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以麦麸为原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处理麦麸,并利用粒径大小差异对超微粉碎麦麸不同粒径组分进行分离,比较了超微粉碎麦麸及其不同组分间基本成分和物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前后,麦麸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上升,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淀粉、总膳食纤维含量未见明显差异,麦麸持水性、持油性显著下降,而吸水膨胀性和胆固醇吸收能力显著上升(P0.05),阳离子交换能力未见明显变化。随着粒径增大,超微粉碎麦麸不同组分淀粉含量下降,总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上升,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不同组分持水性、持油性、吸水膨胀性、阳离子交换能力随着粒径增大呈增大趋势;组分S4(136.37μm)持水性、持油性、吸水膨胀性分别为3.04、2.30 g/g、3.00 mL/g,pH7.0时S2组分胆固醇吸附能力最高达到14.48 mg/g。  相似文献   

2.
水不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通过频率分别为150、250、300Hz的气流粉碎机粉碎,得DF-A、DF-B、DF-C三种不同粒径超细膳食纤维,并对它们的理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样品DF-C的中位粒径约为16.58μm,比样品DF-A的中位粒径降低2.5倍,而比表面积随粒径的减小呈增大趋势,最大比表面积为152.2m2·kg-1;样品DF-A、DF-B、DF-C的白度分别为51.7%、55.1%、63.4%;根据Duncan法的分析结果可知,样品DF-A与DF-B间的持油力差异不显著(p0.05),而样品DF-A与DF-C、DF-B与DF-C间的持油力差异显著(p0.05);样品DF-A、DF-B及DF-C间的持水力差异显著(p0.05);阳离子交换能力逐渐增强,直到消耗0.7mL NaOH时,阳离子交换能力趋于稳定;当溶液浓度10%时,三者溶液的黏度曲线比较陡峭,黏度值皆呈上升趋势。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SEM)观察表明,膳食纤维的微观结构并没有随着其粒度的减小而发生改变,仍呈杆状结构。结果表明:气流粉碎进一步增强了水不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保健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麦麸和麦麸膳食纤维物化特性影响,对处理后的麦麸和麦麸膳食纤维持水性、持油性、吸水膨胀性、黏度、阳离子交换能力及对油脂、胆固醇、胆酸钠和葡萄糖吸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麸膳食纤维比麦麸具有更高的WHC和OHC,而超微粉碎处理可进一步提升麦麸膳食纤维WHC和OHC,分别为4.99 g/g和6.30 g/g;在胆酸钠浓度为3 mg/mL时,超微粉碎麦麸及麦麸膳食纤维胆酸钠吸附量最高,分别为40.58 mg/g和46.08 mg/g;在葡萄糖浓度为50~100 mmol/L范围内,超微粉碎后麦麸及麦麸膳食纤维葡萄糖吸附量亦明显上升。pH7时,普通粉碎处理后麦麸胆固醇吸附能力低于麦麸膳食纤维,而超微粉碎处理后麦麸胆固醇吸附能力高于麦麸膳食纤维。普通粉碎的麦麸对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吸附量最高,分别达到1.56 g/g和1.13g/g。研究表明麦麸及麦麸膳食纤维表通过处理后现出不同物化特性,这将为麦麸食品化利用及对食品体系物化特性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微粉碎对大豆豆皮膳食纤维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微粉碎后的大豆豆皮膳食纤维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吸水性、吸油性、与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性质研究表明:超微粉碎不会改变大豆豆皮膳食纤维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超微颗粒的性能明显优化:超微粉碎可使大豆豆皮膳食纤维与阳离子的交换能力大大增强,且随颗粒粒度减小交换能力增强;使吸水膨胀率大大增大,粒度超过140目后,吸水膨胀率逐渐提高;使吸油率大大增大,粗颗粒(140目)的吸油率较大,但当粒度小于200目时,吸油率上升至接近粗颗粒,超微粉碎的混合颗粒的吸油率最大.超微粉碎后的混合颗粒的性质(与阳离子的交换能力、吸水膨胀率、吸油率)优于分级颗粒.  相似文献   

