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于氮气气调结合控温储藏稻谷的研究, 探索适宜的储藏温度对于延缓稻谷品质劣变和节约储藏成本至关重要。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新收获的晚籼稻为对象, 采用99%浓度的氮气包装, 在高温(35℃)、常温(25℃)、低温(15℃) 3个条件下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180 d的储藏。同时设立常规储藏条件作为对照, 每30 d取一次样, 进行加工、储藏品质及米饭蒸煮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 在3个温度条件下, 相比于常规储藏, 氮气气调稻谷能够有效延缓出糙率和水分的下降。在35℃条件下, 氮气气调稻谷的整精米率、品尝评分值下降幅度以及黄粒米率、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含量、米饭吸水率的上升幅度均较大。在15℃和25℃条件下, 氮气气调稻谷则能够有效延缓整精米率和品尝评分值的下降, 并抑制黄粒米率、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含量和吸水率的上升。在25℃和35℃条件下, 氮气气调稻谷能够抑制膨胀率的上升, 但在15℃条件下的效果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 在种子储藏时应避免使用氮气气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在25℃条件下, 氮气气调比低温常规储藏效果更好, 能够延缓稻谷品质劣变。而品质特征指标与储藏条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储藏温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较小。结论 将温度控制在25℃的氮气气调储藏方式在经济性上更为优越, 既能延缓稻谷品质劣变, 又能节约储藏成本。  相似文献   

2.
研究优质籼稻在高大平房仓中常规储藏条件和准低温储藏条件下储藏品质的变化规律,探讨优质籼稻储藏品质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几个能反映储藏优质籼稻品质变化的敏感指标,最终确定优质籼稻储藏品质控制指标为米饭感官评分、脂肪酸值、黄粒米、色泽气味、米饭硬度和最终黏度。将米饭感官评分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进行曲线拟合,从而建立储藏期预测模型。对各项控制指标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进行曲线拟合,参照阈值确定方法"多数原则法",得到保质储藏期和安全储藏期内优质籼稻储藏品质控制指标的限定范围:保质储藏期内要求:色泽气味正常、米饭感官评分≥70分、脂肪酸值≤23.1 mg KOH/100 g干基、黄粒米含量≤0.5%、米饭硬度≤3.6、最终黏度≤3 284 cP;安全储藏期内要求:色泽气味正常、米饭感官评分≥60分、脂肪酸值≤26.2mg KOH/100 g干基、黄粒米质量分数≤1.1%、米饭硬度≤3.8、最终黏度≤3 412 cP。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优质稻谷的储藏品质变化规律和储藏周期,以黄华占、湘晚籼13号和盛泰优18号3种优质籼稻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定期监测其储藏品质.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优质籼稻储藏的关键指标之一,温度越低,优质籼稻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和品尝评分值等储藏指标所反映的粮食劣变程度越低.在15和20℃控温条件下,3种供试优质籼稻储藏指标在2年试验期间一直维持宜存等级,25℃控温和自然条件下,供试优质籼稻谷在试验期内不能一直维持宜存等级.因此,为延长优质籼稻储藏期,可适当降低储藏温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粒型优质籼稻低温储藏解除后的品质变化,为稻谷的品质变化及科学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新收获的长粒型优质籼稻为对象,对低温储藏解除后的稻谷进行低温(15℃)、常温(25℃)和高温(35℃)储存180 d,每20 d取样进行品质指标检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 在3个温度条件下,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率、水分含量、发芽率、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品尝评分值呈下降趋势,黄粒米率、直链淀粉含量、丙二醛含量、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15℃条件下继续储存可以有效地延缓稻谷品质的劣变,低温解除前后的温差对稻谷储存前期品质变化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储藏时间和温度与稻谷各品质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性;温差与稻谷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不强。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水分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脂肪酸值的变化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在相同储藏温度条件下,丙二醛含量的活化能均小于水分含量和脂肪酸值的活化能。结论 稻谷低温解除后,短时间储存稻谷应避免温差较大,长时间储存应在较低温度下储存,既能延缓稻谷品质劣变,又能节约储存成本。丙二醛含量可作为低温解除后稻谷品质变化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籼稻储藏品质的电子鼻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用国标方法和电子鼻分别检测3种储藏年份2个品种籼稻的含水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发芽势、发芽率等理化指标和顶空气体,并采用主成分、相关性和主成分回归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区分不同储藏年限和品种的籼稻;电子鼻信号和稻谷储藏品质之间有紧密相关性;保温温度是影响各探头辨别能力的测试条件之一,其中8个传感器探头对不同保温温度处理过的籼稻挥发成分具有良好的辨别能力,较高保温处理能增强电子鼻传感器的辨别分组能力;不进行保温处理能真实的反应样品本身的挥发气体组成,不影响电子鼻对籼稻品种和储藏年限的区分能力,并且能准确预测样品中脂肪酸含量和发芽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优质稻谷在氮气气调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并与常温储藏的品质变化做对比,以期为优质稻谷氮气气调储藏下的储备周期提供依据。将优质稻谷黄华占和两优于氮气气调和常温两种储藏方式下储藏,每两个月检测两种优质稻谷的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发芽率、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氮气气调储藏480 d(16个月)的优质稻谷的劣变程度与常温储藏420 d(14个月)的劣变程度相当。