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获得风味良好的火麻仁油酸奶,本文以脱脂酸奶和全脂酸奶为对照,以火麻仁油和脱脂乳粉配成复合乳,经微射流处理后,发酵制备出以火麻仁油替代乳脂的凝固型火麻仁油酸奶,进一步研究了其流变学性质、微观结构、挥发性风味成分以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微射流处理能获得质地均一的火麻仁油酸奶。当火麻仁油用量在3.0%时,火麻仁油酸奶的持水力、流变学性质及网络结构均与全乳脂酸奶接近,但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感官评价差异比较大,其中酸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3-羟基-2-丁酮和2,3-丁二酮的含量比全乳脂酸奶低,并含有火麻仁油的特征性成分石竹烯、D-柠檬烯和β-月桂烯等;当火麻仁油的含量为1.5%时,火麻仁油酸奶的酸度值为97oT、持水力为85%、屈服应力τ0为15 Pa、表观粘度η50为0.54 Pa·s,总体可接收度与全乳脂酸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1.5%的火麻仁油酸奶总体可接受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脱壳火麻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二级分离火麻仁油,通过控制分离参数,分离釜Ⅰ及分离釜Ⅱ分别收集火麻仁油,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及国标方法分别分析比较其甘油三酯及生育酚组成。结果表明:分离釜Ⅰ及分离釜Ⅱ得到的火麻仁油甘油三酯及生育酚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分离釜Ⅰ火麻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主要包括三亚油酸甘油三酯、二亚油酸亚麻酸甘油三酯及油酸二亚油酸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32.1%、29.8%及19.6%;分离釜Ⅱ火麻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主要包括二亚油酸亚麻酸甘油三酯、三亚油酸甘油三酯及油酸二亚油酸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33.9%、27.6%及26.4%。火麻仁油生育酚以γ-生育酚为主,其次为α-生育酚,δ-生育酚最少,分离釜Ⅱ中火麻仁油生育酚含量高于分离釜Ⅰ中火麻仁油生育酚含量。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二级分离火麻仁油,可以初步实现甘油三酯及生育酚组分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火麻仁油冷榨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得到高品质、纯天然火麻仁油及保留饼粕中蛋白质的天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冷榨法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入榨水分含量、入榨温度、压榨压力、压榨时间与火麻仁油提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面积归一化法分析所提取火麻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通过典型性分析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含量4.5%、入榨温度59℃、压榨压力40MPa、压榨时间36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火麻仁油提取率可达82.74%。脂肪酸测定表明火麻仁冷榨油富含亚油酸、亚麻酸、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总含量高达89.80%。结论:将响应面分析法应用于冷榨提取火麻仁油工艺条件优化,获得良好效果。火麻仁冷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保健价值的功能性油脂。  相似文献   

4.
火麻仁富含油脂、蛋白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本研究从火麻仁油和蛋白得率、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综合角度,建立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火麻仁蛋白质提取工艺。对不同榨油方式获得的火麻仁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榨油方式所得火麻仁粕提取蛋白的得率、纯度和氨基酸组成差异;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化火麻仁蛋白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火麻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冷榨和热榨对火麻仁油得率和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碱提酸沉法提取冷榨粕和热榨粕粗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11.38%和2.23%,纯度分别为79.67%和67.33%;冷榨粕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29.87%,高于热榨粕蛋白的23.93%;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研究,火麻仁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60℃,pH为10.5,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15,在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20.87±3.16%。研究表明冷榨法能够获得优质火麻仁油和火麻仁蛋白,碱提酸沉法适合火麻仁蛋白的工业化生产,对火麻仁资源综合利用、火麻仁油和蛋白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Alcalase 2.4L碱性内切蛋白酶对火麻仁进行酶解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火麻仁油水酶法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7 100 U/g,酶解温度61℃,酶解时间3.7h,料液比1∶3.8,酶解pH 8.在此条件下,火麻仁油提取率为93.82%.所得火麻仁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具有火麻仁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火麻仁油甘油三酯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火麻仁油经色谱分离后得到15个色谱峰,色谱峰分离度良好。通过对火麻仁油各甘油三酯准分子离子和失去1个脂肪酸的碎片离子分析,共鉴定出22种甘油三酯。同时,定量分析的结果发现压榨法、水酶法制取的火麻仁油中含量最高的甘油三酯是LLn Ln,分别占19.86%、20.81%,其次为LLLn(19.72%、19.39%)、PLLn(12.87%、12.41%)和LLL+OLLn(10.82%、10.33%),这些主要甘油三酯占火麻仁油甘油三酯60%以上。为火麻仁油加工及品质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6,(12):42-44
分析5个不同产地的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采用冷榨法直接榨取火麻仁中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和鉴定其组成及含量。火麻仁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89.85%~91.75%),且比例适中。广西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与"云麻一号"稍有差别。研究结果为火麻仁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魏月媛  李理 《食品与机械》2016,32(3):4-11,108
进行火麻仁油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火麻仁油不具有急性毒性,对雌、雄小鼠经口MTD最大耐受量均大于40 mL/kg·体重,属无毒级。Ames试验显示火麻仁油不具有致突变性,且不影响小鼠红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对于小鼠精原细胞的分裂分化、精子生成和细胞学形态无明显影响,表明火麻仁油没有遗传毒性和致畸性。90d喂养试验中期和末期血液学检查、末期血液生化检验、脏器检查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在各剂量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表明火麻仁油不具有亚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9.
邓仕任  夏林波  郭莹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5):243-245,249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建立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与火麻仁油得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响应面分析,得出超声波提取火麻仁油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7(g/mL)、超声时间27min、超声温度20℃,在此条件下,火麻仁油得率为33.34%。  相似文献   

