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保障马莱高速公路某隧道的正常施工和后期的安全运营,根据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室内试验结果,分析了该隧道出口已滑滑坡体和不稳定斜坡体的稳定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滑坡治理工程措施。结果表明:隧道出口滑坡段地层以粉砂岩、石英砂岩和页岩为主,岩性破裂,存在三条隐伏压扭性正断层。出口已滑滑坡体体积约63210m~3,不稳定斜坡体体积约878010m~3。在暴雨工况下,已滑滑坡体和不稳定斜坡体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971~0.991和1.051~1.086,均低于规范规定的1.15,目前分别处于不稳定和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隧道施工基本停止。对该隧道出口滑坡采用设置15根长15~31m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作为主支挡,在桩前设置仰斜式排水孔、渗沟、封闭坡体裂缝等为辅的滑坡治理措施,并加强滑坡体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高州市某特大型滑坡为典型案例,采用传递系数法对不同工况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该滑坡在自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饱水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结论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证明该传递系数法适用于低山丘陵地区滑坡稳定性计算,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5,(8):173-176
为了避免庄头村遭受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的危害,采用极限平衡法评价了边坡在天然状态、暴雨状态、暴雨+地震状态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暴雨+地震状态下,边坡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成果为庄头村不稳定边坡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南冲水库溢洪道左侧山体存在A、B两个区块的古滑坡体,现处于极限稳定状态。该滑坡体距水库近,一旦失稳,将危及大坝及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现场勘察,查明滑坡所在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物质组成,并结合该滑坡自水库开建和运行以来的发展历程,阐明了滑坡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采用经典的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获得A、B区两个滑坡分别在自然状态和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稳定系数,结果表明A区块滑坡体虽然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持续暴雨条件下很可能再次出现复活滑动;B区块滑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基本稳定,但在暴雨条件下将发生失稳滑动。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和防治建议,保证水库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夏龙殿滑坡体[1]工程地质条件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变形因素两方面分析了该滑坡形成原因,根据岩土试验值、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演值,进行滑坡体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滑坡体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持续降雨情况下,滑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竹山县邓坪滑坡属于大型岩土混合推移式滑坡,此次滑坡主要诱因为强降雨。在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自重工况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为鄂西变质岩地区滑坡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对尔足变电站滑坡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程测量、钻探、室内外实验等手段,对尔足变电站滑坡变形特征、变形机制、破坏模式等开展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滑坡体表面次级滑塌严重,后缘裂缝密布。地层岩性是滑坡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降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运用传递系数的定量计算方法,评价了滑坡在天然和强降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得出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强降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的结论,并提出了抗滑桩+桩板墙+格构架+排水沟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军 《采矿技术》2021,21(3):125-128
在详细研究了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九龙峡I#滑坡变形的机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滑坡蓄水前和蓄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蓄水前天然工况下该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或地震工况下滑坡整体呈欠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叠加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蓄水后稳定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斜里滑坡体位于某水库下坝址近坝库内,规模较大,一旦失稳,必将危及整个大坝安全,甚至造成溃坝,滑坡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成为坝址选址的控制性因素。该文基于滑坡体地质特性研究和折线形滑动面极限平衡法,获得滑坡体建库前天然和暴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并与滑坡体长期实测变形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修正滑体、滑带物理力学参数,计算建库蓄水后多种工况下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其工程影响,为坝址选择提供有力依据。研究表明:折线形滑动面极限平衡法计算滑坡体稳定性是可行的;蓄水前滑坡体在天然和暴雨两种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蓄水后在正常蓄水位和正常蓄水位+地震两种工况下也处于基本稳定,但库水位骤降工况下处于不稳定;坝址选择应尽量避开该滑坡体。  相似文献   

10.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瑞典圆弧法、Bishop法、Janbu法、Sarma法和传递系数法,传递系数法是一种适用于折线形态并考虑土条间作用力的定量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接近。甘洛县西西呷村滑坡为大型牵引式土质滑坡,2018年8月5日发生滑移时,滑体沿坡体低洼地势,滑移至甘洛河,侵占河道,结合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并依据滑面形态及滑体、滑带土的岩土体力学参数,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该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与滑坡的变形特征基本吻合。由此表明传递系数法适合用于该大型土质滑坡。  相似文献   

