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超微粉碎处理芒果皮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干法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芒果皮,比较不同处理时间芒果皮超微粉的粒径、色度、休止角、滑角、溶解度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超微粉碎15 min后的粒径为28.87μm,达到超微粉级别;相比于粗粉,超微粉碎处理会改变芒果皮的色泽,颜色更白亮;随着超微时间增加,粉体粒径变小,休止角、滑角和溶解度增大,粉体流动性变好,持水力和持油力提高,同时,多酚溶出量增加。研究结果为超微粉碎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芒果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玉米皮膳食纤维超细粉碎后研究其粉体特性,对不同粒度玉米皮膳食纤维粉的填充性、流动性、吸湿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粒度为160目时,松密度为0.3405g/mL、振实密度为0.4555g/mL、压缩度为25.25%、流速为2.97g/s、休止角为43.38°时,玉米皮膳食纤维粉适合膳食纤维片剂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发芽糙米粉中主要成分的溶出度和物化特性的影响。发芽糙米经气流粉碎处理得到的超微粉平均粒径为12.33μm,符合超微粉的粒径范围。气流粉碎处理对发芽糙米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溶出度影响显著。发芽糙米超微粉较范围在80~100目发芽糙米粉的松装密度提高了88.46%,休止角和滑角分别增加了26.19%和40%,持水力涨幅高达46.67%,发芽糙米超微粉溶解性在100℃时达到78.69%,较80~100目的发芽糙米粉增加了108.28%。经电镜扫描观察发现发芽糙米超微粉表面呈片层状结构,孔隙多且大,微粒空间结构松散。  相似文献   

4.
郭慧珍  杨希娟  党斌  梁峰  马萍 《食品与机械》2023,39(10):150-156
目的:探究超微粉碎力度对青稞粉的影响。方法:通过超微粉碎制备不同粒度的青稞粉,探讨粒度对青稞粉的表观特性、营养品质、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超微粉碎目数的增加,青稞粉的粒度逐渐变小,青稞粉粗纤维、β-葡聚糖、粗脂肪、灰分含量随着粒度的减小而降低,其中粗蛋白、破损淀粉随着青稞粉粒度的减小而增加。120目青稞粉矿物质总量最高(7 476.05 mg/100 g)。青稞粉中140目色泽最亮,L*值为86.96。60目青稞粉崩解值(272.00 mPa·s)、回生值(151.00 mPa·s)均最低,其具有较好耐剪切性、不易老化,面团不易流变。随着粒度的减小,青稞粉的持水性和持油性逐渐下降,溶解度更低、膨胀度更高。随着青稞粉粒度的减小,青稞粉休止角、滑角和堆积密度、振实密度、透光率逐渐增大,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增大。140目青稞粉析水率最低(47.98%),最适宜加工冷冻食品。结论:不同粒度青稞粉的品质特性不同,在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粉碎力度。  相似文献   

