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DC -DC转换器开关频率的提高允许采用越来越小的外部元件(MaximIntegratedProductsInc)。在传统设计中 ,一般采用钽电容作为开关电源的外部电容 ,事实上 ,新型陶瓷电容在许多开关电源中可以获取同等指标 ,并达到同样的设计目的 ,而且 ,用陶瓷电容替代钽电容可节省系统成本、同时又能减小系统尺寸。本文通过计算结果表明 :陶瓷电容用于正激和反激电路拓扑中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当然 ,它更适合低功率转换器的应用 (输出电流低于1A)。一般情况下 ,选择电容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 :电容值(C)、等效串联电阻 (ESR)、等效串联电感 (ESL)、…  相似文献   

2.
胡斌 《电子世界》2010,(2):33-34
<正> 八、多个小电容串并联电路分析方法和思路培养如图17所示是多个小电容串并联电路,这是电视机行扫描输出级的逆程电容电路。电路中,C3与C4并联后与C2串联,然后再与C1并联。这几个电容经串联、并联后总的等效电容是行逆程电容,见电路中的等效电路,这一电路中的每一  相似文献   

3.
电容端电压跃变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元件由于具有存储能量的作用,因此在电路的结构或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和换路时,其端电压和端电流是不能突然改变的,在电路理论中这一性质可以表述为:当电容元件的初始电压为零或者电感元件的初始电流为零时,在换路的一瞬间,可以把电容元件看成一条短路线,把电感元件看成一个开路端(换路定理)。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换路定理并不成立,本文以电容元件为例,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保证互连延时特性不变的基础上将两相邻耦合RC互连中的耦合电容和静态互连电路等效为一“有效电容”,并将其用于有源互连的Elmore延时计算。与传统的采用Miller电容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它不但提高了计算精度而且反映了延时随信号上升时间变化的规律。本文方法与Elmore延时具有相同的计算复杂度,可广泛用于考虑耦合电容的面向性能的布线优化。  相似文献   

5.
贾新亚 《电子科技》2015,28(1):67-68,72
随着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发展,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介绍了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等效模型的不同工作方式,分析了MOV的工作特性。串联电容补偿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通过串联电容补偿线路感抗,缩短交流传输的电气距离,降低线路输送损耗,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传输功率,更加合理地分布输送功率,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阶跃函数表示响应的时间段给出了具有初始电压电容的戴维南等效电路。根据等效的定义进而给出了相应的诺顿电路。通过在5域对具有初始电压电容的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作进一步分析,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此结论可应用于具有初始电流电感的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的求取。文中实例分析了具有初始电压电容的等效电路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模拟电路里的一款经典电路,包含很多的模拟电路知识,其中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是该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容的特性使电路的交直流通路进行分离,使得该电路的动态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文章将对该电路中耦合电容及旁路电容的工作原理及对频率特性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并结合仿真软件multisim12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款无片外电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与传统的LDO相比,此LDO消除了传统结构中所需的片外电容,可更好地应用于全集成低功耗的片上系统(SoC)中。针对无片外电容LDO没有外部等效零点补偿这一特点,采用一种折叠输入推挽输出误差放大器结构,结合密勒补偿以及一阶RC串联零点补偿两种方案,有效地改善了无片外电容LDO的稳定性。电路采用SMIC0.18μm CMOS工艺实现,面积为0.11 mm2,最大负载电容100 pF,输入电压为1.8 V时,输出电压为1.5 V,静态电流31.8μA,压差为160 mV。  相似文献   

