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乙醇对米曲霉发酵产曲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从湖南冰糖橙皮上筛选到的优良产曲酸菌种米曲霉为研究对象,研究乙醇对生成曲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质量分数10%的乙醇条件下,当葡萄糖含量为6%时,发酵5 d,曲酸产量提高到43.80 g/L,比未添加乙醇的曲酸得率(15.68 g/L)提高179.34%。其作用机理是乙醇增加了菌株与发酵液的比接触面积,降低了发酵液的粘稠度,使传质、传氧系数增大,葡萄糖转化为曲酸的转化率提高。在米曲霉发酵产曲酸的培养基中添加乙醇,能有效提高曲酸产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07-211
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缬氨酸修饰电极。聚缬氨酸修饰电极对曲酸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研究了曲酸在聚缬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测定曲酸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研究了醋酸盐缓冲溶液pH值对曲酸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曲酸氧化峰电位随pH值升高发生负移,在pH=5.4时,曲酸在修饰电极上呈现灵敏的氧化峰。曲酸在聚缬氨酸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7.00×10-66.5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3;检出限为8.50×10-7mol/L。其回归方程为:i pa(A)=0.048c+3.89×10-6。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食品中曲酸分析。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曲酸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曲酸是许多曲霉和青霉真菌所产生的一种常见代谢产物。近年来通过发酵法生产的曲酸作为添加剂,在食品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目前,曲酸的安全性引起争议,文中就国外有关食品中曲酸的安全性评价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曲酸的生产现状及其在食品与日化工业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曲酸国内外研究生产及应用现状,重点阐述曲酸在食品和日用化妆品中的作用机理,并介绍曲酸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及配方,为曲酸产业化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曲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酸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吸引了众多食品化学、医药、生物学家的研究兴趣。文中介绍了曲酸的结构、化学性质,并对曲酸生产的菌株、发酵方法、抗菌防腐、护色保鲜及其安全性能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曲酸对南美白对虾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PO)活性和结构的影响,以南美白对虾头胸部分离纯化出的PO为原料,研究不同浓度曲酸(0、0.1、0.3、0.5、0.7、0.9、1.1、1.3、1.5 mmol/L)对PO活性的抑制,确定曲酸作用PO的抑制类型;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曲酸(0、0.1、0.3、0.5、0.7、0.9、1.1 mmol/L)处理的PO蛋白内源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类型含量的变化,研究曲酸对PO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作用PO曲酸浓度的增加,PO的剩余酶活逐渐减少,当曲酸浓度达到1.5 mmol/L时,PO的剩余酶活仅为9.8%,参与的反应体系褐变指数变化值为3.02,抑褐变效果明显;曲酸能够有效的抑制PO活性,曲酸作用PO的抑制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剂;随着作用PO曲酸浓度的增加,PO的内源荧光强度不断降低,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PO蛋白表面疏水性先增加后降低;随着作用PO曲酸浓度的增加,二级结构类型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降低,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增加。可以推测,曲酸与PO结合后,酶蛋白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曲酸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简介了曲酸的物化性质及抗菌与抗氧化作用,与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防腐、保鲜、抗氧化等方面的应用,及曲酸的安全毒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曲酸与阿魏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探讨了曲酸与阿魏酸对蘑菇酪氨酸酶催化L-DOPA氧化的抑制作用并推测其抑制机理。通过对曲酸与阿魏酸的IC50与抑制常数KI的测定可知,曲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阿魏酸。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ImageJ图像分析与处理软件定量地测定曲酸与阿魏酸对虾血淋巴和苹果褐变的抑制作用。曲酸对虾血淋巴褐变的抑制作用优于阿魏酸;对于苹果褐变,阿魏酸的抑制作用则高于曲酸。  相似文献   

