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康伟清  王军 《河南化工》2009,26(10):38-39
应用新型高效原油脱钙剂,作脱钙试验,脱钙率达到61%以上,镁脱除率70%以上。新型原油脱钙剂脱钙效果高于传统磷系脱钙剂脱钙效率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高酸原油脱钙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酸原油酸值与钙含量之间的关联和钙在原油中的赋存状态、危害。综合国内外原油脱钙方法及应用背景,指出当前脱钙技术及脱钙剂存在的不足;针对现有的高酸值高钙原油的特点,提出螯合、沉淀脱钙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提出研制开发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廉价的脱钙剂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原油中钙含量的增加,钙对石油炼制加工过程中的影响日益严重,原油脱钙问题成为炼油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介绍了钙在原油中的存在形式、存在危害、详细分析归纳了脱钙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目前的一系列脱钙技术和优缺点。因为大多数炼厂本身已建有电脱盐的工艺和设备,考虑到改造费用和人力等成本问题,一般是将脱钙剂作为一种助剂与破乳剂一起注入到电脱盐装置中,无须进一步改造,而其他脱钙技术的脱钙剂由于技术、费用等原因,暂时无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结合近期相关文献报道使用的一些国产脱钙荆,总结了脱钙剂的选用需要综合考虑脱钙效果和环保因素等条件。通过上述宏观介绍原油脱钙剂的研究进展,为炼油加工中减缓钙危害提供理论基础,为炼厂在加工高钙劣质原油制定脱钙剂选取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型原油脱钙剂YS-302的研发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世科  韩勇  骆重阳 《浙江化工》2009,40(11):20-23
针对原油中钙含量高的问题,选用了YS-302新型高效原油脱钙剂,脱钙率达到65%。考察了脱钙剂用量对脱钙效果的影响,以及对设备的腐蚀性能。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脱钙剂能使原油在电脱盐过程中脱除其中的钙盐、铁盐和镁盐,达到改善原油品质的目的,显著改善电脱盐装置的操作性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脱钙剂在原油电脱盐工艺中的脱钙原理。在DPY-2B电脱盐试验仪上对原油脱钙剂进行了实验性能研究,考察了停留时间、反应温度、脱钙剂用量及注水量对钙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30 min、温度为120℃、剂钙比(脱钙剂与原油中的钙物质的量比)为1.5∶1、注水量为10%的条件下,钙的脱出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6.
脱钙剂在苏丹原油脱钙工艺中的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KR–1脱钙剂和JCM–2004RPD脱钙剂在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工业化应用的情况。结果表明:两种脱钙剂对苏丹原油均具有很好的脱钙效果,脱钙效率可达94%以上,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脱铁效果,脱铁率可达60%以上,使净化油钙含量小于100 µg/g,脱后油盐含量(NaCl)小于3 mg/L,脱后油含水小于0.2%。  相似文献   

7.
王慧  程丽华  赵德智  王平  谢颖 《广东化工》2012,39(14):72-73,83
介绍了钙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危害,并通过详细的原因分析归纳了其作用机理,为后续加工中减缓钙危害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列举了RPD系列、KAL系列、KR-1系列、YS-302系列、HF-101系列及SF系列原油脱钙剂的实例,分析了国内外脱钙剂的研发现状,并归纳总结现阶段国内脱钙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为炼厂加工高钙劣质原油制定脱钙剂选取方案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谭伟红 《广州化工》2013,(20):78-79,120
采用高效脱钙剂MR-2513对高酸高钙的多巴混油进行了脱钙研究。通过实验室电脱盐实验,筛选出与脱钙剂MR-2513配伍破乳效果较好的油溶性破乳剂C和水溶性破乳剂G分别作电脱盐一二级注剂,并对脱钙剂用量及电脱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经二级破乳化电脱盐后钙含量、盐含量、水含量全部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杨威 《天津化工》2012,26(4):1-4
分析了原油中的钙对原油炼制过程的危害,介绍了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多种脱钙技术,阐述了络合脱钙法的作用机理以及目前络合型脱钙剂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脱钙剂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慧  邓益强  李文  程丽华  潘奇  王丽 《应用化工》2019,(8):1893-1896
安哥拉帕斯佛罗原油采用电脱盐试验仪模拟炼油厂常减压装置电脱盐过程考察破乳效果,筛选效果优良的破乳剂和脱钙剂。结果表明:①乳状液最佳的破乳脱水条件为:混合强度为2 500 r/min、pH=6.5时,90℃下恒温15 min,NS-885破乳剂用量为50 mg/L时,具有89.3%的最佳脱水率;②脱钙剂的脱钙效率为:TG2脱钙剂>盐酸>EDTA-Na>GE脱钙剂>TG1脱钙剂>硫酸>草酸>冰乙酸>苯甲酸,剂钙比为3.5∶1时,TG2脱钙剂的脱钙率高达89.8%。  相似文献   

