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物联网网关在物联网网络架构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之一。文中对基于.NET Micro Framework的物联网网关进行了研究,探讨了RFID技术在物联网网关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信网络的多样性导致的信息割裂是物联网物与物互联互通目标的一个障碍,物联网网关正是为解决异构网络之间互联互通而提出的,是物联网应用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备.该文介绍了一个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的与异构网络无关的可移植、易扩展、松耦合的通用物联网网关平台G2W,旨在解决传统网关面对新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适应性差的问题.G2的软件架构按照网关数据处理流程分通信抽象、数据编解码和应用服务3层,文中详细介绍了每一层的功能目标和实现方式.最后给出一个基于G2w设计的Z-GateWay网关实例和基于Z-GateWay实现的数采系统.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被看作信息领域一次重大的发展和变革机遇,物联网网关是连接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网络的接入与控制设备,传感器收集数据并通过网关实现与互联网的互连及进一步的处理和转发。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技术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网关的传感器接入方案,并以LDAP作为开发环境,实现了传感器接入的信息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是互联网和通讯行业后新的信息产业方向,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ZigBee网络和TCP/IP网络的有效融合,能极大的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本文基于ZigBee和TCP技术,对物联网网关作出了设计,实现了多种功能。设计的重点在于软件的BootLoader和Linux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等方面,完成了各个分模块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了物联网的网关设计,以期望能够为同行工作者应用提供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5.
家庭网关传感器网络接入模块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联网架构下给出家庭网关传感器网络接入模块的需求分析,基于物联网家庭网关的软、硬件平台及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平台,提出利用串口接入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快速实现家庭网关传感器网络接入模块的开发的方法,实现物联网架构中传感器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物联网系统数据的传输问题,以Node.j s为运行平台、采用Socket.IO通信机制和Redis数据库缓存技术实现网关与云平台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的双向通信系统.对网关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实现网关与平台之间关于底层设备认证、设备数据传输以及设备心跳的交互过程.对于系统进行功能及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ocket.IO双向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物联网网关物理模型与物联网云平台虚拟模型的同步更新,有效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现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电子商务、公共安防、物流运输等领域。在物联网迅速发展下,物联网网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应用有利于各网络间的无缝融合,同时也有利于传感器网络与感知节点的控制与管理。本文主要结合物联网的应用,探讨基于Zigbee/GPRS物联网网关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现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电子商务、公共安防、物流运输等领域。在物联网迅速发展下,物联网网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应用有利于各网络间的无缝融合,同时也有利于传感器网络与感知节点的控制与管理。本文主要结合物联网的应用,探讨基于Zigbee/GPRS物联网网关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以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织家庭子网,以数据传输单元作为家庭网关和家居控制中心,以GPRS技术结合Web技术作为支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文章分别介绍了系统方案的原理和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方案,并对ZigBee通信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感器、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在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在仓储物流、智能电网、公共安防、智能楼宇等领域,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作为连接感知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互联网的桥梁,物联网网关在物联网...  相似文献   

11.
工业物联网是工业领域的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物联网体系架构中,感知层网络和工业互联网之间需要一个网关设备,实现工业互联网与传感层网络的互联互通。工业物联网网关旨在解决当前感知层网络设备的横向不关联,无法联动控制和统一管理的问题。网关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信息交换,把分散在各种工业现场的感知网络设备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管理。本文研究了一种工业物联网网关设计及实现方案。该方案设计基于ARM9平台,采用Linux操作系统,集成多种通用工控通讯协议、物联网通讯协议及互联网通讯协议,实现物联网感知层与工业互联网应用层之间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2.
针对异构传感网导致的系统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异构传感网融合系统(ISHSN)。ISHSN由物联网关和接入代理构成,物联网关对于上行数据进行同一化转换,对于下行控制命令按照目的传感网控制协议进行转换;接入代理进行数据汇集、链路合并以及命令转发,并且运用基于历史增量信息预测的接入代理调度算法,有效分散传感网接入负载。实验表明ISHSN在异构传感网数据汇集以及传感网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ZigBee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中应用广泛的ZigBee协议与传统的TCP/IP协议并不兼容, 如何实现两种异构网络的融合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所在. 对物联网网关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并基于CC2530开发套件、龙芯1B开发板、Zstack协议栈和嵌入式linux系统,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物联网ZigBee网关的原型系统, 完成了ZigBee网络的管理、协议转换、数据收发等功能, 并通过实验对各部分功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煤矿物联网统一通信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以TCP/IP协议为核心,高速工业以太网络为主干,无线局域网、无线传感网、现场总线和RS485总线为延伸,建设煤矿物联网统一通信平台的技术方案,重点阐述了煤矿物联网统一通信平台架构、关键设备、协议体系、虚拟存取及面向服务的通信平台架构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M2M平台对接的关键性技术——M2M网关的设计与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具有独立自组网和超低功耗等优点,但是由于其短距离通信的特征,使其应用范围有所限制。将WSN与M2M平台进行对接,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M2M网关则是实现对接的关键性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M2M网关,采用嵌入式ARM9处理器S3C2440为核心;以CC2530作为汇聚节点采集WSN数据;利用GPRS模块EM310为网络数据的出口,对接M2M平台服务器。该M2M网关可将WSN与M2M平台相连接,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可广泛使用在众多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16.
由于当前物联网网络中RFID,Zigbee以及Wi-Fi等电子设备编址标准不统一,增加了网络统一管理和寻址的难度,基于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物联网接入网关上为不同技术接入设备分配虚拟ID和虚拟IP的方法,实现了对物联网接入设备的实时通信和便捷管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并研究了融合GPRS和WLAN网络协议的主从式异构网络的物联网的系统性能,通过在OMNet++框架内进行建模,搭建仿真平台。在这种网络模型中,传感器网络的主节点同时作为局域网网关工作。通过仿真实际异构物联网场景的性能测试,研究网络延时、正确送达率与节点数量、报文长度等的关系,以实现在大规模搭建传感器网络前根据具体的网络性能和通信质量要求进行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是互联网和传统通信网的网络延伸及拓展应用,它使用电子标签将物理对象上网联结起来,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实现对普通物理对象的实时控制和精确管理。在物联网时代,实现人、设备和信息的智能一体化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网关系统功能、电器控制功能、安防系统功能、远程遥控功能及环境控制功能等,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系统构架能够提供舒适的生活体验,使用户体会到智能化带来的简单与舒适。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被誉为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它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伴随着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安全问题也日趋显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在物联网中担当链接传统网络重任,安全问题尤其突出。文章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并研究了其中的关键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20.
智能家庭网关设计及其物联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坚武  颜欢  包建荣 《计算机工程》2011,37(18):246-248
提出一种智能家庭网关设计方案,采用LPC2103微控制器和RTL8019AS模块,基于改进的用户数据报(UDP)协议,实现智能家庭信息处理平台.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将采集到的家电终端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达到智能联网与信息处理的效果.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网关具有成本低、实时性好及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