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脏假性动脉瘤出血经导管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以不同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行腹、盆腔相关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原因为假性动脉瘤及其部位后行栓塞治疗。结果7例中,肝动脉瘤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子宫动脉瘤2例。动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和供养血管。DSA造影动脉瘤呈现类圆形囊状突起,栓塞后再次造影见动脉瘤及其供血动脉消失,7例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术后出血均停止。结论DSA造影能明确假性动脉瘤的部位,经导管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液体医用胶结合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栓塞治疗肾脏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脏假性动脉瘤并接受福爱乐医用胶栓塞出血血管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23例患者有28枚肾脏假性动脉瘤(18例医源性损伤患者有21枚, 5例外伤患者有7枚),均经3 F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肾脏假性动脉瘤载瘤动脉,造影明确后在减影下经微导管向假性动脉瘤内注入福爱乐医用胶-碘化油1 ∶ 1混合液栓塞出血血管。观察假性动脉瘤栓塞成功率、术后血尿及肾功能。结果 23例28枚肾脏假性动脉瘤均栓塞成功,福爱乐医用胶平均用量0.4 ml(0.2~1 ml)。3例患者载瘤动脉邻近3级分支血管出现异位栓塞,无2级分支血管及肾动脉主干血管异位栓塞。1例假性动脉瘤直径>2 cm患者术后2 d持续存在血尿,再次造影后于载瘤动脉补充塔形弹簧圈1枚,出血停止。其余患者在3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出现血尿情况。4例术后血清肌酐有轻度升高。结论 福爱乐医用胶结合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栓塞肾脏假性动脉瘤迅速,栓塞成功率高,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FAL医用胶经微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动脉假性动脉瘤(HAPA)的技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采用FAL医用胶栓塞治疗的16例经肝动脉造影确诊为HAP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微导管超选至靶血管,匀速注入FAL医用胶-碘化油混合乳剂进行栓塞治疗。观察栓塞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第1、3、14、30 d复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结果 16例患者靶血管均成功栓塞,手术成功率100%(16/16)。FLA医用胶-碘化油混合剂平均用量0.9(0.5~1.8) mL,平均手术时间22(15~32) min。术后瘤体及对比剂外溢均消失,责任动脉呈残根状,无异位栓塞。5例出现不同程度栓塞后综合征表现,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1、3 d AST、ALT、IBIL、TBIL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4、30 d明显改善(P<0.05)。出院前复查肝脏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均未见瘤体血流征象。结论 FAL医用胶超选择栓塞治疗HAPA显效迅速、安全、并发症少,对肝功能无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栓塞治疗肝脏外伤出血的疗效、适应证、并发症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6年5月到2006年5月收治肝脏外伤出血患者33例,其中24例行肝动脉造影证实为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再超选择插管至病变部位,根据载瘤动脉受损情况,予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栓塞。结果24例28枚假性动脉瘤栓塞技术上均一次成功。2例分别在栓塞后48h、72h再次出血。再次栓塞后1例康复,1例在第2次栓塞后1周因再出血和严重腹腔感染死亡。发热9例,均与栓塞无直接相关。结论经导管栓塞治疗肝脏外伤出血安全、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术中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27枚颅内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枚,眼动脉1枚,后交通动脉18枚,前交通动脉2枚,大脑中动脉M1段1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枚,基底动脉干1枚。其中2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瘤21枚,相对宽颈6枚,瘤颈/瘤体均大于0.7。结果4枚采用NeuroformⅡ代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余均采用NeuroformⅢ代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26枚支架均成功到位释放,1例多发动脉瘤患者置入2枚支架。7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9枚几乎完全栓塞(95%~99%),11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2例术中出血;2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术后遗留肢体偏瘫,另1例死亡;1例术中弹簧圈尾端从支架网孔突入颈内动脉,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24例,随访期1~32个月,平均10.8个月。3例术后3~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另2例原有瘤颈残留者无变化。结论在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可提高栓塞致密度,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进行超选择插管并采用钢圈配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动脉造影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染色等。栓塞治疗30例,止血成功23例(其中7例行第2次栓塞),成功率76.7%。最终转为外科手术10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的价值。方法 采用4 F导管或(和)2.7 F微导管注入钢圈或(和)微钢圈、聚乙烯醇颗粒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17例严重肾出血患者。5例患者于术前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9例患者于术后4 d ~ 54个月行CT平扫、增强扫描与CTA检查。结果   17例患者均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术前CT增强扫描和CTA可见出血灶、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异常征象。术后CT可见栓塞动脉所支配的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死、萎缩,肾边缘收缩、凹陷。4例可见对侧正常肾代偿性增大。术后CTA见异常血管消失,弹簧钢圈无移位。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安全、可靠。CTA对发现术前出血部位及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症介入在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资料。分析导管在2级动脉和3~4级动脉开口造影时出血阳性率差异;经导管灌注缩血管药、止血剂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结果导管在2级和3~4级动脉开口处出血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21.4%(12/56)和100%(56/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前、后(24h内)平均收缩压分别为(93.14±18.63)mmHg和(116.84±13.61)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和血凝酶20例,技术成功率80%(16/20),临床成功率55%(11/20)。再出血9例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7例成功,2例失败,接受手术治疗。经导管灌注血凝酶和明胶海绵条栓塞共45例(36例+9例灌注后再出血),技术成功率93%(42/45),临床成功率89%(40/45)。2种介入治疗方法比较,止血的技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8),临床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例患者栓塞后因酗酒再出血,血管造影显示原出血动脉闭塞;1例患者仅行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和栓塞,死于动脉性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肝动脉-门静脉瘘)。结论急症介入能快速发现出血部位并有效控制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有效诊疗手段;出血的诊断率、止血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受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造瘘术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肾造瘘术后出血患者,使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微粒、聚乙烯醇(PVA)微粒或弹簧圈。结果造影显示肾实质动静脉瘘2例;对比剂外溢4例;假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3例。栓塞治疗后异常血管征象消失,12例患者的血尿3~7d内消失,随访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再次血尿。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造瘘术后出血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宽颈动脉瘤的长期随访疗效。 方法 2007年至2011年应用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18例脑动脉瘤,其中86例为破裂出血性动脉瘤,32例为未破裂动脉瘤,76例在出血72 h内实施了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 结果 支架准确释放115例(97.5%),因为血管扭曲和痉挛失败植入支架1例,支架移位2例。实施单纯支架植入2例,采用微导管经支架网眼技术66例,支架后释放技术49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87例(74.4%),次全栓塞30例(25.6%)。术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事件发生,术后症状性脑梗死3例,无症状性脑梗死5例。术后随访6 ~ 60个月,平均26.8个月,共随访到105例,复查1 ~ 5次脑血管造影,完全栓塞99例(84.6%),次全栓塞病例中11例(36.7%)存在血栓形成;9例(7.7%)瘤体复发,其中5例进行了再次治疗达到完全栓塞,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再出血,除3例外,所有患者支架内无明显狭窄。 结论 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仍需更长期的随访和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