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肺炎链球菌18C型多糖结合物中游离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条件预处理样品,将结合多糖与游离多糖分离,用改良蒽酮法测定结合物中总糖与游离多糖的浓度,计算出结合物中游离多糖的含量,并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采用5mol/L氯化钠溶液、85%乙醇溶液及-20℃冻存72h预处理样品,结合多糖与游离多糖的分离率及实验的有效性均最高。采用本方法测定肺炎链球菌18C型多糖结合物中游离多糖含量,结合多糖与游离多糖分离率的变异系数CV值为1.7%,实验有效性变异系数CV值为5.6%;检测3个浓度供试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8.5%和97.0%;检测1批多糖结合疫苗中游离多糖含量的CV值为4.2%。结论已建立肺炎链球菌18C型多糖结合物中游离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靠性强,准确性高,精密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物中游离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owry法与凝胶色谱法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结合物中游离蛋白浓度,再计算出结合物中游离蛋白含量,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准确性和精密性验证。结果采用本方法测定3个浓度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物中游离蛋白含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8.5%和97.0%;检测同一批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物的试验间变异系数CV值为3.0%。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和精密性较好,可准确检测出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物中游离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9V型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中游离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对9V型肺炎球菌多糖溶液进行不同浓度的脱氧胆酸钠(NaDOC)酸沉处理,选择仅沉淀结合物而不沉淀多糖的最佳处理条件,筛选出所能沉淀蛋白的最大浓度;对建立的方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及线性验证。结果 9V型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的最佳NaDOC酸沉处理条件为2%NaDOC-0. 05 mol/L HCl;蛋白浓度低于200μg/m L时,NaDOC酸沉处理条件沉淀蛋白的效果最佳。准确度试验的回收率在90%~99%之间;实验内及实验间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CV均小于10%);在10~100μg/mL范围内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糖浓度的曲线,线性良好,r~2> 0. 998;NaDOC的终浓度在0. 25%以下,对蒽酮硫酸法检测无干扰。结论 NaDOC酸沉淀法能很好地分离结合物原液中的结合物与游离多糖,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测定9V型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中的游离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a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a,Hia)结合物游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利用脱氧胆酸钠(Na DC)盐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Hia结合物的游离多糖含量。通过检测Na DC盐酸法沉淀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TT ADH衍生物(ADH derivative of TT,TTAH)及TT琥珀酰化衍生物(succinic anhydride derivative of TT,TTSA)的最大能力以及沉淀多糖降解物(depolymerized polysaccharide,de-PS)或降解多糖ADH衍生物(ADH derivative of de-PS,de-PS_(AH))与相应载体蛋白质混合物的最佳离子强度,并利用最佳离子强度检测混合物中多糖与蛋白质质量的最小比例,以确定Hia结合物游离多糖含量的测定条件。通过添加回收试验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多次测定结合物的游离多糖含量验证方法的精密度。结果 Na DC盐酸法对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几乎无影响;Na DC盐酸法沉淀TT、TTAH和TTSA的最大能力分别为402.8、352.5和691.0μg/ml;在0.6 mol/L NaCl的离子强度下,Na DC盐酸法沉淀多糖与蛋白质混合物,当de-PS与TT或TTAH的质量比≥1∶2、dePS_(AH)与TT的质量比≥1∶4、de-PS_(AH)与TTSA的质量比≥1∶5时,多糖回收率均在95%以上。向结合物添加6、12、35和56μg/ml的de-PS或de-PS_(AH)时,多糖回收率均在80%~100%之间;游离多糖含量检测结果的CV值均在10%以内。结论建立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结合方法制备的Hia结合物游离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对榛蘑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料液比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5,温度100°C,时间4h,在最佳提取工艺时,榛蘑的多糖提取率为4.37%。对常用的醇析方法进行改进,在传统Sevag法除蛋白的基础上采用Sevag法结合酶法除蛋白,大大缩短了除蛋白时间,又用改良的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CDAP)代替溴化氰(CNBr)活化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制备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疫苗。方法将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溶液加CDAP活化,经ADH和缩合剂EDAC与破伤风类毒素进行偶联,经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得到5型肺炎链球菌多糖-TT结合物,并对其生化指标、血清学特异性、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进行检测。结果多糖-TT结合物的游离多糖含量与多糖的衍化率成反比;血清学特异性良好;经动物实验证明其安全性合格;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游离多糖含量越低,免疫原性越强。结论用CDAP活化工艺制备的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TT结合物适宜制备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超滤工艺。