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酯交换反应在皮革加脂剂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亮  段雪 《皮革化工》1999,16(6):19-22
采用阴离子层柱材料作催化剂,以菜油为原料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脂肪酸甲酯、甘油单双酯,作为皮革加脂剂合成的中间体。可进一步合成LWF结合型加脂剂、改性菜油加脂剂。  相似文献   

2.
菜油磷脂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能量饲料资源,就不同添加方法及添加量对鱼颗粒饲料耐水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制粒后外涂菜油磷脂优于制行前添加。  相似文献   

3.
论述分析了毛菜油品质以及菜油在精炼过程中的各个工序对某油去色的作用与影响,国内油厂在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介绍了菜油中的不常见色素──蓝色的去除方法,提出工艺过程中的合理参数。  相似文献   

4.
菜油脚制取复合肥皂粉的研究何东平方立中栾朝霞徐志金徐洪涛我国每年约5-6万吨菜油水化油脚未对其充分利用,由于菜油油脚中芥酸含量大,制皂困难,一般肥皂厂都不受欢迎,特别是存放一段时间后极易腐败发臭,常常是廉价卖出或弃之,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对油厂和周边...  相似文献   

5.
制取优质菜油磷脂的新方法黄显慈○概况○通常,菜油水化过程所得的沉淀物(以下简称“胶质”)经过减压脱水制成浓缩磷脂,用丙酮对浓缩磷脂萃取,脱去油脂,获得粉末状菜油磷脂,经过提纯的磷脂,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传统的方法是用浓缩磷脂为原料制取纯...  相似文献   

6.
通过菜油进行酯交换、硫酸化反应,再和多种有效成分复配,制得菜油改性皮革加脂剂,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目的: 菜油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油,它在群众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进行了菜油的酸败试验,菜油含芥酸较多,不是理想的食用油脂。毛油含磷脂较多导致酸败变质,质量不如茶油稳定,未经脱胶(脱去磷脂)的毛油颜色气味将随贮存日久而变差,为了探索延缓菜油自动氧化过程的方法,防止菜油酸败变质,以达到安全贮藏目的,我们于1982年7月~1982年12月连续进行了5个月试验,内容有:  相似文献   

8.
菜油脚提取芥酸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酸是一种精细化工原料,国际上一直属紧俏商品;本工艺以菜油脚为原料,采用加压水解、精馏塔分馏及溶剂结晶纯化技术生产芥酸,为菜油脚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1984年10月底,由四川省高教局和四川省德阳市科委主持,在成都召开了科脂1号——改性菜油加脂剂鉴定会。该项目是1983年由德阳市科委委托成都科技大学的科研任务,德阳市什邡亭江化工厂为协作单位。该项目立题思想为,充分开发利用四川省盛产菜油的资源,为皮革行业提供一种优良的植物油加脂剂。其技术路线是,在适当条件下,用甲醇对菜油进行酯改性反应,得到一种菜油的改性产物。这种改性菜油,分  相似文献   

10.
利用菜油为主要原料生产制取结合型加脂剂、RCF型加脂剂和RCS型加脂剂,为菜油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袁桥娜 《中国油脂》2020,45(8):32-38
采用传统工艺(蒸炒、压榨工艺和蒸炒、压榨、脱胶工艺)和美拉德生香工艺分别制备菜籽油(菜籽油甲、菜籽油乙和菜籽油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3种工艺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和相对活度值确定对3种菜籽油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结果发现:菜籽油甲、菜籽油乙、菜籽油丙分别鉴定出18、29、21种挥发性成分;菜籽油甲、菜籽油丙的整体风味评分接近,略高于菜籽油乙;菜籽油甲、菜籽油乙风味成分中腈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菜籽油丙,而吡嗪类和醛类物质含量明显低于菜籽油丙;对菜籽油甲、菜籽油乙、菜籽油丙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分别为2-噻吩甲醛、3,5-二乙基-2-甲基吡嗪和3-甲基丁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脱胶效率,以冷榨菜籽原油为原料,磷脂含量为指标,采用磷脂酶Lecitase Ultra和磷脂酶C复合酶法对冷榨菜籽油进行脱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磷脂酶Lecitase Ultra反应时间、磷脂酶C反应时间、加水量、磷脂酶Lecitase Ultra添加量、磷脂酶C添加量、柠檬酸溶液添加量对脱胶油磷脂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脱胶条件。对优化的脱胶条件下所得到的脱胶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国标一级压榨菜籽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磷脂酶Lecitase Ultra和磷脂酶C对冷榨菜籽油进行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脂酶Lecitase Ultra添加量33 mg/kg,磷酯酶Lectase Ultra反应时间90 min,磷脂酶C添加量65 mg/kg,磷脂酶C反应时间60 min,加水量33 mL/kg,柠檬酸溶液添加量1.2 mL/kg;在优化条件下脱胶,脱胶油中磷脂含量为2.3 mg/kg,脱胶油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均达到一级压榨菜籽油的国家标准。综上,磷脂酶Lecitase Ultra和磷脂酶C复合脱胶效果较好,所优化的工艺条件可用于菜籽油的脱胶。  相似文献   

