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刘杲华 《中国油脂》2020,45(12):142-144
通过在生产线安装近红外分析仪在线测定豆粕的水分、粗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对比研究了近红外分析仪安装位置、豆粕流速和流量稳定性对在线近红外分析仪测定结果与传统国标法测定结果之间误差的影响,确定了生产线的改造方案,并对改造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通过对下料口进行技术改造,加装限料挡板和流量调节手柄,可使豆粕流速和流量稳定,从而减小测定误差;将近红外分析仪安装在成品粕下料溜槽处后方,在线近红外分析仪与国标法测定打包线及发货车辆豆粕的水分、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结果的绝对误差分别小于0.20%、0.30%和010%,测定结果稳定可靠。在线近红外分析仪可以用于豆粕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全脂膨化大豆粉的生产中对大豆的膨化可分为干法膨化和湿法膨化。介绍了干法膨化和湿法膨化生产的大豆粉质量的区别。详细介绍了湿法膨化生产全脂膨化大豆粉工艺,及全脂膨化大豆粉的地区(企业)产品质量验收标准,并进行了投资效益分析。对湿法膨化生产的全脂膨化大豆粉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为全脂膨化大豆粉中粗蛋白质含量35.2%,含油17.1%,粗纤维5.2%,粗灰分5.7%,含钙0.32%,总磷含量0.4%,各项指标符合地区(企业)对产品的要求。采用湿法膨化生产的全脂膨化大豆粉是一种很好的饲料配料。  相似文献   

3.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在制丝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在线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制丝线上烟丝的光谱,建立了在线烟丝含水率、总植物碱、总糖和总氮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生产线上烟丝的这些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含水率、总植物碱、总糖和总氮的预测值与化学方法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1.9%、2.1%和1.7%,表明应用在线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能够对制丝线上烟丝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检测和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4.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在烟草制丝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在线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制丝线上的烟丝光谱,建立了在线烟丝含水率、总植物碱、总糖和总氮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生产线上烟丝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含水率、总植物碱、总糖和总氮的预测值与化学方法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1.9%、2.1%和1.7%,表明应用在线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能够对制丝线上烟丝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检测和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5.
小麦粉生产工厂多采用离线方式分析产品的品质,造成产品质量分析数据滞后于生产过程,导致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等问题,研究设计了微型近红外小麦粉品质在线检测系统。以MicroNIR-2200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和S3C2416开发板为核心,以小麦粉为研究对象,以水分、灰分和面筋含量作为检测指标,设计并搭建了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小麦粉品质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在线光谱采集系统的硬件、软件部分和光谱建模分析软件的设计。通过模拟在线装置和实验测试,验证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小麦粉品质在线快速检测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米糠粕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分析米糠粕加工行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其质量要求,明确其关键质量监控点和检测指标,重点介绍其在米糠原料收购、生产过程监控及出货成品的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实现米糠原料收购、制粒烘干、米糠粕产品中对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等含量的快速分析,通过近红外技术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分析得到,米糠和米糠粕的水分平均偏差小于0.2%,粗蛋白质平均偏差小于0.5%,粗脂肪平均偏差小于0.5%,粗纤维平均偏差小于0.5%,粗灰分平均偏差小于0.3%,其检测精度基本满足企业要求,采用该技术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对产品品质进行快速分析,极大降低人工化验工作,有利于指导原料收购、生产及成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金华火腿生产过程中的品质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华火腿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火腿生产过程中的品质参数.火腿样品经万能机粉碎,在AntarisⅡ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上扫描,获得其近红外光谱.参照国标法测定对应样本的过氧化值和水分含量,用Norris导数平滑滤波及一阶导数对光谱预处理,建立火腿过氧化值和水分含量的偏最小二秉(PLS)回归模型.其中过氧化值模型中样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0.99091,预测均方差(RMSEP)0.436,平均相对标准偏差0.34%,与化学测定值无显著差异.水分含量模型中样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 0.93537,RMSEP为0.0184.本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快速检测金华火腿生产过程中的品质参数.  相似文献   

8.