方法选择跨膜压力、切向流量及多糖浓度为自变量,膜包处理能力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分析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膜包处理能力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取3批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水溶液,对优化的工艺参数进行验证;按照最佳超滤工艺对3批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水溶液进行等体积透析,确定超滤终点;并对纯化的荚膜多糖进行各项检定。结果优化的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超滤工艺为:跨膜压力12.8 Psi,切向流量66 L/h,多糖浓度0.86 g/L,最适透析倍数为5倍,在该条件下,膜包处理能力的理论值为91.7 g/(h·m2),实际值为91.9 g/(h·m2)。3批纯化的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水溶液的多糖组分均符合《欧洲药典》7.0版相关规定,均未检出残余脱氧胆酸钠和乙醇,3批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大于420 000,抗原性良好,且抗原物质成分无差异。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的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超滤工艺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维核磁共振氢谱(one 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en spectrum,1H-NMR)在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检定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1H-NMR法对9V、14、6A、11A型肺炎链球菌精制多糖、降解多糖、活化多糖、多糖衍生物、多糖结合原液进行结构表征,对比特征基团的结构差异。结果 9V、14、6A、11A型肺炎链球菌降解多糖、活化多糖、多糖衍生物及多糖结合原液与肺炎球链菌多糖标准品指纹区结构一致,表明肺炎链球菌多糖在降解、活化、衍生过程中多糖结构完整性未受影响。结论 1H-NMR法可用于肺炎链球菌多糖及其多糖降解、活化、衍生过程中的结构表征,该方法可有效地对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层析法纯化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以替代冷酚抽提法,并对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进行初步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方法采用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去氧胆酸钠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进行前处理,并用Capto adhere和Capto DEAE阴离子交换凝胶柱串联,对多糖进行柱层析纯化,再通过脱盐去除残留的去氧胆酸钠,获得精制多糖。对缓冲液中的去氧胆酸钠浓度、缓冲液pH值、样品的前处理时间及离子交换流速进行优化,并对建立的层析纯化工艺进行放大,纯化3批多糖,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检测各项质控指标,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纯化后的多糖结构。将层析法和苯酚法纯化的多糖分别与破伤风类毒素结合,制备多糖蛋白结合物,对结合物进行异常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经优化,确定缓冲液的去氧胆酸钠浓度为1.0%,pH值为8.0,样品前处理时间为6 h,离子交换流速为2.0 ml/min。放大工艺制备的3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各项检测指标均合格,多糖回收率均大于70%,明显高于苯酚法制备的多糖。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层析法与苯酚法纯化的多糖主要峰基本一致,层析法未改变多糖结构。层析法纯化的多糖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异常毒性试验合格,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与苯酚法纯化多糖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小鼠后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层析法分离杂蛋白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工艺易于放大,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替代苯酚抽提法用于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纯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23F型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物游离蛋白含量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C-HPLC)法检测23F型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物游离蛋白含量。色谱柱:TSKgel G3000(300 mm×78 mm,5μm);流动相:10 mmol/L PBS(150 mmol/L NaCl,pH 6. 8);检测波长:214 nm;流速:0. 5 m L/min;柱温:25℃;自动进样:100μL。同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准确度、耐用性及专属性验证。结果建立的方法在纯化载体蛋白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含量为3~18μg/mL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 0. 99;23F-2017001、23F-2017002、23F-2017003批供试品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 1%、0. 3%、1. 0%,中间精密性RSD分别为3. 7%、8. 5%、4. 8%;加入6、8、10μg/mL纯化载体蛋白TT样品的3次检测结果回收率在93. 2%~102. 6%之间,回收率的RSD均为0. 6%;进样温度为20~30℃条件下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相对偏倚在-0. 1%~0. 5%之间;流动相溶液中含甘氨酸及低浓度硼酸时对检测结果无干扰,硼酸浓度为20 mmol/L以上时对游离蛋白峰检测有一定干扰。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性、准确性、耐用性及专属性,可用于23F型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物游离蛋白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18C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物中多糖片段的大小对其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取乙酸水解多糖,Sephacryl S-300(XK-50)柱纯化多糖片段,ADH法制备结合物,免疫小鼠,检测血清的ELISA抗体滴度、亲和力以及调理吞噬能力。结果得到重复单位数分别为27、25、19、12、10、9和8的多糖片段。与TT制备的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均能诱导产生IgG型抗体,并存在加强免疫效应,表现出T-细胞依赖型抗体免疫反应。随着链长度的缩短,血清GMT有增加的趋势,但只有8RUPn18C-TT与27RUPn18C-TT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当吞噬率为50%时,血清的稀释倍数分别为35.10、39.60、45.71、104.71、117.00、145.50和478.60。