5.
以红小豆粗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振动超微粉碎处理,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对红小豆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红小豆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颜色更白亮,更均匀。与粗粉相比,红小豆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红小豆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吸湿性、溶胀度、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超微粉碎对花豇豆全粉物化特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以花豇豆为原料,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其进行粉碎,对比分析不同的花豇豆超微粉和粗粉的滑角、休止角、持水力和溶胀度等物化性质的差异;同时采用·OH~—、DPPH·和ABTS~+等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评价花豇豆超微粉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为:与粗粉相比,超微粉碎后花豇豆粉粉体的平均粒径为(20.857~29.507)μm,粉体更均匀、细腻;花豇豆超微粉的滑角、休止角、持水力、溶解性和溶胀度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降低;持油力变化不明显。抗氧化实验表明,适当的微粉碎可提高花豇豆超微粉对·OH~—、DPPH·等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但是,过长时间粉碎会使活性成分损失,导致花豇豆超微粉对·OH~—、DPPH·和ABTS~+等自由基清除率降低。研究为花豇豆的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斑马豆为原料,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粉碎粗粉,探究不同的粉碎时间对斑马豆粉物化性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粗粉相比,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斑马豆超微粉粉体粒径变得更小、更均匀;滑角和休止角均增大,流动性减弱;振实密度和松装密度均减少;持油力、吸湿性降低,溶解性和溶胀度均升高,而持水力变化不明显。与粗粉提取物相比,超微粉碎能显著改善斑马豆粉对O_2~-·、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但是过长的粉碎会导致活性成分损失,抗氧化能力减弱。此次研究为斑马豆的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行星式球磨机制备的不同粒径茶粉的粉体表征和物理性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体粒径从564.24μm减小到20.84μm,粉体分布逐渐均匀,茶粉的休止角、膨胀力、溶解性增加,堆积密度、持水力减小,持油力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色度值得以改善。综合考虑以球磨粉碎7 h(D50=20.84μm)的绿茶粉物理性质较优,有效提高了其商品应用价值,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普通粉碎与超微粉碎对茶树菇粉体加工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茶树菇粉体的加工适应性,探究更适宜生产的粉碎方法,以3个不同品种的茶树菇为原料,通过普通粉碎得到茶树菇粗粉,然后利用超微粉碎将粗粉制成茶树菇超微粉,比较茶树菇粗粉和超微粉的加工物理特性。结果表明,粗粉的中值粒径平均值为84.03μm,超微粉中值粒径平均值为24.57μm,与粗粉相比,超微粉粒径明显减小;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粉体表面由片层状结构向絮绒状转变;堆密度减小,填充性降低;滑角和休止角减小,流动性提高;持水力和膨胀力减小,水合能力降低;粗粉和超微粉的水溶性指数均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最终趋于平缓的趋势,在60℃时水溶性指数最高,且超微粉的水溶性指数均大于粗粉;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超微粉碎后茶树菇粉官能团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茶树菇超微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为茶树菇的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处理甜荞粗粉,研究超微粉碎对甜荞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荞粗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10 min后,平均粒径减小到(17.64±1.10)μm,达到超微粉级别。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甜荞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颜色更为白亮。与粗粉相比,甜荞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甜荞微粉的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均增大。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甜荞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亮度、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等物化特性,为甜荞全谷物食品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优化参灵斛保健含片的压片制备工艺。 以感官评价、含片的成型性、含化情况、休止角、硬度和片重重量差异等评价为指标, 采用单因素方法对辅料抗性糊精、异麦芽酮糖醇、硬脂酸镁的添加量进行考察, 最终确定最优处方:参灵斛浸膏粉250g、抗性糊精50g、异麦芽酮糖醇200g、硬脂酸镁5g,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所制的含片外观形性状、片重差异、含服情况等均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要求,为参灵斛保健含片的生产利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为改善豆乳粉溶解性对豆浆进行微射流处理。研究不同微射流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溶解特性(粒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分散指数、休止角、溶解度、分散性和水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射流压力不断增大,豆乳粉平均粒径呈现出先下降后略有增加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分散指数、休止角、溶解度、分散性和水合能力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豆乳粉的微观结构表现为颗粒减小、趋向于均匀且分散性增加。当微射流压力为123.5 MPa时,豆乳粉具有较高的蛋白分散指数和水合能力,分别为97.35%和1.94 mL/g,豆乳粉的堆积密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5.81%。研究表明,当微射流压力为123.5 MPa时,豆乳粉具有良好的溶解特性。  相似文献   

13.
Three categories of Norwegian fish meat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shape and particle surface stickiness characteristics were exposed to angle of repose and bulk density tests.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dicate that the angle of repose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increasing amounts of fibrous particles in the powder and increasing particle surface stickiness. The bulk density, on the other hand,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particle size in the range considered, but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amounts of fibrous materials and decreasing surface stickiness.  相似文献   