11.
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及原油的深度开采使原油中钙的含量越来越高。为消除钙对炼油设备和深加工造成的不利影响,近几年来人们十分重视原油脱钙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工业化的脱钙技术普遍存在着成本高、剂油比高、脱后原油酸值增大等现象。介绍了原油中钙存在的形态,综合论述了原油脱钙的技术,同时对原油脱钙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夏树海 《山东化工》2013,(12):149-152,155
随着原油劣质化及开采过程中添加的含钙助剂的增加,进厂原油中钙含量日益增加。高钙原油给原油加工过程带来的危害也日益突显,它不仅影响着电脱盐的效率、加快了设备腐蚀,而且对原油的二次加工带来极大的危害,如造成催化裂化催化剂快速失活,产品分布恶化等,还对后续加工单元的产品品质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延迟焦化石油焦的灰分等。在众多原油脱钙技术中,以螯合沉降法应用最为广泛,文中介绍了螯合沉降脱钙剂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高效、环保新型原油脱钙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混合原油为实验对象,利用分子设计原理,从络合脱钙机理的研究人手,研制出高效、环保的新型脱钙剂WA,克服了现有原油脱钙剂适用性差、用量大,且含有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磷类物质等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对新疆混合原油的脱钙率大于80%,对新疆混合原油中Ca、Fe、Mg、Cu等金属元素的总脱除率近60%,能够满足原油脱金属的要求。同时经WA处理后的原油粘度、密度和灰分均有所降低,可部分改善原油品质,有利于原油的后续加工。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剂量、脱钙剂溶液pH值等影响脱钙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工业廊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工艺参数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原油脱钙剂在电脱盐工艺中的脱金属原理。在实验室里对该种针对海上原油的脱钙剂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药剂与金属含量比(原油脱钙剂与原油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4:1时,原油脱钙剂的脱金属率大于90%,原油灰分含量可降低86%以上。  相似文献   

15.
纳滤已被广泛研究用于反渗透和膜蒸馏海水淡化的预处理,它能有效避免反渗透膜和膜蒸馏装置的结垢污染,但纳滤膜同样存在结垢污染问题。通过配制人工海水及人工脱硬海水等海水体系研究了硬度离子对纳滤膜无机污染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SEM、EDX等表征方法研究了膜面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是造成纳滤膜无机污染的主要硬度离子,脱硬或脱钙处理能有效避免海水淡化过程中纳滤预处理阶段的无机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16.
Electrocoalescence is widely used to dehydrate crude oil, but impurities in crude oil are extremely complex, which greatly weaken the effect of dehydration. To understand the coupling law of various impurities, a static demulsific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a high frequency and high voltage pulsed electric fiel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lectric field parameters (voltage, frequency, pulse width ratio), emulsification strength, electrocoalescence time, water content, acid value, injection alkali ratio, calcium content, decalcification agent concentration and removal process on desalination, decalcification, and deacid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alination and decalcification rates varied synchronously with the electric field parameters and water content. Additionally, the desalination and decalcification rates decreased with the emulsification strength, alkali injection ratio, acid value, and calcium content. Further, they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decalcifier concentration. The deacidification rate did not vary with the electric field parameters, but it strengthened with the water content and alkali injection ratio. Conversely, it decreased with the acid value, calcium content, and decalcifier concentration. Additionally, i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emulsification intensity. The best removal procedure is deacidification followed by decalcification. These findings are helpful to achieve the combined removal of various impurities in crude 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