5.
超微粉碎对脱脂米糠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及组成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超微粉碎对脱脂米糠膳食纤维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粒径的纤维粉体的理化特性及组成成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程度的加强,粒径的不断减小,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均有显著提高,而阳离子交换能力先增加后降低;膳食纤维经超微粉碎后,纤维素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部分半纤维素转化为水溶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微粉碎的方法处理甜荞麦麸皮,研究超微粉碎对甜荞麦麸皮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可溶性膳食纤维、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性质影响,并比较不同粒度的超微麸皮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甜荞麦皮粉经超微粉碎之后,其持水力,膨胀力,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阳离子交换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持油力略有提高,超微粉碎频率为20 Hz时制得的微粉C(粒径≤16.34μm)综合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7.
超微粉碎对小米麸皮膳食纤维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小米麸皮膳食纤维超微粉碎的物理特性;通过将小米麸皮膳食纤维原粉进行超微粉碎制得膳食纤维微粉,比较不同粒度的膳食纤维微粉在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结合水力及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方面的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膳食纤维微粉的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物理性质均较原粉有较大提高,结合水力较原粉有所降低,粒度D50≤23.465 μm微粉的综合指标最佳,在25、37℃时,膨胀力分别为原粉的2.3、2.2倍,持水力分别为原粉的3.1、2.9倍,持油力均为原粉的1.6倍,结合水力均为原粉的0.7倍.说明超微粉碎能够较好的改善小米麸皮膳食纤维的物理特性,可广泛应用到药品和保健食品中.  相似文献   

8.
以甜菜废粕为原料,利用乙醇提取果胶后,得到膳食纤维,将膳食纤维干法超微粉碎后,测定其持水力、膨胀力、对油脂吸收能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处理对膳食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超微粉碎对枣渣微粉粒径、微观结构以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枣渣微细化程度提高,完整的细胞结构减少,裂片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例提高,持水性、溶胀性、吸附油脂、胆固醇、胆酸钠能力增强,其中对饱和脂肪的吸附能力高于不饱和脂肪的吸附能力;在酸性条件下(模拟胃p H环境)吸附胆固醇的能力较强,包括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吸附胆酸钠的能力受胆酸钠浓度的影响,高浓度促进吸附,存在一种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辅助化学方法分别提取海带和小麦麸皮中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对所提取样品的体外功能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海带和麸皮化学组成差异较大,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得率分别为8.52%和77.93%(干基)。海带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力为5.99 mL/g,持水力为11.82 g/g,持油力为10.05 g/g;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力为3.10 mL/g,持水力为5.97 g/g,持油力为5.95 g/g。在对铅离子和镉离子的吸附能力方面,海带不溶性膳食纤维分别达683.61 μg/g和528.97 μg/g,而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分别为583.23 μg/g和548.09 μg/g。试验结果表明:海带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优良的功能特性,应用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声微波辅助酶法提取黑豆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并分析其理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微波辅助下,以料液比1:25(g/mL),纤维素添加量20 mg/g、温度为60℃条件下提取23 min,黑豆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19.12%±0.23%。黑豆皮水溶性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研究表明,黑豆皮水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力为585.71%,持水力为11.89 g/g,持油力为10.52 g/g,乳化稳定性的乳化能力(EC)为42.45%,乳化的稳定性(ES)为64.76%,葡萄糖吸附值为19.72 mmol/L,在30、60和120 min时,葡萄糖延迟指数分别为34.65、30.48和25.72 mmol/g。浓度为10%的黑豆皮水溶性膳食纤维溶液的粘度为0.0093 Pa·s。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黑豆皮水溶性膳食纤具有表面具有大量的孔隙和褶皱,这有利于提高其吸附能力。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黑豆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  相似文献   

12.
火龙果皮中膳食纤维含量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龙果果皮为原料,制备3种不同粒径的火龙果高膳食纤维果皮粉(DFRPP):DFRPP80、DFRPP140和DFRPP250,测定其总膳食纤维、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并对其持水性、持油性、溶胀性和对葡萄糖的透析阻滞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粒径为58~104μm的DFRPP140中总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最高,分别为79.37%和33.07%,其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比例模式,且其持水性、持油性和溶胀性最强,分别为54.20g/g、2.65g/g和50.63mL/g;其对葡萄糖的透析阻滞系数最好,在20、40、60min时分别是60.24%、59.24%和62.83%。DFRPP140可作为食品膳食纤维的优良来源。  相似文献   

13.
羧甲基化反应改善膳食纤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IDF)进行改性,探讨了羧甲基改性方法对IDF持水力等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改性条件,即:乙醇体积分数85%,NaOH总用量0.3 g(原料用量1.0 g),碱醚摩尔比2.1∶ 1,反应温度45 ℃,反应时间2.5 h.在此最佳条件下,改性IDF的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和阳离子交换容量比未改性产品分别提高了101.71%、147.00%、14.61%和19.35%.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胶体磨湿法粉碎法、超声波辅助酸法、纤维素酶法3种方法处理甘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比较改性前后IDF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并测定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甘薯渣IDF相比,3种改性方法改性之后,甘薯渣IDF的粒径、分散指数显著降低(P<0.01),持油力、持水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吸附亚硝酸盐及胆固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整体而言,这3种改性方法对甘薯渣IDF改性都有效果,并且胶体磨湿法粉碎法改性对甘薯渣IDF的持油力、持水力、吸附亚硝酸盐及胆固醇能力效果最好。甘薯渣改性的IDF可作为功能性成分应用于多种食品。  相似文献   

