件下对FCC柴油进行氧化脱硫,FCC柴油中的硫含量由1 400μg/g降至84μg/g,脱硫率达94%。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氧化脱硫后FCC柴油中的苯并噻吩衍生物、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基本上被脱除。  相似文献   

16.
将介孔分子筛SBA-15和γ-Al2O3通过机械混合制得混合载体,担载Mo-Ni-P活性组分,制备了直馏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以直馏柴油为原料,对该催化剂进行加氢脱硫反应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加氢脱硫反应条件为:温度360℃,压力6.0 MPa,氢气/原料油(体积比)600,空速2.0 h-1。在此条件下,直馏柴油的脱硫率达到98.23%,总硫量由811μg/g降至16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