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一、帝王宫苑;二、第宅园林;三、寺庙园林;四、名胜园林。 在第宅园林中,其园主有的本人就是封建时代的“士”, “士”就是文人。有的园主,则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或豪门富商,其园主并无文化,或文化不高,也常常聘请一些有地位、或出身寒微的文人、画家,参与了设计或建园工作。这类第宅园林称为:  相似文献   

2.
“个园”何处?扬州东关街北深巷中一游览胜地也。“个园”精绝安在?修篁引假山叠石,寓四季之景也。江苏古典第宅园林驰名国内外,保存得完好者,亦以江苏为最。这些园林,有的园主本人即为文人、画家;有的园主为怡情寄志,盛邀文人或画家参与或主持设计、造园工程。作为历代经济繁荣的扬州,人文荟萃,  相似文献   

3.
李小芳  曹磊 《室内设计》2021,(4):119-124
明清之际的苏州吴中光福一带,先 后建有数十座郊野园林,其中不少被当时的 文人记述过。这些郊野园林的园主多为隐退 的士大夫,他们选择苏州西部的光福结庐营 园,主要源于对此地自然山水的钟爱,寻求 “隐于野”的佳趣。他们探梅、赏雪、登高、 会友、饮酒、品茗、访古、吟咏,其多彩的园 居生活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研 究这些郊野园林,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文化价 值,可为相关学科提供参考,为地方文化事业 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何思娴  薛晓飞 《风景园林》2023,30(1):126-134
【目的】约园是常州现存清代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今仅山水格局保存较完整。当前针对约园的复原研究涵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且对其各时期园林景象的描述较为杂糅。【方法】基于对可获得史料的对比考证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辨析,以首任园主赵起所居约园为研究对象,补充赵起亲友及其他约园亲历者的文章作为指导依据。【结果】细化讨论了约园构园初期的空间布局,探讨赵起约园复原方案的其他可能性。以此为基石,重点分析赵起约园的掇山置石与理水,总结山水方面的造园特点。赵起约园造园风格整体反映了清中后期江南造园的时代特色,园林空间呈现多组团、多视点的特点。作为功能复合的傍宅空间,约园同时满足了园主日常读书会友活动与追寻山水林泉之乐的需求。“岛山置水”的独特山水组织方式以及分离观赏的掇山与置石,受到晚明后“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兼顾了园林游观的动静体验。【结论】常州约园研究是对苏州、扬州等焦点江南城市以外晚清文人园林的山水范式与营园特色进行还原与分析的一次探索,丰富了对传统江南文人园林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为晚清江南园林研究以及后续其他常州园林复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凯  梁红  赵鸣 《建筑与文化》2016,(10):214-215
园林诗词随着文人造园的产生和园居活动的频繁,逐渐形成一支风雅华丽的诗歌种类。唐宋园林诗词在不同时代审美转变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影响下不断变化。本文通过诗词中"物境、情境、意境"和园林中"生境、画境、意境"的对比,探索园林诗词的"三境"特点。并从"三境"出发,研究唐宋诗词意境流变的物质基础、哲学思想和社会背景,阐述园林诗词意境流变的动态变化并剖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阎宏武 《山西建筑》2001,27(5):10-11
苏州私家园林的一些园主,具有甚高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园主通过含蓄优雅的匾额、楹联,自我标榜、流传后世。通过这些文字和题名,了解园林主人的身份、地位、文化层次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7.
佛教与园林     
沈福煦 《园林》1994,(1):12-12
我国的园林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种是皇家园林,或称宫苑;第二种是私家园林,多属后花园性质;第三种是自然山水园林,开敞式的;第四种则是寺庙园林。我们这里说的就是寺庙园林。寺庙园林中,佛教寺院的园林是比较典型的。寺院中的园。这本来在印度古代佛教时已有,当时最有名的就是祗园(梵文Jetavanavihara),全称叫做“祗树给孤独园”。相传释迦牟尼成道后,(忄乔)萨罗国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逝多,Jeta)在舍卫城南的花园,建筑精舍,作为释迦在舍卫国居  相似文献   

8.
李畅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4):115-118
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理想山水的核心之物。以明清江南地区纸上园林中的湖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园主、观游者等纸上园林作者对湖石园林环境描述的主位视角,从形貌特征、场景要素和空间图式三个方面提炼出明清江南文人在园记和园画中的集体湖石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湖石景观在主观环境体验中的观、游和品题意趣,以便认知明清江南地区园林中湖石景观的物化之形和象外之意。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出现了“士商互动”的社会现象,文人士大夫世俗化倾向明显,曾经以文人园林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发生嬗变与分化,形成风格独特的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本文结合“士商互动”社会现象以及园林主人“士”、“商”的身份分析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在明清时期的演变,如苏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城里半园亭”,“娱于园”,功能转变为官署园林或公共园林;扬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雄伟新奇兼容洋味且带着文人园林底色,部分园林转变为城市公共名胜。  相似文献   

