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用循环伏安法(C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Cu(phen)(L—ser)(H2O)]Cl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CV、DPV法研究显示,加入DNA后,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氧化峰电位正移,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同时,利用溴化乙锭(EB)作指示剂,进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同样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循环伏安法(C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Cu(phen)(L—ser)(H2O)]Cl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CV、DPV法研究显示,加入DNA后,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氧化峰电位正移,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同时,利用溴化乙锭(EB)作指示剂,进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同样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电化学方法,对合成的铜配合物Cu(Hq)(SSA)_2·H_2O(Hq=8-羟基喹啉,SSA=磺基水杨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行为做了测试,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粘度测定实验,研究了该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键合方式。加入DNA前后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显示,配合物的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吸光强度减小,峰位发生蓝移;根据加入DNA前后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可见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式量电位发生正移;粘度实验发现DNA的相对粘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而不断增大。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该配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4.
以邻苯二胺、水杨醛和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席夫碱钴(Ⅱ)配合物(CoL,L=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及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 7.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法、粘度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席夫碱钴(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表明DNA的加入能引起配合物特征吸收峰的减色效应,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光谱滴定法测得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1×104L/mol。粘度实验显示,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加大,DNA相对粘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二者之间通过部分嵌插模式结合。电化学实验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有一对对应于中心Co(Ⅱ)离子的氧化还原峰,当加入一定量的DNA后,该对氧化还原峰电流显著降低,进一步表明席夫碱钴配合物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卫东  包婷婷  李登科 《化学试剂》2011,(7):588-591,596
在乙醇水溶液介质中,60℃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经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差热和循环伏安等测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Ce(Ⅲ)(His)3phen]Cl3·3H2O.重点通过循环伏安测定了配合物在玻碳工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HAc-NaAc缓冲溶液...  相似文献   

6.
以菲醌与甘氨酸为原料合成相应甘氨酸席夫碱配体(L),与过渡金属盐反应得到两种金属配合物[Cu(L)(H_2O)_2]·2H_2O(a)、[Zn(L)(H_2O)]·2H_2O)(b),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等对产物进行表征,探究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只有在以甲醇为溶剂的情况下得到了晶体配合物;配体和配合物L、[Cu(L)(H_2O)_2]·2H_2O、[Zn(L)(H_2O)]·2H_2O对大肠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过量邻汞罗啉存在下,铁(Ⅲ)定量氧化钴(Ⅱ),反应式如下:[Fe_2(phen)_4(OH)_2]~(4 ) 2Co(phen)_2~(3 ) 2Hphen→2Fe(phen)_3~(2 ) 2Co(phen)_3~(3 )2H_2O以硫酸高铈滴定反应中的产物,亚铁一邻菲罗啉络合物,间接测定钴(Ⅱ)。钴(Ⅲ)  相似文献   

8.
蒋淑恋 《广州化工》2012,40(6):46-49
以1,10-菲罗啉、壳聚糖和四水合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壳聚糖钴(II)配合物(CHT-Co(II)),采用红外光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pH 7.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粘度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粘度法表明二者能发生部分嵌插作用;DNA的加入能引起配合物紫外光谱的变化也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化学实验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为一可逆过程,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明显降低,式电位有所正移,验证了二者之间存在部分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及微分脉冲伏安法对2-(喹啉-8-氧甲基)苯并咪唑镉配合物与DNA键合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镉配合物可以作为ssDNA和dsDNA的结构识别探针。微分脉冲伏安实验结果证明,该配合物有望用于DNA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得到了单核锌配合物[Zn(H_2L)(phen)_2(H_2O)]·4H_2O(1)(H_2L~(2-)=4,5-二羟基苯-1,3-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和组成表征。单晶衍射研究表明,化合物1中Zn~(2+)是6配位的,与2个phen配体的4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和磺酸基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相比发生了红移,最大发射峰在523nm。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氧化苦参碱(MOT)在纳米金(AuNPs)和硫化铜石墨烯(CuS-Gr)复合修饰碳糊电极(AuNPs-CuS-Gr/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与CPE相比,AuNPs-CuS-Gr/CPE对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效果,其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加。同时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测定了MOT在AuNPs-CuS-Gr/CPE上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法测得MOT氧化峰电流与浓度的线性范围为8.0×10~(-4)~1.0×10~(-1) mol/L,检出限(LOD,S/N=3)为3.3×10~(-7) mol/L,同时应用于市售氧化苦参碱针剂的检测,RSD在0.40%~3.4%之间,回收率达98.4%~100.8%,检测结果符合电化学定量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种三齿多吡啶钴(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 DNA的相互作用以及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Co(PhTPY)2]2+与DNA的作用属中等强度的部分插入,配合物[Co(H2 Bzimpy)2]2+与DNA的作用属静电作用.凝胶电泳实验表明,用310 nm光辐射15 min,配合物[Co(PhTPY)2]2+可选择性地断裂pBR322DNA为开环缺口性和线型DNA,配合物[Co(H2 Bzimpy)2]2+对DNA的断裂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槲皮素在石蜡-石墨粉末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含有0.5 mol·L-1KCl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为底液,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势氧化-负向电势扫描法在石蜡-石墨粉末电极上测试了槲皮素的伏安行为,得到4个氧化峰和至少2个还原峰,探讨了氧化还原峰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氧化反应机理.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表明:在2.0×10-8~ 4.0×10-6mol·L-1浓度范围内,槲皮素主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可用于槲皮素的微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具有共轭体系的吡啶基羧酸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配体,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在酶模拟、医药、催化和磁性等功能材料等方面均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将硝酸钴、邻菲罗啉(Phen)和3,4-二羧基吡啶(Pydc)按1∶2∶1物质的量比计量,在pH=5和50-60 ℃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钴(Ⅲ)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率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1∶1型电解质,其组成为[CoⅢ(Pydc)(phen)2]NO3·H2O,其中Pydc=C7H3O4N.  相似文献   

