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桑蚕茧通过一定水介质和温度的煮茧工序得到适当膨润和丝胶溶失,使缫丝顺利进行。介绍了煮茧过程中丝胶溶失机理,着重分析减压自动煮茧新技术设备的吐水方式、调整吸水及时长温度控制精度等对蚕茧的丝胶溶失率减少的机理,论述了减压自动煮茧机在丝胶溶失率较小的情况下,使茧层得到充分膨润,提高了生丝洁净成绩,降低了原料茧消耗的成因。通过分析,生产企业能更好的掌握减压自动煮茧的工艺和设备的工艺性能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煮茧前触蒸处理的性能进行测定,并进行工艺试验。应用触蒸设备及工艺,生丝洁净、清洁明显提高;丝胶溶失率增大及公量纤度偏细问题,适当降低煮茧温度,采用中速、平温近差煮茧工艺压低后阶段温度后可有改善。  相似文献   

3.
茧层上存在着无机物质,随着在水中浸渍时间延长,水的电导率和总硬度逐渐增加。茧层丝胶溶失率因水的总碱度和总硬度的差值增大而增加,主要影响物是NaHCO_3,其含量和茧层丝胶溶失率成直线关系。保持煮茧用水适当的碱度和硬度,使茧层丝胶的溶解和凝聚得到合适的平衡,是控制制丝用水的要点。通过Na型、H型软水、原水按比例混合的配水,合理控制煮茧用水的硬、碱度,能在不影响解舒率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提高出丝率。  相似文献   

4.
由于煮茧茧层丝胶溶失率的测定方法不同或不正确,引起煮茧茧层丝胶溶失率的差异和误差。文中对比分析了不同测定方法的溶失率差异,从而提出统一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煮茧是制丝的关键工序,煮茧质量影响着生丝质量、产量、茧耗完成水平,煮茧工艺参数包含渗透、吐水、蒸煮、调整保护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等,其中蒸煮温度对煮熟程度起到重要作用,而蒸煮的温度设计主要依据茧质指标解舒率、茧层率测试数据,设置好工艺后,根据现场生产情况及质量检测情况做相应调整修正,以达到煮茧工艺最佳化.分析蚕茧茧质数据...  相似文献   

6.
毛忠辉 《丝绸》1992,(6):61-61
在缫丝生产中,丝胶溶失率、万米类吊两项半成品指标,与解舒半成品指标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认为存在矛盾的原因是偏熟煮茧,丝胶溶失多,易离解,解舒好,类节增加。笔者认为,丝胶溶失的多少,对解舒、万米类吊影响很大,而适当减少丝胶溶失,正是提高解舒,减少丝条故障,增加生丝抱合,减少纤度偏差,提高缫丝车间出丝率,降低消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析影响茧层丝胶溶失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胶溶失通常是指煮茧、缫丝生产过程中丝胶溶失量对茧层量的百分比值,溶失大小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缫丝厂的产、质、耗三大指标有着直接而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是单一性的,错综复杂。根据计算,茧层丝胶溶失率增加1%,缫折将增加3.16%(茧层率50%,基础缫折250%),除了缫折增大,丝胶溶失的增多,必将导致原料茧解舒抵抗过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丝胶膨胀润理论及煮茧的目的和要求,指出了蚕茧渗透和煮熟在煮茧中的作用;介绍了真空渗透茧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并对真空渗透茧直接用于自动缫丝的主要弊病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真空渗透茧一般应用循环式煮茧机煮熟及其煮茧工艺。  相似文献   