9.
为了滤除信号中掺杂的高频噪声,设计一种六阶级联式开关电容低通滤波器,以数据采样技术代替传统有源RC滤波器中的大电阻,有利于电路的大规模集成。滤波器由双二阶子电路级联而成,电路中的电容值利用动态定标技术计算确定。用Hspice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开关电容低通滤波器能较好地对信号进行整形,其频率特性符合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0.
油水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小电容检测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一个关键和难点。针对油水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具体要求,本文研制一种微小电容交流测量电路。电容测量电路的静态测量误差小于0.2%,漂移为0.05%/小时。实验结果表明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动态电路分析的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特殊动态电路,在满足换路定则和画出初始值等效电路的前提下,根据初始值的等效电路,仍不能求出所有电量初始值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举例论证,找到了解决办法,并将这种方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海量存储系统研究过程中PB级硬件需求过高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基于iSCSI协议的容量仿真技术,通过分析文件系统的格式,进一步提出了更具通用性的地址映射方案和动态扩容机制.目前iSCSI提供了远程存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一定大小的文件模拟磁盘,并对磁盘容量进行虚拟扩大和地址映射管理,实现了小文件到大磁盘的仿真,同时对动态地址映射方案下的动态扩容机制予以介绍.最后通过实验对虚拟磁盘和普通磁盘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李军  贺西平  丁少虎 《压电与声光》2008,30(1):100-101,105
研究了换能器性能参数与预应力的关系。测得了不同预应力下压电换能器的共振频率、反共振频率及等效电路参数,得出了这些参数值随预应力变化的规律,即随着预应力的增加,共振频率、反共振频率、静态电容和动态电容随之增大,当预应力达到一定值后不再随预应力变化而趋于稳定值;动态电感几乎不随预应力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14.
深度饱和三极管等效电路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电子仿真实验平台和传统实际实验方法,尝试通过对共发射极放大器电路静态和动态工作参数的测量,分析深度饱和的三极管的动态等效模型。并运用三极管的动态等效模型分析,当放大器输入和输出耦合电容改变时,对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相位位移的影响,通过仿真平台和传统方法实验结果分析两者结果一致,从而进一步阐明深度饱和三极管的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设计了一种基于导线温度、倾角和气象条件的线路增容监测系统.介绍了由温度倾角监测装置、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和专家分析系统组成的无线网络结构.对专家分析系统中金具热缺陷判断、线路静态提温增容、线路动态监测增容和导线安全状态判断与评估等功能进行分析和设计,得到的相关信息能够为线路、调度等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压缩语音编码中集成信息隐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婉霞  余晖  胡萍 《电子学报》2014,42(7):1305-1310
论文针对低速率语音编码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码本生成的信息隐藏方法,设计了相应的嵌入和提取算法.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基于静态码本分区的信息隐藏方法无法对抗码字统计分析检测的问题.实验表明该隐藏算法在13.3Kbps的载体速率下能获得450bps隐藏容量,而且载密信息的语音质量PESQ值下降不到6%.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受控电压源构建了他励直流电机机电一体化动态等效电路,并将该等效电路推广到其它类型的直流电机。这种机电一体化等效电路有助于数字仿真和电机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在不影响通话质量的前提下,要使得系统容量最大化需要采用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降低每个移动台和基站的发射功率使得系统中干扰最小化.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文章分别对单小区和多小区CDMA系统的系统容量进行了理论推导,并采用19个小区的仿真模型对系统容量进行了仿真.在将仿真得出的结果与理论推导值比较后,得出结论:功率控制的偏差直接导致系统容量的下降,因此研究出更好的功率控制算法对于提高系统容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磊  王时英 《压电与声光》2014,36(5):861-864
超声振动系统中,匹配电路的设计是根据换能器自身参数来确定的,通常并未考虑换能器与振动系统中其他设备连接时所引起的问题。实际上,压电换能器与整个超声振动系统连接后将引起动态电阻R1的变化,最初确定的匹配电路的匹配效果不佳。因此,利用动态电阻R1与T型网络电参数间的影响关系及匹配电路的2个匹配条件,重新优化调整T型匹配电路中的3个电参量,并用Multisim软件对优化后的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静态匹配条件下,优化后的T型匹配电路起到了更好的调谐作用,超声振动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振动效率较优化前的匹配状态有较大提升,实现了最佳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20.
Dynamic logic is an alternative way of making logic circuit cells and numerous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ake advantage of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Particularly, techniques such as the true-single-phase-clock (TSPC) have been used very successfully for fast and low-power applications. However one cannot synthesize dynamic logic gates with the same ease as static gates. One reason is there are no simple rules to connect the many circuit types of dynamic gates to static gate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finding connection rules for a given set of gate types. The fundamental cell circuit types for dynamic logic gates are analyzed first together with static logic gates. A common set of principles of operation and connections is then identified and later applied to discover which are the feasible connections between cell circuit types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