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探寻一种快速无损检测猕猴桃糖度的方法,利用小波滤噪法对猕猴桃1000~2500nm 近红外光谱进行了预处理,并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将光谱划分为16 个子区间,利用其中的第9、11、13 号3 个子区间联合建立的糖度模型效果最佳,其校正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14 和0.3788。预测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295 和0.3904,主因子数为7 个。研究表明,用小波滤噪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所建立的猕猴桃糖度模型不但减少建模运算时间,剔除噪声过大的谱区,而且预测能力和精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猪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及脂肪是猪肉的重要营养成分。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猪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快速检测也成为必然。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猪肉进行光谱数据采集,将光谱数据分为校正集样本和预测集样本,然后,在MATLAB中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与均值中心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并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方法(SiPLS)获得猪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与光谱数据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定量分析猪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SiPLS检测脂肪及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的最优组合分别为划分为20个光谱区间并联合4个子区间和9个主成分因子,和划分19个光谱区间并联合4个子区间和10个主成分因子。其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8、0.9788,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28,0.241。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SiPLS算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猪肉蛋白质与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快速、无损检测食醋中总酸含量的建模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分别结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联合间隔偏最小二乘算法(SiPLS)进行建模,对各算法在不同划分区间数及区间选择时对建立模型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iPLS、SiPLS(2,3,4区间联合)建模效果较好于iPLS所建立的模型,其中BiPLS在选择43个子区间,5个子区间联合(3,4,6,7,16)最佳,其RMSECV和RMSEP分别为0.2876和0.2726,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3和0.938;SiPLS在选择3个区间联合,49个区间数(3、5、7区间联合)最佳,其RMSECV和RMSEP分别为0.2607和0.2802,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3和0.9371;iPLS在选择22个子区间,第三个子区间,主因子数为4时最佳,其RMSECV和RMSEP分别为0.2998和0.2977,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和0.9213.不同偏最小二乘算法所选取区域大多集中于5500~6000 cm-1范围内,证明该波数范围应该是总酸的相应特征区间.  相似文献   

4.
收集来自国内3个主要小麦生产省份的小麦样品共73份,应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小麦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Savitzky-Golay平滑+一阶导数处理,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PLS)建立模型,校正集(Rc)和预测集相关系数(Rp)为0.936和0.92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23和0.28,表明模型准确可靠,可应用于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5.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不同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面粉4种组分的快速定量模型。国标法测定68种面粉样品的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含量,并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图。选取58个校正集和10个验证集样品,通过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样品后,对比17种光谱预处理方式所建立的基于全光谱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定量模型效果,在最佳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ackward interval PLS,BiPLS)筛选特征光谱,进一步得到最佳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Rcv均大于0.9650,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328;验证集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6,预测均方根误差均低于0.383。因此,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应用于面粉的多指标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食醋总酸近红外光谱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稳定可靠的食醋总酸光谱模型,以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95个食醋样品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统计学原理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食醋总酸含量进行光谱分析.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主成分信号作为输入变量建立食醋总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并与偏最小二乘法(PLS)和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S-SVM模型中的校正集中的相关系数(rc)和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达到0.9614和0.2192,预测集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达到和0.919和0.3226,均优于PLS和biPLS模型.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与食醋总酸含量呈非线性关系,采用LS-SVM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能更好,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联合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方法建立蓝莓贮藏品质的定量检测模型,实现对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以期为鲜食蓝莓低温贮藏期间的在线品质检测提供技术参考。利用LabSpec 5000光谱仪采集5个不同贮藏时间共150组蓝莓样本的近红外光谱,通过基于联合X/Y的异常样本识别和剔除方法筛选异常样本,使用联合X-Y距离样本集划分方法对样本集进行划分。