10.
火麻仁油具有多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叶绿素、植物甾醇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改善记忆力等功效。本文对火麻仁油的化学组成、药理功能及安全性进行阐述,为开发火麻仁油保健功能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火麻是桑科(Sankoh)大麻属(Cannabis)一年生直立草本,其作为纤维、食物的来源已经有3 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火麻资源丰富,现阶段正是火麻的变革发展期,但目前对其综合加工及产品开发研究报道较少。对火麻叶、火麻籽和火麻茎秆的综合加工及产品开发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从这些资源中提取开发的有效物质在医药、食品、保健品、日用品、能源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利用价值。此外,还对火麻资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火麻籽油超临界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麻籽油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可用作化妆品用油脂。选择不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自变量,火麻籽油红色值和出油效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并做响应面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火麻籽油红色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火麻籽油出油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通过规划求解和验证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8℃,萃取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火麻籽油的出油效率为77.2%,油脂的红色值为1.0。且超临界萃取出来的浅色火麻籽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3.
大麻的生物学特征及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主要介绍了大麻的生物学特征及应用,阐述了大麻产业的发展现状.大麻纤维主要用作纺织、造纸原料,大麻种子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物质.由于大麻中含有致幻化学物质THC,因而严重影响了大麻的开发与利用.文章还对大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Hemp seed protein isolates (HPI) were extracted from seven commercial hemp cultivars, a Cornell breeding line, and a commercial hemp heart product, and their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HPI contained different ratios of edestin, vicilin, and albumin proteins, which affected protein solubility and functionality. Higher protein solubility was associated with cultivars that contained more vicilin and albumin, which influenced the subsequent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HPI.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ater holding capacity (0.83–1.05 g water/g protein isolate), oil holding capacity (1.28–1.81 g oil/g protein isolate), foam capacity (52.9%–84.9%), and foam stability (68.1%–89.4%) were observed across HPI. The Cornell hemp breeding line exhibited the highest protein solubility at pH 7.0 and was uniquely capable of forming an emulsion. The relationship identified between hemp seed protein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it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emonstration of an on-going hemp breeding line, suggest that continued, targeted development of hemp cultivars can improve its seed protein functional properties for ingredient utilization in plant-based foods.  相似文献   

15.
火麻仁油组分含量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火麻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火麻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83%,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0.93%、58.79%和20.11%,亚油酸和亚麻酸搭配的比例更为合理,且维生素E总含量高达537 mg/kg,是一种重要的营养保健油脂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脂工业企业存在部分油料没有规模化经营,特色油料没有形成品牌,成套设备存在技术差距,环境保护投入少和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预计未来油脂工业将在油料蛋白、油脂化工产品、生物质能源、油脂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粮油食品供应链环节多,危害物种类复杂,其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而基于预测微生物学的理论,将其应用于粮油食品构建真菌毒素污染预测模型,对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对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状况以及典型微生物预测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在粮油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进展。对现阶段粮油食品毒素污染预测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橄榄油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橄榄油是一种绿色营养保健食用植物油脂。本文着重阐述油橄榄的营养成分、脂质特性及橄榄油的制取工艺、质量要求以及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保健功能。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高级食用油、化妆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介绍了茶油的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加工工艺,并对茶油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茶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