为给膨化大豆粉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在无抗大环境下膨化大豆粉的生产加工技术、关键设备和关键指标控制,并对膨化大豆粉在仔猪、奶牛、水产和家禽饲料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原料大豆经除杂、破碎、粉碎、调质、膨化、冷却、干燥、破碎等工艺生产膨化大豆粉,膨化大豆粉生产关键设备包括原料破碎机、锤片式粉碎机、调质器、膨化机、翻板冷却器、成品破碎机等。膨化大豆粉关键指标为抗营养因子(脲酶活性0.01~0.03 U/g)、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75%~80%)、脂肪(17%~20%)、粗蛋白质(35%~39%)、水分(≤12%)、颗粒度(0.85 mm筛网过筛率≥90%)等,可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和加工工艺等方式,控制关键指标。膨化大豆粉可用于仔猪、奶牛、水产、家禽的饲料中,具有促进消化吸收、提高生产性能等优点。综上,膨化大豆粉生产工艺简单,同时对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对生产线上的豆粕样品进行扫描,建立近红外光谱检测预测模型,分别采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及湿化学方法检测相同样品后,大豆粕水分、蛋白、脂肪含量的SEP分别为0.111、0.238和0.109,准确度与湿化学方法相近,对近红外检测技术引入的点位进行了摸索,最终将近红外检测点设定在蒸脱机后及成品粕处。使用近红外检测技术持续扫描生产线豆粕样品,及时反馈回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更为稳定,生产控制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法无损测定光皮树果实内含物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A7200型二极管阵列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湖南地区的52个光皮树果实样品进行分析,建立了近红外法无损测定其主要内含物含量的模型。在化学分析检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分析模型,进行了准确性的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同标准的化学分析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可以采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光皮树果实中的粗脂肪含量、热值、水分和粗蛋白质等指标的无损测定,为木本油料光皮树良种选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刘宏超 《中国油脂》2021,46(1):38-41
为科学判定我国进口巴西大豆在储存期间的品质变化,采用模拟储存试验的方式,对不同水分含量巴西大豆在储存过程中粗脂肪、脂肪酸值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巴西大豆在储存6周后,营养指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储存28周时粗脂肪含量下降0.52~1.76个百分点,脂肪酸值(KOH)升高3.38~105.48 mg/100 g,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超过安全水分值(12%)越高,大豆品质下降越明显。低于安全水分值的大豆在储存18周后,品质开始发生较明显变化。因此,认为低水分含量(≤12%)大豆最佳储存期在18周内,高水分含量(>12%)大豆最佳储存期在6周内。通过试验不仅能够准确判定巴西大豆储存过程中的品质随时间的变化,也可以指导国家和地方大豆储备库对大豆的管理,保证大豆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大豆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方法 首先采集350-2500 nm光谱范围的大豆近红外光谱,采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算法将大豆样本划分为校正集样本与测试集样本,然后对原始光谱分别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交换(SNV)、归一化(Nor)等9种方法进行预处理,最后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对样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原始光谱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后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水分的预测精度最高,其校正集和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4和0.9055 , 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211和0.5933;原始光谱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粗脂肪的预测精度最高,其校正集和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4和0.9295 , 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897和0.6462。结论 近红外光谱(NIRS)结合预处理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大豆水分和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以317份不同品种的大豆为原料,开展了大豆样品粉碎粒度的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近红外研究,以期建立大豆品质检测方法。方法 45份大豆粉碎样品经不同的过筛处理,对剩余的272份大豆样品在最优的粉碎粒度下建模分析。结果大豆粉碎过60目建模效果最好,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9和0.939;剩余272份大豆样品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为0.909,粗脂肪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为0.918,外部验证蛋白质和粗脂肪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4和0.911。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大豆品质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刘宏超 《中国油脂》2021,46(8):92-96