说明氮气气调储藏与常温储藏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优质稻谷的品质劣变,但效果有限。建议氮气气调储藏的优质稻谷的储备周期为16个月。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籼稻育种过程中能选育出食味品质更优的品种,以21个籼稻品种杂交一代为试验材料,测定籼稻的RVA特征值、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米饭食味值、米饭外观、口感,并对米饭食味值与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籼稻RVA特征值中崩解值、消减值、峰值粘度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0.807、0.759。相关性分析表明,RVA特征值能充分反映籼稻食味品质的优劣,可以作为优质籼稻育种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优质稻谷准低温储藏与常温储藏品质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优质稻谷在准低温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并与常温储藏的品质变化做对比,以期为优质稻谷准低温储藏下的储备周期提供依据。将两种优质稻谷黄华占和两优放入实验模拟仓中储藏,控制环境温度20℃以下,以常温储藏作为对照。每两个月取样对其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黄粒米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出糙率、整精米率、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发芽率等储藏品质指标、质量指标、加工品质指标、生理品质指标以及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储藏较常温储藏更能延缓优质稻谷品质的劣变,根据GB/T 20569《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建议准低温储藏的优质稻谷的储备周期不超过18个月。  相似文献   

9.
在农户储藏方式下,通过研究1年储藏期内糙米的水分含量、脂肪酸值、电导率、发芽率及品尝评分值的变化,探索储藏时间对辽宁省本地5种糙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糙米样品在储藏期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脂肪酸值和电导率在储藏期间逐渐增高,发芽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品尝评分值先升高后降低,糙米水分含量变化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呈上下波动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糙米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糙米储藏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选择辽宁地区常见的稻谷品种辽星、盐粳218、田丰202、锦稻201和盐丰407作为实验原料,分别在准低温储藏(20℃)和农户常规储藏条件下储藏一年(2014.12~2015.12),对糙米样品的水分、脂肪酸值、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活性、发芽率、品尝评分值和直链淀粉等品质指标进行了跟踪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糙米储藏时间的延长,糙米脂肪酸值和电导率将逐渐增大,而水分、过氧化氢酶活性、发芽率和品尝评分值将逐渐降低;储藏方式以及品种的差异也对糙米储藏品质指标显著影响(p0.05)。通过综合分析糙米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确定田丰202和锦稻201耐储性。并对田丰202的储藏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表明可以采用过氧化氢酶、电导率、脂肪酸值和发芽率指标来反映糙米的耐储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了解籼稻氮气气调启封后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以实仓储藏籼稻为原料,以常规储藏作为对照,对气调储藏和气调杀虫两种工艺启封后籼稻的品质进行检测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准低温实仓储藏条件中,两种气调工艺启封后籼稻的含水量,脂肪酸值、新鲜度、发芽率、真菌孢子数和糊化特性等指标变化和常规储藏差异不明显。气调杀虫工艺在启封储藏前后籼稻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比对照仓多降低0.9%和0.2%,垩白率多增加0.73%;气调储藏工艺启封储藏前后籼稻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比对照仓多降低0.4%和0.34%,碎米率、垩白率、黄粒米率和硬度多增加 1.93%,2.34%,0.7%和3.5%。通过主成分分分析发现气调时间越长启封后稻谷品质变化更快、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绿色储粮技术的创新发展是粮食储藏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气调储粮是绿色储粮技术之一。开展了气调剂在第五储粮生态区域(中温高湿环境)对优质籼米保质保鲜储藏的实验研究,实时监测储藏环境氧气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对保质保鲜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型气调剂气调技术可有效保持第五生态区域所储优质籼米的品质,并可适当延长保质储藏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气调剂实验组在5个月储藏期间,密闭储藏空间内氧气浓度维持在0.1%以下,相对湿度维持在70%;气调剂实验组优质籼米的水分含量比对照组高0.98%,脂肪酸值比对照组低1.34 mg (KOH)/100 g,新鲜度比对照组高7分。由此可知,气调剂气调技术可以按照需求调控密闭空间内氧气浓度和相对湿度,实现保质保鲜储粮目的,是一种绿色低碳保质的储粮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优质稻储藏入库前水分含量,本研究以不同水分梯度(11.5%、12.5%、13.5%、14.5%、15.5%、16.5%)的优质稻分别放入15℃和20℃进行模拟储藏。研究储藏过程中其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垩白粒率、大米糊化特性以及大米品尝评分等加工及蒸煮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3.5%~14.5%范围内出糙率较好,含水量为12.5%~14.5%范围内整精米率较好,含水量小于15.5%黄粒米能较好的控制,垩白粒率与水分含量关系不大,优质稻储藏半年即达到最佳食用品质且偏高水分优质稻食用品质稍好,含水量对稻谷糊化特性影响较显著,含水量较低时峰值粘度较低,含水量升高峰值粘度逐渐升高;准低温以下温度储藏优质稻,其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率、垩白粒率、米饭品尝评分与储藏温度无关,RVA糊化特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高峰值黏度变化快。