14.
在食品工业中,不同粒度的膳食纤维会直接影响产品品质。研究不同粒度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及功能活性,可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70%乙醇去除百香果皮中的色素,粉碎后得到百香果皮纤维粉(Passion fruit peel residue, PFPR)。研究粒径范围为217.00~20.23 μm的6种PFPR的理化性质及功能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PFPR粉体堆积密度、振实密度、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结合水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及粘度先增加后降低,而休止角则逐步增加。粒径为145.67 μm粉体在透析时间为30 min时,延迟效果最好,此时葡萄糖透析延迟值为30.55%。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粒径为20.23 μm粉体,浓度为80 mg/mL时,对DPPH·(60.28%)和ABTS+·(23.04%)清除效果最好,PFPR中多酚的释放量与其抗氧化效果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研究为PFPR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一种鱼蛋白肽混合钙咀嚼片,探究物料组成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并确定制备鱼蛋白肽混合钙咀嚼片的最佳配方。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糊精、甜奶粉、甘露醇和CMC的适宜添加量,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物料的最适配料比。结果综合考虑颗粒收率、休止角、白度、硬度和感官评价结果,确定鱼蛋白肽混合钙咀嚼片的最佳配方为:鱼骨粉18.9%,鱼蛋白肽1.89%,糊精23.7%,甜奶粉18.9%,甘露醇33.2%,CMC 2.4%,硬脂酸镁1%。结论通过配方优化实验制得的鱼蛋白肽混合钙咀嚼片口感细腻、清凉甜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品种和粒度米粉对米蛋糕品质的影响,选取粳米、籼米、糯米三个品种,分别制备80、100、120、140目的米粉。通过测定不同品种和粒度米粉的糊化特性、米蛋糕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等,采用定性方法分析得出不同品种和粒度米粉对米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目数的增加,米粉小颗粒受到的机械损伤增大,水分迅速蒸发,米粉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小;小颗粒粉体更容易吸水膨胀,糊化温度逐渐减小。而衰减值和回生值逐渐增大,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米粉目数的增加,米蛋糕的咀嚼性逐渐减小,而硬度和弹性逐渐增大,内聚性和感官评分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品种米粉的糊化特性、老化特性以及蛋糕品质等均存在差异,米粉粒度对蛋糕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过筛目数为120目时,蛋糕的感官得分达到最高。当米粉过筛目数在140目粒径较小时,质地过于松软,食用时咀嚼性差,口感欠佳,蛋糕品质下降。相比于糯米粉而言,粳米粉和籼米粉更适宜制作蛋糕,由粳米粉为原料制作的蛋糕品质更好。综上所述,过筛目数为120目的粳米粉更适合制作蛋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四个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对半干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度区间的小麦粉之间的品质表现差异性显著(p<0.05),180~200目粒度区间小麦粉的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高于其他粒度区间小麦粉;破损淀粉和灰分含量随粒度减小逐渐增加;140~160目区间小麦粉的粉质质量指数最大,稳定时间最长,弱化值最小;140~200目区间小麦粉的吸水率差异并不显著。随小麦粉粒度减小,半干面的白度、吸水率、蒸煮损失率逐渐增加;140~160目区间小麦粉制作的半干面,其硬度最大,咀嚼性最好;160~180目区间小麦粉制作的半干面,其拉伸性能最好;180~200目区间小麦粉制作的半干面,其深层结合水比例最高,回复性、弹性、黏聚性表现最好,感官评分最高,适合制作半干面。  相似文献   

18.
不同粒度密本南瓜粉的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迅  罗嘉妮  钟耕 《食品科学》2017,38(21):132-137
比较4个不同粒度范围的密本南瓜粉的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随着粒度的减小,蛋白质、脂肪含量增多,总氨基酸含量在16.58~17.12 mg/g之间;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Fe、Zn、Mn含量随粒度减小而减少;容重、持水力、膨胀力都随粒度减小而逐渐减小,吸潮性、亮度、黄度随粒度减小而增大;总酚含量随粒度的减小而减小,β-胡萝卜素含量随粒度减小而增大。对1,1-二苯基-2-三硝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强,100~200目的南瓜干粉静置1 h后的清除率达到94.94%;100~200目密本南瓜干粉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最强,达到37.62%。  相似文献   

19.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traditional medicines and food products. The narrow and uniform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V. bracteatum Thunb leaves (VBTL)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a new emerging type of foodstuff processing and superfine grinding. The VBTL powders were subjected to four particle sizes as followed: 300–125, 125–75, 75–40, and <40 μm. The VBTL powders were observed to be with smaller size and bulk density, greater surface area, tapped density and the angle of repose. Water solubility index,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total flavonoid extraction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the decrease in particle siz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showed that the VBTL exhibiting particle size of <40 μm had the lowest peak temperature; whereas, powder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125–300 μm displayed the largest endothermic enthalpy. Our results of the properties of VBTL superfine powder supplied the basis for VBTL in potenti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fo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