15.
富含膳食纤维的柚皮粉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综合利用柚子资源,本文以柚子皮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柚皮粉,并对其理化特性、香气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柚皮粉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9.88、59.49和70.38%。柚皮粉的持水性、持油性和溶胀性等性能随着粒径的减小而提高,超微粉碎的柚皮粉持水性可达到12.41g/g,持油性可达到4.47g/g,溶胀性可达到21.0mL/g,均优于市售纤维素。柚皮粉中的柚皮苷含量在1.64mg/g左右,既保证了其味道不苦涩、可接受,又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同时,柚皮粉还保留了新鲜柚子的独特香气和风味。综合考虑,柚皮粉是一种丰富的膳食纤维来源,性能良好,可作为添加剂用于各类食品尤其是高纤低能的食品加工中,改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6.
生物解离大豆残渣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明晰生物解离提取法对大豆膳食纤维的改性效果,获取高品质大豆膳食纤维,本研究测定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的纯度、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并与水提法天然大豆膳食纤维,化学法、发酵法及挤压膨化法改性大豆膳食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纯度可达82.58%,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约占总膳食纤维的60%,属于优质膳食纤维;生物解离膳食纤维的持水性、持油性、膨胀性和溶解性分别为6.87 g/g、5.48 g/g、8.22 mL/g和5.07%,均明显高于其他方式提取的膳食纤维。功能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提取的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强弱次序均为生物解离膳食纤维>挤压膨化法改性膳食纤维>发酵法改性膳食纤维>化学法改性膳食纤维>水提法膳食纤维。生物解离膳食纤维在pH 7.0时对Pb2+、As+、Cu2+ 3 种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分别为351.2、304.1、214.1 μmol/g。此外,生物解离大豆膳食纤维的葡萄糖吸收能力、α-淀粉酶抑制能力和胆汁酸阻滞指数分别为6.56~35.78 mmol/g、18.42%和33.12%~35.52%,均显著高于其余提取方式的膳食纤维。因此,生物解离提取法对大豆膳食纤维改性效果显著,生物解离残渣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膳食纤维来源进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处理工艺对南瓜膳食纤维(IDF)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及碱液分别制备不同种类南瓜膳食纤维,通过营养成分、水合能力(包括持水性、膨胀率)、吸附性能(包括持油性、胆酸盐、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的测定,分析:处理工艺对两种IDF的影响。结果:两种工艺制备的IDF间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脂肪、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其中水法制备IDF中的脂肪、粗蛋白含量分别是碱法制备的6.02倍与3.18倍;处理工艺对IDF的理化性质亦产生较大影响,适度碱处理获得的IDF的水合能力与吸附性均优于水法,其中膨胀率与持水力分别为水法制备的2.59倍与1.32倍;吸附胆酸钠与阳离子交换能力强于水法,但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弱于水法。结论:不同处理工艺对IDF的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均产生较大影响,本实验为南瓜膳食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药食两用中药膳食纤维的生理活性,选择党参、黄芪、山药、甘草、灵芝、人参、西洋参七种药食两用中药制备了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非水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胆酸盐结合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种膳食纤维成分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党参、灵芝和人参TDF分别具有最高的持水性(11.26 g/g),持油性(6.36 g/g)和溶胀性(9.12 mL/g)。黄芪SDF、山药SDF和西洋参TDF分别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96.27%),羟自由基清除率(97.20%)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60.32%),人参TDF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2283.39 μmol/L/FeSO4)。人参TDF对甘氨胆酸钠结合率最高(59.87%),黄芪TDF对牛磺胆酸钠结合率最高(51.52%),七种药食两用中药膳食纤维对甘氨胆酸钠的平均结合率(34.12%~53.73%)高于对牛磺胆酸钠的平均结合率(28.16%~45.47%)。本研究证实了党参等七种药食两用中药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具有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以甘薯渣酒精发酵后的醪液为原料,采用物理筛分法制备膳食纤维。测定酒精发酵醪液制备的膳食纤维(AFDF)的化学组成成分、显微结构、色泽、粒度、吸水膨胀性、持水性和持油性,并分别与甘薯膳食纤维(SPDF)、大豆膳食纤维(SDF)和燕麦膳食纤维(ODF)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FDF纯度最高,为82.46%,其显微结构为多孔状,粒径在1~60μm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吸水膨胀性(13.26mL/g)、持水性(11.84g/g)和持油性(1.85g/g),因而是一种潜在可利用的膳食纤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