9.
曲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曲酸对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和圆滤纸片法研究曲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曲酸抑菌热稳定性以及曲酸与ε-聚赖氨酸复合抑菌效果.实验表明:曲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分别是0.25%、0.40%;曲酸经过80、100、120℃处理30 min后MIC不变:1.0%的曲酸与0.001%的ε-聚赖氨酸复合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能力增强.结论:曲酸对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热稳定性好,与ε-聚赖氨酸复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曲酸在硅溶胶-凝胶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测定酱油中曲酸的简易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曲酸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10-5~7×10-4mol/L,相关系数为0.9993,检测下限为1×10-5mol/L,连续测定8次1×10-4mol/L曲酸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溶胶-凝胶化学修饰电极集分离与测定与一体,方法简单方便,可应用于酱油中曲酸含量的直接测定,避免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燕麦红曲黄酒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燕麦红曲黄酒的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糯米红曲黄酒比较,燕麦红曲黄酒中多酚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金属螯合能力也都优于糯米红曲黄酒,同时随着黄酒用量的增加,燕麦红曲黄酒的还原能力,金属螯合能力与糯米红曲黄酒的差异越明显。多酚物质在2种黄酒中的含量差异说明了燕麦红曲黄酒抗氧化能力优于糯米红曲黄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不同产地红曲米粉的辐射灭菌效果,对辐照红曲米粉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6kGy以上的γ射线可以有效杀灭红曲米粉中的微生物,辐照红曲米粉的感官指标、主要营养成分与未辐照无明显差异,但会导致色价的降低。商业化应用效果表明,采用静态堆码辐照,工艺剂量上限和下限分别为6kGy和8kGy,总体平均吸收剂量控制在7kGy,可确保红曲米粉的卫生质量、色价损失率在2%以下。  相似文献   

13.
红曲霉在中国的生产及其应用(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述中国红曲传统制造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现今酿酒用红曲生产工艺、高色价红曲的生产技术以及功能红曲的生产与探讨,并展望了红曲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A strain designated MK107-39, producing kojic acid with a high yield, was obtained by a new screening method using a 96-well microtiter plate after NTG treatment of Aspergillus oryze ATCC 22788. The amount of kojic acid produced by strain MK107-39 in a shaking flask was 28 g/l from 100 g/l of glucose, which was 7.7-times high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parent strain. The kojic acid yields per cell and the amount of glucose consumed were 9.8 and 6.0-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arent strain.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carbohydrates and organic acids, it seems that strain MK107-39 has some mutation regarding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By customizing the medium and culture conditions such as glucose concentration,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pH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more than 110 g/l of kojic acid was produced in a 3-l jar fermentor. Upon scale up to a 600-l pilot fermentor, enhanced production of kojic acid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The kojic acid yield from glucose consumed, Y(P/S), was 0.43 (g/g) in this pilot plant-scale fermentation.  相似文献   

15.
红曲霉在中国的生产及其应用(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在阐述中国红曲传统制造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现 今酿酒用红曲生产工艺、高色价红曲的生产技术以及功能红曲 的生产与探讨,并展望了红曲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红曲米样品抗氧化性差异,考察了10种红曲米样品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并进一步分析了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红曲米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其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其中广东红曲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的指标最高,其次为福建红曲,浙江红曲最低。同时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在不同的红曲米样品间差异较大,以多酚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作为区分依据,10种红曲米样品被分为4组,呈现产地聚集。表明红曲米样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受产地来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冷鲜鸭肉中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热杀索丝菌和具有致腐能力的病原微生物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抑菌圈直径、液体生长曲线和最小抑菌浓度评价曲酸的抑菌作用,分析曲酸对细胞膜和菌株胞内物质的影响,探索曲酸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曲酸对4 株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热杀索丝菌对曲酸处理敏感,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 mg/mL,液体体系下低质量浓度曲酸溶液处理即能完全抑制其生长;随着曲酸质量浓度增加,沙门氏菌、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增加,对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的抑制尤为明显,其抑菌圈直径增加1 倍以上;2.0 mg/mL曲酸处理在液体体系中能完全抑制上述3 株菌株的生长。曲酸处理能够提高菌株细胞膜疏水性1~2 倍,降低细胞膜表面的选择渗透性和破坏细胞膜结构,菌株培养液中Ca2+、K+、Mg2+离子浓度增加;曲酸处理还可破坏呼吸链脱氢酶、促使β-半乳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等内容物质泄漏、菌体细胞膜破裂形成孔洞。同时,曲酸处理引起菌株胞外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P<0.05),胞内分子质量大于66.4 kDa和小于20 kDa的蛋白质减少。整体来看,曲酸抑制4 株菌株的机理基本一致,主要是通过促进疏水物质暴露、破坏菌株相关酶和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同时干扰菌株蛋白质新陈代谢,从而抑制菌株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论述了红曲在液态深层发酵食醋生产中的应用。对于此工艺的操作要点、方法及生产试验的效果做了介绍。结果表明,红曲能提高食醋对光和氧的稳定,能产生多种酶类使食醋口感柔和,香味浓郁,色泽红润,并能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