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抗病性不同的4个甜菜品种为材料,分别接种BNYVV,研究甜菜与BNYVV互作过程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诱导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基因表达及其与抗丛根病的关系。结果表明:BNYVV不同程度地诱导了4个甜菜品种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提高,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具有较高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并且抗病品种的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早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均早于感病品种,表达量大于感病品种,且持续的时间较感病品种长。BNYVV不同程度地诱导甜菜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有效激活了甜菜抗病防御反应系统,提高了甜菜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来甜菜抗丛根病育种的实践与体会,概述了获得甜菜抗丛根病种质资源的手段与方法,筛选出了抗丛根病的甜菜新品系NC-7和NC-8及雄性不育系杂交组合NC203。在严重发病田其块根产量分别比感病品种甘糖1号增产403.1%、448.9%和562.5%;含糖率分别比甘糖1号增加79.9%,60.2%和29.2%。  相似文献   

3.
我国抗(耐)甜菜丛根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耐)甜菜丛根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是防治甜菜丛根病的根本途径。“八五”以来,我国对抗(耐)丛根病品种的选育十分重视,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从甜菜品种(系)的抗病性指标及鉴定、抗(耐)性种质资源的获得与抗性遗传、甜菜抗(耐)丛根病的育种方法、基因工程方法在抗丛根病育种上的应用、抗(耐)丛根病品种的育成与应用等方面出发,对我国抗(耐)丛根病甜菜品种的德育工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浓度的茉莉酸(iasmonic acid,JA)对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了JA对甜菜抗丛根病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JA浸种处理的甜菜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积累都低于对照,且感病品种的积累量高于抗病品种;清除活性氧的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比对照高,且感病品种的酶活性低于抗病品种.不同浓度的JA处理相比较,抗、感病品种适宜浓度均为100×10-6mol·L-1.  相似文献   

5.
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苗期某些生理生化特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间苗期某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病地和无病地上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间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和植素含量均有明显差异,且抗病品种含量高于感病品种;(2)酚类物质的含量,抗病品种在病地上高于感病品种,而无病地上差异无规律;(3)块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而蛋白酶活性抗病品种低于感病品种。上述结果可作为苗期抗病生理选种与鉴定的参考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甜菜抗 (耐 )丛根病性不同的 6个品种的细胞壁羟脯氨酸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4次取样时期中 ,病地和无病地上抗、感丛根病性不同品种之间的细胞壁羟脯氨酸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 ,即抗病品种其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在病地和无病地上均可作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抗病生理选育种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几年来世界甜菜丛根病致病病毒(BNYVV)的基因组、致病因子及与其它病毒的关系,及丛根病抗性基因、抗性阻断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少量(20μg/m~3)被 BNYVV 和它的媒介多粘菌(polymyza betae)侵染的土壤与种植甜菜的土壤相混合,一年内,便产生丛根病。虽然没有发现甜菜种子直接传播 BNYVV,但已发现被丛根病侵染地块所收获的种子经  相似文献   

9.
甜菜丛根病是由甜菜多粘菌(Polymyxabetae)传播的甜菜叶脉黄化坏死性病毒(BNYVV)引起的,因其病毒感染发病时,根部出现大量根毛两得名。我区1987年6月在张掖市碱滩乡碱滩村三社发现36亩甜菜为丛根病症状,此后在我区蔓延较快。据1988年张掖、临泽、高台三县调查,全区丛根病发病面积6.7%,病株率在30%的地块占发病面积的2巳4%,并查明高台全县,临泽鸭暖、板桥、张掖龙渠没有该病发生。但1989年,在高台南华多大庄村也发现丛根病,发病面积为9.9%。1990年6~7月,我厂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区丛根病发生情况做了全面调查,丛根病发…  相似文献   