此趋势与抗体滴度呈正相关,但各组间亲和力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较短多糖片段制备的结合物免疫原性高,血清GMT高,调理吞噬能力也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2~8℃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将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放置在2~8℃条件下,定期取样,检查其物理外观,检测多糖含量、水分含量和分子大小,并进行鉴别试验以及异常毒性和免疫原性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于2~8℃保存30个月,各项质量控制指标仍符合该疫苗企业注册标准。结论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2~8℃条件下,其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活化工艺,为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多糖衍化率和游离多糖含量为指标,按照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不同的pH值、活化时间和活化剂加量对多糖进行活化后,与破伤风类毒素(TT)偶联,并经Sepharose4FF层析纯化后,对多糖-TT结合物进行各项生化检定、免疫原性检测及稳定性观察,确定最佳活化工艺,并对优化的工艺进行验证。结果以多糖衍化率为指标,可确定pH值和活化剂加量二因素对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活化有显著影响(P<0.05),而以游离多糖为指标时,无法确定三因素对多糖的活化有显著影响(P>0.05),结合各项指标检测及稳定性观察结果 ,确定多糖活化最佳工艺为:在pH12条件下,向每mg多糖中加入等量活化剂,反应10min。采用优化的多糖活化工艺制备3批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TT结合物,各项指标均符合多糖结合疫苗的常规质控标准。结论优化的多糖活化工艺可制备出游离多糖含量低、免疫原性高的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结果具有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解吸附处理对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各型多糖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分别用胰蛋白酶、NaOH解吸附或未解吸附处理,十三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制品1和制品2)分别用胰蛋白酶、NaOH解吸附(10、30、90 s)处理,应用免疫化学分析系统(IMMAGE 800)测定各型多糖含量。结果除14型外,未经解吸附处理的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各型多糖含量均显著低于经胰蛋白酶解吸附和NaOH解吸附处理后的多糖含量(P<0.05);除23F型多糖外,经胰蛋白酶解吸附处理后的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各型多糖含量均低于经NaOH解吸附处理后的多糖含量。经胰蛋白酶解吸附处理后,制品1中的14型和制品2中的1型多糖含量低于经NaOH解吸附处理后的50%;随着NaOH解吸附处理时间的增加,制品1和制品2中19A型多糖含量急剧下降。结论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进行各型多糖含量检测之前需进行解吸附处理,胰蛋白酶解吸附和NaOH解吸附处理对多糖含量检测结果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pulsedamperometric detection,HPAEC-PAD)测定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中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的混合液经HCl水解处理后,进样CarboPac PA10柱,以氢氧化钠-醋酸钠梯度流洗,脉冲积分安培检测器检测。筛选样品的水解条件;对HPAEC-PAD法进行专属性、精密性及准确性验证,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确定的样品水解条件为以2 mol/L HCl于85℃处理1 h。载体蛋白破伤风类毒素对检测结果无干扰;重复性、日内精密性和不同操作者之间精密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5%;准确性试验中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回收率在90%~110%之间。HPAEC-PAD法测定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的多糖含量与传统间苯二酚比色法测定结果相当;成品疫苗中的W135群和Y群多糖含量测定结果符合《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的规定(均≥4μg/剂)。结论 HPAEC-PAD法专属性、精密性和准确性良好,可用于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W135群和Y群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太空诱变对α-溶血性链球菌多糖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过碘酸钠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标记在刀豆凝集素(ConA)、麦胚凝集素(WGA)、接骨木凝集素(SNA)、蓖麻凝集素Ⅰ(RCA-Ⅰ)及植物血凝素(PHA)上,合成HRP-凝集素,检测普通型α-溶血性链球菌及太空型链球菌菌体内多糖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太空型链球菌菌体内末端为ConA、SNA及RCA-Ⅰ所识别的多糖分子含量较普通型α-溶血性链球菌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端为WGA及PHA所识别的多糖分子含量,普通型α-溶血性链球菌较太空型链球菌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太空诱变对细菌的多糖分子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为细菌多糖制品的筛选及其性能和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MenA PS-EA偶联物及以MenA PS-EA为包被抗原的A群脑膜炎奈瑟菌多糖IgG抗体的ELISA检测试剂。方法培养A群脑膜炎奈瑟菌,提取多糖(MenA PS),与卵清蛋白(EA)以还原氨基法偶联,Sepharose CL-4B纯化。制备以MenA PS-EA为包被抗原的A群脑膜炎奈瑟菌多糖IgG抗体的ELISA检测试剂,考察试剂的精密性和稳定性,并与血清杀菌力试验(SBA)比较。结果纯化的MenA PS-EA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为81.50%;以MenA PS-EA为包被抗原的ELISA检测试剂精密性和稳定性良好;将该试剂与SBA法比较,其敏感性为96.91%,特异性为90.00%,一致性为95.83%。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纯化MenA PS-EA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A群脑膜炎奈瑟菌多糖特异性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可用于检测多糖IgG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及开发细菌多糖类抗体诊断试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