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IG4电磁导航系统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40例患者20例行IG4电磁导航系统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20例行常规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记录2组定位时间、调针次数、扫描次数、辐射剂量、瞄准精度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IG4电磁导航系统辅助组中20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成功应用该系统,其肺活检平均定位时间为(10.05±1.75) min (7.5~14.0 min);穿刺针平均调整次数(1.10±0.31)次(1~5次);平均扫描次数为(3.30±0.73)次(3~6次);剂量长度乘积(DLP)均值为(724.25±186.23) mGy·cm (415.50~1 080.50 mGy·cm); 20次穿刺定位中,15次瞄准精度<5 mm,4次为5~10 mm,1次为13 mm,穿刺针瞄准精度均值为(4.72±3.33) mm(1~13 mm)。常规穿刺组肺活检平均定位时间(15.10±2.40) min (11~19 min);穿刺针平均调整次数(4.05±1.32)次(3~7次);平均扫描次数为(6.05±1.32)次(5~9次),剂量长度乘积(DLP)均值为(1419.10±387.59) mGy·cm (900.50~1 958.90 mGy·cm)。40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平均定位时间、平均穿刺针调整次数、平均扫描次数、剂量长度乘积均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电磁导航系统辅助下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可缩短定位时间,减少调针次数、扫描次数,同时可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影像引导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患者受照剂量分布和剂量参考水平,并分析各种剂量参数如皮肤峰值剂量(PSD)和剂量面积乘积(DA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35例患者的剂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84例,接受经皮心脏介入(PCI)患者51例。记录每例患者DAP值、参考点累计剂量值(CD)以及透视时间,总采集图像幅数。采用热释光剂量片(TLD)矩阵测量患者皮肤剂量。TLD矩阵大小为10行9列,行间隔5cm,列间隔4cm。结果对于PCI,DAP均值为7946.91μGym 2 ;CD均值为1395.3mGy,平均透视时间10.9min,平均采集945幅。PSD范围为38.91~184.79mGy。DAP与PSD的相关性为0.54,PSD与CD的相关性为0.53。对于CAG,DAP均值为2690.84μGym 2 ;CD均值为431.6mGy,平均透视时间为2.9min,平均采集544幅。PSD范围26.18~120.37mGy。DAP与PSD的相关性为0.52,PSD与CD的相关性为0.45。结论患者所受皮肤剂量峰值低于所致皮肤损伤辐射阈值(2Gy)。各种辐射剂量参数(如DAP,CD和透视时间等)的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仿。从结果可以看出PSD与DAP、CD等参数相关性较差,因此基于这些数据对个体皮肤峰值剂量进行估算的方法较不科学,需要对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汉族受检人群体重指数(BM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辐射剂量面积乘积(DAP)值、透视时间相关性,早期判断和降低高辐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451例汉族人群CAG患者资料,男276例,年龄32~87岁;女175例,年龄42~84岁;BMI值17.30~35.42 kg/m2。根据BMI值分为4组,A组25例(BMI<20 kg/m2),B组204例(BMI 20~24.9 kg/m2),C组192例(BMI 25~29.9 kg/m2),D组30例(BMI>30 kg/m2)。计算各组DAP和透视时间均值,采用非参数Kruskal- Wallis检验多重比较各组BMI患者DAP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或LSD- t检验比较各组BMI患者透视时间。结果 DAP均值在A组为(1 070.07±541.33) μGy/m2,B组为(1 326.82±606.91) μGy/m2,C组为(1 937.99±1 030.31) μGy/m2,D组为(2 654.53±1 296.69) μGy/m2;透视时间均值在A组为(3.53±2.08) min, B组为(2.70±1.80) min, C组为(2.75±1.88) min,D组为(2.71±1.69) min。组间比较,除A组与B组间D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它各组间透视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汉族受检人群CAG手术中DAP值随BMI增高而增加,透视时间在BMI<20 kg/m2时明显延长。介入手术中不仅要了解BMI增高造成DAP值增加,更需特别关注BMI<20 kg/m2时手术难度提高所致透视时间延长造成的DAP值增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施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中不同的投照体位对患者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影响,为剂量优化提出建议。方法 用标准体模测定冠脉造影9个不同投照体位下图像清晰时剂量面积乘积(DAP)和入射表面剂量(ESD)透视和摄影的辐射剂量值;并在方舱内对6只实验动物施行9个不同投照体位下的冠脉造影,观察比较不同体位的影像质量。结果 不同投照体位下,透视时DAP剂量范围值为12.96 ~ 31.28 μGym2/s, ESD透视范围为21 403.33 ~ 71 106.67 μGy/S;摄影时DAP剂量范围值为39.55 ~ 87.59 μGy/s(10帧),ESD剂量范围值为67 647.25 ~ 212 498.54 μGy(10帧)。正位剂量值最小,脾位最大,其他体位与正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体位影像质量平均评分值范围为3.55 ~ 3.85,正位影像质量最好,脾位最差,其他体位与正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同投照体位,辐射剂量、影像质量不同。