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电厂从港池取水对进港航道及港池回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和泥沙条件的基础上,利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的模拟电厂从港池取水对进港航道和港池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电厂取水引起航道落潮流速降低产生的进港航道泥沙回淤及港池淤积不大。  相似文献   

2.
淤泥质海岸的黏性泥沙淤积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许多火电厂和核电厂取水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我国广东台山电厂为例,研究淤泥质海岸的半封闭型港池和航道的黏性泥沙淤积问题。基于理论和物理过程探讨了电厂半封闭型港池和航道的泥沙淤积,并提出了一种电厂半封闭型港池的淤积计算方法,尤其是分情况考虑了不同的电厂取水流量对港池淤积计算的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计算了台山电厂港池和航道的泥沙淤积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淤泥质海岸的电厂港池和航道一般以逐年淤积为主;不同的电厂取排水流量对港池淤积影响较大,而对航道则几乎没有影响;港池的淤积强度和淤积量随着电厂取排水流量的增加呈现出递增趋势。结果在定性上反应了这类淤泥质海岸电厂港池和航道的泥沙淤积规律,文中的计算方法也能为类似淤泥质海岸工程应用中的黏性泥沙淤积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简要回顾我国自50年代以来,关于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的试验研究概况之后,对笔者提出的航道,港池淤积预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粉沙质及沙质泥沙的某些特点,对预报方法中的某些因子做了适当修正,使之既能计算淤泥质海岸的航道,港池淤积,也能估算粉沙质和沙质海岸航道,港池的淤积和冲刷。经我国11个大中小型港口航道,港池的实际资料检验表明,修正后的预报方法获得结果与实际一致。此外,对连云港建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前后泥沙运动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长江口徐六泾、横沙和佘山三站三年逐日表层含沙量、盐度和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北槽河段沿线含沙量洪、枯季准同步观测资料,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北槽河段含沙量沿程分布规律和垂向变化特征,以及滩槽泥沙交换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槽河段高含沙区分布位置在一期工程后适量下移;风浪对浅滩泥沙的掀动作用和滩槽问泥沙交换是造成工程区河段含沙量增加的主要动力因素;滩槽泥沙交换及输移途径取决于滩槽间流场变化,南北导堤在二期工程继续下延后,将进一步削弱滩槽泥沙交换量,有利于对深水航道的维护。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回顾我国自50年代以来,关于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的试验研究概况之后,对笔者提出的航道、港池淤积预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粉沙质及沙质泥沙的某些特点,对预报方法中的某些因子做了适当修正,使之既能计算淤泥质海岸的航道、港池淤积,也能估算粉沙质和沙质海岸航道、港池的淤积和冲刷。经我国11个大中小型港口航道、港池的实际资料检验表明,修正后的预报方法获得结果与实际一致。此外,对连云港建拦海西大堤之后的港内水域合理使用、口门区航道水深维护、港内各港池的淤积分布以及10万t级的航道、港池淤积预报,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大冲大淤,主流摆动频繁,航线不固定,难以采用常规方法分析确定进港航道通航水深保证率。以上虞液体化工码头工程为例,利用长系列水文地形实测资料,分析工程河段水文、河床演变特征及航道条件,据此计算进港航道通航水深保证率,提出码头通航所需条件及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淮河江苏入洪泽湖段航道局部水深不足的问题,拟采用整治工程提升航道等级。在简要介绍了该河段自然条件及河床演变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及泥沙回淤经验公式对航道整治前后的流场变化和泥沙回淤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实施后,河道水动力场变化较小,主河段过流能力略有增强,航道泥沙回淤量不大。  相似文献   