9.
张善才  刘桂芬 《丝绸》2000,(10):15-18
通过对常规蒸茧包中间与靠边部位茧的茧层丝胶溶失率及其制得生丝的强伸力、黑板卷绕过程中丝条张力的测试,并对产生原因进行了探究,初步揭示了常规触蒸对茧包中间与靠连部位茧的丝胶溶失率及其生丝机械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触蒸设备及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煮茧最后温度对目前普遍采用的104笼蒸汽煮茧机而言,系指调整区和保护部温度。这一温度在煮茧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特点:1.进入该区前的茧子经渗透和蒸煮处理后,茧层丝胶基本膨润软和,据认为煮熟程度达60%;2.根据该区间在煮茧机结构上所占笼位推算,其作用时间长,占有效煮茧时间的30%;3.该区温度对茧子的作用均在水中进行,对丝胶溶失反应灵敏。因此,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找到一种操作简单且合理的分类方法,对颜色深浅不一的同色系天然绿色蚕茧进行科学分类。利用DigiEye测色仪对同色系的天然绿色蚕茧进行测色,选用CIEDE2000色差公式并结合人眼的分色结果。结果表明:天然绿色蚕茧中,人眼能区分两颗颜色深浅不一的蚕茧所需的最小色差是1.8;将一批天然绿色蚕茧的颜色值,按b值大小进行排序,经取整函数后,将b的固定增量设为6,可将整批蚕茧划分为10个档次;各档中人眼能区分的蚕茧数目占该档蚕茧总数的百分比(误差)最小为0,最大为14.5%;每相邻两档之间的色差最小为1.60,各档分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茧层丝胶溶解膨润机理、茧质和适煮时间关系及调整部温度配置原则的讨论,探讨我国煮茧工艺路线和方针,为设计研制具有我国特色煮茧方法和设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许逊  谢瑞娟 《丝绸》1991,(3):47-49
通过C-C热电偶对煮茧过程中茧腔内外温度变化规律测试,分析V型煮茧机和循环式煮茧机温度变化差异,并通过缫丝成绩对比,探讨了温度对缫丝成绩的影响,认为改进V型煮茧机可适应中国原料,提高煮茧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建民  许逊 《丝绸》1997,(11):14-18
煮茧中对茧腔内外温度和茧子熟度的连续检测,对优化煮茧工艺,煮茧机优化设计及煮茧研究都极有意义。为实现产机内茧子茧腔内外温度动态跟踪检测,研制成功了煮茧机无线温度传感检测系统,并对其原理及软,硬件设计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罗斯杰  陈庆官  林枫 《丝绸》2006,(12):21-23
对“煮茧茧腔内外温度测量装置”实地采集的多组煮茧茧腔内外温度曲线进行分析,把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作对照,得山茧腔内温度比处理室温度的变化幅度要小;比较茧腔内温度相对于处理室温度的反映特性,能掌握原料茧关于煮茧抵抗等品质情况;对于煮茧机各部位所采用的温度以及时间的长短需视茧子、煮茧机的不同而定;同一煮茧机因进水管、进气管的位置或出水量的不同,左右茧笼温度略有差异;通过比较、分忻茧腔内外温度曲线,便能掌握煮茧过程中与茧子的吸水、吐水等煮熟特性有关的煮茧温度特性,从而为确立生产中煮茧处理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海相  梁进 《丝绸》1998,(9):10-13
化学渗透煮茧一改长期以来的传统煮茧技术,只用少量的渗透助剂使水自然。快速、充分渗润茧层,而茧腔内基本不吸水,达到多煮茧层,少煮蛹体的目的。文中介绍了化学渗透助剂的性能、作用原理及工艺等,并进行了探索性试验与测试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7.
煮茧工艺温度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庆官  胡征宇 《丝绸》1998,(8):43-45
对“煮茧温度连续高精度测量装置”实地采集的多组煮茧温度曲线进行分析,把分析的结果与实际生产作对照得到以下结论:对于煮茧机各部所采用的温度以及时间的长短需视茧子、缫丝机型、煮茧机的不同而进行设计;同一煮茧机因进水管、进汽管的位置或出水量的不同,温度略有差异;采用煮茧温度连续高精度测量系统所测煮茧机内部温度更有助于了解煮茧工艺。  相似文献   

18.
煮茧前真空触蒸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鹤龄 《丝绸》1989,(12):29-31
对真空状态下触蒸干茧作为煮茧前处理的工艺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改善茧丝胶着均匀程度和解舒性质,尤其是提高出丝率方面,均优于现行仅用蒸气触蒸的工艺,是一项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的煮茧前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19.
天蚕茧解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业  赵桂珍 《丝绸》1993,(7):16-19
针对天蚕茧解舒难的问题,根据人工饲育天蚕茧的特性,采用煮茧前热湿处理,并筛选出煮茧新药剂,确立了天蚕茧解舒新工艺。本项研究为我国天蚕茧缫丝生产提供了一项新工艺。  相似文献   

20.
V型煮茧机对缫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征宇 《丝绸》2005,(7):24-27,31
通过V型煮茧机对缫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数据表明V型煮茧机具有提高解舒、降低长吐率的功能,经理论分析发现V型煮茧机在功能上明显优于104笼煮茧机,能大幅度降低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