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验优化了太行菊总黄酮(FFO:Flavonoids from 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双水相萃取体系并研究其抑菌活性。超声波辅助C_2H_5OH-(NH_4)_2SO_4双水相萃取FFO,依据Design-Expert8.0(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总黄酮萃取率为响应值进行方差分析,获取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6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对比MIC和MBC确定其抑菌活性。23 g/mL C_2H_5OH-17 g/mL (NH_4)_2SO_4双水相萃取体系下FFO萃取率最高。响应面试验方差分析表明,pH和NaCl的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差异显著;最优双水相萃取体系:pH7.76、粗提液质量分数是19.35%、NaCl质量分数为2.38%,萃取率Y极大值为96.68%(P=0.994);FFO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高剂量作用下抑菌率可达98.57%,MIC为1.56 mg/mL;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次之,对青霉和黑曲霉抑制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确定其双水相体系组成为20%PEG4000-10%(NH4)2SO4,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实验探讨粗提液质量分数、pH和NaCl质量分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粗提液质量分数17.2%、pH4.8、NaCl质量分数0.7%。在此条件下,葡萄籽原花青素主要分布在上相,原花青素的萃取率可达96.66%。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10):254-258
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葡萄籽中总黄酮,首先对无水乙醇、(NH4)2SO4、黄酮粗提取液质量分数、pH值、NaCl质量分数进行单因素研究,确定双水相体系组成为23%无水乙醇-17%(NH4)2SO4。然后利用Box-Benhnken Design实验,对黄酮粗提取液质量分数、pH值、NaCl质量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黄酮粗提取液质量分数21.3%、pH 7.2、NaCl质量分数1.97%,此条件下葡萄籽总黄酮的萃取率可达到98.8%;与预测值96.437 2%接近。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纯化黑胡萝中的花青素。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硫酸铵、PEG6000、粗提液的质量分数对花青素选择性系数和萃取率的影响,并以花青素的萃取率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铵质量分数>粗提液质量分数>PEG6000质量分数。以双水相体系的总质量为基准,实验最佳萃取条件为: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0%、粗提液质量分数为12.0%、PEG6000质量分数为14.0%,黑胡萝卜红色素的平均萃取率为94.17%。此萃取方法得到的黑胡萝卜红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30.51 mg/L。  相似文献   

5.
采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棉花叶中总黄酮,确定其双水相体系组成为23%无水乙醇-22%(NH4)2SO4,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 Design实验研究粗提液质量分数、pH、NaCl质量分数三个变量对棉花叶中总黄酮响应值的影响程度,用响应面法得出三个考察因素最优工艺参数,即:粗提液质量分数31%、pH4、NaCl质量分数3%,在此条件下萃取率为76.32%。与响应面法优化黄酮萃取率预测值78.02%接近,为棉花叶中总黄酮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利用双水相体系萃取地榆根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探讨了Triton X-100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黄酮粗提液质量分数、Na Cl质量分数和p H等因素对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nhnken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双水相萃取黄酮最佳条件为,确定双水相体系组成15%Triton X-100/15%硫酸铵,黄酮粗提液质量分数12%、Na Cl质量分数0.5%、p H6,地榆根总黄酮前萃取率达到80.02%;反萃取的最佳条件:取1.5m L黄酮萃取上相和2m L乙酸丁酯混合,反萃取率为80.03%。结论:采用双水相萃取地榆根总黄酮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在中药提取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苦瓜提取液的抑菌谱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菌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中最具代表性的菌种作为指示菌,研究苦瓜粗提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的抑菌谱及其相关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苦瓜粗提液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苦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低达18.75mg/mL,而其对枯草杆菌的MIC更是低达9.375mg/mL。但其对霉菌和酵母菌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同等浓度下,苦瓜提取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山梨酸钾。同时,也表明该提取液在一定范围的温度、pH环境、紫外光照射时间和无机盐浓度的条件下仍然能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葡萄皮中白藜芦醇提取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响应面优化双水相体系萃取葡萄皮中的白藜芦醇。选取(无水乙醇+丙酮)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粗提液质量分数三个因素,利用Box-Behnken Design研究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白藜芦醇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萃取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丙酮)质量分数22.3%、硫酸铵质量分数24.0%、粗提液质量分数12.6%,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萃取率可达89.16%。  相似文献   

9.