以巴西大豆为试验材料,模拟海上货轮舱内环境,对大豆热损伤粒率、霉变粒率、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溶解度和脂肪酸值进行测定,监测不同水分含量大豆在50 d模拟储运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水分含量越高,对豆堆温度的影响越大,进而对大豆的品质影响越大。当大豆水分含量小于等于12%时,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可长期安全储存;当水分含量为13%时,储存时间超过20 d后品质指标开始发生较明显变化;大豆水分含量大于等于14%时,短期内大豆各项指标发生显著变化,不耐储存。高水分导致豆堆温度升高,进而引起大豆霉菌滋生,热损伤粒率、霉变粒率、脂肪酸值增加,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轻微下降。研究结果可为科学阐述进口大豆海上运输过程中品质变化和客观评估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荷叶离褶伞子实体、菌丝体和发酵液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验荷叶离褶伞子实体、菌丝体及菌丝体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多糖、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的种类与含量分别按食品营养成分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粗多糖含量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 版)检验。结果表明:该菌子实体、菌丝体和菌丝体发酵液中分别含有粗蛋白21.4%、28.3%、0.084%;粗脂肪1.44%、2.78%、0.11%;粗纤维9.52%、5.32%(菌丝体发酵液未测);碳水化合物53.04%、54.7%、2.82%;粗多糖3.55%、1.77%、0.12%;氨基酸总和分别为16.82、19.8、0.088g/100g,氨基酸种类分别为17、18、6 种;其中含赖氨酸1.13、1.18、0g/ 100g;维生素种类分别为5 、5 、4 种,其中含烟酸21.2、25、0.084mg/100g;矿物质分别含有7、5、1 种,其中含硒0.013、0.080、0mg/kg。该菌子实体、菌丝体及菌丝体发酵液营养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双孢菇蛋白粉的工艺。以集粉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进风温度、提取液蛋白质浓度、进料速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进风温度为165 ℃、提取液蛋白质浓度为40 mg/mL、进料速率为650 mL/h时,集粉率最高为38.8%。所得蛋白粉为奶白色,有鲜蘑菇香味。营养检测分析表明,双孢菇蛋白粉蛋白质含量为65.8%,碳水化合物为8.8%,粗脂肪为0.4%,粗纤维为3.8%,灰分为2.0%,水分为7.20%;氨基酸种类齐全,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0%;苏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四种必需氨基酸接近FAO/WHO标准。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如重金属镉、铅、砷、汞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内。  相似文献   

17.
麦胚酸奶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麦胚酸奶的营养成分,为综合利用麦胚这一营养资源,开发麦胚酸奶这一新型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测定普通酸奶、麦胚酸奶(10%)中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指标.麦胚酸奶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5.27g/100g,3.57g/100g,麦胚酸奶的钙、铁、锌、镁、铜含量分别为89.62mg/100g,0.95mg/100g,1.57mg/100g,29.01 mg/100g,0.07mg/100g.直接添加麦胚发酵酸奶中粗蛋白、粗脂肪、钙、镁、铁、锌、铜含量均高于普通酸奶(p<0.05).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对羊奶粉生产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在线监测,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建立市售羊奶粉蛋白质、脂肪、乳糖、水分、酸度和总灰分6个品质指标的通用模型及独立模型。本研究对羊奶粉样品的6个品质指标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进行7种平滑及4种算法结合的28种不同方式预处理,采用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分别建立以全部羊奶粉为样本集的通用模型及仅以陕西地区羊奶粉和仅以纯羊奶粉作为样本集建立的2个独立模型,探究这3个模型的预测性能及通用模型对2个独立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个独立模型6项指标的预测标准偏差(SEP)值分别为0.043~0.412和0.027~0.304,预测决定系数(RSQ)值分别为0.889~0.998和0.977~0.998,通用模型6项指标的SEP值和RSQ值分别为0.034~0.732和0.970~0.999,这3个模型预测能力均良好。通用模型的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通用模型对陕西羊奶粉蛋白质、脂肪、水分、酸度4项指标预测能力相比独立模型均有提高;同样对纯羊奶粉品质指标中酸度预测能力相比独立模型也有提高。综上,本研究所建通用模型及独立模型对快速无损预测市售羊奶粉品质指标是可行的,且通用模型对2个独立模型的部分指标预测能力均有提高,可实现对不同品类、地区羊奶粉更经济化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9.
19种不同产地核桃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标准法,对广西和云南地区产的19种核桃样品进行果品质量、水分、灰分、总蛋白质、总脂肪、脂肪酸等各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19种核桃样品的理化成分分析表明水分、灰分、蛋白质的含量均与其文献报道和国标规定的范围相符;除南丹中堡外,各品种的脂肪酸含量均大于65%,凤山顶猫最高。样品间出仁率的差异较为明显,凤山顶猫和云新核桃的总出油率最高。凤山顶猫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金城紫的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云新核桃的多价不饱和脂肪最高。以核桃全果换算分析可知,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前三的品种为月里巴峨、凤山顶猫和云新;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前三为云新、南丹中堡和凤山顶猫。ω6/ω3最低的前三位的样品为娘青、漾杂光明和龙佳。无论从核桃仁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排位,或核桃全果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排位,或是以ω6/ω3结合脂肪酸类型进行分析,均可作为筛选优良核桃品种的依据,可为广西和云南产核桃品种的筛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