10.
“画”与“园”的关系一直是园林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在明代中后期得到理论的确立和盛行。吴门画派画家作为明代苏州文坛上的生力军,他们不但是园林的使用、享用、绘画、描述、参与者,还是发扬文人园林文化的主导人群。通过对他们作品中的“画”与苏州文人园林的“园”内在逻辑的研究,挖掘明代文人园林的意境追求、园居理想、结构布局及格调追求,总结“画”与“园”在艺术追求与手法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正纵观唐代文人园,其经历了从寄情、移情到入理、重理的发展阶段,这样的变化其内因是自然审美的嬗变。园林作为第二自然即人造的自然,有赖于士者文人自然审美意识的变迁,唐代文人园形成了寓情于理、情理相依的园林景境。造园、游园、颂园是中国文人自然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唐代文人园林的发展变化体现出了从寄情、移情到入理、重理的自然审美嬗变,园林作为第二自然即人造的自然,有赖于士者文人自然审美意识的变迁,唐代文人园形成了寓情于理、情理相依的园林景境,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4)
<正>纵观唐代文人园,其经历了从寄情、移情到入理、重理的发展阶段,这样的变化其内因是自然审美的嬗变。园林作为第二自然即人造的自然,有赖于士者文人自然审美意识的变迁,唐代文人园形成了寓情于理、情理相依的园林景境。造园、游园、颂园是中国文人自然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唐代文人园林的发展变化体现出了从寄情、移情到入理、重理的自然审美嬗变,园林作为第二自然即人造的自然,有赖于士者文人自然审美意识的变迁,唐代文人园形成了寓情于理、情理相依的园林景境,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理想山水的核心之物。以明清江南地区纸上园林中的湖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园主、观游者等纸上园林作者对湖石园林环境描述的主位视角,从形貌特征、场景要素和空间图式三个方面提炼出明清江南文人在园记和园画中的集体湖石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湖石景观在主观环境体验中的观、游和品题意趣,以便认知明清江南地区园林中湖石景观的物化之形和象外之意。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出现了"士商互动"的社会现象,文人士大夫世俗化倾向明显,曾经以文人园林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发生嬗变与分化,形成风格独特的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本文结合"土商互动"社会现象以及园林主人"士"、 "商"的身份分析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在明清时期的演变,如苏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城里半园亭","娱于园",功能转变为官署园林或公共园林;扬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雄伟新奇兼容洋味且带着文人园林底色,部分园林转变为城市公共名胜.  相似文献   

15.
隐逸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观念与实践经过不断地扩展与传承,植根于文人园林中,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精神诉求和必不可少的取景意向。在晚明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隐逸内涵渐趋宽泛,心隐、吏隐、时隐、身隐等不同的隐逸状态衍生出不同的"园隐"观念,并产生了大量以"隐"为主题的文人园林,这些园林在选址、景题、空间营造、要素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园隐"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晚明文人园林的内涵与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与中国古代特有的“气”的宇宙观可以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被称为“文人园”,园主人多是“士大夫”阶层。园林常是园主人的思想寄托所在,是其生活和品格的象征,它总要体现园主的日常活动和精  相似文献   

17.
以《白居易诗集校注》中的 2800 余首诗歌为对象,根据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心境,探析其初期咏叹园林、中期隐逸园居到后期中隐园林的园林思想演变。以全唐诗分析系统为辅助,统计分析白居易诗歌中偏好的园林景观要素和园林活动类型,总结其园林思想演变和园林活动对其园林造景中造园要素、造园择址、园林功能规划的影响,以及造园活动中兼有文人情怀、兼济之愿和隐逸之志的园林意趣。通过诗歌探析白居易的园林思想演变与园林造景,以期能够对文人园林的研究具有启发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玮 《中国园林》1994,10(4):6-7,5
中国是世界造园发祥地之一。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崇尚自然、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重要和光辉的篇章。苏州古典园林历史久远、数量众多、造艺精湛,为当今世界所罕见。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成为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园林是自然山水风景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苏州园林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具有小巧精雅的艺术特色。苏州园林是第宅园林,园林是住宅的扩大和延伸,其设计主导思想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苏州传统住宅都是较封闭、规则、对称、院落  相似文献   

19.
以《白居易诗集校注》中的2800余首诗歌为对象,根据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心境,探析其初期咏叹园林、中期隐逸园居到后期中隐园林的园林思想演变.以全唐诗分析系统为辅助,统计分析白居易诗歌中偏好的园林景观要素和园林活动类型,总结其园林思想演变和园林活动对其园林造景中造园要素、造园择址、园林功能规划的影响,以及造园活动中兼有文人情怀、兼济之愿和隐逸之志的园林意趣.通过诗歌探析白居易的园林思想演变与园林造景,以期能够对文人园林的研究具有启发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阴名园适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园为江苏省江阴市古典园林,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几经战乱,保留至今。因历代园主均为诗画双全的传统文人,故堆山理水颇得诗情画意,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江南文人园。布局合风水及绘画空间经营之要,讲究远近高低、前后左右方位、山水结合、花木结合、四季有花和步步成景。景名典出历代名人之作,意蕴深潜,境界高远,处处引证据典,令人遐思。苦思冥想之后,豁然开朗,所得匪浅。古园饱经风霜,已显旧态。虽构筑朴素,然可鉴者不少,不失为古园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