13.
酶法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凯泰中性脂肪酶催化菜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制备脂肪酸甲酯,相比而言,采用经乳化后菜籽油作反应原料具有更高转化率;为提高转化率,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对菜籽油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47℃,反应时间34小时,醇油摩尔比为4.5∶1,脂肪酶用量420UI;在此工艺条件下,酯交换反应转化率达95.81%。采用GC–MS技术分析所得样品,结果表明,菜籽油脂肪酸甲酯主要组份为油酸甲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的氧化动力学规律,考察了5种常见煎炸油在西式快餐条件下的氧化稳定性,并对煎炸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的氧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煎炸过程中,棕榈油的茴香胺值、全氧化值的生成速率及碘值降低幅度最小,相比其他4种煎炸油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大豆油和菜籽油中亚麻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棕榈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及稻米油中亚油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大豆油中亚油酸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及葵花籽油中油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相应的决定系数R2在0.886~0.987之间,均大于0.85,模型拟合程度均较好。表明所构建煎炸油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动力学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酸性离子液体[HNMP]CH3SO3,并用于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采用响应面法对离子液体[HNMP]CH3SO3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0℃,醇油摩尔比9∶1,催化剂用量10%,反应时间12 h。在最佳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为84. 8%。该离子液体有较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4次后生物柴油转化率仍可达到79. 6%。  相似文献   

16.
无溶剂体系中酶催化合成结构脂质条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菜籽油和辛酸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中用脂肪酶催化酸解合成结构脂质。对6种不同来源的脂肪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Lipozyme RMIM催化活性高、Sn-1,3位特异性强。以Lipozyme RMIM为催化用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底物比(菜籽油与辛酸摩尔比)、加酶量、体系水分含量对酸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50℃,底物比1∶4,加酶量10%条件下,辛酸合成率达40%。  相似文献   

17.
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炼菜籽油为底物,通过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比较了3种常用固定化脂肪酶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能力。结果表明:LipozymeRM IM具有较好的甘油耐受性,采用甘油预吸附的方式进行甘油解反应,可明显减少反应中酶活损失,显著提高酶的重复使用寿命。在菜籽油与甘油摩尔比1∶1,酶添加量为油质量的5%,硅胶与甘油质量比1∶1,反应温度60℃的优化条件下,甘油解反应8 h后,产物中的甘油二酯含量达到57.5%。通过硅胶预吸附甘油可以使LipozymeRM IM酶的多批次操作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半衰期达到22次,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菜籽油和辛酸为原料,用来自Thermomyces lanuginosa固定化脂肪酶TL IM作为催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曲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得到酶法制备结构脂质的工艺条件,最佳制备条件为底物(菜籽油:辛酸)物质的量比1:3.57、加酶量10.57%(以底物质量计)、加水量5.2%(以酶质量计)、反应温度48.6℃、反应时间12h。该条件下辛酸插入率可达23.19%。对提高油菜籽油附加值、延长油菜加工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p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ginger residue have been measured by ASAP2010 Physical Adsorption Instrument. The micro pore volume is 43%, and medium pore volume is 47%. An improved purifying condition on oleoresin is 50 °C, solid/liquid ratio 1:3 and extraction time is 1.5 h. Meanwhile, the dynamic equation has been gained by testing the change of peroxide value of liquid lard and rapeseed oil with time. The anti‐oxidation reaction of oleoresin ha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zero‐order reaction. The apparent active energy of the reaction is 5.11 kJ m ?1. The oxidation of lard and rapeseed oil is free radical reaction. In addi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emperature and the content of dissolving oxygen simultaneously take effect on the oxidation of lard and rapeseed oil. The effect of time on acid value is irregularly altering in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20.
雷红  蔡亮亮  操丽丽  姜绍通 《食品科学》2010,31(19):321-324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双低冷榨菜籽油和普通菜籽油的芥酸含量;运用掺食法喂饲小鼠含两种菜籽油的饲料(含油量2%),连续饲养5 周,观察小鼠、体质量、摄食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脏器( 心、肝、脾、肺、双肾、睾丸、卵巢) 质量的变化;研究菜籽油中芥酸含量对小鼠食用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冷榨菜籽油芥酸含量为4.744%,普通菜籽油芥酸含量为 32.595%,双低冷榨菜籽油芥酸含量明显低于普通菜籽油。喂饲双低冷榨菜籽油饲料组小鼠血清TC、TG 水平低于普通菜籽油饲料组;血清HDL-C 水平略高于普通菜籽油饲料组;与普通菜籽油饲料组相比,喂饲双低冷榨菜籽油饲料对小鼠血脂水平有良好影响。与正常对照组和双低冷榨菜籽油组相比,普通菜籽油组小鼠心脏质量和肝脏质量明显升高,可能与芥酸使脂肪沉积于心脏和肝脏有关。喂饲两种菜籽油对小鼠体质量、摄食、其他脏器质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