通过对比分析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确定蓝莓3个成分各自最优预处理方法,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算法(synergy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SiPLS)选择出特征波段,将其作为输入建立ELM定量分析模型,并将模型结果与偏最小二乘回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最优ELM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 5、0.908 7、0.942 1;验证集相关系数为0.882 6、0.897 2、0.869 3;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为0.766...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大豆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方法 首先采集350-2500 nm光谱范围的大豆近红外光谱,采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算法将大豆样本划分为校正集样本与测试集样本,然后对原始光谱分别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交换(SNV)、归一化(Nor)等9种方法进行预处理,最后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对样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原始光谱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后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水分的预测精度最高,其校正集和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4和0.9055 , 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211和0.5933;原始光谱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粗脂肪的预测精度最高,其校正集和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4和0.9295 , 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897和0.6462。结论 近红外光谱(NIRS)结合预处理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大豆水分和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179-182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了不同品牌不同种类不同批次的乳粉原样和混合样的蛋白质定量分析模型。采用正交投影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PLS)建立近红外光谱回归模型,并与其他预处理方法和传统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比;采用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全局寻优方式获得OPLS和PLS模型的最佳参数;5个主成分建立的OPLS校正模型效果最佳,相关系数R为0.994 0,校正集交叉验证均方根RMSECV为1.09,预测集的化学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达到0.976 7,分析模型的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为0.905。结果表明:OPLS回归方法在简化模型的同时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泛化性能,能够快速无损建立乳粉的蛋白质近红外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准确无损检测"安哥诺"李果实的坚实度,试验利用MPA近红外光谱仪在4 000~12 500 cm~(-1)光谱范围采集了515个李果实样品的漫反射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安哥诺"李果实坚实度的定量分析模型,使用波段筛选和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优化了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表明,4 000~7 267 cm~(-1)波段光谱数据经MSC校正的预处理方法处理后,偏最小二乘定量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78 1和1.22 kg/cm~2,预测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36 5和1.51 kg/cm~2,优于BP-ANN模型。因此认为试验所建立的定量模型可为实现近红外无损检测"安哥诺"李果实坚实度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不同产地的藕粉样品与检测藕粉的掺假问题。方法 采集不同产地的藕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在光谱预处理后采用相关系数法提取特征波长,以提取的特征波长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以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实现对不同产地藕粉的鉴别分析。同时,采集掺假地瓜粉、玉米粉、木薯粉的藕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在样品类别已知情况下,运用K-Means聚类分析鉴别3种掺假类型的藕粉样品,在掺假类别未知下,运用基于局部密度判别的聚类算法进行判别。结果 以相关系数法提取的特征波长变量构建的PLS-DA、LDA和SVM三种模型对于不同产地藕粉样品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对于不同掺假类型的藕粉检测,在样品类别已知情况下,K-Means聚类分析能有效识别出掺假藕粉,识别精度为98.33%。在样品类别未知的情况下,基于局部密度判别的聚类算法可以有效识别出2%掺假率的藕粉样品。结论 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实现不同产地莲藕粉的快速鉴别,同时为隐蔽的藕粉掺假鉴别提供一种快速、高效、无损检测的分析方法,为藕粉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小麦粉灰分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使用两种不同的近红外光谱仪器采集小麦粉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以常规分析法的测定值作为建模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分析法建立小麦粉灰分的定量分析模型,比较两种不同的近红外光谱仪器扫描的小麦粉近红外光谱图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MicroNIR-1700近红外光谱仪扫描的谱图所建校正集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90.69,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031 2,预测集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21 7;VERTEX70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扫描的谱图所建校正集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89.40,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035 0,预测集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36 6。两种仪器都能用于小麦粉光谱采集,并进行灰分含量快速检测,MicroNIR-1700在小麦粉灰分检测方面有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莲藕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直接测定莲藕的常规指标。方法: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再用传统理化分析方法测得样品的各品质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定标模型,并采用内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分别建立了莲藕水分、粗纤维、质构和糖度的PLS模型,其中质构的PLS模型最理想,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7;莲藕粗纤维、糖度和水分的PLS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8。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实现莲藕品质指标的快速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14.
