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空调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回液及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危害性;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空调气液分离器的应用及优化设计,尤其是回油孔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实践证明合理地设计及应用气液分离器,对提高空调产品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液分离器是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中分流装置里的关键部件,其分离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空调系统的性能。为了分析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基于CFD算法,建立了气液分离器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设计的结构可以明显加强气液分离器内气液分离效果,显著增加其气侧出口干度。  相似文献   

3.
气液分离器在制冷系统里起到防止压缩机液击、提供压缩机回油、储存系统中多余制冷剂等重要作用。空调除霜时的四通阀换向、停机后重启、不充分的蒸发器换热等情况下均有可能造成压缩机液击。本文搭建了气液分离器系统实验台,制作气液分离器可视化透明样件,对U型气液分离器开展了可视化微观实验研究;总结了压缩机启动时内部制冷剂两相流和润滑油的流动状态及液面高低变化,以及系统达到稳定时液面高度的变化规律;并且总结了入口管管径、入口干度和入口质量流量等参数对于气液分离器流动状态和液位变化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气液分离器已经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但气液分离器在制冷系统中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简要介绍了气液分离的基本机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制冷空调系统中气液分离器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研究应用于制冷系统中其他形式高效气液分离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压缩机的回油问题是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低温工况下,压缩机启动过程很容易出现空油现象,使得机组可靠运行存在较大风险。本文从控制和系统部件2个方面出发,对压缩机不同工况下出现的空油现象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降低启动阶段压缩机升频速率、调整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气液分离器回油孔径、增大油分离器容积等均可改善空油现象,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进行直接的测量,本文设计了一套利用U形管旁路对干度进行测量的装置。在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运行混合模式时,对其气液分离器的入口和出口干度在不同内机组合和外风机风档的情况下进行了测量。该试验结果为气液分离器结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热泵工况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小型全封闭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用于热泵型房间空调器的优越性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热泵工况下压缩机的理想工作温度范围及热泵型空调压缩机气液分离器设计原则,并对依据该原则设计的不同容量样机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能够在恶劣工况下长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是理想的热泵空调主机。  相似文献   

8.
从地面环境与空间环境的比较,引入空间微重力环境气液分离技术的难点及气液分离的途径。对国内外现已研制的气液分离器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同种类的气液分离技术的原理、组成结构及性能作了分析介绍。最后结合实例说明空间气液分离技术的应用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文海宁 《制冷》2006,25(3):75-77
分析了将氨液分离器设计安装于低温冷库内的氨制冷系统的缺点,提出将氨液分离器及相关阀门搬迁至库外,改变热氨冲霜回液管设计的解决方法;并提供了氨液分离器安装高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大容量多联机中气液分离器容积过大的问题,提出并联气液分离器的技术方案。为保持并联气液分离器两侧的压力平衡和液位平衡,采用气平衡管和油平衡管。通过CFD仿真计算与试验结合的方法,确认方案可行。研究结果对大容量多联机用并联气液分离器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压缩机吸气回液、外置油分离器油分离效率对螺杆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压缩机油位的影响,提出改进翅片换热器分液、优化气液分离器结构、改善油分离器分离方式等改进措施,并对螺杆式空气源冷(热)水机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改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油位,而且能够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润滑压缩机驱动的制冷循环低温工况时润滑油油堵问题,设计了一种兼有气液分离和能量回收功能的分离器,建立了相应的低温气体液化系统实验台,并对分离器的效果、系统整体的热力性能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离器在实现混合工质气液高效分离的同时还能回收一定冷量;系统整体降温快速平稳,并可稳定生产液化空气,系统效率为8.85%。  相似文献   

13.
液击是往复式压缩机的致命杀手,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阀片破碎、连杆和曲轴弯曲甚至断裂.液击是由回液、带液启动等引起的,是系统问题在压缩机上的表现.提升制冷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技巧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液击的发生,正确选择和安装膨胀阀、气液分离器、热气旁通阀和曲轴箱电热器、定时化霜、以及避免库温频繁波动是防止回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回热器已在R744系统中广泛使用,但是目前业界对HCFC134a系统所使用的回热器研究并不充分。利用空调系统台架试验以及EES编程的仿真模拟,考察了不同工况下肋片数及内部分配方式对回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建立的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表明,液内气外型回热器对肋片数量变化较为敏感。当肋片数从3增加到7时,液外气内型回热器的换热量增加了约14%,而液内气外型回热器的换热量增加了约50%。在相同气液分配体积的情况下,液外气内分配方式较液内气外分配方式的回热器换热量大了约4%~7%。  相似文献   

15.
丁健 《深冷技术》2012,(4):41-44
简介仪征化纤5000 m3/h空分设备中液氮气液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分析气液分离器的工作状态及其对空分设备主塔运行工况的影响,论述用压力控制气液分离器工作状态的可行性,阐述其工作状态控制方法的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的旋流分离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液旋流分离器已应用于多个行业,但在制冷领域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通过数值模拟及实验的方法,考察了气液旋流分离器在制冷系统中的分离效果并且提出减小分离器体积的优化方法。建立制冷剂两相流气液旋流分离器模型,利用CFD软件FLUENT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其中离散相采用DPM模型,湍流模型采用RNG k-ε模型,得到了分离器内部速度场、液体相浓度分布以及不同颗粒直径下的进出口干度。采用计算焓值的方法对旋流分离器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得出旋流分离器拥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在进口干度为0.3时,出口干度达0.97以上并且对比数值模拟及实验推导得到液相颗粒直径约为1×10-6米量级。在此基础上对分离器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改变折流板圈数,在使分离器出口干度没有明显变化的前提下,体积缩小了约31%。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气液分离技术进行研究,对轴流导叶式气液旋流分离器进行结构改进,消除分离过程中的返混夹带现象,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一、空调机组结构简介铁路客车空调机组的结构形式是集中单元式,单元式空调机组(简称空调机组)是将压缩机、冷凝器、冷凝风机、气液分离器、干燥过滤器、通风机、蒸发器和空气预热器等集中在一个箱体内组成完整的单元,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互换性好和检修方便等特点。单元式空调机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空调机组安装在车顶端部,空调控制柜安装在车内配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分析,介绍制冷空调系统中常用油分离方法及特点,分析离心式油分离器及聚结分离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改善制冷空调系统油分离器性能的途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完善多级分离技术、优化制冷空调系统性能、改进油分离器设计方法、采用新型油分离方法等,供相关学术研究人员及设备生产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空调系统中旋流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降低压力损失,本文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流体仿真研究了油分离器内部各参数对分离效率和压力损失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参数尺寸比例,并据此制作了一款新型油分离器,安装在空调系统中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油分离器在回油工况(最低制冷剂流速)下分离效率由95.5%提高到99.0%,名义制冷工况下分离效率由97.3%提高到99.6%;名义制冷工况下压力损失由55.2 k Pa降低至23.1 k Pa;同时获得了油滴颗粒的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