10.
甜菜抗(耐)丛根病性不同的品种根系活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甜菜抗(耐)丛根病性不同的6个品种的根系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次取样时期中,病地和无病地上抗、感丛根病性不同的品种之间根系活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即抗病品种其根系活力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可作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抗病生理选育种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内源激素、烟碱、多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内源激素以及烟碱、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GA、IAA、2,4-D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内源GA、IAA含量,降低了内源ABA含量,其中外源GA、高浓度2,4-D处理效果较为明显;植物生长调节剂ABA较强地提高了内源ABA的含量,而降低了内源GA、IAA的含量,喷施高浓度ABA效果明显,在打顶后30d,内源ABA提高140%,而内源GA、内源IAA分别降低了61.9%、85.0%,内源GA在打顶后20d含量达到高峰,内源IAA、ABA在打顶后30d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双丰系列甜菜品种(系)有关甜菜15个农艺性状与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甜菜植物学株高农艺性状与甜菜产量、含糖及产糖量有较强关联性,关联系数分别为0.9697,排第3位、0.9766,排第7位、0.9701,排第3位,并提出增加甜菜“相对株高”植物学特征及测量方法,甜菜“相对株高”与“株高”进行比值,把传统的甜菜株型类型的定序型数据变为定距型数据即角度数字量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6个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甜菜在不同生育期植株中氮、磷和钾含量变化、积累量、吸收性能和需求量,以期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合理施肥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甜菜植株中氮、磷、钾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有所变化和差异,其含量最多的时期在苗期,其含量分别为4.03%、0.49%和3.70%,到收获期分别降为0.74%、0.21%和1.12%;②氮、磷、钾在植株中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由少到多,到收获期每株甜菜积累量分别为3014.56mg、859.45mg和4556.91mg;③甜菜对氮、磷、钾吸收性能最强的时期在叶丛快速生长期(6月5日~7月5日),每天每株甜菜吸收氮76.175mg、磷15.150mg、钾107.376mg,其吸收性能分别占总吸收性能的65.9l%、48.69%和63.06%;④每生产1吨甜菜需磷0.776kg、氮2.690kg、钾4.067kg,其磷:氮:钾比为1:3.50:5.30;每形成1kg糖需磷4.484g、氮15.733g、钾23.784g。  相似文献   

14.
植物激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测定了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以及水杨酸(S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同时比较了不育和可育株间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花药发育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含量差异明显;IAA含量的降低及ABA含量的提高可能与芝麻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2)不育株叶片中的IAA含量显著下降,JA和ABA显著上升;3)IAA/ABA、IAA/SA和IAA/JA在不育株和可育株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差异很大,表明4种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到花蕾的正常生长发育;4)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盈余,可能是导致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中,甜菜每早播10d,增加积温91.4~99.7℃,增加日照60—80h。4月15日早播甜菜的叶面积指数(IAI)、甜菜生长率(CGR)、叶生长率(CGRt)、根生长率(CGRr)等主要生理指标均明显地高于其它播期处理,其最大LAI达到5.57,LA14.3持续55d以上。4月15日早播甜菜产量达到66084kg/hm^2。分别较二、三、四播期处理增产9.8%、21.7%、33.0%,产量差异达1%极显著水准。在依安县甜菜每早播10d,增产9.2%~10.9%。4月15日至4月20日是依安县甜菜高产播期。  相似文献   

16.
甜菜含糖率与根重关系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4个甜菜品系的根重与含糖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其中22个品系的单株根重与单株含糖率表现为无相关性,2个品系的单株根重与单株含糖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我们对24个品系的平均单株含糖率与平均单株根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为二者无相关。如果这一结论具有广泛性,将对甜菜育种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针对8个甜菜材料的细胞质育性进行分子鉴定。利用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8个甜菜材料的线粒体DNA中TR1位点VNTR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分析显示8个甜菜群体线粒体TR1位点VNTR重复序列分别为6拷贝,4拷贝,13拷贝。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田间选育的8个甜菜群体的细胞质分别属于不育型,保持型,普通育性恢复型三种细胞质类型。并且发现1个保持系细胞质群体中混有恢复系细胞质单株和细胞质不育型单株,1个不育系群体中混有普通授粉系单株,1个正常花粉材料群体为不育型细胞质。该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为这些材料的育性进一步决选提供了分子依据,淘汰田间选育过程中混杂的单株,弥补田间表型育性鉴定结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依安县甜菜小垄密植高产高糖群体结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研究结果表明:甜菜产量和含糖率与密度呈曲线相关,相关指数分别γi=0.93和1.=0.91。甜菜产量和含糖率均以7.0万株/hm^2密度最高,相应为54.2t/hm^2和19.83%。甜菜高产高糖群体的主要生理参数为:7月中旬叶面积指数应达3.5以上,最大值以5.2左右为宜,总光合势以3550km^2/hm^2·d为宜,生育期平均净光合生产率应达到8.1g/m^2·d左右,经济产量光能利用率应达到0.7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应用AMMI模型分析甜菜品种产糖量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MMI模型分析4个甜菜品种在4个密度下的产糖量变化。从AMMI双标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基因型与密度交互模式。根据Di值界定甜菜基因型产糖量稳定性指标;根据Dj值界定甜菜不同密度下基因型产糖量的鉴别指标。结果表明:吉甜304是高产糖量稳定型基因型;52500株/hm^2~67500株/hm^2是较适宜的应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