15.
以壳寡糖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的席夫碱化合物作为配体,构建了一系列的金属Cu(Ⅱ)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法、电化学手段以及粘度实验,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实验发现,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峰位均呈现红移和减色;从循环伏安曲线可见,DNA加入后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呈下降趋势,峰电位伴随有正移趋势;DNA的粘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依次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结合以上这些信息,认为配合物与DNA以部分嵌插方式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色胺酮是中药板蓝根等菘蓝药用植物有效成分。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色胺酮钴配合物[Co(Try)_2]CH_3OH (1)和8-碘-色胺酮钴配合物[Co(I-Try)_4](2),并得到晶体结构。琼脂凝胶电泳实验表明,色胺酮与钴离子络合后可以提高化合物对DNA的切割能力,且配合物2强于配合物1。紫外可见光谱法进一步证实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结合常数为3.40×10~4和7.69×10~6 dm~3/mo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研究了阿苯达唑(ABZ)在石墨烯与离子液体(N-丁基吡啶六氟磷酸盐)复合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及电化学性质,建立了阿苯达唑的电化学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循环伏安法(CV法),计时库仑法(CC法)、计时电流法(CA),方波伏安法(SWV)。结果:ABZ在GR-[Bupy]PF6/CPE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而且ABZ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是一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并用SWV法测的ABZ氧化峰电流(Ip)与其浓度在9.0×10~(-7)~2.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4.804+198.522c(10~(-3)mol·L~(-1)),R=0.9987,检测限(S/N=3)为1.4×10-8 mol·L-1。结论:GR-[Bupy]PF6/CPE对ABZ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该方法可用于对市售的ABZ片剂中ABZ含量进行电化学定量测定,且检测限低,检测范围宽。  相似文献   

18.
实验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s/GCE),在pH=3.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用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探讨了槲皮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MWNTs/GCE对槲皮素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表明:在2.0×10-6~1.0×10-4mol·L-1浓度范围内,槲皮素的主氧化峰峰电流与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可用于槲皮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四甲基吡嗪桥联的芳基钌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荣  李贤川  缪谦 《辽宁化工》2012,41(8):758-760
选择含N配体四甲基吡嗪,合成和表征了芳基钌配合物{[Ru(Cym)Cl2]2TMP} (arene=Cymene,L=2,3,5,6-Tetramethylpyrazine).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如循环伏安扫描法,常规脉冲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和计时电量法研究这种钌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测出电极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数(n)、,扩散系数(D)和电子转移系数(α),并推导出电极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孙浩  陈松 《化工时刊》2007,21(11):1-3
研究了在pH值为5.1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氟伐他汀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依此建立了氟伐他汀钠的微分脉冲伏安测定法。在微分脉冲伏安模式下,于 0.64 V(vs.Ag/AgCl)电位处产生一灵敏的阳极氧化峰,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极谱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该峰电流值与氟伐他汀钠的质量浓度在2.0~4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最低检测限为0.24 mg/L,该法应用于来适可胶囊中氟伐他汀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达到98.0%~101.2%,并讨论了氟伐他汀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