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不同储粮温度及储藏方法稻谷的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等品质指标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储藏温度下常规和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当储藏温度较低时,常规和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检测指标较为接近;而高温储藏时,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常规储藏。因此,稻谷储藏时,低温储粮应是首选方案,当低温不易实现时,可选择气调储藏以减缓温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实仓储藏粳稻为原料,从储藏,加工外观,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等角度分析氮气气调启封后粳稻品质变化规律,并与常规储藏稻谷品质进行对比,以期为氮气气调启封后稻谷品质变化过程和规律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在准低温实仓储藏条件中,气调启封后粳稻的脂肪酸值、新鲜度、发芽率、真菌孢子数等指标变化差异不明显,整精米率,垩白率、黄粒米率、糊化特性、硬度等品质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仓,其中垩白率和黄粒米率变化最为明显,启封储藏前后气调仓比对照仓分别多增加了1.63-10.38%和0.93-2.09%。通过主成分分析图,能清楚区分不同粮库和储藏时间的稻谷,但不能很好区分是否进行了氮气气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高蛋白重组米品质指标间相互关系,以碎米与16种常见蛋白粉为原料通过挤压分别制备16种高蛋白重组米,测定高蛋白重组米质构特性、蒸煮特性、糊化度、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膨化度,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不同高蛋白重组米的综合得分,通过逐步回归对高蛋白重组米品质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其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制备的高蛋白重组米蒸煮品质指标以及质构品质指标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148%,分别是59.4725%(X1)、17.527%(X2)、8.149%(X3),其中,胶粘性、米汤干物质、硬度、吸水性指数、咀嚼性、内聚性、糊化度、回复性、大米吸水率对第一主成分起主要作用;弹性、膨化度和碘蓝值对第二主成分起主要作用;水溶性指数是第三主成分的重要指标。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各高蛋白重组米综合得分为因变量(F值),以参加主成分分析的各指标值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高蛋白重组米综合品质评价的理论模型:Y=0.915X胶粘性+0.208X糊化度?0.475X米汤干物质+0.436X回复性。该模型得出高蛋白重组米的质量最优为大米蛋白重组米,其次为大豆分离蛋白重组米,与主成分综合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进一步证实该模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黑龙江、甘肃、北京3个地区的11个马铃薯品种制备得到淀粉的水分含量、色泽、直链淀粉含量、透光率、碘蓝值、溶解度、膨胀度、胶稠度、质构特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各指标差异显著,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是10.96%~16.64%;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各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直链淀粉与淀粉提取率(r=0.468 3)、膨胀度(r=0.520 9)、硬度(r=-0.472 1)、咀嚼性(r=-0.449 6)分别呈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可以解释原有数据的信息,综合主成分得分,陇薯9号的综合值排名第一,荷兰薯的综合值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籼稻在变温储藏过程中糊化特性变化规律,为低温储粮工艺合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初始含水率为14.0 %、14.5 %、15.0 %的籼稻在低温、准低温、室温储藏条件下糊化特性及食味品质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糊化参数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室温下籼稻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的增长幅度较低温、准低温下显著,平均增幅分别为1 866、1 215、1 572、523 cP,偏高水分样品糊化指标变化幅度相对剧烈,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更强(P<0.01),说明低温或准低温下储藏有利于延缓籼稻食味品质变化。采用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模型、高斯模型和傅里叶级数对各项糊化指标进行拟合,分析比较可知,高斯模型对籼稻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变化的拟合结果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在0.668~0.942和0.687~0.906范围内,傅里叶级数对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变化的拟合结果较好,R2分别在0.661~0.861和0.701~0.868范围内。动力学模型可为籼稻储藏过程中糊化等指标预测和可食用期评估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分析早籼稻在收获后,以糙米形式过夏及其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初始水分含量分别为15%、17%、19%和21%的糙米,分别在低温15 ℃左右(L组)、中温25 ℃左右(M组)、高温35 ℃左右(H组)3种不同温湿度动态条件下模拟储藏240 d,观测糙米表面颜色、脂肪酸值、质构特性、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湿度动态变化过程中,储藏温度和糙米水分对糙米储藏特性和储藏后品质影响显著(p<0.05);初始水分含量则与糙米主要质构特性、糊化特性指标极显著相关,但高水分糙米储藏后主要质构特性、糊化特性指标均未见改善,脂肪酸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糙米品质发生劣变。正常(15%)或偏高水分(17%、19%)的糙米在正常(低温和中温)储藏条件下安全储藏期为120 d,如若控温(低温)条件下可以延长正常水分糙米储藏期至180 d。糙米在入夏高温储藏时初始水分须控制在15%的安全水分以内,偏高水分(17%、19%)的糙米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发生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