王加华  王军  王一方  韩东海 《食品科学》2014,35(18):136-140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腐竹脂肪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收集不同生产线、不同时间的腐竹样本180 份,利用积分球附件采集漫反射光谱(4 000~10 000 cm-1)。为消除颗粒散射影响和光谱基线漂移,二阶导数和卷积平滑用于光谱预处理。采用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搜索组合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和遗传偏最小二乘法优化建模变量,最终构建了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4 种方法均可有效地提取信息变量、降低模型维度、提高预测性能;遗传偏最小二乘法一次优选获得143 个变量,构建的模型性能最佳,其校正相关系数、校正均方根误差、预测相关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6、0.95、0.92和1.17。研究表明,经过信息变量提取后所构建的近红外模型简单、预测精度高,可用于腐竹脂肪含量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15.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建立测定芝麻油中大豆油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基于32个含量梯度共384个掺伪芝麻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首先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再采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初步筛选波长变量,然后结合联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SiPLS)和带极值扰动的简化粒子群优化算法(tsPSO)建立芝麻油中大豆油掺伪含量预测模型,经特征波段选取后建立的模型变量减少,波长变量由451个减少到219个,训练集和测试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1 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39E-2和3.99E-2。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作为芝麻油中大豆油掺伪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此外,该方法也可应用到芝麻油中掺入其他低价值油的掺伪含量检测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测定面包老化过程中的非冻结水含量的方法。方法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新鲜面包在放置2h、2d、3d、4d、5d、6d、7d时的光谱,对比导数、S-G平滑(Savitzky Golay smooth)、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NV)及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预处理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和多元线性回归法(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建立面包老化过程中的非冻结水含量的预测模型,并对比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结果 利用PLSR建模相较MLR建模结果较好,建立的模型预测结果较好,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c)和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9386和0.0236 , 验证集相关系数(Rv)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271和0.0245。结论 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面包老化过程中的非冻结水含量模型可作为面包老化过程中的非冻结水含量无损快速测定的可行性方法,其含量变化可以有效预测面包老化,为面包老化的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5个主要产区的莲子多糖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各省份莲子质量差异,并进一步采用近红外分析技术构建莲子多糖的快速预测模型。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莲子多糖的含量;利用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1,1-diphenyl-2-picozide radical,DPPH)清除率测定莲子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构建莲子多糖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实现了5个产地的莲子多糖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精确测定;构建的快速预测模型对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预测准确率较好,模型的训练集均方根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C)为0.0185,测试集均方根差(root-mean-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CP)为0.0236;训练集和测试集相关系数的平方分别达到了0.9592和0.8516。结论本文所构建的快速预测模型能够对不同产地的莲子的多糖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快速预测,为评价莲子多糖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于清丽  石磊  耿响  刘秀红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6):237-240,251
以160个婴幼儿营养米粉为样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婴幼儿营养米粉中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模型。比较了2、3、4、5、6、7、8 mm不同装样厚度(即光程)下样品近红外光谱的稳定性,通过样品光谱在不同波数下的标准差选定了5 mm为最佳的装样厚度;比较了变量标准化、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和9点平滑预处理方法对模型建立的影响,根据模型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确定了最佳的预处理方法,为变量标准化、一阶导数和9点平滑,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结合国标方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建立了婴幼儿营养米粉中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定标集和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6、0.984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31%、0.2456%,对已建立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进行了外部样品验证,预测准确度达到96%,验证结果证明了近红外检测技术与国标方法一致性较好,速度快且不需要样品前处理,在婴幼儿营养米粉蛋白质含量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食品行业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醋龄的老陈醋SSC进行分析。在不同光谱预处理下,分别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SSC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5点平滑预处理后,利用PLS建立的老陈醋SSC的定量分析模型最优,其校正集的相关系数R为0.999 9,校正标准偏差(RMSEC)为0.038 3,预测标准偏差(RMSEP)和交叉验证标准偏差(RMSECV)分别为0.082 1,0.096 4。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醋龄的老陈醋SSC进行定量分析建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以磷虾粉样品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为基础,研究了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磷虾粉原始样品与磷虾粉混合样品中水分、脂肪和蛋白含量近红外定标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磷虾粉近红外图谱最佳预处理方式为:标准正态变换预处理+一阶导数+Norris导数滤波;以磷虾粉混合样品构建的近红外模型较磷虾粉原始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