8.
陈建  范玉  余欣  张英克  李秀丽 《人民长江》2009,40(17):58-61
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进程改变前后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发展、分布情况及其对航道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进程改变对重庆河段初期泥沙淤积量有一定影响,但蓄水进程改变前后河段的淤积量差别不大,随着蓄水时间的增长,蓄水进程改变前后河段的淤积量及淤积分布差别逐渐消失;蓄水进程改变后,泥沙淤积纵向分布仍然集中在宽阔的浅滩段,横向分布仍然集中在汛期的回流区或边滩部位,部分浅滩随着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出现碍航问题,与蓄水进程改变前基本一致。总的来说,蓄水进程改变对重庆河段的航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长江南京河段岸线利用接近饱和,挖入式港池成为增加岸线的有效方法。通过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了工程兴建后,挖入式港池在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泥沙回淤强度和淤积量。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典型年水沙条件的淤积后,部分船型无法正常通过港池。因此为保证港池的长期正常使用,港池内出现较大量淤积时,须采用工程疏浚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洪湾港一期工程建设前后流场变化情况及港池、航道回淤状况,建立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在不同水文条件下,港区水流条件的变化及其对船舶安全的影响,并预估港池、航道泥沙回淤状况,为设计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1.
城陵矶至螺山河段槽蓄量及冲淤变化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利用GIS建立河道地形三维表面,计算分析河段槽蓄量以及冲淤变化的主要步骤和具体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河道形态显示直观、冲淤部位空间分析能力突出等优点.以长江干流城陵矶至螺山河段为例,选用6个测次的河道地形图,计算分析了近30 a来该河段的槽蓄量变化和冲淤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城陵矶至螺山河段20世纪70年代河道淤积较为严重,1981~1998年冲淤变化不大,1998~2001年平滩河槽有所淤积,近期冲淤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在河道形态的显示、冲淤部位的空间分析方面的突出能力,若进一步和河流水沙数学模型以及其他相关分析相结合,基于GIS的河道冲淤变化分析更能有利于发现河道泥沙淤积的规律,为洪灾成因和防洪减灾对策研究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入湖展宽河道边界下的泥沙淤积调整规律,进行了抚河改道入青岚湖河工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入湖逐渐展宽河道初期淤积方式和河槽调整存在空间差异:上段出现堤式淤积,形成稳定单一河道;中段出现拦门沙、点坝和顺坝淤积,形成相对稳定的分汊河道;下段出现不同尺度的淤积体及淤积位置的调整,伴随着水流切滩和改道现象。从水沙动力条件角度对其空间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造床流量条件下主流流速与泥沙中值粒径起动流速的大小关系是决定河床冲淤调整的重要指标,该指标的沿程变化可能是造成逐渐展宽河道初期淤积方式沿程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通航、调度及生态方面需求的提高,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两坝间河段进行新一轮治理已迫在眉睫。根据葛洲坝工程运行以来的实测资料,对该河段30余年来的河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葛洲坝工程运行后至1983年,两坝间河段明显淤积,其后至1998年,淤积进程趋缓;1998年以后有一定的冲刷,尤其在2003年三峡工程运行以来,两坝间河段处于累积性的冲刷状态,冲刷部位主要以深槽为主,冲刷深度较大的河段主要发生在乐天溪深槽段和南津关深槽段,河段中部较为稳定;2008年后,冲刷幅度变小,个别年份甚至有回淤。30年来,河段先淤后冲,渐趋平衡,河势较为稳定;三峡工程运行后,两坝间冲淤与三峡工程下泄沙量关系并不明显,而受汛期来水影响较大,考虑到三峡水库仍将持续进行试验性蓄水,逐渐进入正常运行期,其中小洪水调度及汛期滞洪作用都将增强,洪水流量过程的调平在所难免,因此两坝间冲刷将不易发生,小幅淤积极为可能,总的河势及深槽大小、位置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渭河下游河道输沙特性与形成窄深河槽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得出:含沙量200kg/m^3以上的洪水,河道排沙能力强,500m^3/s流量的排沙比可达100%;含沙量100-200kg/m^3的洪水,800-1000m^3/s流量的排沙比才能达到100%,河槽排沙能力低,主槽淤积机会多,数量大,对河道不利;高含沙量小水,主槽淤积严重;高含沙量大洪水淤滩刷槽,形成窄深河槽。河岸抗冲稳定性较强,并经常出现高含沙量大洪水,是形成渭河下淤窄深河槽的  相似文献   

15.
顾峰峰 《人民长江》2018,49(20):8-12
针对河口高浑浊带区域的航道回淤影响因子分析问题,研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分析方法。采用了理论模型计算、实测资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手段,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为例,计算比较了冲刷动力、淤积动力以及满足淤积条件的近底层含沙量等因子对航道回淤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满足淤积条件的小流速时近底层高含沙量是直接影响长江口高浑浊带区域航道回淤量的主要因子。这一结论通过洪枯季对应数据的差异比较得到了验证,也表明了所提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三角洲建造过程中河口不断延伸,黄河口河道相应发生调整。分析观测资料发现,河床可调整要素宽深比、比降、河床质组成的调整都存在一个极限值,并在河口河道行水晚期的淤积中保持基本不变。研究认为河床质调整极限是由来沙组成及河床质细化机制决定的。但是,河槽的宽深比不能进一步减小,以保持在更小比降下的输沙平衡,并非宽深比所对应的河槽形态已是所谓最大输沙形态,而是由于大流量过程和小流量过程不能适应对方所塑造的河槽形态,相互破坏对方塑造的窄深河槽。所以出现了虽然断面缩窄可加大输沙力,而河槽却不向这个方向调整,这样一个表面上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解决这对矛盾对河口河道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淤泥质海岸外航道回淤的研究进展。基于风能与波能、波能与悬沙位能之间的能量守恒关系,推导了大风过程中波高、挟沙力和航道平均淤积强度的表达式,提出了直接利用风场要素预测某一指定外航道回淤量的经验式。采用天津港某段外航道大风过程的风场要素和回淤资料对经验式进行了实例验证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当拟合样本数足够大时,淤积量的预测精度值与实测值能满足工程要求。单位风时淤积强度的预测值表明,风速是影响悬沙挟沙能力和单位时长淤强的主要风场要素。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伶仃洋的潮流、含沙量及水下地形的变化特点,对黄埔出海航道在伶仃洋的选线方案作了分析计算。选用泥沙回淤计算公式预报了各航道开挖后的回淤量。用伶仃西航道和蛇口五湾航道开挖后的实测结果进行淤积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伶仃东航道泥沙的回淤量少于伶仃西航道;铜鼓东航道也少于铜鼓西航道。无论开发伶仃东航道或是在伶仃西航道原来的基础上加深,均为可行。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分析风浪与河口滩槽泥沙运动、河口滩槽演变和航道骤淤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三维悬沙数学模型,以珠江口高栏港区深水航道为例,探讨大风天泥沙运动和航道骤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并预报了50年一遇情况下航道的骤淤情况。从大风浪影响滩槽变化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预报海岸河口淤积以及骤淤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淮河中游河道整治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年 《人民长江》2008,39(16):1-3
淮河中游是淮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受黄河夺淮和人口增加的影响,淮河中游河道淤积,大量的湖泊洼地被围垦成圩区,造成中游行洪不畅.1983年以来,采取了铲除、退建行蓄洪区堤防,切滩、疏浚河道,整治束水河段,调整设计水位等措施,扩大了河道行洪能力,工程措施在防御1991、2003年和2007年洪水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对25 a来工程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实施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