两步盐析联合双水相萃取提取纯化蓝藻中藻蓝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巢湖新鲜蓝藻为处理对象,采取冻融破壁的方式获取藻蓝蛋白的粗提液,采取两步盐析联合双水相萃取的方法提取纯化藻蓝蛋白。运用0.618法选点实验研究了两步盐析中(NH4)2SO4饱和度对提取纯化影响,构建了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NH4)2SO4的双水相体系,综合考虑PEG相对分子质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pH值和藻蓝蛋白质量浓度对提取纯化藻蓝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25 ℃条件下,一步盐析时(NH4)2SO4的最佳饱和度为21%,二步盐析时(NH4)2SO4的最佳饱和度为30%。两步盐析后得到的藻蓝蛋白构建成PEG-(NH4)2SO4的双水相体系后,当PEG相对分子质量1 000、PEG 1 000质量分数10%、(NH4)2SO4质量分数25%时,藻蓝蛋白的纯度可达3.45。  相似文献   

10.
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对食品中几种常见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对5 种细菌和3 种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同时以大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为指示菌,研究pH值、温度、紫外线照射及NaCl质量分数对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对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5 种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而对黄曲霉、黑曲霉和酿酒酵母等真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或无抑制效果。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为0.078 m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156 mg/mL。半乳糖基甘油月桂酸单酯在pH 5~8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经温度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后,抑菌活性有微弱下降,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其抑菌活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苦丁茶多糖活性成分动态累积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 J. Tseng.)中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多糖在不同采收月份的动态累积规律。方法:将不同采收期的苦丁茶叶水浴回流提取3 次,用杯碟法分别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3 种菌的抑菌圈直径,比较不同采收期苦丁茶水提物抑菌圈直径大小,确定最佳采收期。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苦丁茶提取物中多糖含量,分析多糖含量与苦丁茶抑菌能力之间相关性;同时采集不同采收期红外光谱,分析与多糖相关的特征峰强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抑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一年的不同月份生长期内,苦丁茶多糖含量在1-3月份逐渐增加,4月份达到最大值96.6 mg/g,然后呈缓慢下降的趋势,7-10月变化不大,11月份后含量显著降低,12月达到全年最低值47.7 mg/g。苦丁茶水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3 种菌的抑制作用在4月份最大, 12月份最小,与苦丁茶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苦丁茶抑菌活性多糖成分4月份含量最高,为最佳采收期;苷类和多糖为苦丁茶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对海蓬子外种皮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干枯的海蓬子外种皮为原料,水提醇沉法获得多糖,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多糖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影响海蓬子外种皮多糖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优化,微孔-平板法测定粗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影响海蓬子外种皮多糖提取量工艺的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确定海蓬子外种皮多糖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7 ℃、提取时间5 h、料液比1∶57(g/mL),在该条件下,海蓬子外种皮多糖的提取量为(13.03±0.63) mg/g,与预测值12.42 mg/g接近,粗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50、100 mg/mL,由此表明,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能较好地预测海蓬子外种皮多糖的提取量,海蓬子外种皮粗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分离铜诱导的诱变酿酒酵母菌所表达的金属硫蛋白。以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及pH值为考察因素,萃取率为响应值,结合Design-Expert 8.0.6软件做响应面优化分析,优化到最佳萃取条件:PEG相对分子质量2 000、PEG和(NH4)2SO4质量分数分别为22.5%和17.46%、pH 5.98。获取的金属硫蛋白主要分布在上相,萃取率可达81.69%。此方法操作简单、高效、成本低,是酵母源金属硫蛋白分离提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双水相萃取法分离纯化狗枣猕猴桃叶总黄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乙二醇-硫酸钠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狗枣猕猴桃叶黄酮,确定其双水相体系组成24%PEG400-15%Na2SO4,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黄酮粗提液质量浓度、KCl添加量、pH值和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酮粗提液质量浓度和pH值对黄酮萃取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为KCl添加量,温度的影响较小;最佳萃取条件为粗提液质量浓度C0、KCl添加量2%、pH9、25℃。在此条件下,狗枣猕猴桃叶黄酮主要分布在上相,分配系数为24.31,萃取率达到96.90%。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是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鹏  李艳琴 《食品科学》2015,36(11):60-63
