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轿车柴油机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轿车柴油机的市场需求出发,论述欧、美、日等轿车柴油机的市场占有率及目前达到的技术水平,其中包括结构装置和性能指标方面的分析;阐明当代轿车柴油机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将电控技术与直喷式燃烧室、多气门和涡轮增压中冷技术相结合;并指出共轨直喷式柴油机已成为轿车动力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进气道内的空气流动是影响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进气过程的空气流动非常复杂。螺旋气道是产生进气涡流的主要手段,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开发了适用于直喷式 180柴油机的新型并联气道,这项技术将有益于未来四气门柴油机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4气门直喷式柴油机两进气道相互干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4气门直喷式柴油机两进气道相互干扰的变化规律,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以一种4气门直喷式柴油机气缸盖为对象,进行了进气道稳流模拟试验。由于两气道之间的相互干扰,两进气道同时开启时的进气涡流较单独一个气道开启时有较大降低。进一步利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4气门柴油机进气门口的三维流场。通过对气门口流速分布及其动量矩流率的分析,发现由于两进气道之间的相互干扰,两进气道同时开启时的进气涡流动量矩流率与两进气道分别单独开启时相比有显的降低,这正是导致两进气道同时开启时进气涡流低于单独气道开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行发动机转速、负荷、气门间隙、喷油定时、压缩比和进气阻力等因素对直喷式柴油机碳烟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碳烟排放量随转速和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当气门间隙增大、压缩比降低、进气阻力增加时,碳烟排放量明显增加。这表明运转状况对柴油机碳烟排放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忠  梅德清 《内燃机学报》2000,13(4):349-352
介绍了直喷式柴油机的4气门进气系统。通过进行螺旋气道与变截面切向气道的组合试验,分析了不同流通截面等因素对气缸内涡流的影响。用热线风速仪测量缸内空气运动。讨论了2个进气道和气缸内的流动规律,探讨了最佳涡流效果的4气门进气系统的设计原则,提出了评价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提高功率、节油和满足严格的排放需要,是小型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设计课题。本文计及气门布置和数目、配气机构、气道选择对策、燃油喷射系统和气缸盖结构叙述了气缸盖设计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提高功率、节油和满足严格的排放需要,是小型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设计课题。本文计及气门布置和数目、配气机构、气道选择对策、燃油喷射系统和气缸盖结构叙述了气缸盖设计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高喷射压力与涡流强度对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春德 《内燃机学报》1998,16(2):127-132
在不采用废气后处理装置的前提下,研究了柴油机采用直列系统是否能够是严格的排放和低燃消耗量的要求。报告了在一台模拟增压中冷的单上气门直喷式柴油机上采用高喷射压力的旰列泵,改变涡流强度,喷孔尺寸、喷孔数与燃烧室形等参数时,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共轨式喷油系统——柴油机喷油技术的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imler—Benz公司在A及C级轿车上采用了新型四气门直喷式柴油机,并向世界首次介绍了用于轿车的新型共轨式喷油系统,从而写下了柴油机喷油技术的新篇章。早在1993年Daimler—Benz公司就已经对当时已有的诸喷油系统进行广泛比较评定后,决定开发共轨式喷油系统系列。  相似文献   

10.
轿车用直喷式柴油机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小型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研究方面的最新资料,分析了小型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性能特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今后若干年内直喷式燃烧系统将在家用轿车及小货车发动机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直喷式燃烧系统柴油机比分隔式燃烧系统柴油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1.
紊流型燃烧系统的进气道匹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具有不同性能参数的进气道与柴油机性能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性能指标与进气道的综合性能系数的关系最密切;在涡流比和流量系数两者中,前者与整机性能指标关系较密切;紊流型燃料系统中因引发复杂紊流场,气缸内空气动量耗散作用大,故需较大的进气涡流比。  相似文献   

12.
Mixtures of hydrogen and carbon monoxide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fuel component of synthesis gas and operate a single cylinder engine in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HCCI) mode. The engine was originally an air-cooled direct injection (DI) compression ignition (CI) engine. The original diesel fuel injection system was removed and a port fuel injection (PFI) system with intake air heating was added. The engine speed was maintained at a constant 1800 RPM.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低旋流进气直喷燃烧系统应用于195柴油机的试验结果,着重探讨了燃烧室结构尺寸和供油系统主要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和燃烧放热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燃烧系统应用于小缸径直喷柴油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生物混合燃料成分、燃烧室结构和排气再循环等方面探索降低柴油机排放的方法。通过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直喷式柴油机,生物混合燃料的NOx排放与柴油的排放基本相当,碳烟排放则比柴油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涡流室柴油机,NOx的排放量却有大幅度的降低,碳烟排放则比直喷式柴油机有更大幅度的降低,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对NOx的排放影响不大。柴油机采用排气再循环技术后,混合燃料的碳烟排放仍比柴油少,混合燃料可以承载一定的EGR率而不增加碳烟排放。排气再循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NOx排放且与EGR率有关,与燃料的性质关系不大。涡流室柴油机采用生物燃料和排气再循环,可以同时降低NOx和碳烟的排放,排放效果非常优良。  相似文献   

15.
进气涡流对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研究柴油机气道数字化模型的获取技术,分析不同的数字化技术的特点,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法进行柴油机气道模型的表面数字化。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以较高效率获取较高质量的柴油机气道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150型增压柴油机新燃烧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150型增压柴油机新燃烧系统的研制,目标是提高平均有效压力65%(达到1.357MPa),改善经济性,并保持原有的结构紧凑性。研究工作包括两部分,即无涡流和有涡流燃烧。在有涡流燃烧系统上满意地实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8.
GD-1燃油喷射系统喷油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摘将GD-1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用于常规直喷式柴油机,采用不同喷油参数(喷油规律、喷油压力和喷油定时)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喷射不仅可以改善冷起动性能和降低冷起动时白烟的排放,在高负荷时也可以降低烟度的排放;喷油压力的提高和喷油定时的提前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