11.
长弄屯不稳定斜坡为典型的推移式变形体,特殊的地质结构及演化历史是孕育斜坡变形的内在条件,在降雨和工程开挖耦合作用下,诱发原本不稳定的斜坡产生了推移式蠕滑变形。通过分析评价地质背景、岩土类型、滑体规模、形态结构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等,认为长弄屯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强降雨天气冲刷下及雨水的入渗作用,滑坡体的自重增加、稳定性变差,滑坡可能进入快速整体滑动阶段,有必要进行工程防护。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障研究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滑坡地质灾害,分析了研究区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得到了该滑坡空间分布范围及形态特征、厚度变化、规模大小及滑带发育情况以及滑坡潜在滑动面及数量、潜在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强度参数,可作为支挡的构造物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根据试验选取合理的参数计算滑坡的稳定性,分析论证失稳破坏机理模式、滑坡发展趋势及规模;并对治理工程措施、结构型式、埋置深度和工程施工等提出工程地质方面的要求和建议,采用抗滑桩及排水防治工程措施相结合方案。研究为该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和监测预防措施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贾玉跃  高毓山 《金属矿山》2017,46(6):156-159
以某矿山开采边坡为背景,综合分析了该边坡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基于SLIDE软件平台构建了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对强降雨及削坡条件下边坡岩土体的稳定性与排水条件下边坡岩土体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边坡变形发展特点和滑坡的发生机理做出判断。通过对不同边坡模型的计算,明确了以上各条件对边坡稳态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该边坡的稳定性控制及滑坡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动推力的计算评价是滑坡地质灾害防治论证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新岭煤矿露天区西帮滑坡为例,分析评价了滑坡稳定性,并提出相关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乌石头山滑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头山滑坡为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滑坡的产生主要与滑坡体的岩土体性质、滑坡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降雨)及人工活动有关。对滑坡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可知:自重工况下,坡体稳定系数1.44(>1.15),处于较为稳定状态;自重+暴雨工况下,坡体稳定系数1.03(<1.15),处于欠稳定状态,极端条件下坡体可能再次发生滑坡。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定性分析了水沟村滑坡的形成条件、发育特点等,定量分析了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沟村滑坡为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其形成受岩土性质、降雨因素及人为因素三者共同影响;通过对滑坡进行定量分析可知,在自重工况下滑坡稳定系数为1.83(1.15),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下滑坡稳定系数为1.03,斜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故可能在暴雨冲刷下再次发生滑坡。研究成果对认识和研究此类滑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以为今后指导防灾和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参数综合取值和纵剖面上下块段分开评价的方法,阐述了方圆村1组滑坡的基本特征、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形成机制,采用勘察取样试验、工程类比和反演分析综合确定c、φ等计算参数.在不同工况下对上、下块段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在降雨和地震工况下,上块段处于欠稳定状况,下块段处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对德阳地区某堰塘东岸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迹象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滑坡的主要成因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程防治方案.研究表明,疏松透水的土层、较强的降雨以及人类的耕作活动是导致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天然状态及天然+地震状态下,该滑坡基本稳定;在连续高强度降雨状态下,该滑坡欠稳定.故采取截...  相似文献   

19.
王旭春  管晓明  杜明庆  宋晨 《煤炭学报》2013,38(Z2):312-318
针对安太堡露天矿西北帮边坡出现的蠕滑现象,介绍了边坡的工程背景和滑坡现状,结合位移监测数据,研究了边坡蠕滑区滑坡的主要形成因素和滑动机理,简述了蠕滑边坡的失稳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露天矿边坡蠕滑区滑坡机理为前缘沿红黏土顺层持续蠕滑,后缘产生大量拉裂带,中部阻滑段最终被剪断导致边坡产生陡倾切层滑动;持续的强降雨是造成边坡滑坡的主要外在因素,不利的地形与地貌和地质特征与构造是导致边坡蠕滑变形的内在因素;可以通过判定边坡后缘拉裂带的裂缝深度对边坡失稳进行预测。运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MIDAS-GTS软件构建了边坡蠕滑区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了边坡稳定系数,并进行了边坡的变形破坏分析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边坡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06,整个边坡蠕滑区处于临界破坏状态;边坡蠕滑区位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坡顶最大位移达到0.43 m,位移变化最显著的区域分布于红黏土层,说明其发生了蠕滑变形,并形成了剪切破坏带,与坡顶拉裂带有贯通的趋势,滑坡的可能性较大,应该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海龙  张伟  秦丽杰 《金属矿山》2016,45(8):138-141
辽阳市弓长岭区三官庙滑坡体处在Ⅶ度地震烈度区,滑坡体呈对滑状,滑坡体整体坡度较缓,受渠内污水的润滑作用,该滑坡目前处于蠕动变形阶段。采用Midas-GTS建立有限元仿真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对三官庙滑坡在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考虑未来50 a地震超越概率10%工况,采用峰值为0.1g的时程荷载,运用四边形循环化网格法进行网格拓扑,对岩土体物理参数进行强度折减,分析坡体剪切应变区及等效塑性区,确定潜在滑动带,并将其与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拟合度很好,计算结果显示斜坡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或稳定,安全系数为1.2~1.3,但由于峰值为0.1 g的地震动加速度的加入,安全系数降至为1或以下,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