目的:了解荞麦麸皮中活性成分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方法:以苦荞麸皮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芦丁)、醇提残渣水解物(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和异槲皮素的混合物)和甜荞麸皮水提物(主要成分为荞麦糖醇)为实验材料,测定3 个样品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以市售胰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为参照;通过研究底物、抑制剂和酶的加入顺序对抑制率的影响,初步确定醇提水解物的抑制机理。结果:实验材料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依次为奥利司他>醇提水解物>醇提物>水提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7、1.94、2.53、17.6 mg/mL;醇提水解物的抑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苦荞黄酮与底物相互作用,从而阻碍了底物与酶的作用,属于竞争性抑制。结论:荞麦黄酮(即醇提物和醇提水解物)对胰脂肪酶有抑制活性;醇提残渣经高压水解后更有利于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荞麦糖醇(即水提物)在低质量浓度下抑制效果不明显,在较高的质量浓度下则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张禄捷  李荣  姜子涛 《食品科学》2015,36(24):40-4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茼蒿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利用制备色谱对粗黄酮进行纯化,最后通过不同的方法从4 个方面评价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茼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73 ℃、乙醇体积分数68%、液料比30∶1(mL/g)、微波功率400 W和微波时间8 min。在此条件下实际总黄酮提取率为0.554%。优化后的总黄酮提取物在总抗氧化活性、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甘蔗梢提取物中花青素的分离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莹  姚舜 《食品科学》2015,36(2):7-1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甘蔗梢提取物中花青素成分的综合分离工艺条件。以pH值、洗脱体积和流速为考察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并获得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从甘蔗梢提取物中分离花青素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将提取浸膏用蒸馏水溶解后调节pH值为5.51,然后以大孔树脂与提取物干质量之比20∶1上样,通过装填有D14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层析柱,用体积分数为30%的乙醇溶液以1.59 BV/h流速、3.76 BV洗脱体积洗脱。该条件下花青素含量为91 mg/kg,与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18.
刘杰  李雅双  包瑛  刘春兰 《食品科学》2015,36(22):57-62
为了获得微波提取新疆阿魏根多糖的最佳工艺,以及新疆阿魏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新疆阿魏水溶性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微波功率进行试验设计,以所得多糖质量与苯酚硫酸法测得的多糖含量百分数的乘积作为优化指标,并检测新疆阿魏根多糖体外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活性。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0∶1(mL/g)、提取时间13 min、提取温度80 ℃、微波功率600 W,多糖实际得率为6.93%,接近于理论值。新疆阿魏根多糖对DPP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当质量浓度为1 000 μg/mL时,新疆阿魏根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1.67%,作用接近于VC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氯([Bmim]Cl)和硫酸钠(Na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琉璃苣种子总黄酮,首先对[Bmim]Cl、Na2SO4、总黄酮粗提物质量分数、pH值、无水乙醇质量分数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双水相体系组成为21% [Bmim]Cl-25% Na2SO4。然后利用Box-Behnken试验,对总黄酮粗提物质量分数、pH值、无水乙醇质量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粗提物质量分数11.9%、pH 5.1、无水乙醇质量分数1.6%条件下琉璃苣种子总黄酮萃取率可达96.91%,与预测值97.19%接近。说明本优化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