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需要,合理选择投照体位以期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减少患者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介入诊疗中的X线电离辐射对心血管病患者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收治接受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244例,按介入术式不同分为四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组8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72例,射频消融术组48例,起搏器植入术组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 h、 24 h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同时记录患者手术全程辐射的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面积剂量乘积(DAP)、透视时间(FT)等,观察各种介入诊疗中患者接受的辐射损伤程度和差异。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CD和DAP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而其他三组间CD和D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术后2 h染色体微核率为16.3‰ ± 4.2‰,P < 0.05),术后24 h为17.5‰ ± 5.1‰,,明显高于术前水平(13.8‰ ± 4.7‰,P < 0.05)。结论 不同介入术中,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不同,但介入诊疗中的电离辐射都可能会造成患者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中DSA设备显示的实时辐射剂量率,为医务人员合理控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9月采用美国通用公司DSA机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对术中DSA机由透视模式转换为电影模式时各自序列显示的辐射剂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透视辐射剂量率为18.5~212.0 mGy/min,均值为(114.7±42.1) mGy/min;电影辐射剂量率为216~1 691 mGy/min,均值为(970.1±298.4) mGy/min。透视与电影辐射剂量率总体均值之比为1︰8.5。数字平板探测器面积越大,辐射剂量率均值越大,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较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增高趋势越明显;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较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低,差异显著。结论 医务人员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合理选择DSA设备类型,密切观察动态实时显示的辐射剂量率,及时调整检查模式及可控参数,即刻评估可能致患者放射损伤的剂量水平,合理控制辐射剂量,以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诊疗过程中的辐射剂量,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抽取用SIEMENS Aritis Zee Floor DSA 介入诊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6例,记录随机配备的辐射检测系统显示的总辐射时间(T)、剂量面积乘积(DAP)、累积剂量(CD),由DAP估算有效剂量(ED),由CD估算最高皮肤剂量值(PSD)。结果 患者所受T为0.9 ~ 71.2 min,平均10.5 min,> 30 min的9例(4.8%); ED为0.11 ~ 282.9 mSv,平均32.2 mSv,> 100 mSv的10例(5.4%);1 Gy < PSD(1/2CD) ≤ 3 Gy的40例(21.5%),PSD(1/2CD) > 3 Gy的4例(2.2%);1 Gy < PSD(4/5CD) ≤ 3 Gy的53例(28.5%),PSD(4/5CD) > 3 Gy的14例(7.5%)。T与PSD(1/2 CD)、PSD(4/5CD)、ED在置信度(双侧)为0.01时显著相关。结论23.7% ~ 36.0%心血管介入患者可因累积剂量导致严重的皮肤损伤,5.4%心血管介入患者有显著的致癌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时识别与保护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吻合(UA-OAa).方法 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UAE)前后子宫动脉造影显示UA-OAa的DSA资料.结果 1 056例UAE患者中68例104侧卵巢动脉在栓塞前(后)子宫动脉造影时逆向显影,左侧OA显影47例、右侧OA显影57例,都呈Razavi-Ⅰ型吻合.20例左侧子宫动脉和27例右侧子宫动脉达到肌瘤动脉栓塞,而UA-OAa保持.68例UAE治疗后在1~2年的追踪期内无一例发生卵巢功能衰竭,33例超声复查其吻合通畅组(n=24例)与吻合阻断组(n=9例)在追踪期间(5.9±3.0,1~12个月)肌瘤缩小率(分别为60.63±23.59%和53.27±2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性子宫动脉栓塞可保持UA-OAa,是UAE治疗子宫(腺)肌瘤可供选择的血管造影栓塞终点.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防护舱对第1及第2术者的防护效果。方法 将实时剂量仪贴附在术者主要体表部位,包括100、120、140和160 cm 4个高度,采取心脏射频消融术常用投影体位(正位,左侧位,右前斜位30°及左前斜位45°),在无防护装置下及防护舱防护下分别测量第1及第2术者各部位剂量率,并计算剂量衰减率。剂量衰减率=(无防护剂量率-有防护剂量率)/无防护剂量率×100%。结果 防护舱防护下,第1术者辐射剂量率为(0.5±0.1) μSv/min,剂量衰减率高达99%以上。第2术者的辐射剂量率为(0.5±0.1)~(1.2±0.2) μSv/min,除了100~120 cm在右前斜30°的辐射防护略差[剂量率为(1.1±0.1) μSv/min;衰减率,80.7%],其余投照体位的辐射衰减率均在90%以上。结论 使用辐射防护舱可以有效地提供辐射防护,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第1术者的辐射暴露,对第2术者也有辐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配伍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围手术期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00例自愿行UAE治疗的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5组双盲对照观察,Ⅰ组(n=20):采用PCEA法,镇痛药0.2%罗哌卡因(Rop)+0.004%吗啡(Mor),患者自控镇痛(PCA)以LCP模式给药,即负荷剂量(6 ml)+持续剂量(2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0min;Ⅱ组(n=20):镇痛药为0.2% Rop+0.004% Mor+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